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3

新英雄

猴子們,

 我現在34,猴子一號一歲九個月,猴子二號還在肚子裡面。

 猴子一號現在挺能溝通的了。早上起床的時候不會吵我跟媽媽,只是晚上的時候還是會哭鬧,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正常,昨天晚上一直踢我,我跑去二樓睡覺,早上六點多的時候猴子一號起床,自己拉開蚊帳,偷偷的跑到二樓小聲叫奶奶,還怕我聽到。

 我跟媽媽看電影的時候,一號在三樓覺得無聊,就會跑去樓下找爺爺奶奶。我跟媽媽計劃六月的時候去台東一趟,我自己想著不要帶猴子出門,當我做跟媽媽的一次約會旅行,但說真的,到時候我們可能也捨不得、放心不下還是帶著一號出門了。 

前天是母親節,也是我記憶中第一次母親節沒有跟奶奶說母親節快樂。回南投快兩年了,也兩年多沒領薪水了,爺爺奶奶是擔心我的,但偏偏我想做的事情賺不了幾個錢,沒辦法對他們交待,跟他們說的話也就少了。 

這幾個星期,猴子一號很喜歡追著爺爺跑,我不知道爺爺帶一號出去都在做些什麼,我也不想知道,爺爺不是一個做事會讓我放心的人,性格屬於人來瘋,不細心加上反應誇張,今天早上把一號放在椅子上自己站起來不小心把一號推倒,爺爺驚慌之下飛快地拉著一號的兩隻手放上椅子,我在旁邊看就覺得很痛,爺爺接著拿抹布像在幫車子打蠟一樣努力擦著一號的臉,我看起來也覺得很不舒服,一號大聲的哭,爺爺也大聲的安撫著,我要爺爺動作輕一點,聲音小一點,一號才平靜下來。 

奶奶希望你們以後去環境比較好的私立幼稚園,但我比較希望你們能跟環境比較辛苦的孩子一起生活,這個世界環境好的家庭只有佔小小的比例,我不希望你們跟這些孩子一起成長,而不了解這個世界中佔多數的中下階層族群。我希望你們能懂其他人的恐懼、匱乏跟不自信,更能體諒人,進而成為幫助社會的力量。 

今天看了美國公共電視 PBS的new heroes系列紀錄片,第一集是印度的一個奴隸解放運動者Kailash Satyarthi,Satyarthi偷偷地去解救被販售給地方勢力的童工&家庭,讓這些童工能受教育,讓家庭中的成年人能獲得自由回到社會中重新站起來。節目中提到這些被販售出去的人們,因為從小為奴隸,並不理解自由的概念,解放運動者給孩子們六個月的訓練,對於年紀小的孩子給予讀寫等基本的教育,讓他們能夠與學校教育接軌,大一點的孩子則是給予工作技能訓練,讓他們可以在社會中自力更生。


Satyarthi知道光是靠這些解救運動的幫助是不夠的,畢竟是西方社會的消費習慣而有了廉價童工的需求,因此聯合歐美的盟友,建立社會企業認證,教育西方消費者購買支持沒有使用童工的商品。Satyarthi同時走遍整個印度在村莊間推動兒童不該被販售為奴隸的觀念,搭配一開始的解救運動。Satyarthi很驕傲的告訴大家,過去解救的孩子們,他們受了教育與得自力更生的能力後,成了新一代的解救者,幫助更多的兒童奴隸獲得自由。 


另外一個英雄是美國的Mimi Silbert,Silbert建立了 Delancey Street基金會,讓更生人參與兩年的社會服務計劃,在搬家公司中工作、餐廳受訓、社區服務等方式,讓更生人參與社會與人群互動,讓更生人在兩年的時間內感受到自己對於社會的價值,開始願意相信自己。 

Silbert說的一個讓我很有感觸的比喻是,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天使與惡魔,同時每個人都有做過好事與壞事,這不限於更生人。Silbert希望能讓更生人們在心中的天平上,透過兩年的累積,讓好比壞更多,讓更生人開始相信認定自己是美好的,是值得被愛被尊敬的,是對社會有價值的。 

這些人或許沒賺什麼錢,但對我來說他們給這個社會的價值遠大過許多獲利高的企業,他們是我的偶像,也是讓我想繼續下去的能量來源,我希望你們未來的世界會更好,  愛你們。

 大猴子

2014/05/04

業務溝通技巧&育兒


面對孩子哭鬧,一些過去業務工作的心態轉換對我的幫助挺多,在此跟各位分享。



客戶的抱怨不是針對你,大喊大叫是希望問題能被解決。
先理解接受對方的情緒,安撫,再來討論問題。
任何前提下輕聲細語,讓客戶情緒穩定後,先聆聽了解客戶需求再溝通。

------------------------------------------------------------------------------------------------------

