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3

自由過度的台灣年輕人

猴子們,

可能是這些日子每天跟一歲的猴子一好相處,也可能對於自己十幾二十歲時候跟長輩、制度的衝撞還記得很清楚,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對於比我年輕的人們較多寬容,如果我沒有辦法讓他們懂得我所懂得,給予的批判終究也於事無補。

家中前面國小裡面的中庭,常有一群國中生在那裡吸毒,這些國中生也會在那打籃球,對他們來說跟比他們個子小的國小學生打球,對他們推擠架拐子是有趣的「街頭籃球」,曾經教過這些國中生一陣子籃球,發現到他們會欺負其他孩子之後我就不理他們了。

今天三打三的時候他們有有來報隊,一個個子比我高大的男孩子跌倒受傷躺在地上,我本能地去抱起他輕輕地抬到場邊休息,他起碼有 80公斤,我抱著他的時候可以感覺到他有點不自在,因為他沒有交通工具,幫他做了基本的檢查之後載著他去國術館,等他處理好後接著載著他去剪頭髮,途中我跟他說著許多以前我在他這個年紀做過,而很後悔的事情,他一句話都沒有說,這很不像他,平常他總是滿口髒話,對其他人動作非常的粗暴,我走之前他跟我說:叔叔謝謝你。

他是一個我平常非常反感的孩子,好幾次我都想動手打人,也曾經想報警請警察來處理這些吸毒的孩子。但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抽煙吸毒、叫囂、破壞一些東西發洩看似非常的凶狠,天黑落單跟我單獨練球的時候,卻又溫順有禮貌,我不太願意相信他們的本質是邪惡的,寧可相信他們只是年輕。

台灣2014/4/11有群眾包圍警察局逼局長為了違憲單方面撤銷公投營等事道歉,網路上有兩股對立的聲音,支持&抵制局長。我花了一些時間去看了我在Facebook上的朋友,支持與反對的朋友們他們都在分享哪些資訊,怎麼評論,跟其他的群眾對立事件差不多,兩方看的故事都沒什麼交集,所以各說各話,並不是了解彼此腦子裡面想的。受限於各自所接收的資訊,其實雙方都是對的,立意良善的,並沒有哪一方是邪惡的壞蛋。

我比較介意的部分是,支持局長&警察的這些人,對於學生有著許多很難聽的批評,認為他們太過自由、不懂事、任性、理想化、不尊重體制、破壞秩序。

高中聯考之前,國中老師因為班上搞鬼的事件太頻繁說他不再教我們了,放學後我喝了一堆酒到老師的補習班中跟老師說:很多事情是我搞出來的,我要自殺了,請老師不要放棄班上的同學。後來我似乎昏睡了幾天,班上沒有同學知道這件事情,老師也繼續帶著大家,五十一個同學中,第一第二志願的加起來有三十幾個。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有個英文老師跟班上也是起了衝突,開始有些小動作在修理同學,我去找老師跟他說如果他這樣下去我會退選他的課,當時我在學校打工,商學院的老師們都認識我,知道我不需要上英文課,更不可能英文被當,如果我退選院長跟其他老師們一定會介入了解情況,這個約聘的老師了解狀況,也就相安無事地跟同學相處到課程結束。這件事我也沒跟同學說過。

離開學校開始工作之後,許多的經理對我都不是很喜歡,不論是與我相關與否,我認為是員工該有的權益&福利都會直接地問,因為老員工永遠不敢開口。

我認為自由、不懂事、任性、理想化、不尊重體制、破壞秩序,是年輕人該享有的權利,除了是成長學習階段重要的一部份,年輕人對於系統直接地質問挑戰,是任何組織&社會進步的動力。

我覺得年長的族群責任是在幫助年輕族群了解社會其他部分的樣貌,認識現實考量的限制,放下身段去教。丟下規則,對於還不了解狀況的年輕人用「懲罰」的方式來「教導」我不認為是很負責的做法,同時年輕族群是這個社會不可切割的一部份,年長的族群強制要求年輕人配合年長族群的行為模式,而不願意去了解學習年輕人渴望需要的行為模式,這樣過於自私。

