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2

0&1,黑與白

猴子們,

即便[原則]是我希望你們會放在心上的一個思考模式,我也希望你們能比我更有智慧地去摸索模糊地帶。你們應該知道我喜歡 0&1 黑與白,對我來說有規則&習慣是方便的,甚至一度希望自己有阿斯伯格症可以來合理化自己的偏好(事實證明我沒有阿斯伯格症,我可以判斷同理他人的情緒,只是希望我不需要這麼去做)。

在我們這個年代,一個社會化的專業成員,有一個受歡迎的特質就是[可預期],包含準時、守規則、守承諾。不論是在同儕、團隊、客戶眼中,可以預期到你的言、行&工作成果就表示你是值得信任的。這是我從小讓自己努力修練的特質,讓自己從有機動物越來越接近標準機器,我討厭不清楚的指令、需求、規則,糾纏不清的人際關係、檯面下的動作&政治手法我不但排斥,更是拒絕配合。我的這種模式不但對自己殘忍,也讓周遭的人很辛苦。

人天生不是理性的動物,溝通的時候有意無意的詞不達意是正常的,想法&需求隨時都會改變,人際、組織之間的關係&規則也都是隨時跟著大環境交錯變動,人需要有彈性、必須變通、要能妥協。很慚愧的是這方面我沒有什麼心得或者技巧能跟你們分享,只能建議你們參考中國、印度、中南美洲人們的商業溝通模式,並不是希望你們成為八面玲瓏的政治人物或者紅頂商人,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讓不同的人們輕鬆自在的與你們互動,這是好事。

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在 abstract理解這世界,但黑與白的線條終究無法呈現灰階照片的美,根據邏輯程序運作的模式總難圓滑和諧,希望你們能自在地當沒有秩序的動物,活在當下,隨心所欲不逾矩。

大猴子

2014/08/09

Ruby中的 replace跟 assign

第一次看到 replace這個 method的時候,我並不知道他的目的在哪裡,認為用 = 來 assign不是一樣的事情嗎?在ruby-lang的 IRC請教之後才知道兩者的差別在於 Object用 replace會 mutate,而 =只會將單一物件assign。

舉例來說:

a="this is A"
b=a

這時候 a物件是"this is A"的 string
b物件是"this is A"的 string"

這時候重新 assign A
a="A had been changed"
此時來檢視b,b物件依舊是 "this is A"的 string,不會因為 a重新 assign受到影響

但如果從一開始
a="this is A"
b=a
a.replace("A had been changed")
這時候檢查 b
b物件就會自動的連動變成"A had been changed"的string了

2014/08/02

House of cards 肋排食譜


兩季 26集的 House of cards最吸引我的就是 Freddy的肋排,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找到了 Curtis Stone的食譜,希望有更多朋友一起吃肋排,簡單翻成中文於此分享。

材料

肋排塗料



  • 紅糖 1/4杯 (50g)
  • 甜椒粉 3大匙 (20g)
  • 現磨黑胡椒 2茶匙
  • 粗鹽 2茶匙
  • 紅辣椒粉 1/2茶匙
  • 孜然粉 1/2茶匙


烤肉醬


  • 芥花油 2茶匙
  • 洋蔥一顆 切碎
  • 大蒜三片 切碎
  • 煙燻紅辣椒 1茶匙
  • 威士忌 1/2杯 (120g)
  • 白醋 1又1/4杯
  • 低鈉雞湯 2杯 (500g)
  • 番茄醬 1杯半  (375g)
  • 蜂蜜 1杯 (340g)
  • 辣椒油 2大匙
  • 黃芥末醬 2大匙
  • 粗鹽 1茶匙
  • 現磨黑胡椒 1/2茶匙
  • 紅辣椒 1/4茶匙

肋排


  • 四排 (各 1.1~1.2KG)背肋骨


步驟:

  1. 塗料:在前一天混合所有的材料塗抹在肋排表面,用錫箔紙包裹後放置冰箱冷藏醃漬 4-24個小時。
  2. 準備烤肉醬:在一個小醬鍋中將油加熱至中等溫度,加入洋蔥持續攪拌約五分鐘至洋蔥軟化。接著加入大蒜攪拌約三分鐘至大蒜軟化。加入辣椒粉、威士忌、醋攪拌三分鐘後加入雞湯,小火煮約 30分鐘等成為醬汁濃稠狀後關火。
  3. 烤肋排:用錫箔紙包裹肋排,烤箱溫度預熱到190度後放到中層&上層烤 45分鐘後取出,取下錫箔紙,淋上烤肉醬,蓋上錫箔紙再烤一個半小時直到肉收縮到骨頭尾端。最後十分鐘移走錫箔紙,淋上烤肉醬,重複兩三次。
  4. 取出烤盤後用銳利的刀將肋排獨立拆開擺盤,淋上剩餘的醬汁,加上旁菜。


2014/08/01

男女交往過程可以學到的事情

猴子們,

我一直相信一個說法「傷害夠多人、被傷害夠多次之後,就懂愛了」。其實男女交往我不是懂太多,跟一個人交往所發生的錯誤總是到分手之後的許多年才看清當初發生什麼事情,基本上我是鼓勵你們有機會就多談戀愛,累積的經驗值多一點,以後可以把老婆照顧的好一些。因為你們是男孩子,我會希望你們在交往的過程把握一個原則,不論是交往過程或者分手後,那一個人回想起來跟你的互動是舒服的、被尊重的、被照顧到的,我覺得這是很簡單清楚的原則,剛才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作者的心得,由於原作者是女性,我想用我自己的話跟你們分享一下交往過程可以學到的十件事:

[誤會是難免的]
作者建議忽視不重要的誤會&分歧,我想你媽也會這麼跟你們說,但你們也都知道我不是這樣的人。對我來說誤會一定要講開,對我來說知道彼此的想法、邏輯、經驗差異之後,即便無法彼此認同,也比較容易彼此尊重、妥協&配合。你們現在還小,我相信你們長大的過程會看到許多我追著你媽吵架的畫面,我需要確定你媽準確的接收到我的想法,我也需要知道她的,我不喜歡讓誤會放著腐臭,變成往後的導火線。

任何的關係都是需要努力了解彼此的,不要相信電影中 Soul mate的鬼話,那是戲劇張力鋪陳出來的角色設定,坦承持續的溝通才是維持關係的必要工作。

[學習信任]
如果你們真的是我印象中的射手座&獅子座,信任對你們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問題,只是你們可能不太能理解別人為什麼會有不信任、缺乏安全感、多疑的這些狀況。大部分人的信任是需要經過一些時間、事件的考驗&觀察才能養成,每個人的需求不太一樣,了解你的另外一半要的是什麼,花時間讓對方知道你是值得信任的人。

我從國小開始追女生的時候,就習慣會把自己的日記拿給對方看,讓對方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喜歡這樣的作法,因為如果對方看了我的日記對我沒有好感,交往起來大概也不怎麼愉快,我又是很依賴女朋友的人,就像你們會看到的,你媽隨時都可以瀏覽我的電話、電腦、信件、筆記,我的行蹤、想法&計畫你媽都清清楚楚。並不是建議你們這麼做,這是我自己的作法,一直覺得挺實際簡單的,但也有女孩子不吃這一套,覺得有鬼。

[小別]
晚上你們睡了之後我一個人在電腦前做事,看到你媽的照片我還是會想她。我一個人開車到外地去辦事久一點沒見到你媽我也會想她。即便如此,在工作上我還是認為我跟她獨立運作對於我們的婚姻是比較健康的模式。

你媽跟我各自都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工作活動&人際關係,讓我們彼此碰面的時候可以聆聽對方所發生的事情,我們曾有幾個月短暫的朝夕相處,那幾個月反而是我們摩擦最多的時候。

[鼓勵彼此成長&改變]
這一個項目有點小爭議,如果你們愛的人不喜歡成長也討厭改變,那就讓他們做他們自己。

你們知道我喜歡看到別人的成長&改變,也會花心思促成,但到現在反省起來,鼓勵的方式&時機不到位的話,也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排斥&抗拒,但基本上,如果對方有任何熱情&想法的話,全力支持總是錯不了的。