孩子的哭鬧不是針對你,大喊大叫是希望問題能被解決。
先理解接受孩子的情緒,安撫,再來討論問題。
任何前提下輕聲細語,讓孩子情緒穩定後,先聆聽了解孩子需求再溝通。


孩子還不會說話,唯一能依賴的就是父母,當爸媽沒辦法了解孩子的需求的時候,孩子會非常沒有安全感,挫折慘混著悲傷與憤怒,小聲的對孩子說話,讓他知道我們願意聽,願意了解,讓孩子感受到得以平靜,接著我們再來討論問題。

有些朋友覺得我很奇怪,為什麼要跟一歲的孩子解釋我的出發點,我的想法&原因,他們根本聽不懂。除了這是我給自己的練習,希望自己對孩子從小就當一個對等的人類看待,孩子看到我會放下手邊的其他人事物,蹲下來到孩子的高度慢慢地跟他溝通,從孩子的眼神可以看到他知道我重視他,負面的情緒&哭鬧通常也會即刻解除。

這樣的做法對我家一歲九個月的小孩採用至今,希望他停止我不希望他做的行為或者放下手上的東西,我都不需要提高音量,或者花很長的時間討價還價,過去的時間投資是值得的:)

七個輕鬆應對公開演說的小技巧


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上台感到恐懼,當時不知道眼睛該看哪,只覺得全身不自在,腦子中知道有許多該做的事還有該說的話,但順序結構亂成一堆,現場大家都注視著我,許多鼓勵的眼神反而讓我更僵硬,站在台上就像是被鬼壓床一樣,腦子與身體是脫離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嘴巴與身體像是電影超級慢動作一樣,只希望快點結束回到現實。

當時我十一歲,後來十六歲到美國傻傻地修了英文演說課(連英文都還不太會說)、學生時期主持校內外活動、國際活動翻譯&主持、業務會議、產品發表、教育訓練課程,我已經想不起來上一次上台會覺得不自在是什麼時候了。期間也跟許多因為工作需要公開報告的朋友們交流過心得,不論是面對幾十人會者幾千個來賓,不論情境是致詞、上課、會議報告,有幾個小技巧在此跟各位分享。

1. 提前到場
人對於環境是敏感的,提前到場熟悉場地&設備,開場後會更自在輕鬆。提前到場也讓你有機會跟提早到的來賓&現場人員互動,我通常會先詢問來賓的背景,了解他們想知道些什麼,有那些問題,有那些預設的想法,如此一來進行的過程中,我有一個心理準備可以將已經互動過的人們,當我的基本聽眾,先對他們說,取得良性互動,慢慢的把更多來賓的注意力集中到內容中,也讓更多來賓可以放心的參與。

2. 健康的心理準備
不用去擔心來賓會不會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這件事,在這個場地&時間範圍內整個環境都是你的,所有的人都必須也期待你的內容,要牢牢地記住在預定的時間範圍內,整個場子都是你的,你是主角,所有的人都在聽你的聲音。千萬不要去使用想像來賓都是裸體、青蛙或小朋友這種技巧,這些技巧的缺陷在於他們讓你跟來賓切割開了讓你陷入自言自語的狀態,比較建議的方式是把所有的來賓都當你的家人&朋友,而你是來分享一個故事或幾個想法。如果你把來賓當成你的家人與朋友,他們的疑惑並不會讓你慌張,你會熱心地用他們能夠懂得方式重新講解。

3. 開場
最重要的事情是跟大家打招呼,讓大家知道要開始了,確認大家是舒適而且準備好要開始聽你說話了。可能有部分的觀眾不瞭解你的背景,如果有主持人可以幫你開場&介紹背景的話最好,不然就是用簡短的方式,讓大家知道為什麼大家需要相信你,為什麼需要專心聽你說話。在觀眾心中建立足夠的可信度之後,接著可以介紹內容中有那些與聽眾相關的問題,讓聽眾知道內容哪些部分是跟他們相關的,接著告知你報告中的幾個段落,並且訂下Q&A 的時間點&規則,讓每個人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哪些事情。

建立可信度的時候,需要注意觀眾的背景,不要過度謙虛,也不能讓觀眾覺得你高高在上有距離感。介紹完整個流程之後,也可以詢問觀眾流程&重點是否有什麼需要調整的,了解是否高估&低估了觀眾的知識程度,內容重點是否為觀眾所關心的,讓觀眾知道你是為了他們來的,接下來的良性互動會更自然。

4. 事先寫好完整的稿子
有時候在台上可能被燈光、噪音、雜念影響,思緒&流程可能會跑掉,甚至忘詞,除了大家常用的段落索引卡之外,完整的稿子還必要的,稿子也必須跟索引卡一樣,依照段落&順序分開,除了重要的引言、數據、證據不會忘記,受環境、觀眾互動、自身健康&情緒影響的狀態下,依舊可以利用稿子當作後備方案,自己或請他人念稿完成演講內容。

5. 事先選擇好哪些內容是可以捨去的
不論是10分鐘的簡短報告或者是90分鐘的演講,不論我們準備多少精彩豐富的內容,聽眾能留下記憶的東西是很有限的。所以在準備材料的時候,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來決定,現場如果因為觀眾互動、突發狀況而需要做內容&時間的調整的時候,那些東西需要捨去。我跟很多朋友都曾經犯過一個大錯誤,太執著想把所有的內容分享完,導致說得太快讓觀眾壓力很大,實際吸收的內容很少。我們可以問自己 a. 希望觀眾回家後會有什麼動作? b. 他們會怎麼用幾句話跟朋友說他們聽到的內容  c. 五年後觀眾會記得什麼?