所以今天我選擇了帶這個我認為很該死的孩子去看醫生,在外面站著等他,跟他說些我的想法,再載他去他要去的地方,這是我認為該採用的方式,比起叫警察讓他與警察產生對立,之後走偏的風險,我相信我採取的做法教育價值比較高。

我很尊敬2014年三四月的這些運動的學生們,他們對於爭取台灣有更理想的生活環境,這些對你們好的事情,做的比我還多,我很感謝他們。


大猴子

Facebook作為公共議題使用之瑕疵

#1 url forwarding的方式,原始資料網站掛了,幾十萬個轉貼也會同時消失
#2 意見圈自我封閉的狀況嚴重,只看圈圈內的資料,只分享圈圈內觀點的資料
#3 facebook 顯示timeline運算法無法顯示完整資訊,不利搜尋歷史資料

#1 讓公關公司可以幫客戶(企業&政府)很有效率地漂白,密集地使用毀謗、垃圾信、詐騙資訊的名義向網站管理者檢舉,多數的資料會被拉下來。如果沒有其他使用者主動備份,搜尋引擎都很難找到。

#2 有一定比例的人們有著魯莽隨便挑選立場的網路使用習慣,看了一兩個文章標題後即刻決定了立場,接著看著標題點選與自己立場雷同的分享文章按贊,同時分享跟自己站同一邊的文章,以至於立場對立的族群們沒有機會去了解另一方的想法,同時會因為有著「多數人」都與我想的一樣的幻覺,對於自身選擇的立場更為堅定。實際上Facebook的timeline顯示邏輯是,按下越多贊的資訊來源,出現的次數越頻繁,也是這樣對立意見的資訊就消失了。

#3 Facebook為了賺廣告費,使用者的wall上面顯示的資訊是抽樣顯示的,而且無法搜尋。當一些沒有支付廣告費的獨立記者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累積了大量的資訊能量的時候,讀者無法搜尋查找過往的資料,讓許多珍貴的觀點&記錄都被淹沒了。

2014/04/12

立場&自助餐

猴子們,

想跟你們說的是群眾行為模式的一個特性,舉我自己為例。在2014這個期間,可能因為micro blogging&social network post & forwarding的流行,在台灣只要是幾千字的文章,通常前面會有一個「文長,慎入」的警告,如果是幾個萬個字,大概就會有「文長,需準備幾個便當」的標示。可能是我小時候學過速讀,每天都有看書的習慣,一口氣看個幾萬字對我來說並不會造成什麼負擔,一天看個幾十萬字也挺正常的。

但是,我並不是閱讀能力特好的人,我認識好多人閱讀的量&質比我深入好多,他們看的文字&內容會讓我有好大的壓力。我想用台灣人的百分比來說,我大概是中位數那附近的閱讀者,不論是質&量。我也必須承認,有很多東西我沒有能力閱讀、沒有興趣閱讀、不想花精神去閱讀。

當我沒有能力去了解,沒有興趣去了解,沒用足夠的時間去了解,
都有可能輕描淡寫地回應:
「這沒有意義」、「莫名其妙」、「小題大作」。
即便不了解狀況、立場、脈絡的人,是我。

因為網路讓我發表自己的意見成本非常的小,我吸收到部分資訊的時候,會非常快速地選定自己的立場,就像是在自助餐區選菜一樣的輕易,這個動作倒也不是什麼大惡,危險的部分是當我開始堅信這個立場是經過廣納資訊且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把這個立場當做我的信仰來堅持,我就會加入生活&網路上毫無休止的吵嘴了。

在我們這個年代,台灣有好多新聞標題都包含著[嗆]這個字。「嗆」這個字英文解釋大概是 talk down to someone with offensive tone or wording to get the upper hand。我會想到家中附近的好多小狗,一隻叫一叫,另外一隻叫一叫,狗沒有想解決問題,叫爽的,不會聽對方在叫什麼,只要被其他人聽到,我想這可能是土狗對台灣人特別有親切感的原因。