[妥協不代表懦弱]
獅子座這點比較弱,我們需要隨時提醒自己「我有錯的可能,別人總會有更全面的資訊、更有效率的觀點」,尤其是碰到自己關愛的人,雙方的目標比對錯優勝劣敗重要多了。

我們要愛人,同時讓對方感到被愛,許多時候低頭、閉嘴、聆聽、反省、根據對方的需求行動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射手座大概不會有這方面的困擾。

[坦承自己的弱點]
與人交往最美的一個部份就是我們會保護彼此的弱點,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弱點、底線、盲點有哪些,能讓對方知道我們對對方的信任,會讓關係更親密,也讓對方知道在什麼時候可以給予我們幫助。

[接受處理不了的]
這一個項目不太容易拿捏,在三四十歲之前,許多處理不了的問題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精準的判斷什麼是沒辦法處理,什麼是不能處理的有點困難。我會建議,碰到雙方都感覺到困擾的處境,就去動手做些什麼,但如果過程中開始對雙方的關係有傷害,可能就需要改變作法,或者直接將要改變的目標在心態中調整成需要接受的不方便。

我們的心力、資源&時間就只有那麼多,生命中除了解決問題之外,還是要分配出時間與關愛的人們一起享受生活,當一個戰士、工作狂、夢想家的另外一半其實挺辛苦的,我們的另外一半需要我們的陪伴,一起牽手接受處理不了的困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

[真誠快速的原諒]
我相信半吊子的原諒是會擴散的惡性腫瘤,是任何關係的定時炸彈,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愛對方比較重要,還是記恨比較重要?」,該怎麼做就便得很清楚了。

[不要有預期]
不要預期對方會裡所當然地為你做些什麼,不要假設對方要猜透你的心思,我們的責任是要讓對方知道我們要什麼,在想什麼,有誤會的時候也是我們責任去溝通清楚。

[分享感覺]
社會期望男人吃下自己的負面感覺,但其實對於另外一半,彼此分享對於任何人的負面感覺可以是很親密的一件事。或許在專業環境我們需要表現的像是機器人一樣精準冷酷,但在另一半面前我們需要表現的像是一個人。

以上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想法,你們還是需要以你們的環境&對方的需求當主要考慮因子,我相信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的準則是,不論是交往過程或者分手後,那一個人回想起來跟你的互動是舒服的、被尊重的、被照顧到的。

大猴子

2014/07/28

五種特質&七原罪

猴子們,

今晚跟媽媽看了一部有趣的電影「Divergent」(2014),是一個美國當代小說改編的。故事中的國家將人民依照屬性分成五種類型,同一種類型的人們一起生活,有著不同的社會分工。


  • 無畏派:毫無畏懼,負責保衛家園
  • 博學派:崇尚知識,追求突破
  • 直言派:誠實直言,我忘了他們的社會分工是什麼…
  • 無私派:過著僧侶一般的生活,無私地為別人付出,為政府管理者
  • 友好派:愛好和平,總是盡全力避免一切衝突


整個國家的系統強調「派別大於血緣」,五個生活族群的人們分隔得很清楚,但不論是來自那一個派系的孩子,在成年的時候會通過一個性向測驗,讓孩子知道他們比較偏向那一種屬性,但此性向測驗只提供孩子們參考,孩子依舊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之後該選擇哪個生活族群,如果選擇與父母不同的生活族群,從此也就失去聯繫關係了。

電影情節不談,我認為將類似性格的人們放在一起生活,依照屬性專司某種社會分工,是挺有趣、浪漫的概念,人們常將糾紛的原因導向個性&想法差異,但我相信每一個人朝幕相處的人如果都跟自己一模一樣,肯定也挺無聊的。男主角在片中說:「我不想只當無畏派,我希望我勇敢、博學、誠實、無私、友善」,這句話還挺感人的,讓我想到最近想跟你們提的「七個原罪」,你們知道我不是要講宗教相關的東西,我是忽然想到,我們並不需要把這七個原罪看待成非常污穢、不堪、噁心的特質,相反的,或許就像是他們的名字所帶的意義一樣,或許這七個東西就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我們只是需要花點努力去調整得更社會化,減少這些特質對於我們&他人的傷害&不快。