6. 結尾
結尾的時候跟寫文章一樣,需要重申開場的時候所提的重點,另外提供觀眾現場深入的詳細資料&省略的內容可以在那些地方取得進一步參考資料,這些動作都是幫助聽眾在最短時間內可以有回顧記憶的動作,並且在將來需要複習&深入了解的時候知道講者很負責熱心地提供了參考資源,不論對於聽眾的吸收或者維持講者的可信度都是有幫助的。

7. 反省
如果現場能用兩台攝影機(筆記型電腦攝影機+外接webcam)拍下講者&聽眾的反應,對於調整報告的模式、肢體語調、內容重點非常有幫助。也可以安排同事&朋友在現場幫忙做筆記,記錄下講不清楚&現場反應不良的地方,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在結束後與一開始開場的時候有互動的觀眾們諮詢,讓他們知道你希望能根據他們的回饋對未來的報告做調整,讓他們告訴你那些地方可以說更清楚,哪些地方可以省略。

公開演講是溝通形式的其中一種,當我們能更深入的了解聽眾的背景、想法&需求,就可以更貼切精準地傳達聽眾所需要的資訊,希望以上技巧能在各位的生活&工作上有令各位滿意的幫助。

2014/05/02

Mapping Sheets 將聯絡資料批次轉換成Google Map

Tile-1.png
不論是平常整理的吃喝玩樂地圖,客戶拜訪資料,Mapping Sheets都可以幫你轉換成Google Map的形式顯示聯絡資料,地圖中可以用吃喝玩樂住的地點、價格等來篩選,而經常做業務拜訪的甘苦人們也可以用新客戶、密集拜訪、大客戶、案件名稱等方式來篩選客戶,規劃拜訪行程。

使用說明影片:


使用方式:

  1. 首先在Google Sheets的 add-on store從此網址加入 Mapping Sheets
  2. 點選藍色的Free來加入

  3. Google Sheets會詢問是否允許此Add-ons執行
  4. Mapping Sheets將可以知道你的名字、email、取得你的Google Drive文件並更改,並將資料送到Google以外的系統服務進行處理,同意後請按下同意。

  5. 安裝完成後可以選擇 Learn More了解更多或者按下Close直接使用。

  6. 點選[Add-Ons] --> [Mapping Sheets] --> [Start Mapping]開始建構第一個地圖
    ms-menu.png
  7. 第一次執行的時候畫面右邊會出現一個選單,並且在你的 Google Drive中建立 xsMapping的資料夾,同時新增一個地圖網頁檔案 xsMapping.html。
    ms-loading.png
  8. 完成後會請你使用Create來建立第一張地圖
  9. 在此之前可以先使用 Demo來看看產生地圖將會是什麼樣子

  10. 點選包含樣本資料,並按下Create

  11. 會出現一張名為Data的新表單,對應好欄位(Title/人名、Filter/分類、Location/住址)後就可以Build建立地圖。

  12. 淺藍色的 View按鈕在地圖建造完成之前為無法點選的狀態。
  13. 完成後點選 View瀏覽地圖
  14. 右邊的地圖保留Google Map所有的功能
  15. 左方的分類則是可以根據需求來建立篩選內容
  16. 看完Demo後可以建立一張新的表單,輸入自己的資料,記得取消 include sample data for testing (包含示範資料)

  17. 完成後會出現基本的欄位
  18. 除了基本欄位之外,還可以加入其他的資料

  19. Title中的資訊將會出現為地點名稱,目前使用Category為篩選條件,Location提供Google Map製作地圖之外,其餘的欄位資料都會出現在地圖中。hint_dialog.png
  20. 篩選條件可以點選  refresh_icon.png圖案來替換
  21. 在此我們將原先的Category之篩選條件,改成 Group。
  22. 如此一來就可以用另外一種篩選條件來篩選地圖了

EazyBib 自動產生 MLA, APA書目格式


EazyBib除了可以用輸入網址、文獻標題等方式自動生成MLA、APA、芝加哥等書目引文格式,也可以整合Google Docs直接在線上使用,同時還有Chrome瀏覽器專用的plugin可以幫忙生成 TOC,是研究生、教授、研究人員與圖書館資訊工作者值得參考的服務。

EazyBib網站同時有許多免費的參考資源提供下載



2014/04/30

給一個支持核電的核工同學

你好,

我可以理解有相關背景又支持核電的朋友,現在鬱悶的心情。跟服貿、台獨、直接民主等許多的議題一樣,爭論的兩方都有不專業、不願意讀資料、不願意相信另外一方提供的資料,又認為別人很不理性很情緒的族群。