冷靜一點的看待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其實大家看到事件的立場、觀點、背影都不太一樣,對於一個事件,大家可能心中都有個「不可侵犯的底線」,「那條線」就像是第一次&第二次情侶約會的時候,到幾壘是可以接受的,玩笑&性騷擾,親熱&隱私的界限,每一個人的尺度都不太一樣。即便是法定的那個「公定線」,每一個人都還是會有點意見。

我需要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放在
1. 了解每一個人的底線是什麼/差異衝突在哪
2. 衝突時傷害在哪&有什麼需要被保護的 (大咬小的,先保護小的)
3. 有什麼可以長期避免/緩解衝突的機制可建立

評論...評論不完的,大家想法就是「不一樣」,努力證明自已是「對的」是不切實際的,或許「互相了解」來尋求更好的「共生」方式比較值得投入時間&精神?

台灣的網路上這幾天在為了支持警察分成了兩邊,一個英國小朋友說的很有趣:
if the police protects me, sure I'll support the police.
If I need protection from the police, I'll do whatever I can do fuck them up.
就是立場不同

最後,再提醒你們一次,同時了解與你們對立那一方的處境、困難限制、想法,才有可能理個出路出來,不論是在家中、情侶間、朋友&各種社會團體都是一樣,光是證明自己是對的,除了加強對立的局勢,並不會有實質的結果。我們要的是長期避免/緩解衝突的機制&模式,一起找出來。

愛你們

大猴子

2014/04/11

猴子二號

猴子們,

今天去第三次產檢,原本預期的四隻小猴子現在剩下一隻了。我想要趁著現在感覺還清晰的時候,誠實地記錄下來我的情緒跟想法,這樣哪天你們需要去看心理醫師,作家庭治療的時候,有些歷史情緒資料可以參考。

一開始知道可能有四胞胎的時候,我很高興也很緊張,孩子跟你媽的風險是最讓我憂心的,如果你們都過了這些難關順利健康的到人間,其他的東西我肯定會想辦法處理的。而今天的檢查結果,讓之前的許多憂心都放下了,但我也有點失落,畢竟四胞胎的生活我還是有些幻想,覺得很新奇的。

我想像著帶著你們一起回湖南,一起做農活,你們五個孩子可以成一隊打籃球全場,平常猴子一號帶著你們,你們兄弟姐妹可以學著我不太熟悉的團體生活,我也可以在你們成長的過程觀察驗證到組織管理的發展模式。我想著要開始跟親朋友好友們徵收老舊的衣服&玩具,我們真真實實的來過「生活」...但這些幻想都過去了,媽媽跟猴子二號的風險小了這是我開心的。

我現在擔心的事情,是猴子二號的性別,還有你們兩隻猴子的相處問題。媽媽希望猴子二號是女孩子,我希望是男孩子。媽媽覺得一男一女挺好,我的想法是女孩子我不知道怎樣教、帶,女孩子的太多事情我都不懂,之後有其他男孩子來追我女兒的時候、要嫁人了,這些東西我不知道怎麼去面對,男孩子對我來說簡單一點。

但我也擔心如果是男孩子的話,因為相對起來沒有太多新鮮感,會受到家人的冷落,會不如猴子一號一樣受到同等的關注。我不希望猴子一號欺負二號,也不希望二號活在一號的陰影下,那樣的生活不是快樂的。

其實我們還是不清楚那四個影子是怎麼一回事,良性腫瘤、水泡、胚胎?不論是被吸收了還是怎樣,現在都只剩下猴子二號了,今天去看已經有1.8CM了,據說是挺大的,媽媽也說胃口挺好,感覺跟懷一號的時候感覺不太一樣,應該是女生。