  • 傲慢:很不幸的,人們隨時都在比較優劣高下,要強壓著這種反射動作很辛苦,我覺得只要隨時提醒自己謙卑、平等待人、自省即可。天主教對應的概念也是謙遜。
  • 妒忌:當我們發現我們忌妒他人的時候,同時也祝福別人更好,接受自己的不足,我們也努力更好。天主教對應的是寬容/Kindness,我覺得wiki的翻譯不太正確,我比較喜歡「善意的待人」這種解釋,讓自己有能力成為一個轉換器,不論是什麼進到我們的心裡,讓美好的東西散播出去。
  • 暴怒:我們可以憤怒,但憤怒的言行需要自行承擔,因此要提醒自己只做出自己能負責的行為,說自己能負責的話。就像一號從小生氣會摔東西,我會讓一號有憤怒的發洩,但摔的東西要撿起來,打翻的東西要擦乾淨。天主教對應的是耐心,其實我對於耐心的認識還是很粗淺,就目前的我來說,耐心大概是克制、忍耐、等待,我想你們如果有發過幾次讓自己後悔的脾氣之後,就能開始了解克制、忍耐、等待的優點了。
  • 懶惰:我們都會懶惰,但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到後來都會燒到我們,聰明的懶惰。天主教所對應的勤奮是不錯,但就如之前提的,勤奮也有副作用。
  • 貪婪:想要更多是生存的本能,但多到一個程度的時候,會變成負擔&障礙。就像是一號每次拿出太多玩具,要收的時候就會知道有多痛苦。天主教對應的是慷慨,我相信你們在長大的過程都可以意識到分享是多愉快的事情
  • 貪食:我不會控制你們多吃,你們吃到不舒服自己就會停了。天主教提出的對應是節制,我覺得挺好,你們在長大的過程在許多事情上都可以去摸索那個「剛剛好」的尺度,抓到這些尺度,生活會更美。
  • 色欲:如果沒有色慾大概就不會有你們了,因為你們都是男孩子,在言語、行為上不論是面對同性或者異性都要給予尊重,色慾只留在自己私人的範圍,不能造成別人的不悅。天主教提出的對應為貞節,我認為你們為了自己的另外一半保持貞節即可。


我不認為你們需要當聖人,老實說我只希望你們能當能令別人尊重的人,因為我的想法是我希望你們能有什麼價值觀的話,我該身體力行讓你們參考,一起努力吧。

一號,

今天你從床上往我跳過來的時候,我並沒有接住你,讓你摔到地上,你在地上哭好大聲,我知道你並不是痛,是生氣我怎麼沒有接著你。我對自己有一個小小的期許,希望有我在的時候,你們可以不需要感到害怕,你跟我玩得再凶,我都不會讓你受傷,在任何有危險的地方,做很多危險的動作,你都可以玩得很開心,只是最近我不確定我的作法是不是恰當,尤其是看著你一再挑戰更危險的情境,我覺得我該開始讓你學著為自己的行為受傷了。我想我該讓你學會辨識危險,懂得害怕,知道什麼時候該小心,該保護自己。

大猴子

2014/07/27

JavaScript的 Hoisting& variable scope

// JavaScript的Hoisting
// JavaScript在 if & else條件式處理 global variable的時候習慣不太一樣
// JavaScript如果在變數前面使用 var指定,會成為 function scope
// 其他的語言可能會變成 block scope
// 而 JavaScript 如果在變數前沒有加入 var則會變成 Global Scope
// 因此要使用variable shadow的時候,只能在 funcation之間用 var定義變數來操作

code:


result:


2014/07/25

對談的需求

猴子們,

碰到面對面的對談效率不佳,不論是交談、會議討論或者是講座,反省的時候都可以思考一個基本的問題:「對方針對對談的需求是什麼?」,想一下對方與我們進行對談,有什麼期望、設想&想要達成的目的?

