猴子們,
在醫院聽到三號是男孩子的時候,媽媽傷心到眼淚都要掉出來了。做羊膜穿刺的時候,看到針最後好像差一點碰到三號,加上媽媽這兩天身體不舒服,沒什麼力氣&拉肚子,我們都擔心三號的健康。媽媽到今天也說,不論怎樣,只要三號健康就好。
我倒是鬆了一口氣,就如之前說過的,對於教養女孩子,我沒什麼概念,也有恐懼感。覺得男孩子窮養沒什麼問題,女生我就不確定。幫一號跟二號洗澡洗唧唧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如果是女孩子我應該更尷尬。
一號四歲,準備開始陪他練習跆拳道&基本的搏擊,也買了些護具,知道三號是男孩子,我在心中想著,可以繼續買更多健身&運動的東西了。我想像著你們三兄弟以後可以一起打籃球報隊打三三,你們可以一起練習拳擊、搏擊&健身。我們以後的伙食費應該會佔生活費的大宗,或許媽媽可以再考慮餐廳的工作。
當家長一個工作之一就是莫名其妙地擔心,但我該專注在怎樣可以讓你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一次解決一個問題。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20
2016/11/14
GPBT 從零開始計劃
猴子們,
除非你們以後是在幫大公司打工,依照目前社會的發展狀態看來,往後你們比例比較高的期間會在小團隊中開發&進行著許多確定性高的任務。我不在乎ADHD,哪天如果老師或醫生診斷你們有診斷你們有這類狀況估計我也不太有興趣逼你們去接受治療,今天想記錄下來的是一個簡單的計畫流程,適合用在千頭萬緒&需要長時間完成的專案項目上。
可以寫一張卡片,在以下幾點反覆檢討
- Goal
- Process
- Bottle Neck
- Tasks
Goal簡單的說就是中國很流行的「目標感」,英文習慣說「outcome」,他可能是一開始想要解決的問題、希望轉化成的狀態局勢&具體能達成的結果。我自己有時候會在計畫書的介紹那部分加入「初衷」,於檢討反省的時候隨時看一下,是否有偏離初衷,如果偏離初衷的時候,可以決定 1) 另設一個專案,重新專注在另外一個目標上,將目前的案子放下。 2) 專注在初衷上。
GPBT來看,Goal> Process> Bottle Neck> Tasks,所以有了 Goal之後,就把大方向的階段性流程給弄出來,搞清楚哪些是近期可做,哪些是比較遠期的任務,這部分如果花多一點時間,可能計劃會弄得非常的肥大,精簡的方式就是回歸到 Goal,「如果不做這一部分,會影響目標的生死嗎?」,我們在進行某一個工作的時候,會把我們在其他地方學習到&習慣性的流程加進去,但許多時候他們是可以省略(不做不會死),或者是必須省略的(時間、人力&資源不足)。整個Process layout出來之後,標示非做不可的那些,將其他的 grey out,如此以來該專注的路徑方向就清楚許多了。
Bottle Neck是很重要的部分,也是許多時候我們都喜歡假裝看不到的要素,我們喜歡做一些讓自己有成就感的工作,即便他們對於目標的影響微乎其微。卡住整個計畫的瓶頸,需要隨時放在心上,搞清楚是不是時機還沒到?資源還沒到?或者是不可能做到?如果是後者,就將Bottle Neck改成 Reality,調整 Goal跟 Process,無法改變的現實我們就不要去撞牆&癡心妄想了。如果是時機&資源還沒到的,在整個 project的 time span之內會到&取得嗎?如果不會,同樣改成 reality來調整 Goal & Process。如果是會的話,只需要調整 Process的時間表即可。
Goal, Process & Bottle Neck都清楚了,要列出 Tasks就容易了,記得每一個 Tasks都需要跟 Goal掛鉤,時間順序符合 Process的規劃,不會碰到 Bottle Neck,同時是一大串 Tasks中最重要的。一大串 Tasks中我們只能做一件事,所以心中只放著「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當其他成員交辦新的工作給你的時候,跟他們討論,你現在&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某一項,他們交付給你的東西更重要嗎?用這個方式來決定是否接受新的工作&排程。
GPBT這四個觀點,每當覺得有點迷失或者跑不順的時候,就重新拿出來檢討一下,避免自己在不必要的癥結上折磨自己太久,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努力是慢性自殺,希望你們以後都過得好。
愛你們。
老猴子
除非你們以後是在幫大公司打工,依照目前社會的發展狀態看來,往後你們比例比較高的期間會在小團隊中開發&進行著許多確定性高的任務。我不在乎ADHD,哪天如果老師或醫生診斷你們有診斷你們有這類狀況估計我也不太有興趣逼你們去接受治療,今天想記錄下來的是一個簡單的計畫流程,適合用在千頭萬緒&需要長時間完成的專案項目上。
可以寫一張卡片,在以下幾點反覆檢討
- Goal
- Process
- Bottle Neck
- Tasks