我聽一個歷史老師說過,歷史上多數的對立,不是對與錯的鬥爭,而是對與對的較勁。

真實生活&網路上所有不明究理地恐懼核電,相信錯誤資訊的人們,不願意聽你說,不相信你提供的資訊的時候,並不是針對你,不必太在乎,人們的恐懼是長時間地信任政府&專家被背叛之後,累積下來的不信任。

請你理解群眾會有非常不理性的情緒,只是人性的一部份。當你屬於少數專業的時候,註定就是要長期面對著多數的不專業。不專業的民眾的恐懼、憤怒、不理性會持續的存在你身邊,這是專業工作者的宿命,無法改變,只能學著適應。

99%的人不懂,95%的人看都不想看,所以這一個反核的影片就很成功

因為他做的很輕鬆、易懂、親民,沒有一點攻擊的味道,所以他沒敵人

這一個作者也用心,但他的語調一開始就樹立敵人了,挑起情緒,因此提供的資訊也就可惜了。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8399754.A.4C3.html

雖然99%的人不這麼想,但我覺得你有能力這麼想,討論的過程並不是要批判誰對誰錯,而是要從多方之間的資訊來判斷哪些資訊相關、可信、可執行,讓不同位置的人能分享交流彼此的觀點,幫助消除盲點&迷思,因此資訊呈現的格式、語調、時機等都是專業工作者需要學習的。(例如TED talk 20mins 可以讓普羅大眾對一個概念想聽、能懂、有感覺)

我相信你的專業,也欣賞你捍衛你專業的態度,祝福你能有更多的力量幫助這個世界往好的方向發展。

接著我分享一下我對於核四不信任的幾個原因,對於核電我屬於不專業的99%,我的擔憂主要圍繞在"人"上面:

1. 一個專業假設有1%的人懂,這已經是很理想的比例了,99%以上的民眾是沒有能力理解、監督、批判公共事務的。粗淺的再把真正懂的那1%分三份,廠商、政府&學界,假設各自都是0.33%,其實所有的廠商都是學界教授的學長姐,除了贊助學界研究之外,也提供學界學生的未來出路,沒有什麼太誇張的事情,學界不會主動去找廠商的麻煩,廠商只要政府那一關打通之後,幾乎就是一路順暢了。(現在應該沒人相信/期盼記者有能力揭弊了吧)民眾真的很無知,這是自然現象,沒有辦法要求民眾什麼都懂。

2. 政府是一個木偶的概念,出任何事情都只要有個臉孔下台,民怨&輿論消持,後續執行就沒人follow了。接著後續傷害的費用都是納稅人買單,檯面上扛罪下台的這個人不用坐牢也不用賠錢,因為護主有功可以安排到顧問公司領乾薪,小孩出國唸好學校有名人推薦,學費也都有人支付。新成立的人頭公司可以繼續接案拿預算,預算有各種名義執行,也有各種方式技術性的合法綁標。除非有確定的"人"需要坐牢或者賠錢,下台&國賠都是幌子,讓納稅人繼續懲罰自己,用稅金繼續養廠商。

3. 所有的報告數值,誰測量?誰管理?誰批准揭露的資訊?揭露的版本?例如"台灣的標準跟美國一樣要符合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標準",實際執行&認可這個標準的,是誰?很多國外的standard其實是用來賣認證的私人機構,學會的編審由會有董事會中的贊助商建議指派,學會透過發行會員研究的篩選可以影響產業的發展方向,台灣的顧問公司跟這些機構買授權,請幾個工程師就可以給予認證。

或許可能的解決方法:
1. 這一個我不知道怎麼辦...

2. 私人公司如果有個職員圖利特定廠商,會怎麼處理這個員工,我們就該怎麼要求經手公共採購的決策者&辦事員。這概念很合理也很簡單的。

3.規格制定、工程執行、審查業務經辦者的名字、日期都需要公開,保存永久歷史資料,讓沒有得標很不爽的競爭廠商還有有時間又有專業的教授研 究生可以一起監督公共工程。不應該有內部版本,還有外部版本的資料。

2014/04/28

通訊錄小技巧


這個年代手機中有上千上萬筆通訊錄資料已經不是什麼太奇怪的事情了,尤其是專業與私人資訊越來越難切割的從業人員,在此分享一些實驗超過十年的小技巧。

1. 將手機、網路通訊錄同步到雲端
不論是公司內部的exchange或者iCloud、Google contact的方式,將email與手機通訊錄整合在一起是必要的。對於聯絡人的資料更新,需要同時在電腦&手機上修改最新的資訊,減少零散過時的資料。