[提問]
我們這個年代(1995-2015)有網路討論區,作用在於註冊使用者可以登入討論區提出自己的問題,而有一部份的使用者看到其他人提出的問題的時候,喜歡請提問者“自己去網路上找答案,自己去研究。”,還有一個流行用詞RTFM(read the fucking manual)。

我們現在有信件、社群網路留言、行動裝置及時訊息等可以溝通,當人們有動力投入時間來打電話或面談,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提問快速地得到答案。人們並不想投入時間去找尋原始資料、看完整的資訊、吸收學習等,所以人與人的對談當中,對方期待的是一個能夠快速理解、傳遞並行動的答案。

交談的時候對方並不需要我們列舉所有的細節證據,只需要我們清楚地導論重點資訊引出可行動的結論,真的要研究細節對方可以用自己的時間看。開會的時候成員並不想將時間花費在聽我們念參考資料,成員可以事先看參考資料,針對需要釐清的地方問問題。參加研討會的時候大家興趣最高的部分通常是報告完畢後的講者互動,如果只想知道講者的報告其實讀一下講者的論文就好了。

[辯證]
除了提出疑問之外,人們參與面對面對談還有一個目的是希望可以對於質疑、不認同、不信任的部分進行挑戰。對於我們所提出的資訊&說法,對方可能有其他預先的觀點、假設、差別資訊,辯證是參與對談的需求之一。

[說]
即便你是講座的講者,還是有八成的機會碰到聽眾知道你不知道的訊息,人們喜歡分享喜歡說,當對方發現到我們遺漏的訊息、觀點、論證過程的時候,人們需要補充。

從這幾個需求可以看到為什麼許多的對話早在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為什麼許多會議讓人感到不耐煩,為什麼強調權威的主管報告會讓團隊感到挫折。各種形式的對談過程中,隨時注意對方是否有足夠的機會發問、質疑&提出說法,到頭來,對談是雙向的。

大猴子

2014/07/23

領導者的大惡

猴子們,

不論是一號帶著二號,或者是以後你們帶著朋友、同學、同事一起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有幾個小細節在當下並不會有立即的傷害,但過了十年二十年可能因為這些地方沒有處理好,當時引起他人的負面感覺隨著時間發酵成為膿瘡。

[邀功]

不論是運動比賽、團體遊戲、一起去作弄他人等,就算你是當頭的,其實也是大家一起完成的,當你對著其他人說著自己帶著大家如何如何,其他的成員聽起來的感覺是很不舒服的,團體的成就&光榮該由團體成員一起共享,即便是他人主動稱讚你的時候,也要即刻將榮耀引導回團體成員,因為那是事實。

[委責]

隱惡揚善的另外一種說法就是避重就輕,尤其是在描述自己的時候。不論是將錯誤&失敗歸咎于環境、對手或者團隊成員,這些藉口在團隊成員眼中都非常地可笑,當頭的責任就是要把這些責任扛起來,接受成果並且改善。面對這些錯誤,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身能力不足的地方,能的話就補足自己的缺點,否則就是在往後與團隊成員坦誠,讓需要相關能力的工作交付給能處理的夥伴,我們不需要是全能的人,但起碼要讓團隊能更有效率的運作。

[失諾]

失諾是很嚴重的問題,但許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注意到自己的哪些言行在別人的心中屬於失諾。不論是我們答應別人要帶一本書、在特定時間到達、幫忙傳遞一個訊息、完成一個瑣事等,這些都是承諾,慢了、錯了或沒做都是失諾。當你們開始忙碌的時候,說出「沒問題」、「會處理」、「會再研究」這些話的時候,絕對要放在心上,因為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聽到的人就在心中就有個期待。

或許你們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我自己覺得很受用的技巧就是是不說這些話,直接讓對方知道我沒辦法承諾、我做不到、我沒有時間或資源。只回覆有十足把握完成的條件內容,直接讓對方知道我沒有能力承諾,並不一定要交代原因,當我有顧慮的時候我會直接跟對方說我沒有把握。這樣的做法不會讓對方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可以保護對方,長期下來也可以讓夥伴們知道自己答應的項目是可以實現的。另外,只要是答應承諾過對方的事情,我都會記在行事曆、待辦事項還有通訊錄的備註欄。依照任務的困難度提前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在行事曆中提醒自己開始動手,待辦事項的優先順序高於自己的工作,在通訊錄的備註欄寫下當初自己說過的話、承諾的內容&對方的要求,這幾個動作在我從事業務工作的時候非常受用,也讓我更小心的注意自己的承諾內容。