不論二號你是男生或者女生,是否健康,我希望我都能好好的照顧你。但我必須誠實的說,因為我自己是長子,又是男生,所以猴子一號我有比較多的相同點,很有可能我會偏心他多一點,如果你發現到這個情況,請提醒我,我希望我對你們的愛都是一樣多的。

歡迎你的到來,猴子二號。

大猴子

2014/04/10

GDP

提升GDP成長率不難,默許民生基本食衣住行持續價格上修,再讓重大建設用超過行情的預算發包給廠商,讓他們持續追加預算,不斷的出包,再讓他們告補幾十億賠償金,國債指數成長的同時,GDP多少也會成長一些,外包廠商狀況越多GDP成長越快...當然,機關單位謊報維修費也不無小補,大家都為拼經濟用心良苦,都用自己的方式愛自己的國家,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無限擴張信用消費,四年八年後把債務轉給其他人,國民幸福感應該持續美滿,只是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預支的效益產生的缺口、累積的機會成本債務、延遲平衡機制帶來更具大的波動,總是要面對。不懂的還好,不想面對&不願意承認的就不太應該了。

2014/04/08

不要聽話,要懂事

孩子們,

我現在34歲,猴子一號一歲八個月還不知道過幾天去檢查的時候會有幾個。對新的小猴子們命名有個想法,用頑徒隨佛法這幾個字,也就是黃頑、黃徒、黃隨、黃佛、黃法來代表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其實如果媽媽覺得你們姓張我也沒意見,最近幾個月一直在想如果中國歷史是隨著母姓(想想不對,西方世界也好多隨著母姓)那整個中國歷史會非常的不一樣。或許你的爺爺奶奶會有意見,但我真的覺得還好。

猴子一號今天晚餐的時候拿著水杯要把水倒掉我知道你是好玩但我跟你說了不行之後你看著我還是快速的倒掉了我皺著眉頭盯著你看,問:「為什麼要倒掉?」大概盯了你快一分鐘,你動都不敢動,頭也不敢亂轉,我越靠越近,最後看你也知道我的意思了,跟你說:「來抱一個」你趕緊抓著我抱得緊緊的,我很喜歡你抱我的,所以我也抱著你跟你說水是拿來喝的不是拿來玩的。

不知道你們長大之後對於我跟你們的互動方式有什麼想法我希望我自己能帶給你們的教育是你們不用聽話但是要懂事在你們長大的過程我希望我能夠做到對你們放得越開越好如果你們碰到我一點彈性都沒有的地方那可能是 
1. 那是我的原則例如你們欺負比你們弱的、賭、毒、暴力傷人…
2. 我死腦筋,想不通怎樣教你們
3. 我想保護你們,不知道怎樣讓你們能聽懂

有這些情況的時候,你們大概不會碰到我半點通融,到現在我已經戒煙四年多了,就如我常說的,一天抽兩包到四包濃煙的我戒煙只花一個晚上的考慮時間,這種人是很死腦筋的。
我真的希望你們不用聽話,也不需要聽話,只要懂事就好。如果你們對我有絕對的服從,大概只表示 1. 我對你們很凶 2. 你們沒有想法 3. 我說的都對,#3的可能性是0%,我只是寫著湊數的,#1&#2都不是我希望的,所以當你們對我有絕對的服從的時候,我應該會難過。

希望你們「懂事」的意思是,管理你們的人,不一定能夠完完全全的理解你們、照顧到你們的需求或者在乎你們,這是現實狀況,而你們必須去「認清」這種狀態,學習不去讓有權力找你們麻煩的管理者去找你們麻煩,也不要造成其他人的困擾。

說到這裡,你們可能會問,這跟「聽話」有什麼不同?非常好,如果你們不問的話我還會擔心。如果你們是懂事而學著配合,相對于聽話的人,你們 了解狀態、了解系統規則,因為體諒管理者&其他環境中的其他人,「自主地選擇配合」。懂事並不是要你們忘記你們所想要爭取、努力的目標,而是你們很清楚的知道環境仍舊不允許、時機尚未成熟,旁人還沒有能力理解配合,所以你們找了其他暫時的妥協方式與他人共生。

聽話的人不需要動腦的,他們就是直接放棄自己要的,而且會很積極地當潑水大隊,懲罰其他想要挑戰體制、規則、狀態的人,他們會去打小報告、會潑冷水、會假管理者的身份來制裁提出其他意見的人,你們千萬不要當聽話的人!!!