2. 專業&私人資料儘量分開
如果工作允許,儘量分開個人&工作通訊錄資料,使用兩隻電話分開資料。太多社交軟體(twitter、facebook、line等)有同步通訊錄的功能,當工作聯絡資料與私人資料都存在同一隻手機的時候,容易產生尷尬的狀況,如是否要將客戶、同事、主管加入facebook好友。另外將公司資料分開的優點是,離職與交接的時候資料轉移比較容易且清楚。

3. 欄位分列&群組與標簽分類
為了讓不同的雲端服務能順利地交換資料,通訊資料的欄位分開記錄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公司、部門、職稱、郵遞區號、國碼、電話區域號碼、城市、街道名稱,這一個小動作有做好,往後可以省下許多的困擾。
群組與標簽分類上,可以用的例如:客戶分類、工作情境需求(支援、請款、系統)、專案...,在群組訊息的時候會省下許多時間。

4. 平日的更新
通訊錄聯絡人的作用並不是只有在記錄電話、住址與email,備註欄的運用才是最有價值的地方。不論是當面拜訪、電話或email聯絡之後,我會在備註欄位寫下

  • 聯絡日期
  • 討論事項、待辦清單
  • 我承諾的事情(用Promise標注以供往後查詢列舉)
  • 我做錯的事情,需要彌補的
  • 對方特殊的想法&需求
  • 歷史事件&共同回憶
用這種方式更新聯絡人資料的好處是,不論是對方來電&來信,我可以馬上在黑莓機或Outlook上面看到我們最新的工作重點。不論多久沒聯絡了,朋友與客戶的生日、是否吃素、小孩的喜好等事項都可以清楚地隨時查閱,紅白包不會有少給或金額差異太大的狀況,甚至去過的旅館、餐廳消費的感想如何我都會記錄在通訊錄上,作為往後參考資料。

2014/04/25

今天你很生氣

猴子一號,

早餐吃粥的時候,在你手上的湯匙比較重,加上寬度比較寬並不是很好使,拿了另外一隻小湯匙在你桌上讓你用。你拿起手上的鐵湯匙要拿給我們,我當時背對著你沒看到,媽媽準備上班正在專心吃早餐,你眼睛張得大大的沒有表情的拿起手上裝著小米粥的碗,緩緩地舉起,我跟媽媽看到你快要倒了同時喊著「不行!!」,你沒有回應,繼續看著我們兩個並把手上的粥往桌上倒。

媽媽瞪著你拍了一下桌子,你也沒反應,繼續玩著桌上的粥,我請媽媽專心吃早餐準備上班,既然你都已經弄髒了,就讓你玩一下食物吧。你沒有說話,邊玩食物,時而抬頭看一下我們,沒有笑也沒有生氣,我則是繼續吃著我的早餐。

我沒意識到你是怎麼了,或者在想什麼。媽媽告訴我剛才是因為我們沒有接手你要給我們的湯匙所以在發脾氣,我那時候懂了,但也只是覺得好笑,沒有什麼動作。

媽媽吃完早餐準備出門前,還是親了你一下,你也沒有表情。

看你沒吃什麼東西,我分了一顆烤地瓜給你,想著昨天你吃的蠻開心的,我自己也吃了一些。吃了幾口之後我轉身去上廁所,在廁所的時候聽到你對我叫了幾聲,我洗完手快步回到廚房,看到你把地瓜丟在椅子上。我生氣地指著地瓜要你撿起來,你抿著嘴東看西看,就是不撿,也不看我。

我不知道一年九個月大的你可以這麼有個性,我們兩個人就在廚房對峙了快十分鐘,我重複著「撿起來」,而你持續左顧右盼。

接著我脾氣上來了,把你的頭用力轉向地瓜的方向,要你撿起來。你被我突然的動作嚇到了,開始哭,我覺得我用力抓你不對,但還是持續說著「撿起來」。接下來的十幾分鐘,你的眼光持續閃避我跟地瓜,時而委屈或憤怒地哭喊,中間我又抓著你的頭轉向地瓜兩次。

有那幾秒鐘,我還蠻想打你的,但覺得我當時的情緒,打你的話可能會把你打到受傷,所以讓自己深呼吸,持續用平常的音量,每20-30秒提醒你一次「撿起來」。

我從生氣,到看著你抿嘴,閃避眼神,帶著怨恨、挫折、不滿等的動作,覺得你好可愛,想把你拍下來,可惜一樓奶奶的抽屜鎖住了,只好回來繼續跟你對峙。我摸著你的頭,順一順你的頭髮,慢慢的跟你說著「你丟的就要撿起來啊,我剛才只是去上廁所,我不會故意把你丟著一個人的」

後來又想打你的時候,想著,把你關在沒有燈的廁所好了,起碼這樣你不會受傷,而且我記得以前你發脾氣的時候曾經把你放到廁所過,你很怕沒有燈的廁所。把你抓起來關進廁所之後,可能是恐懼加上憤怒,你吼著,拍打著廁所的鋁門,我看著時鐘,盤算著要把你關多久,五分鐘好了,我一直希望我能不給你恐懼,所以每次你在家裡面一哭,我就會從不同的樓層跑過去喊著你,抱著你,希望我能給你安全感,但今天我在給你恐懼,我也感覺很不舒服。