因為你們兩個都是火象星座(是的,我們這個年代還相信星座這東西),我想你們在團體中會很活潑、熱心,容易成為孩子王,但你們的樂觀自信可能會讓你們對於其他人的不安全感或負面情緒比較不敏感,不希望你們長大發現跟小時候的朋友疏遠了,或者在工作時碰到沒預期的對立,我相信所謂的「小人」或者是敵人都是自己的言行招來,希望你們在與人互動的過程能更細膩,真誠地分享榮耀、坦白地面對錯誤、努力實現承諾,我想這也都是你們希望別人對你們的印象。

2014/07/20

積極、執著&勤奮的副作用

猴子們,

剛看Marshall Goldsmith的訪問,他提到了這個問題,跟你們分享一下。

一個正面積極的人,碰到問題的時候不會怪罪他人或責咎環境,碰到壓力、阻礙與挑戰的時候不會閃避,習慣性的擔下更多的承諾與責任,即便明顯超乎自身的能力、精神&資源極限,經常在身心疲憊的潰決邊緣告訴自己,再撐一下多做一點就可以了。

對於擔下的任務&選擇的目標執著,為了成功持續地投入更多的精力&資源,很難跳開客觀的反省,當初設立的目標是否該調整了,是否有更適合的目標可以專注。

每一個勤奮的人都可以向懶惰的人們學習,如何用更輕鬆、簡單、有效率的方式完成任務,重複同樣沒有結果的動作再多次也不會有不同的結果,除了努力之外,學習思考更好的方法也是必要的。


積極、執著&勤奮是社會所鼓勵的態度,要減輕其副作用,我們要學著練習累的時候務必要休息,讓自己能快速地放下過期不合時宜的目標,及時調整方法,掌握喘氣、放下&轉彎的三個原則,日子可以可以過得更快活。

大猴子

2014/07/18

兄弟

一號&二號,

爺爺家前面的國小,有一對兄弟,年紀大概差個三歲左右,他們的奶奶會帶他們到國小玩,奶奶在旁邊的椅子看著他們,哥哥拿著籃球,弟弟拿著躲避球在學校操場裡面跑來跑去。弟弟比較活潑,會主動跟學校裡面的人互動,哥哥比較有謹慎一點,除了習慣自己玩自己的,平常還會看著弟弟,有時候念個幾句。

昨天又看到他們的時候,開始想著不知道你們以後會不會跟他們一樣,大的帶著小的。因為你們差個兩歲多,當我們要一號帶著二號出去玩的時候,其實也是要一號當小保姆,除了有責任之外,一號其實要開始陪二號玩一些自己兩年前就玩過的遊戲,看一下兩年前就看過的書或者電視劇,一號可能會覺得委屈,但當老大的缺點就是這樣,需要犧牲自己的時間陪伴別人、照顧別人,直到哪天自己開始有更多同齡的朋友之後,就會開始想甩開曉得。

一號,我會理解你不想照顧小的,不想陪伴小的,我會理解你會覺得不耐煩,會覺得無聊,我會儘量避免強迫你要做老大的角色,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小請求,你不一定要遵守,但這是我希望的,我希望,你不要幫二號出頭。

兄弟一起去打架或許可以是一個共同的經驗,但我不希望二號在外面覺得有哥哥可以靠就失去了分寸,我希望二號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被人欺負了要學會保護自己,更不能欺負人,我不希望二號覺得出了事情都有人會幫他負責,有恃無恐,成長過程中這對他並不是好事。

雖然我會想辦法不去比較你們兩個,儘量做到平等,但請你們原諒我沒辦法做到完全的公正,多少還是會去比較你們的點點滴滴,當你們發現我有這樣的言行的時候,請提醒我停止,我不希望你們有壓力,你們也不需要彼此競爭,只要彼此欣賞&學習就夠了。