Goal簡單的說就是中國很流行的「目標感」,英文習慣說「outcome」,他可能是一開始想要解決的問題、希望轉化成的狀態局勢&具體能達成的結果。我自己有時候會在計畫書的介紹那部分加入「初衷」,於檢討反省的時候隨時看一下,是否有偏離初衷,如果偏離初衷的時候,可以決定 1) 另設一個專案,重新專注在另外一個目標上,將目前的案子放下。 2) 專注在初衷上。
GPBT來看,Goal> Process> Bottle Neck> Tasks,所以有了 Goal之後,就把大方向的階段性流程給弄出來,搞清楚哪些是近期可做,哪些是比較遠期的任務,這部分如果花多一點時間,可能計劃會弄得非常的肥大,精簡的方式就是回歸到 Goal,「如果不做這一部分,會影響目標的生死嗎?」,我們在進行某一個工作的時候,會把我們在其他地方學習到&習慣性的流程加進去,但許多時候他們是可以省略(不做不會死),或者是必須省略的(時間、人力&資源不足)。整個Process layout出來之後,標示非做不可的那些,將其他的 grey out,如此以來該專注的路徑方向就清楚許多了。
Bottle Neck是很重要的部分,也是許多時候我們都喜歡假裝看不到的要素,我們喜歡做一些讓自己有成就感的工作,即便他們對於目標的影響微乎其微。卡住整個計畫的瓶頸,需要隨時放在心上,搞清楚是不是時機還沒到?資源還沒到?或者是不可能做到?如果是後者,就將Bottle Neck改成 Reality,調整 Goal跟 Process,無法改變的現實我們就不要去撞牆&癡心妄想了。如果是時機&資源還沒到的,在整個 project的 time span之內會到&取得嗎?如果不會,同樣改成 reality來調整 Goal & Process。如果是會的話,只需要調整 Process的時間表即可。
Goal, Process & Bottle Neck都清楚了,要列出 Tasks就容易了,記得每一個 Tasks都需要跟 Goal掛鉤,時間順序符合 Process的規劃,不會碰到 Bottle Neck,同時是一大串 Tasks中最重要的。一大串 Tasks中我們只能做一件事,所以心中只放著「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當其他成員交辦新的工作給你的時候,跟他們討論,你現在&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某一項,他們交付給你的東西更重要嗎?用這個方式來決定是否接受新的工作&排程。
GPBT這四個觀點,每當覺得有點迷失或者跑不順的時候,就重新拿出來檢討一下,避免自己在不必要的癥結上折磨自己太久,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努力是慢性自殺,希望你們以後都過得好。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09
如果要世界大戰了
猴子們,
前陣子德國警告人民準備糧食&飲水面對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國經濟差了也開始需要政治事件來轉移人民焦點,今天的美國大選結果目前看起來川普在移民多的加州居然領先了,世界大戰有可能會發生,那我想做些什麼呢?
如果你們沒有機會長大了,我應該想跟你們跑跑跳跳,跟媽媽牽手散步,一起吃飯,一起洗澡&睡覺吧。想多抱抱你們,跟你們靠在一起,看你們的眼睛,感覺你們的身體,聞你們的味道。
愛你們
老猴子
前陣子德國警告人民準備糧食&飲水面對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國經濟差了也開始需要政治事件來轉移人民焦點,今天的美國大選結果目前看起來川普在移民多的加州居然領先了,世界大戰有可能會發生,那我想做些什麼呢?
如果你們沒有機會長大了,我應該想跟你們跑跑跳跳,跟媽媽牽手散步,一起吃飯,一起洗澡&睡覺吧。想多抱抱你們,跟你們靠在一起,看你們的眼睛,感覺你們的身體,聞你們的味道。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07
教育領導者?
猴子們,
剛看到一些老師在討論一個教室中教育重心該放在領導者或一般資質的學生上,一個能教育領導者的老師會不會同時也帶出一大堆失敗者。
我覺得這問題有點過分單純看待世界,我認為集中資源訓練經營有些危險,就像是一個動物園終將所有的注意力跟資源都給其中一個動物。我覺得特殊技能的專家該由市場方分擔訓練成本,而不是在全民負擔的公共教育中執行,因此我是反對國民教育依照學力分班,我覺得不該由一種指標將每個學生分等級,我相信一個程度的數學課內容,可以讓不同年紀的學生依照他們的進度來選修,用大學的方式,讓學生在一個年限間完成基本要求即可,其餘的時間用來發展選修(個人能力&志向)。
剛看到一些老師在討論一個教室中教育重心該放在領導者或一般資質的學生上,一個能教育領導者的老師會不會同時也帶出一大堆失敗者。
我覺得這問題有點過分單純看待世界,我認為集中資源訓練經營有些危險,就像是一個動物園終將所有的注意力跟資源都給其中一個動物。我覺得特殊技能的專家該由市場方分擔訓練成本,而不是在全民負擔的公共教育中執行,因此我是反對國民教育依照學力分班,我覺得不該由一種指標將每個學生分等級,我相信一個程度的數學課內容,可以讓不同年紀的學生依照他們的進度來選修,用大學的方式,讓學生在一個年限間完成基本要求即可,其餘的時間用來發展選修(個人能力&志向)。