你哭吼拍打著門,我看著時鐘,每一分鐘都那麼的長,奶奶聽到你的聲音也偷偷下來看一下,到了三分多鐘後我沒辦法再聽你害怕的聲音,把你抱出來到椅子上繼續要你把地瓜撿起來。

我猜是關廁所讓你有更多的不滿&憤怒,你還是左顧右盼,除了哭喊,一點都沒有撿起來的意思,我們僵持了快十分鐘之後,我又把你抓回廁所了。

這次你更憤怒地拍打著門,大概兩分鐘那時候,你的哭聲變得恐懼比較多,我不忍心又把你抱出來,這次一站到椅子上,你就主動把地瓜撿起來了。我把你抱著,比平常你害怕的時候抱得更緊,主要是因為我感到愧疚,你哭到很難平息,整個人呼吸會同時顫抖著,我也沒心思跟你說教了,跟你說「你丟的就要撿起來,撿起來就好,生氣我知道,但我不是故意把你丟著的...」我只希望你不要再害怕,把你抱得緊緊的。

你還是不想看我,但也用力把我抱得緊緊的,我親吻你的臉、額頭、頭髮,你也開始把臉往我懷裡埋,想笑又不想讓我看到你笑的表情很可愛。我摸著你的頭,搓揉你的身體,輕拍你的背,儘量想讓你舒服一點,問你要不要喝水,你應該是口渴的,但可能情緒還在,也不喝。

我這樣抱著你,跟你貼在一起,從一樓到四樓,大概又過了三十幾分鐘,你開始躺在我身上睡覺,大概又過了二十分鐘,我跟你就躺在地板上睡覺了。

我想跟你道歉,因為我讓你感到害怕,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很希望你能了解,發脾氣有發脾氣的方式,我會去理解你的情緒,但你丟東西、摔東西這些動作需要自己把結果收拾好,但我不知道怎樣讓你懂,就用了比較差的方式了,我跟你媽都是愛你的,我們不會把你丟著。

希望你息怒

大猴子

2014/04/24

startup在各階段需要法律支援


在圖片粗淺地拆成三個階段:爬、奮鬥、抬頭挺胸

剛開始「爬」的時候,創始人們、投資者&股東之間的股份權益確認須先完成,接著公司申請、商標註冊,營運場地&設備的租用採購合約,員工僱用之公司認股權益到使用第三方廠商之專利授權。可以採用專案付費或年約的方式尋求法律專業支援。

「奮鬥」的階段,不論是在勞務外包,客戶間的銷售合約,代理商的代理合約,供應商的採購合約,擴張貸款針對股東方的股東權益&貸款協議,談判&擬訂過程都會需要法律專業在場,可僱用法務或年約委託。

「抬頭挺胸」之後,同樣也是僱用專職法務或者年約委託律師事務所,股東間的股權收購,與其他公司之合作協議、併購整合、資產轉移,到國內外上市上櫃等國內&國際法務事項,需要的法律專業就與一般事業沒有多大的差異了。

創新事業 v.s. 事業 When startups grow up



這些年「組織」、「企業」、「集團」這些概念不再受到過往的推崇,「創新團隊」、「創新事業」和「小團隊」的概念相對來說比較受歡迎。當一個 startup唱著 “When I grow up”的時候,其中一個目標應該就是發展成為一個 business。而 startup跟 business的差別,並不是在於組織結構是否扁平或簡化、產品線是否多元、員工人數&市場規模的大小,startup與 business的差異主要是在發展階段的重心差異,startup專注在短中期的目標,而 business著重在中長期的發展。

實驗 v.s. 營運
startup在一開始並不需要強調完整的團隊、發展方向、軟硬體設備、組織架構等,由於資源有限,startup需要把所有的心力放在實驗市場中有足夠消費者注意力的產品服務,實驗階段完成可發展為business之後,中長期的重點則是放在營運的細節上。

創辦人中心 v.s. 營運團隊中心

startup的founder在初期中期為團隊的靈魂人物是合情合理甚至必要的,但朝著 business的方向發展的時候,founder需要有意識地把自己抽離,讓營運團隊成為運作的中心。過度以創辦人為中心的事業,會有政治問題讓人才發展遭遇困難,因為創辦人自身的能力限制了事業更大的發展可能性。founder需要在中長期階段將自己退到董事會&顧問的位置,讓公司的運作基礎由營運團隊推動,使得更多的專業人才、資源能夠快速地整合,隨著市場變動發展。

彈性 v.s. 永續經營

在 startup的階段常說的就是 fail early & often,但到了 business時期則是要更注意永續經營,控制風險,這並不代表需要嚴密的規章制度來控制事業,畢竟彈性也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business在中長期需要把永續經營放在心中,評估五年&十年後的風險&影響衝擊,確保發展是在合理的範疇中。