二號,很委屈你的事情是,從小你就穿一號的舊衣服&鞋子,我並不是很有錢,也不想把錢花在這些東西上面。長大的過程一號可能會欺負你,請你讓我們知道,我們會讓一號儘量用公平&尊重的方式對待你。希望你知道,你還是有比一號幸運的地方,一號猴子在你之前,幫你犯錯、嘗試界限,許多我跟你媽在教養一號時所犯的錯誤,碰到你的時候我們已經更有經驗了,可以用更正確的方式跟你互動,你的許多自由也會是一號幫你沖撞出來的。從小,你可以觀察一號所有的錯誤&後果,省去犯錯的成本,更清楚地選擇你要的路,一號身邊沒有人可以觀摩,這一點他是比較辛苦一點的。

就像之前跟你們說過的,其實在二號出生之前,我跟你媽預計晚一年再生,而且希望是女孩子,但二號確認即將到來之後,我們還是很開心,說真的,照顧一號的時候我跟你媽都覺得老了,如果再晚一年要照顧二號,想到還會有壓力,二號早點來或許比較好。我其實不知道怎樣教養女孩子,但或許我在跟你們互動的時候,不一定要預設你們需要特別有男性或女性特質,你們想要剛強的時候儘量去剛強,你們想要陰柔的時候儘管陰柔,我相信人不同的情境&成長階段人格中是由許多看似衝突的特質交織而成,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放下給你們的標簽,持續地觀察你們的改變,了解你們的成長&轉換,我知道我自己一直都在改變,你們絕對也會一直變。

我不期待你們兄弟會成為朋友,或互相協助,最低底線,只要你們互相尊重,懂得彼此欣賞就好,這是我認為作為一個人的底線,不論對誰都是如此。

愛你們

大猴子

解決了一個政黨,問題還是在

我覺得黨派群眾對立的現象模糊了一個實質問題,要解決的並不是特定的黨派,而是我們目前的體制的重大缺陷需要修正。

1) 政府需要有透明清晰的資訊讓民間可監督公共事務  
2) 行政力量需要放在零散的民眾這邊平衡,協助處理跟政府、財團&企業之糾紛 
3) 重大弊案之政務&事務官需要有 離職以外之實際民事、刑事責任


目前獲選政黨可以蠻幹四年,在野黨&民眾沒有抗衡的可能,出事後下台拍拍屁股走人這種現象,不論誰選上了就是誰上去爽,這是實質的問題,誰選上了誰上去爛,因為體制鼓勵他們爛。

2014/07/16

一個關於全球化的虛構故事

假設台灣派個親善大使MrTW到第三世界333的國家去,
告訴他們XXX的開發很好,會讓他們更文明,
333說沒有錢,MrTW告訴333不用擔心,台灣的銀行BankTW會協助融資,
333說不知道怎麼做,也沒有技術,MrTW說不用擔心,會帶著專業工程顧問公司CorpTW完成開發,
333不用擔心錢怎麼來,事情怎麼做,只需享受社會的進步,MrTW, BankTW跟CorpTW會搞定一切,甚至會僱用當地人力提升就業率

BankTW跟CorpTW教育了333當地的官員社會進步的定義,土地、資源、商業開發的價值如何評估,更重要的事情是如何有效率的使用信用槓桿加速成長。
333為了追趕先進國家,飢渴地學習該做什麼、該怎麼做、該花多少錢,
CorpTW承包開發案之後,利用全國統一發包的機制讓333創業公司Corp333能運用管理在地人力,
原本一個雜貨店可能會委託在地勞工辦理的勞務,
  • 物流:鄰居司機—>CorpTW專業物流公司 
  • 冷藏:電器行—>CorpTW旗下冷凍設備專業供應商
  • 水電:水電工—>CorpTW認可專業施工人員
  • 會計:小會計事務所—>BankTW認證全國會計事務所
  • 法務:小法務事務所—>BankTW認證全國法務事務所 
  • 室內設計:室內裝潢師傅—>CorpTW簽約設計集團
  • 垃圾處理 :鎮上的回收業者—>CorpTW簽約清潔公司

Corp333作為單一窗口跟333全國勞務提供者制價,特過這個方式,CorpTW與Corp333網絡下的連鎖企業都可以有更有競爭力的營運成本,333全國勞務提供者的收入減少了,但不透過Corp333能承包的案子也少,需要更有競爭力,或者...
333全國中小企業在成本上變得更沒有競爭力,只能與Corp333合作,被併購,或者...