我們這個年代有個很有名的電影叫Matrix (1999),Wachowski Brothers編導,其中一個畫面是主角Neo破關碰到Matrix之後才知道他自己是Matrix設計的一個 debug機制,讓Matrix更完美。這跟前面說的有什麼關係呢?(真希望你們這一個世代國小就把資訊工程教好,那我就省事多了。)用資訊工程的邏輯來說,寫一個application的時候,除了寫code之外,在發展延伸的過程很多code都會變成bugs,所以會有test driven development,但是再詳盡的test都無法替代 user feedback,真正的user是天馬行空地挑戰 application的bugs,end user的效率超越所有的auto test,也是因為這樣,如果為了要讓系統更好,系統管理者應該要鼓勵 users去挑戰整個application。

如果以上你們看得暈頭轉向,更簡單的說法是,其實我們家裡面的互動模式,因為是我跟媽媽一起創造出來的,我跟媽媽肯定會有許多不夠細心、不夠完整、錯誤百出的做法&說法,你們每一個人的挑戰測試,都可以讓我們去反省,怎樣可以做得更好。

雖然理論上這個社會,不論是學校、軍隊、公共事務體系、私人企業、各種規模的人類團體都可以經由新加入成員的挑戰&測試而進步,但希望你們也能理解,管理者還有既有的成員不一定都是很歡迎改變,大家可能因為對既有模式的安全感而抗拒改變,也或者他們了解改變造成的成本有多巨大,也有可能你們挑戰的地方根本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你們不了解狀況。持續的雙向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去熟悉了解遊戲規則、現實的限制、環境中成員的立場&考量,有這些前題背景的反省才能真正的讓系統更好,當你們身為權力體系較低層的一員的時候,涵蓋其他成員考量的討論才容易讓人有興趣了解,當你們身為主宰力量的時候,才能在調整制度的時候減少傷害&抗拒。

2014/3/30這一天台灣有50萬人上街頭抗議不知道你們看到的歷史會怎麼描述我並不是非常了解完整的狀態台灣目前有兩千三百萬人所以大約是2%的人走出去抗爭了,五十萬個人要的東西都不太一樣,當然也很難有個結果。在這之前有幾百個學生佔據了立法院兩個星期,電視&網路有了許多情緒化的爭論,幾個星期過去了,並沒有實際的成果產生。
假設你們兄弟姐妹也有參加這場抗爭的話,我想對你們說些我的想法。

抗爭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單單說出來希望系統改變,還不夠完整,這算是前面的一小步,抗爭時間夠久了,讓更多的人參與討論,這是另外一個階段,我把我理想中的程序拆解一下。

#1 宣誓訴求
如果你們希望社會有改變,請記得你們的溝通需要鋪天蓋地,每一個社會階層的人都需要溝通,你要學會用不同背景的人的語言來溝通,讓大家願意聽、聽得懂、懂了後會有行動的方式來讓別人了解你的訴求,這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會幾個月,甚至幾年,但社會進步是有機的,不像是軟體一樣可以打掉重練一個晚上就升級。

#2 讓別人參與討論
公開、有記錄的討論最好,讓社會參與討論,改變才有實行的機會,整個社會對於系統的要求會有千萬個,進步也只能一個一個依照輕重來排優先順序,如果整個社會沒有至少一半的人討論你們提出的問題,你們的訴求就會忽視。