我覺得領導是一種思維,得一個團隊裡面的成員,在碰到不同的狀況的時候可以由不同的人跳出來帶著大家一起處理。如果團隊中的每個人都知道彼此的優勢劣勢,彼此尊重&信任,懂得溝通、授權、承擔任務&責任,每個成員可以自在的在適當的時候站出來,領導者不會只有一個的。
我覺得老師或者教練可做的事情,就是強化彼此溝通、理解&協助的氛圍,對於某個人的弱勢給予更寬容的態度,讓某些人的優勢可以更輕鬆地發揮。領導&合作是同一件事,我不相信靠領導者的個人特質&魅力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維持團隊的運作。團隊概念是每一個人在擔任領導或者被領導的時候需要有的思維,學習在一體中個人不同情境的角色、責任、溝通&合作方式。知道什麼時候站出來,什麼時候該做支持的角色,領導是一個暫時的工作。
許多不太表示意見&執行成果少的成員,其實他們可能是真正的專家,因為看得到更多的細節,所以需要更多的時間思考&規劃才會給予更完整的提議,團隊成員需要理解&尊重這些人的特質。主流思維中認為領導都是很會說話、行動敏捷、很有魄力,這些刻板印象有時候對於團隊是危險的。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04
恐懼
猴子們,
我們都知道恐懼是在心中,多半是假的,但感覺起來還是非常的真實,而且要處理恐懼反應並不是那麼容易。我現在三十六歲了,聽到爺爺奶奶大聲講話,還是會害怕,想到以前要報警的情境。
早上跟一號聊天時,因為一號喜歡看警察的卡通跟電影,問一號要不要去警察局參觀,一號的反應讓我意外,居然是一臉惶恐地說「不要!!」,我跟媽媽都有刻意地提醒自己,不要像其他大人一樣說「不聽話就讓警察把你抓走」這種話,我猜還是有其他的大人跟一號講,跟一號反覆討論了警察會抓什麼樣的人,警察的工作是怎樣。我不知道一號的恐懼是否有減少一些,對於一號有這種情緒我覺得很難過。
我沒有保護好一號的心靈,我的責任是讓你們免於恐懼,但說真的我沒有能力做到,我沒有能力讓你們有特定的想法,我只能努力提供一些我自認為對你們會有幫助的觀點跟資訊,讓你們在碰到其他的邏輯價值觀的時候,能夠比較再決定你們的選擇。我沒有辦法對你們進行洗腦或者把你們打造成某個樣子,雖然我偷偷地希望自己有能力,但我做不到,也不該做。
今天聽到關於教養的一個觀點,提到父母不該跟自己的小孩是最好的朋友,三四十歲的人跟幾歲的人是最好的朋友,那很怪。父母的責任是讓小孩長大之後,變成社會上能混得開,爸媽也會想要互動相處的成年人。我不知道你們長大之後還會不會想跟我當朋友,但不論如何,希望你們長大過得心安理得,從我這邊帶過去的負面影響越少越好。
愛你們
老猴子
我們都知道恐懼是在心中,多半是假的,但感覺起來還是非常的真實,而且要處理恐懼反應並不是那麼容易。我現在三十六歲了,聽到爺爺奶奶大聲講話,還是會害怕,想到以前要報警的情境。
早上跟一號聊天時,因為一號喜歡看警察的卡通跟電影,問一號要不要去警察局參觀,一號的反應讓我意外,居然是一臉惶恐地說「不要!!」,我跟媽媽都有刻意地提醒自己,不要像其他大人一樣說「不聽話就讓警察把你抓走」這種話,我猜還是有其他的大人跟一號講,跟一號反覆討論了警察會抓什麼樣的人,警察的工作是怎樣。我不知道一號的恐懼是否有減少一些,對於一號有這種情緒我覺得很難過。
我沒有保護好一號的心靈,我的責任是讓你們免於恐懼,但說真的我沒有能力做到,我沒有能力讓你們有特定的想法,我只能努力提供一些我自認為對你們會有幫助的觀點跟資訊,讓你們在碰到其他的邏輯價值觀的時候,能夠比較再決定你們的選擇。我沒有辦法對你們進行洗腦或者把你們打造成某個樣子,雖然我偷偷地希望自己有能力,但我做不到,也不該做。
今天聽到關於教養的一個觀點,提到父母不該跟自己的小孩是最好的朋友,三四十歲的人跟幾歲的人是最好的朋友,那很怪。父母的責任是讓小孩長大之後,變成社會上能混得開,爸媽也會想要互動相處的成年人。我不知道你們長大之後還會不會想跟我當朋友,但不論如何,希望你們長大過得心安理得,從我這邊帶過去的負面影響越少越好。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0/31
很難搞砸的懶人烤雞肉食譜
猴子們,
二號今天一個人吃了一片雞胸肉,覺得應該把食譜記錄下來。
材料:
1. costco雞肉調味料:costco 塔可粉 7:3
2. costco 雞胸肉/去骨腿肉
3. costco pure橄欖油
4. 橘子蜂蜜
步驟:
- 烤箱預熱 200 'c
- 將 1抹在2兩面醃 20-30分鐘
- 淋上 3 & 4
- 錫箔紙包好烤 20-30 mins
*如果用去骨腿肉,烤的時候皮朝下比較不會乾
*可以醃好冷凍,之後前一晚解凍
*可直接當主菜吃,冷了切片放三明治,或切塊做沙拉
愛你們
老猴子
二號今天一個人吃了一片雞胸肉,覺得應該把食譜記錄下來。
材料:
1. costco雞肉調味料:costco 塔可粉 7:3
2. costco 雞胸肉/去骨腿肉
3. costco pure橄欖油
4. 橘子蜂蜜
步驟:
- 烤箱預熱 200 'c
- 將 1抹在2兩面醃 20-30分鐘
- 淋上 3 & 4
- 錫箔紙包好烤 20-30 mins
*如果用去骨腿肉,烤的時候皮朝下比較不會乾
*可以醃好冷凍,之後前一晚解凍