BankTW與CorpTW在開發進步的過程中,培養&收納了許多的Bank333與Corp333,跟333政府&人民的關係良好。隨著開發進步的腳步,333政府與BankTW還有CorpTW的談判力量消失了,甚至Bank333與Corp333都可以把333政府吃的死死的。全國勞務提供者幾乎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幫CorpTW打工,在CorpTW底下的連鎖企業消費,欠BankTW的錢,而333政府的國債也都掌握在BankTW手上。發包、轉包、派遣的經營模式在成為常態,MrTW每一段期間都會提供令人興奮的進步方向&開發計劃,333也一直地進步下去...

2014/06/03

20個 EQ技巧

翻譯 Minimal System Group的 Paul Willocks
原文:http://www.minimalsystem.com/20_eq_tips/


1. 如非必要,需避免大幅度的衰減或增加特定頻段,正常情況幾個dB就夠了
2. 效果軌(send bus)在效果器運算後容易產生不必要的低頻,低頻砍掉省事許多
3. 用 solo來檢查調整 EQ很方便,但不保證會讓整體混音更好,修 EQ該整個 mix一起監聽
4. 如果在 150Hz, 1kHz, 3kHz都增 10dB,實際上發生的事情是整個 mix音量大了許多,或有更好聽的"錯覺"(LA boyz說喇叭越大聲越好聽),要小心
5. 強調低頻,正確做法是讓低頻變得更"清晰",直接增益低頻會讓聲音變髒,效果反而不好。把 Bass在 1kHz以上的辨認頻率稍微拉清楚效果反而好,而吉他的 50Hz以下或人聲的 80Hz以下就都砍了吧
6. 聽都沒聽,想都不想的直接依照習慣來調整 EQ是一件為危險的事情,聽,聽了再動手,或許根本不需要調整 EQ
7. 後製是逼不得已,錄音的時候花時間下功夫錄好才是真的
8. 把不想聽到的頻率砍了比增加想聽的頻率更好,避免整體音量增加而有更好聽的"錯覺"
9. 用比較高的 Q值搭配 5-10 dB的增益來找想砍掉的頻率,但也要注意監聽環境的聲響問題
10. 動 EQ之前先搞清楚樂器&編曲的頻率響應範圍
11. 除非耳朵聽到需要動 EQ,不然就不要動
12. 不斷地使用 bypass來檢查,避免被界面的視覺效果騙了
13. Sample的鼓類樂器如 EZdrummer刻意的在取樣的時候保留麥克風串音,所以在修 overhead的 tone的時候,需要注意對於其他 drum ch的影響
14. EQ會影響樂器在整個畫面中的高度、寬度、辨識度,動 EQ的時候需要聽整個 mix
15. 用多種監聽設備檢查,避免某個監聽設備上響應頻率聽起來很厲害,其他的很鳥
16. 增加高頻的時候,背景雜音還有環境聲響也會一起被提高,尤其是後面還掛著壓縮的時候,整個空氣感可能被毀掉
17. 錄音環境中的收到其他物體表面的反射聲響,幾乎不可能用後製的方式處理掉,錄音的時候就想辦法隔離掉大部份的反射,可以省去許多後製的時間
18. Mastering的階段對於 EQ的操作控制在保守的 1-3dB範圍內,如果需要動更多,回到 mixing的部分處理
19. 很滿的mix,根據編曲砍掉主要樂器以外的重疊頻率,減少對整體動態的影響
20. 練習練習再練習,實驗不同的版本來發掘各種 EQ處理方式對於整體聲音畫面的影響,總有一天,用耳朵調整 EQ會變得很直覺快速的反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