#3 了解資源不足、立場衝突、政治糾紛
這些問題不解決,你們的問題就不可能被解決。資源不足、立場衝突、政治糾紛是判定生死的重點,如果你們是左派的希望社會的社會福利做得更好,大量的國債就是很明確的資源不足。強調勞工福祉的同時,需要說服的就是立場衝突的資方。而國家、政黨、地方的政治糾紛更是不理性但確確實實的障礙。

#4 掌握法律、政治、媒體、群眾等工具
法律、政治、媒體、群眾都可能是你們需要克服的障礙。但如果你們熟悉其運作方式,都可以變成你們的工具,這部分不是我喜歡談論的話題,我也不裝懂了。

#5 目標&里程碑需清晰
目標&里程碑需要清晰的原因是,當你們拉了許多願意改變的支持者&參與者,投入的社會資源是巨大的,要讓參與者&資源持續地經營下去,大家會希望能定期看到進展,就像是任何投資案股東們會想看到成效一樣,最終目標一開始要讓大家都很清楚,過程中不斷地評估回顧進展才能讓參與的能量持續並活絡。

不論你們未來是系統的維護者,或者是善意的挑戰者,我認為挑戰的原則&步驟都是可以參考的,畢竟,只要大家的目標都是讓系統更完善,就需要更務實、更「懂事」地溝通&運作。

最後,再提醒一次,希望你們「不要聽話,要懂事。」

大猴子




2014/04/03

猴子一號

猴子一號,

下午在廚房的時候,你要我倒水給你喝,你剛喝完半杯。倒給你之後,看到你把水倒在餐廳的桌上,我大聲問你:「為什麼要倒在桌上?」,你像是小狗做錯事一樣,手跟杯子舉在空中,不敢動,眼睛努力看別的地方。

我把抹布拿給你,說擦乾淨,你很開心的到處擦。在你倒水之前,你看著我擦桌子,我猜你可能是想嘗試擦看看,讓你自己擦之後,你沒擦好的地方我重新擦一次讓你看,讓你把桌子跟椅子上的水都擦乾淨,你還蠻開心的。

今天抱著你看了兩個小時的幼兒影片,你賴在我身上滾來滾去,我想著這樣的機會以後越來越少了,畢竟你的弟弟妹妹要來了,想著想著把你抱得更緊,你也把頭躺在我肚子上,我覺得很舒服。

我34歲,你一歲快八個月。


大猴子

2014/03/30

從辯論節目取得資訊的困難點

一般的談話性節目60分鐘扣除以下元素之後大概剩下41分鐘

廣告:15分鐘
主持人開場&結尾:2分鐘
四個來賓自我介紹:2分鐘

41分鐘問四個問題讓四個來賓發言,一個問題大概10分15秒
每一個問題主持人提問約15秒,所以每個來賓大概有兩分半的時間來說明自己的論點。

一個小時的節目,可以聽到四個來賓,針對四個問題,提出兩分半鐘的說明,這樣的資訊內容,文字上十幾分鐘就可以看完了。

很多問題還是讓專業人員用一來一往的撰文方式,我們可以更快速&完整地吸收多方觀點。

大富翁&開放主義

很多人都玩過大富翁,只要遊戲時間進行的夠長,
過程中買到越多地,樓蓋得越高的,可累積到更多資本,
因為地價、物價都會飆漲,讓對手持續支付資本到自己口袋中,
把握機會買更多的地,開發已經擁有的地。

可以用資產槓桿來跟銀行融資,加速投資進度,
當地都買完了,商業不動產都發展到最高了,
如果都還是勢均力敵,擴產地圖是新的競爭機會,
有更多更大的地圖等於更多的機會

大富翁教會了我們:
掌握所有的投資機會,開發到極致,就能勝利!