*可直接當主菜吃,冷了切片放三明治,或切塊做沙拉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0/29
一號說不想跟我住一起了
猴子們,
今天星期六,一號早上跟下午都去操場玩,晚上吃完晚餐之後看 shuan the sheep到晚上十點多,後來拿著手掌布偶想玩,手穿不進去,開始發脾氣,說要把自己的手剁掉,我跟他說我幫他,他又哭著說不要,躲到旁邊哭了一陣子之後說以後不要跟我一起住了,我說走,一號又站著哭很久,接著說那就一起住吧。
聽到一號這樣說,即便是情緒話,我會傷心,但我擔心的是他的說話方式。我還沒找出來我平常的哪些習慣讓一號有這些用自虐的威脅得到注意力的說話習慣,這對他未來跟他人的關係是有傷害的。
今天晚上我大概也沒有精神繼續想了,之後繼續努力吧。
愛你們
老猴子
今天星期六,一號早上跟下午都去操場玩,晚上吃完晚餐之後看 shuan the sheep到晚上十點多,後來拿著手掌布偶想玩,手穿不進去,開始發脾氣,說要把自己的手剁掉,我跟他說我幫他,他又哭著說不要,躲到旁邊哭了一陣子之後說以後不要跟我一起住了,我說走,一號又站著哭很久,接著說那就一起住吧。
聽到一號這樣說,即便是情緒話,我會傷心,但我擔心的是他的說話方式。我還沒找出來我平常的哪些習慣讓一號有這些用自虐的威脅得到注意力的說話習慣,這對他未來跟他人的關係是有傷害的。
今天晚上我大概也沒有精神繼續想了,之後繼續努力吧。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0/28
政治不正確&禮貌
猴子們,
對於政治正確&禮貌的作用,我大概有點概念,但對於他們是否有必要性,我倒是沒有想得特別清楚。過去幾年我開始想著如果我說的話別人沒興趣聽、沒有心情聽、沒有能力聽,我就不要講,因為幫不到任何人。後來我開始想,我做事跟說話的出發點對別人有用處嗎?我的出發點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花時間去證明我自己的價值&論點對於別人來說是沒什麼意義的。
我們大概從小時候沒有資源&沒有權力,只能做單純的異議者:僅能對不認同的事物發出抗議,即便改變不了什麼。三十歲附近開始有點背景則是同時有異議者&管理者的身份,會對他方提出異議,同時需要處理他人提出的異議。到老了或者取得完全權力之後,大部分的時間再處理他人的異議,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覺得別人都來亂的。
跟你們相處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練習,不懂得如何教養的家長會覺得小孩都很皮,不知道怎麼帶學生的老師會覺得孩子都很壞,不知道怎樣帶團隊的主管會覺得員工都很混,不知道怎麼管理民主社會的政府會認為人民一天到晚在亂。每一次我覺得你們跟我意見相左讓我不舒服的時候,都是我重新檢視自己價值觀&習慣思維的機會。
我覺得我對於禮貌&政治正確的必要性還沒有確切的想法是因為,禮貌&政治正確對於環境的和諧有幫助,同時犧牲了真實情感&意見的流通效率,所以我並不會強制你們要有禮貌或者說政治正確的話。而今天我大概又多想通了一點點,我覺得可以用一個標準來決定到底需要不需要政治正確&禮貌,「我這麼說&做對於事情&人有幫助嗎?」。
舉例來說,當我對一個人說了比較政治不正確&不禮貌的真話,說出來之後會對於這一個人&問題本身有幫助,我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人&事,而不是為了讓人難堪、證明自己、引起注意力,那就放手去做&放心說,不需要太去在乎政治正確&禮貌這些規則。
回到被管理&管理者的身份,不論是面對哪個層級,說話&做事也可以用這個標準來執行,只要我確定能幫助到人&事,當我確定對方有興趣&有能力接收,我就可以嘗試用不傷害對方情感的方式來溝通行事,不論是提出異議或者回應異議。
愛你們
老猴子
對於政治正確&禮貌的作用,我大概有點概念,但對於他們是否有必要性,我倒是沒有想得特別清楚。過去幾年我開始想著如果我說的話別人沒興趣聽、沒有心情聽、沒有能力聽,我就不要講,因為幫不到任何人。後來我開始想,我做事跟說話的出發點對別人有用處嗎?我的出發點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花時間去證明我自己的價值&論點對於別人來說是沒什麼意義的。
我們大概從小時候沒有資源&沒有權力,只能做單純的異議者:僅能對不認同的事物發出抗議,即便改變不了什麼。三十歲附近開始有點背景則是同時有異議者&管理者的身份,會對他方提出異議,同時需要處理他人提出的異議。到老了或者取得完全權力之後,大部分的時間再處理他人的異議,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覺得別人都來亂的。
跟你們相處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練習,不懂得如何教養的家長會覺得小孩都很皮,不知道怎麼帶學生的老師會覺得孩子都很壞,不知道怎樣帶團隊的主管會覺得員工都很混,不知道怎麼管理民主社會的政府會認為人民一天到晚在亂。每一次我覺得你們跟我意見相左讓我不舒服的時候,都是我重新檢視自己價值觀&習慣思維的機會。