總之,除了部分用盡公關能力炒作公司品牌、吸引資金累積個人名氣財富、創業目的在於獲得外部資源來自我實現而不考慮利潤的團隊之外,所有的創新事業終究要成為永續經營的事業,startup 除了需要注意避免premature optimization,也不能拒絕長大喔。

2014/04/21

競爭力是兩面刃

猴子們,

1995-2015這二十年在台灣很強調「競爭力」,缺乏競爭力這件事情幾乎是沒辦法生存的代名詞,而沒有競爭力的人們被邊緣化或者淘汰了也可能是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一萬個人競爭,第一名只有一個,其他 9,999個都是輸家。
一千萬個人競爭,第一名只有一個,其他9,999,999個都是輸家。
十億個人競爭,第一名只有一個,其他9,999,999,999個都是輸家。


強調競爭力的社會對於其中的成員傳達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所有的資源都給贏家,大部份的人過得不好,這件事情是合理的。如果99.99%的人想要過得更好,就必須把第一名的擠下來,取得第一名的一切。

這個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三十幾億 by 2014),他們的競爭條件都是低於平均水準,我們自己、親人、朋友、鄰居都可能是沒有競爭力的那一半。當我們同意且合理化第一名能拿走一切之後,統計上來說,這個世界上會有幾十億人一出生就過著沒有希望的生活。

要求市場五六十歲的長輩學英文、網路、科技,這樣才算是有競爭力,這樣的社會風氣是病態的。我們設立了幾個篩選條件,不符合的就讓制度淘汰他們,這是奴隸制度,而不是一般社會該有的現象。

當我們強調競爭的時候,我們把自己與他人抽離開了,我們與社會&環境切斷了,我們的重心在取得、累積、獲勝,對於他人&社會造成的成本不是我們最在乎的事情,我們要讓自己越來越好,即便代價是這個地球上幾十億人都因為我而在過程受傷,是他們自找的,他們的罪是「缺乏競爭力」。

我希望你們能多去參會「合作」這個模式:我們與所有的人都是共生的,別人的喜怒哀樂會影響我們,別人的幸福、歡樂、能量都與我們互相感染著,我們照顧著自己&周遭的環境,一起永續發展,我們的產出除了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之外,我們也將自己的成就分享到這個社會上,我們在乎整個社會的發展是否健康,我們在乎社會中的成員,我們的重點不是要當第一名,而是大家都好。

當我們不把自己與環境&社會抽離,我們的行為對於環境&社會的傷害,就會感到痛,就會去注意。當我腦中謹記著我對於現在的環境&社會的傷害,都是在傷害你們的未來,我就會去注意。

大猴子

2014/04/17

四胞胎產婦注意事項之網路資料整理

您好,

恭喜你們,四胞胎出生的機率為729,000之一,真的是很難得的緣分。我們原本在第二次產檢的時候內檢認定可能為四胞胎,開始進行找資料的工作,雖然後來複檢確認是空包彈,但這個過程也讓我們發現到關於四胞胎的資料真的不是很多,所以將我們所找到的結果整理于此跟各位分享。

我們並沒有醫學背景,整理這些資料的目的是為了與醫師咨詢的時候作為背景資料,希望您也是這麼利用這些資料,畢竟不斷有更新更好的醫學證據出現,請以醫師建議以及新的醫學證據為主。

[一般風險]
四胞胎母親&孩兒需要面對所有多胞胎需要面臨的風險。除了單卵雙胞胎常見的輸血病,如果媽媽有地中海貧血的病史,胎兒可能會有水腫,而胎盤會因為水腫形成巨大胎盤。媽媽子宮與子宮頸由於承受的壓力較多,流產、早產、早期破水的機率都較高。四胞胎讓妊娠型高血壓的機率提升為四倍以上,孩子容易發生子宮內生長緩慢。妊娠型糖尿病造成孩子死亡率增加,另外多胚胎的先天性異常比例也較高。另外臍帶發生意外、胎位不正也是常見的情況。

[飲食注意]

  • 補充血紅素,提供足夠的血液讓胎兒生長。
  • 葉酸與綠色蔬菜,菠菜妨礙鐵質吸收,吃白菜&芹菜
  • 避免生長激素、高蛋白、澱粉,控制胎兒的體重&大小。
  • 吃乾燥的食物,少量持續的飲水避免嘔吐,水分最好在餐與餐之間。
  • 避免會漲氣的食物:牛奶、洋蔥、大蒜、稀飯、糯米,同時多走動增進腸道蠕動。


[運動&行動方面]

  • 懷孕中後期的體重容易造成腰背疼痛、行動困難&靜脈曲張。
  • 避免提重、久站&久坐
  • 一般來說20週後的臥床休息對於胎兒的存活率並沒有直接的幫助,主要目的是讓母親休息。




[一般性檢查]
相較于一般懷孕的每月產檢,四胞胎孕婦比較建議兩個星期一次的密集檢查,主要檢查的項目有:
持續追蹤胎兒心跳
注意子宮破裂的狀態,觀察早產徵兆
血壓&尿蛋白
天生畸形:無心症、腸道發育不良、神經管缺陷