今天如果加入幾個變數,遊戲會變得更有趣。

  1. 你的總投資資金有20萬,有一個對手有20億。
  2. 地圖上已經開發了七八成了之後,你才加入遊戲。
  3. 對手貸款著100億的同時,自己身上沒有資產可以貸款
這時候對你來說遊戲就非常殘酷了
  1. 投資標的很少有
  2. 有的投資標的價格都非常高
  3. 不論每一次走幾步,都要付出很多資本
接著就可以發現,因為資金差異,早就失去投資競爭的本錢,勝利機會渺茫,只能小心不要走到需要花大錢的地方,減少開銷,延長壽命。

接著我們再來加入幾個更刺激的變數:)
  1. 整合了更多已經開發、更大的地圖進來
  2. 新的對手資金有數千億
  3. 新的對手跟原來的對手是合作夥伴
這時候新的挑戰來了

  1. 物價更高,開銷更大
  2. 投資標的更少
  3. 投資標的價格更遙不可及
假設你是一個小資本家,這時候的處境已經很辛苦了。

想像一下,從遊戲一開始,幫你的商場打工的這些勞工,
  1. 他們的收入估計一直沒有什麼成長
  2. 他們可能連想像都沒想過有投資的機會
  3. 他們承受的地價、物價成長程度是跟你相同的

他們有多痛苦?

整合更多地圖,讓更大的資本能夠合作之後...

勞工的日子會如何?

當然遊戲跟現實生活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1. 遊戲中沒有社會制度保護勞工在經濟整合中的生存權益
  2. 遊戲中資本家的利潤沒有回饋社會
  3. 遊戲中沒有政府用經濟成長的果實來提升公共建設
我們的現實生活呢?







2014/03/29

Ruby中string運算 methods

+
puts "first" + "second"
顯示
firstsecond

*
puts "first"*3
顯示
firstfirstfirst

<< 組合concatenate
puts "first"<<"second"<<"third"
顯示
firstsecondthird

<<與+的差異在於
1st_string = "first"
2nd_string = "second"

puts 1st_string + 2nd_string
puts 1st_string
puts 2nd_string
顯示
firstsecond

而puts 1st_string << 2nd_string
puts 1st_string
puts 2nd_string
顯示
firstsecond
firstsecond
second
用<<會將後者的string內容組合到前者的字串後端

在Ruby中的string其實被看待為array,因此array的method都可拿來用

str="abcde"
puts str[0]
puts str[1]
顯示
a
b

記憶體中分配的函數是字串中的ASCII號碼(DEC格式),使用puts的時候則會顯示出字元,所以在Ruby1.9環境的IRB中會看到ASCII的號碼,但到了Ruby2.0之後的IRB則是顯示字元

gets 等待鍵盤輸入分配
gets.chomp 等待鍵盤輸入分配後,去除前後端空白與分行值
gets.chop 等待鍵盤輸入分配後,去除後端空白與分行值
inspect會用""顯示字串中包含escape符號&特殊字元的完整字串資訊
include?("test string") 檢查是否包含字串"test string"
replace("replacement")會重新分配字串覆蓋原始值
index("partial")計算出partial example在字串中的序列位置
reverse 反轉字串中序列順序
upcase 全大寫
downcase 全小寫
swapcasee 改變大小寫狀態
length 計算string中的字元數,包含空白
size 計算string中的字元數,包含空白
split(" ")可用" "空白來分組Array中的成員,預設為"",也可改用","來拆csv等檔案
concat()跟<<一樣,在後方組合string

而在這些medhod後面加上!會永久改變參數值,!稱為Bang method

original_string = "original"
puts original_string.reverse
puts original_string
original_string.reverse!
puts original string
顯示
lanigiro
original
lanigiro


Ruby中String的特殊字元 \n, \t, \b, \v

用\來escape

\n 跳行
puts "first\nsecond"
顯示
first
second

\t  同於tab跳格
puts "first\tsecond"
顯示
first        second

\b 等同backslash 往前刪除一個字元
puts "first\bsecond"
顯示
firsteond
把second的s給刪除了

\v 跳行接著顯示
puts "first\vsecond"
顯示
first
      second

Ruby中的String分配語法

[引號分配字串]
單引號:需要escape字元,無法interpolation(呼叫函數)

string_example = 'I love \'PIZZA\''
puts string_example
會顯示 I love 'PIZZA'

puts 'the user ID is #{user_id}'
會顯示the user ID is #{user_id}

雙引號:可以加入interpolation(呼叫函數)
"the user ID is #{user_id}" 可呼叫instance variable
採用雙引號來 puts "hello\nworld"則會顯示
hello
world
其中的\n可順利分行