我覺得我對於禮貌&政治正確的必要性還沒有確切的想法是因為,禮貌&政治正確對於環境的和諧有幫助,同時犧牲了真實情感&意見的流通效率,所以我並不會強制你們要有禮貌或者說政治正確的話。而今天我大概又多想通了一點點,我覺得可以用一個標準來決定到底需要不需要政治正確&禮貌,「我這麼說&做對於事情&人有幫助嗎?」。
舉例來說,當我對一個人說了比較政治不正確&不禮貌的真話,說出來之後會對於這一個人&問題本身有幫助,我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人&事,而不是為了讓人難堪、證明自己、引起注意力,那就放手去做&放心說,不需要太去在乎政治正確&禮貌這些規則。
回到被管理&管理者的身份,不論是面對哪個層級,說話&做事也可以用這個標準來執行,只要我確定能幫助到人&事,當我確定對方有興趣&有能力接收,我就可以嘗試用不傷害對方情感的方式來溝通行事,不論是提出異議或者回應異議。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0/27
錯誤的教養方式
猴子們,
正在看 Quora上一篇討論「錯誤的教養方式」,整理一下我自己需要注意的重點,我自己不太會犯的錯誤就不寫了。
What is the wrong way to discipline a child
「不貼標籤」
有時候我問「你為什麼要這樣」、「你是不是...所以才這樣?」這些都是在貼標籤,我並沒有讓你們有清楚表達的機會,有時候妳們還不知道怎樣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我生氣地大聲指責妳們,你們緊張了更是講不出來,這時候我自己用一個標籤給你貼上,這對你們不公平,對我們的關係也是有傷害的。
我該更有耐心地去理解完整的狀況,搞清楚你們的動機、需求&情境,說清楚之後才是對我們都有幫助的處理方式。
在你們成年之前 frontal lobes判斷力、自我控制&情緒的主宰功能還沒發育完全,我們差距三十多年,要用我的觀點來義測你們的想法是有問題的,你們需要的是協助,而不是指責。在你們成長過程的敏感期,我們對待你們的言語影響甚巨,我們做為成人更該注意自己,避免在你們的心中種下了負面自我對話的種子。
「大聲講話」
雖然面對二號開始我有改進,但以前對一號大聲講話的影響仍在,一號依舊會跟二號大聲吼。同時,一號爆發的時候,有時候我也一樣吼回去,我該改進。
「管太多」
我曾經想要讓一號有怎樣怎樣的價值觀、應對進退&禮儀標準等,其實到現在一號四歲了,個性成形了,有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是沒有辦法對他做什麼洗腦的動作,頂多只能交換一下想法邏輯。我當然會有擔憂,對於我自己沒辦法控制的部分有不切實際的恐懼幻想,但也一直要提醒自己勇敢,讓一號感覺到被信任、尊重&自由。我不該把自己當作你們的「人生導師」,你們之後會碰到自己的人生導師。
我的責任應該是提供支持&關懷,讓你們受挫折、恐懼&憂傷的時候有個地方可以休息、感到安全&得到安慰。我該用園丁的態度來欣賞你們的成長,不需要像木工一樣想要雕塑你們。
「放牛吃草」
這是我比較糾結的一點,我希望你們獨立,但在你們兩歲到五歲的年紀,還是很多時候渴望我們的陪伴&關注,太多時候我就把你們放著,讓你們自生自滅,這樣的做法有優點有缺點,我還需要多反省&根據觀察你們的變化而做調整。
好的教養方式有三個目標,每一次在教養的時候,都是在示範教育「如何面對衝突」&「明確指示規則&界線」
1. 發展正確的自我形象&世界觀
所以貼標籤,說「你老是...」、「你就是...」對於孩子的自我形象是有害的。直接教育小孩這個世界大家怎麼互動,可以被接受的言行尺度界線在哪裡才是健康的做法。
在你們大聲叫的時候,我大聲地斥責,這會讓你們以為「只有大人才能大聲叫,只有大人才可以不守規矩」。這樣的做法也是危險的,對於整個社會都危險,因為規則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遵守的,不論這個人在哪個位置或者被賦予什麼權力,遊戲規則是每個人都需要遵守的。我們作為家長的,更要做榜樣,讓自己情緒穩定之後才說話&動作,你們看到大人怎麼處理&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後,才比較容易學習。
2. 維繫&發展彼此間的信任&連結關係
在你們現在的年紀,即便你們做了什麼別人不喜歡&不能接受的言行,你們的出發點都是良善的,一號會講話了,大多時候我還記得會先問一號的想法再決定怎麼回應,但二號表達能力還有限,我需要更細心地去瞭解他的意圖(好奇、想玩、想引起注意力、累了、不舒服等)。
3. 讓孩子有更多力量&能力
我該給你們很多很多選擇,因為我能提供的有限,或者是希望能控制影響你們,我只給你們兩三個選擇,但你們的思維還沒有像我們這麼僵化,提供更多的選擇的時候,可以見識到你們思考的能力,同時跟你們學習。
在教你們做某些事的時候,我習慣重複&詳細地敘述「正確地拆解每一個小動作」,這樣地強迫你們接收「標準答案」,對於你們的思考習慣是有害的,我該模糊一點,在旁邊觀察&給予即時回饋。
另外在希望你們完成某些工作的時候,我該用開放的方式問你們「你們要...還是..做?要在...時間完成?」多聽你們的想法,讓你們多去想,畢竟大多數的時候我都不在你們身邊,你們都是需要自己思考做決定的。