[1-15週注意事項]
多胞胎懷孕期間母體的賀爾蒙較多,初期孕吐的情況較為明顯&嚴重。

[16-18週注意事項]
針對每一個孩子做羊水刺穿檢查。

[20-32週注意事項]
子癲前症:懷孕20週後出現高血壓、下肢水腫、尿蛋白過高,明顯徵兆有頭痛、視力模糊、右上腹疼,如果已滿36週,建議即刻生產。

[28-32週注意事項]
前置胎盤:可預期性的出血,需多休息、避免劇烈運動,第一次出血通常出現在28-32週,安排住院安胎。
胎盤早期剝離:預後比較差,出血無法預知,嚴重的早期剝離常造成胎死腹中&胎兒窘迫,需要即刻生產。

[30-32週注意事項]
因為擁擠、胎盤無法提供足夠養分,胎兒可能會開始生長遲緩、發生輸血症的情況。

[產後注意事項]
最需要注意的是產後大量出血的狀況。產後出血可能源自子宮無力、產道撕裂,由於多胞胎的子宮長期被撐大,生產後自然的宮縮不足以達到止血的作用,醫院通常會開宮縮劑,並建議自行按摩子宮。

看完以上這些讓人壓力大的,也跟各位分享一下一些讓我們更有勇氣努力的舊聞。

2004年2月,美國俄亥俄州一名孕婦順利生下3男3女六胞胎。六胞胎的父親表示,6名寶寶竟然在1分鐘之內一個接一個地從母親身體裏生出來。
2007年4月,阿爾及利亞一名婦女在首都阿爾及爾的一家醫院生下七胞胎,其中包括1名男嬰和6名女嬰。
1998年12月,世界上第一例全部存活的八胞胎在美國休斯敦出生。
1964年4月,一位巴西農婦一胎生下十胞胎,共計8男2女,成為世界上多胎一次存活的最高紀錄。

希望每個媽媽跟寶寶都健康平安:)

2014/04/16

令人尊敬的長輩

猴子們,

認識我的朋友應該沒聽過我提「台獨」,
甚至跟我提「台獨」的時候會被我虧。

但這陣子看到尊敬的長輩們說:
「台獨是分裂國土的叛國運動,怎麼沒有人把這些年輕人抓起來」&
「政府該動用軍警力量消滅這些台獨份子」

讓我開始疑惑:為什麼這些長輩這麼痛恨台獨的聲音?
恐中&排中的論述大家都很熟了,但我很難理解國民黨一直教育著我們
當敵人為看待的中共現在是新的BFF,
然後一個沒有勢力的在野黨以及沒有威脅性的學生們是敵人?
甚至到了白狼的言行都有了正當性?

那處於幼稚魯莽拿著標語的暴民學生
(假設他們都如長輩們所說的全是該死的台獨份子才在反服貿),
以及讓我無法理解但有本事動員軍警黑道的長輩們,
我應該會選擇站在能造成的傷害比較小的這邊,
希望長輩不要懲罰年輕人。

台獨困難度有多高啊,
這些群眾的資源有夠少的,
主張台獨的黨派有多窮啊,
沒錢沒背景,讓他們宣揚&堅持他們的理念為什麼不行?

關心國家社會的年輕人多可貴啊,
觀念錯誤、方式不夠好、資訊不足的東西,
長輩就教育啊!帶著他們改革社會啊!
有哪個家長在教小孩是要警察來打來關,要黑道教訓的?

回想每一個我尊敬的長輩們,
在我做的不好、不對、需要改進的時候,
會教育我用對的方式、正確的途徑,帶著我達到我要的目的。

我尊敬的長輩們,
不會在訓斥我的錯誤之後,丟下我自生自滅,
不會在威嚇我之後,留下毫無頭緒的我轉頭就走。
不會只是單單地告訴我不要做、不要想、不應該,而不提出能說服我的說法。

我尊敬的長輩...不多

所以希望有一天我成為長輩的時候,
是一個能讓年輕人願意尊敬的。
每一個社會都需要更多能讓年輕人學習看齊的長輩

最近我看到有部分的長輩,
26萬人希望警察好好教訓年輕人,
更多人希望白狼好好教訓年輕人,
其他的希望年輕人乖乖聽話不要吵。

這些長輩每次股災投入的錢,四大基金缺口、放任無限制的企業補助就經濟的幾兆國債,
照護扶養這些長輩所有的費用支出,之後都會壓在年輕人身上,

所以我希望年輕人能認清,該尊敬的是哪些長輩,

那些能讓讓年輕人懂事,而不是要求年輕人聽話的
那些能讓年輕人感到平安,而不是感到恐懼的
那些能帶著年輕人一起改變社會,而不是要求年輕人變得跟他們一樣的


我們一起珍惜身邊值得尊敬的長輩

大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