[q決定是否啟用interpolation]
interpolation_value = "interpolation value"
string_example = %{showing #{interpolation_value}}
puts string_example
會顯示 showing interpolation value

string_example = %q{showing #{interpolation_value}}
會顯示 showing #{interpolation_value}

而把{}改成||也有同樣的結果

如用 =%|| 或=%q||來分配字串

[command line中分配]
string =<<- ABC
An apple is an apple,
and this is the second line
ABC

 =<<-  啟動字串分配
ABC 這個全部大寫的代號來設定開始&結束

puts string 會顯示
An apple is an apple,\n
and this is the second line\n

其他\n為跳行符號





2014/03/28

你要有弟弟妹妹了

孩子,

今天找媽媽來一起寫信給你,以後會多找機會一起寫信給你(們),我現在34,你媽33,你一歲七個月,晚上跟你媽媽去檢查,本來擔心是子宮外孕,兩個人也在煩惱之後你們兩個小孩子的教養問題,結果今天檢查的結果,媽媽平安,沒有子宮外孕,但也發現有四個胚胎,其中一個已經有心跳了,估計六個星期又四天。

我們很高興,也很擔心,不知道怎樣一次照顧四個猴子,網路上找了一下,得知四胞胎的風險高很多,你媽的病發症可能性多,你的弟弟妹妹存活率也不高,其實我們蠻害怕的。你奶奶聽到的第一句話則是:我帶不了那麼多!!

也是這樣,從現在開始,寫信也不是寫給你一個人看了(其實我也不知道以後你長大會不會想看),因此,現在開始,寫信的時候就叫你猴子一號吧。

媽媽問你喜歡弟弟還是妹妹,今天你一直講妹妹,前幾天一直講弟弟,再過兩個星期就知道了。媽媽擔心以後如果有四個弟弟妹妹,就沒有時間陪你,你會不會在旁邊生氣,覺得被忽略。其實媽媽不會,一樣很愛你。

今天買了一個蛙鏡給你,本來以為你會不喜歡戴,覺得不舒服想拿掉,沒想到帶著你到鏡子面前看自己的樣子,你開心的不想拿下來,左看右看。等媽媽有機會,我們再一起去游泳池好了。

剛才看網路上一個四胞胎媽媽寫的文章,說一天要換40片尿布,準備24瓶奶喂六次,想到就很可怕,但看到四個小妹妹長大之後,每天都有四個人一起玩,跟你現在每天一個人的樣子,或許有弟弟妹妹陪你,也是不錯的,說不定你們兄弟姐妹玩在一起之後,還不會想要我們大人在你們旁邊,以後唸書之後五個人一起出門,也沒人敢欺負你們。

今天買了四雙新鞋子給你,也也不知道怎麼搞的,一直去踩奶奶的腳,上一次給你買的鞋子大了,你看起來走路怪怪的,這次的合腳一點,還要觀察你一陣子。

剛才忽然想到我們前天一起看的一部電影[the delivery man by Ken Scott in 2013],內容是主角發現女朋友懷孕之後,同時知道之前捐精子而有了五百多個子女,我們一開始覺得有五百多個子女是很難以想像、無法處理的事情,但電影的結局是五百多個哥哥姊姊一起照顧彼此,看著小弟弟出生,態度變成如果你有兄弟姐妹的話,或許也不錯。現在回想起來,或許這部電影是給我們一個暗示,希望你的媽媽、弟弟、妹妹都健康。我們不知道怎麼照顧你們,但會用盡我們所有的一切來照顧你們。

大猴子&猴子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