教養,原文用disapline,我選擇用「教養」,因為我的想法中應該是「教」而不是懲罰,懲罰沒有任何教育意義,人除了學會更精明地躲避懲罰之外不會從懲罰學到任何東西。懲罰包含羞辱、冷落、罪惡感、肢體侵犯等。教養最重要的就是「身教」,我希望你們成為怎樣的人,我自己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來給你們看。當我強迫要求你們服從的時候,我所傳達的其實是「老的可以強迫年輕的」「力量大的可以強迫力量小的」「社會地位高的可以強迫社會地位低的」。你們應該會記得我們就算在搔癢或者任何遊戲的時候,只要你們說「不要」,我就會停下來,因為我希望你們知道,你們的身體是需要被尊重的,被任何人尊重。
翻譯 Dorothy Law Nolte的一首詩 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
愛你們
老猴子
正在看 Quora上一篇討論「錯誤的教養方式」,整理一下我自己需要注意的重點,我自己不太會犯的錯誤就不寫了。
What is the wrong way to discipline a child
「不貼標籤」
有時候我問「你為什麼要這樣」、「你是不是...所以才這樣?」這些都是在貼標籤,我並沒有讓你們有清楚表達的機會,有時候妳們還不知道怎樣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我生氣地大聲指責妳們,你們緊張了更是講不出來,這時候我自己用一個標籤給你貼上,這對你們不公平,對我們的關係也是有傷害的。
我該更有耐心地去理解完整的狀況,搞清楚你們的動機、需求&情境,說清楚之後才是對我們都有幫助的處理方式。
在你們成年之前 frontal lobes判斷力、自我控制&情緒的主宰功能還沒發育完全,我們差距三十多年,要用我的觀點來義測你們的想法是有問題的,你們需要的是協助,而不是指責。在你們成長過程的敏感期,我們對待你們的言語影響甚巨,我們做為成人更該注意自己,避免在你們的心中種下了負面自我對話的種子。
「大聲講話」
雖然面對二號開始我有改進,但以前對一號大聲講話的影響仍在,一號依舊會跟二號大聲吼。同時,一號爆發的時候,有時候我也一樣吼回去,我該改進。
「管太多」
我曾經想要讓一號有怎樣怎樣的價值觀、應對進退&禮儀標準等,其實到現在一號四歲了,個性成形了,有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是沒有辦法對他做什麼洗腦的動作,頂多只能交換一下想法邏輯。我當然會有擔憂,對於我自己沒辦法控制的部分有不切實際的恐懼幻想,但也一直要提醒自己勇敢,讓一號感覺到被信任、尊重&自由。我不該把自己當作你們的「人生導師」,你們之後會碰到自己的人生導師。
我的責任應該是提供支持&關懷,讓你們受挫折、恐懼&憂傷的時候有個地方可以休息、感到安全&得到安慰。我該用園丁的態度來欣賞你們的成長,不需要像木工一樣想要雕塑你們。
「放牛吃草」
這是我比較糾結的一點,我希望你們獨立,但在你們兩歲到五歲的年紀,還是很多時候渴望我們的陪伴&關注,太多時候我就把你們放著,讓你們自生自滅,這樣的做法有優點有缺點,我還需要多反省&根據觀察你們的變化而做調整。
好的教養方式有三個目標,每一次在教養的時候,都是在示範教育「如何面對衝突」&「明確指示規則&界線」
1. 發展正確的自我形象&世界觀
所以貼標籤,說「你老是...」、「你就是...」對於孩子的自我形象是有害的。直接教育小孩這個世界大家怎麼互動,可以被接受的言行尺度界線在哪裡才是健康的做法。
在你們大聲叫的時候,我大聲地斥責,這會讓你們以為「只有大人才能大聲叫,只有大人才可以不守規矩」。這樣的做法也是危險的,對於整個社會都危險,因為規則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遵守的,不論這個人在哪個位置或者被賦予什麼權力,遊戲規則是每個人都需要遵守的。我們作為家長的,更要做榜樣,讓自己情緒穩定之後才說話&動作,你們看到大人怎麼處理&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後,才比較容易學習。
2. 維繫&發展彼此間的信任&連結關係
在你們現在的年紀,即便你們做了什麼別人不喜歡&不能接受的言行,你們的出發點都是良善的,一號會講話了,大多時候我還記得會先問一號的想法再決定怎麼回應,但二號表達能力還有限,我需要更細心地去瞭解他的意圖(好奇、想玩、想引起注意力、累了、不舒服等)。
3. 讓孩子有更多力量&能力
我該給你們很多很多選擇,因為我能提供的有限,或者是希望能控制影響你們,我只給你們兩三個選擇,但你們的思維還沒有像我們這麼僵化,提供更多的選擇的時候,可以見識到你們思考的能力,同時跟你們學習。
在教你們做某些事的時候,我習慣重複&詳細地敘述「正確地拆解每一個小動作」,這樣地強迫你們接收「標準答案」,對於你們的思考習慣是有害的,我該模糊一點,在旁邊觀察&給予即時回饋。
另外在希望你們完成某些工作的時候,我該用開放的方式問你們「你們要...還是..做?要在...時間完成?」多聽你們的想法,讓你們多去想,畢竟大多數的時候我都不在你們身邊,你們都是需要自己思考做決定的。
教養,原文用disapline,我選擇用「教養」,因為我的想法中應該是「教」而不是懲罰,懲罰沒有任何教育意義,人除了學會更精明地躲避懲罰之外不會從懲罰學到任何東西。懲罰包含羞辱、冷落、罪惡感、肢體侵犯等。教養最重要的就是「身教」,我希望你們成為怎樣的人,我自己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來給你們看。當我強迫要求你們服從的時候,我所傳達的其實是「老的可以強迫年輕的」「力量大的可以強迫力量小的」「社會地位高的可以強迫社會地位低的」。你們應該會記得我們就算在搔癢或者任何遊戲的時候,只要你們說「不要」,我就會停下來,因為我希望你們知道,你們的身體是需要被尊重的,被任何人尊重。
翻譯 Dorothy Law Nolte的一首詩 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充滿批評,他學會譴責問罪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充滿敵意,他學會爭鬥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充滿嘲諷,他變得害羞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充滿恥辱,他會被罪惡感淹沒
如果一個小孩生活充滿容忍,他將學會耐心
如果一個小孩生活充滿鼓勵,他將學會自信
如果一個小孩生活充滿讚賞,他將學會欣賞
如果一個小孩生活充滿公平,他將學會正義
如果一個小孩生活充滿安全,他將學會信念
如果一個小孩生活充滿認可,他將學會喜歡自己
如果一個小孩生活充滿接受&友誼,他將學會在世上找到愛
愛你們
老猴子
跟一號吵架
猴子們,
二號現在很黏一號,會模仿一號的動作,看一號做什麼就想跟著做什麼,一號吃什麼菜就想拿什麼,看一號去哪裡就想跟著去。二號希望一號的注意力,當一號玩一個東西沒有拿給二號的時候,二號會叫、會打&會鬧,弄得一號很煩很生氣。
作天早上一號起床上學的時候又在發脾氣,一號上幼稚園到現在早上還是有起床氣,穿褲子穿不順利,二號又過去想幫忙,一號一個不高興就把二號推倒,被我罰趴凳子趴了好久。
今天晚上跟二號在黑色星球椅上跳啊跳著玩的時候,你們又把墊子踢下來了,跟一號說過底下的布已經裂開,沒有墊子的時候跳容易破,要一號把墊子搬上去,一號說墊子是弟弟踢下去的,要弟弟拿,我生氣了,不想繼續跟一號說,自己走過去把墊子搬起來放好。一號應該是覺得應該要公平,既然是弟弟弄掉的,就要弟弟去搬起來,我生氣一號明明知道弟弟拿不動,卻要搞這套。
話說昨天跟今天媽媽休息在家兩天,我原本計畫跟媽媽一起看個電影,去打個籃球之類的,結果兩個事情都沒做到,心情很差。
媽媽帶你們睡覺的時候,要我下去樓下把水壺的水裝滿,請一號把水壺拿過來,我趁這個機會跟一號講,一號已經知道沒有墊子椅子會破還在上面跳,一號也有責任,同時一號知道弟弟拿不動墊子卻還說要弟弟自己拿,我很生氣,問一號懂不懂?一號說懂,老實說我不確定他懂不懂。
到床上睡覺的時候,二號在床上跑來跑去大叫不睡覺,一號穿褲子不順利在發脾氣,二號跑過去又想幫忙,一號不知道是生氣還是不小心碰到手往二號的臉上打下去,二號哇哇大哭,我情緒一起來把一號抓起來手跟腳用力咬了好幾下,一號嚇哭了,我大喊要一號下床離開房間,一號房間外哭的很淒慘,我不喜歡那樣,但我那時候真的好生氣,情緒還沒穩定下來,沒辦法跟他說話,聽著一號在哭,我也繼續眼睛閉著躺在床上。過了大概十幾二十分鐘,媽媽看不過去了,才下床去把一號跟一號說一說,帶上床。而一號上床後,意料外地,還是爬到我身邊睡覺,我覺得不忍心,但因為我情緒還沒控制好,一方面也不知道怎麼跟一號說,所以轉身背對著一號睡。
我大概國小三年級開始就自己找書看,蠻少找我爸媽說話的,國中之後就很少找家人幫忙處理我的問題,十六歲到美國之後更是如此,到美國一個月後錢花完了才打第一通電話回台灣,後來念大學&工作更是如此,即便許多時候我是希望有人幫忙的,但我多轉向朋友&長輩朋友求助。
跟一號吵架完睡著後,我在床上做了個夢,是逃脫魔術師( escape artist),陷在玻璃櫃中需要幫忙挺急的,後來我媽居然來幫我了,接著模模糊糊地又有了幾個我媽在我需要的時候出現的情節,我在夢中哭得亂七八糟的。這時候一號睡醒坐在床上迷迷糊糊的,我把一號抱在我胸口,一號馬上又睡著了,整個人捲起來靠在我懷裡,我當然很內疚也很心虛,我一直跟你們說「我們不打人」,但今天一號打二號我的處理方式居然是咬一號,我也錯。一號靠著我睡著後,還打了個冷顫,後來繼續放鬆地睡著了,我等一號睡熟後,下床弄些東西,覺得該把這些東西寫下來,留給你們看。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0/24
謝謝你們
猴子們,
平常二號幾乎整天都不會離我太遠,今天下午去打球一個多小時,回家的時候二號在廚房聽到我開前門的聲音,跑著叫著「爸爸!!爸爸!!」,衝到我面前抱著我整個頭塞在我兩腿中間。
謝謝你們讓我感覺到被愛,希望我也能讓你們感覺到被愛。
愛你們
2016/10/17
三號
猴子們,
今天晚上我們一起去看三號,沒看到小白點,但三號現在11w6d在肚子裡面跳啊跳,踢啊踢的,非常興奮。媽媽問醫生性別,醫生說還看不出來,媽媽覺得醫生可能是知道是男生不想講。我希望是男生,因為養男生對我來說簡單又省錢,但我也希望是女生,這樣媽媽會很開心。
一號已經上了三天的幼稚園,除了不想上蹲式馬桶之外,其他適應好像沒什麼問題。睡覺的時候想抱著女同學睡覺,我記得我以前也是,一號還跟姑姑說要洗香香的才能抱著女生睡覺。到目前為止幼稚園挺好的,就是講故事、玩玩具、在外面玩,真的不希望有什麼學習的任務。
媽媽昨天在弄菜園的時候,撞到了郵箱,嘴巴腫起來牙齒流血,我很捨不得,你們任何一個人受傷都一樣,我不希望那樣,但我沒有能力保護你們不去受傷,只希望你們能快點好起來,或者維持著正常的生活。
二號現在沒有哥哥可以玩,我又很無聊,變得喜歡找爺爺奶奶,我也慢慢的在放手。因為爺爺抽煙身上的三手菸透過接觸還是有可能造成二號癲癇,我真的很不想讓二號接近爺爺,爺爺又不肯戒菸,我真的很難做人。
婦產科醫師建議媽媽去做羊膜穿刺,媽媽有點排斥,可能明天會問一下同事的想法吧。我該做的,或許就是整理些資料,有個偏好,讓媽媽可以聽一聽我的想法。
愛你們
老猴子
今天晚上我們一起去看三號,沒看到小白點,但三號現在11w6d在肚子裡面跳啊跳,踢啊踢的,非常興奮。媽媽問醫生性別,醫生說還看不出來,媽媽覺得醫生可能是知道是男生不想講。我希望是男生,因為養男生對我來說簡單又省錢,但我也希望是女生,這樣媽媽會很開心。
一號已經上了三天的幼稚園,除了不想上蹲式馬桶之外,其他適應好像沒什麼問題。睡覺的時候想抱著女同學睡覺,我記得我以前也是,一號還跟姑姑說要洗香香的才能抱著女生睡覺。到目前為止幼稚園挺好的,就是講故事、玩玩具、在外面玩,真的不希望有什麼學習的任務。
媽媽昨天在弄菜園的時候,撞到了郵箱,嘴巴腫起來牙齒流血,我很捨不得,你們任何一個人受傷都一樣,我不希望那樣,但我沒有能力保護你們不去受傷,只希望你們能快點好起來,或者維持著正常的生活。
二號現在沒有哥哥可以玩,我又很無聊,變得喜歡找爺爺奶奶,我也慢慢的在放手。因為爺爺抽煙身上的三手菸透過接觸還是有可能造成二號癲癇,我真的很不想讓二號接近爺爺,爺爺又不肯戒菸,我真的很難做人。
婦產科醫師建議媽媽去做羊膜穿刺,媽媽有點排斥,可能明天會問一下同事的想法吧。我該做的,或許就是整理些資料,有個偏好,讓媽媽可以聽一聽我的想法。
愛你們
老猴子
吸血蟲前輩
猴子們,
2016流行直播,有些台灣的創業者到中國去奮鬥之後,會在網路上直播將中國風行的一些概念用直播的方式跟台灣的朋友們分享。昨天聽到 xdite說的一個新手&前輩的概念,覺得很有趣。
她提到有些前輩他會幫助著新手,但同時也壓著新手,在給予建議&協助的同時,也會用不健康的道德觀、情緒勒索、偏頗的邏輯&虛構的障礙來阻止新手前進,這些前輩需要新手來維持自己的地位&政治勢力,他們不希望被超越,暫稱他們為「吸血蟲前輩」
另外一種前輩,他們會用欣賞的眼光跟著新手共同探索新手可以發展的方向,他們不會想要控制新手,將互動高度設立在同儕,在新手超越自己的時候持著喜悅祝福的態度,我們稱他們為「陽光前輩」。
人生的各種階段,一開始我們很難去分辨兩種前輩的差異,但在停滯不前的時候,就需要重新檢視,是不是身邊有需要終止關係的「吸血鬼前輩」,這些人會像是鎖鏈一樣拖著你們,很不幸地,有時候這些前輩會是家人。你們需要去維持禮貌、安全的距離,切割開來,你們才能自由健康地過生活。
同時,在你們長大的過程,你們慢慢地會成為其他人的前輩。記得「教學相長」這件事,與晚輩保持互重獨立的姿態,給予建議&資訊的同時,尊重對方的背景條件、志向意願&自主選擇。避免想要替晚輩做「更好」的決定,不需要去想晚輩「應該」怎麼想怎麼做,更不要假設晚輩「需要」怎麼跟你維持關係,彼此間並沒有權利義務,晚輩&前輩就如其他的人際交往,是緣分,希望你們將「陽光前輩」作為目標。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流行直播,有些台灣的創業者到中國去奮鬥之後,會在網路上直播將中國風行的一些概念用直播的方式跟台灣的朋友們分享。昨天聽到 xdite說的一個新手&前輩的概念,覺得很有趣。
她提到有些前輩他會幫助著新手,但同時也壓著新手,在給予建議&協助的同時,也會用不健康的道德觀、情緒勒索、偏頗的邏輯&虛構的障礙來阻止新手前進,這些前輩需要新手來維持自己的地位&政治勢力,他們不希望被超越,暫稱他們為「吸血蟲前輩」
另外一種前輩,他們會用欣賞的眼光跟著新手共同探索新手可以發展的方向,他們不會想要控制新手,將互動高度設立在同儕,在新手超越自己的時候持著喜悅祝福的態度,我們稱他們為「陽光前輩」。
人生的各種階段,一開始我們很難去分辨兩種前輩的差異,但在停滯不前的時候,就需要重新檢視,是不是身邊有需要終止關係的「吸血鬼前輩」,這些人會像是鎖鏈一樣拖著你們,很不幸地,有時候這些前輩會是家人。你們需要去維持禮貌、安全的距離,切割開來,你們才能自由健康地過生活。
同時,在你們長大的過程,你們慢慢地會成為其他人的前輩。記得「教學相長」這件事,與晚輩保持互重獨立的姿態,給予建議&資訊的同時,尊重對方的背景條件、志向意願&自主選擇。避免想要替晚輩做「更好」的決定,不需要去想晚輩「應該」怎麼想怎麼做,更不要假設晚輩「需要」怎麼跟你維持關係,彼此間並沒有權利義務,晚輩&前輩就如其他的人際交往,是緣分,希望你們將「陽光前輩」作為目標。
愛你們。
老猴子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