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8

Ruby 參數命名慣例

class
用camel case(單字首字大寫/無空格/無底線) 
SomeClass

constance
全大寫+底線分隔  
FIRST_CONSTANCE

Global variables
用$標示,全小寫 
$global_variable

local variables
在method中活動, 全小寫 
local_variable

instance variables
用@標示,在class中活動(可跳出method外),全小寫 
instance_variable

Ruby 保留字分類清單

[Blocks & Exception Handling]
return
begin
rescue
redo
break
ensure
retry

[Classes & Modules]
module
class
def
undef
defined?
alias
super

[Conditional]
and
or
not

[control flow]
if
else
elsif
unless
case
when
then

[Files]
BEGIN
END

__Line__

[Iteration]
do
until
while
yield
next
for
in

[Scope]
self

[Truthy value/Boolean]
true
false
nil

自己開口說想尿尿了 1Y7M

孩子,

我現在34你現在一歲七個月,我們剛從湖南待了一個月回來,剛回台灣的那幾天我還有點不適應,有點不知道歸屬感在哪的那種混亂。這次回湖南真的辛苦你了,整個月你都沒什麼精神,或許是因為天氣冷、感冒、有太多陌生的人&環境,我們也咬著牙讓你在各種環境自己跟陌生人們打交道,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畫面、味道、感覺,回台灣之後,我真的覺得你長大好多了。

現在多半的話你都能聽懂了,但有時候會故意裝作聽不懂,我們講的詞彙如果你能夠發出同樣的聲音,會興奮的持續的重複。我們還是很擔心你的膝蓋,總覺得你兩邊的膝蓋彎曲的角度不一樣,力量也不太一樣。你變得不喜歡穿襪子跟鞋子,穿上去你老是脫掉。回湖南之前你很少感冒的,但這次回來已經超過一個星期了,你還是鼻塞很嚴重,無精打采的,我們一直不喜歡讓你吃藥,但你已經鼻涕倒流到中耳炎了,只好一天四次讓你吃那個我們都覺得很臭的藥。

媽媽聽說有第二胎的時候,老大都會比較吵,也不知道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你這幾天比較黏媽媽,不確定是因為你不舒服還是怎樣。但你也會要我抱你,我想你看到這裡的時候應該已經不記得了,幫你複習一下,基本上你不會要我抱你的,我想抱你要求你,而且通常你不理我。你會要我抱你有幾個情況 1.你懶得走路 2. 你想睡覺 3. 你想去其他地方,要我抱著你去 所以今天你要我抱你的時候,我知道你真的不太舒服。

現在的你對於相機比較敏感了,每當你一有蠢樣子、發脾氣、做傻事我伸手去拿照相機被你發現了,你就會立正站好,讓我沒有機會拍,很好奇你真的有這麼精明嗎?

我想你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強迫症,我的Aeron椅子後面的把手固定釦,每一天我都需要重新扣緊一次,不知道你是什麼時候去弄開的,每一天都會被弄開。今天另外發現一件讓我跟你媽比較不忍心的事情是,這一陣子你哭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個動作,把一隻手放在嘴巴前面,前幾天我們都還不確定你在幹嘛,還想說你是不是在裝可憐,到了今天才確認,你那個動作是在想辦法讓自己停止哭泣,我們發現之後都好心疼。媽媽現在幾乎沒有母奶了,你晚上睡覺睡不著想吃奶會哭的好慘,媽媽跟你說沒有奶了自己睡覺好不好,你會停止哭聲維持大哭得表情把手摀著,說「好」然後用力閉上眼睛睡覺。

今天你讓我們最驚訝的事情就是,你指著褲子跟我說尿尿,然後我帶你去廁所尿尿,你可能不會記得,但是我跟你媽抱著你親好久。

這一年多來,都是你的媽媽在工作賺我們生活的開支,我已經超過兩年沒有收入了。媽媽很辛苦,做的是勞力的工作,下班之後馬上又看到你哭哭啼啼的要黏著她,要照顧你,哄你睡覺,你睡覺的時候也繼續照顧你,不論你晚上醒來幾次哭,媽媽都醒過來照顧你,從媽媽懷孕到現在的兩年多,沒有幾天好好睡過的。

有時候我會心疼你媽,把你帶到其他的樓層讓媽媽能夠有自己的空間喘息,作些自己的事情,但說真的,你媽媽雖然會累會煩,一看到你被帶離開身邊馬上又開始捨不得你,當媽媽的就是這樣,所以你懂事後要對她好一點。

明天我們會去醫院檢查媽媽有沒有子宮外孕,不論如何,我們都愛你。











2014/03/19

關於抗爭

來自安徽的妹夫曾經跟我說:

「你們台灣跟香港的遊行、靜坐沒有用,
大家去湊熱鬧而已,解散之後那些有錢有權的人照樣幹那些勾當。

我們這裡如果地方有人太過分,
鄉親們就直接拿著菜刀鋤頭去單位把領導給綁了,
這樣中央就會出來處理了。」

我無話可說...

想想...

我們熟悉的社會平等是前輩跟權貴爭來的,
我們理想的工作環境是前輩跟資方爭來的,
我們習慣的民主法治是前輩跟政府爭來的,

我們舒服地享受著前輩爭來的福利,
而雙方的鬥爭從未止息

因為我們的輕忽&冷漠,
前輩為我們爭到的一切,又一點一滴被拿回去了

或許,
虧欠於我們的前輩&下一代,
我們該再次爭回來,
並且一直爭下去...

服貿之外:台灣人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2014/3/18 台灣跟中國簽約的服務貿易協議莫名其妙的通過了,今天有許多人在立法院抗爭我抗拒服務貿易協定的原因非常的自私、不理性,我認為台灣人還沒有準備好面對與中國的競爭,中國人已經準備好跟全世界搶飯碗,而台灣人還沒有。

台灣年輕人還在推崇新潮的工作模式&環境的同時,中國年輕人願意在北京地下幾層沒有光線的小房間內,白天作粗工存錢,晚上用偷接的 WIFI在網路作小生意。

台灣年輕人談論著創新、創意的同時,中國年輕人則是非常務實的實踐「模仿&抄襲是進步的基礎」,他們知道同中求異,先求有再求好才是實際的生存之道。

台灣年輕人用著西方的邏輯框架在這個世界生存的時候,中國年輕人想辦法參透任何有機會接觸到的文化、政治&商業系統,他們比多數國家內部的年輕人更了解各國邏輯框架的系統破綻,對他們來說遊戲規則的解釋空間&變形運用是發揮的空間。

台灣年輕人抱怨著責任制的同時,中國年輕人願意白天六點起床送貨到晚上十點,去喝個酒擴大人脈之後隔天六點起床繼續幹活。

台灣年輕人談著理想、福利&生活品質的同時,中國年輕人討論著任何賺錢的可能機會,非常的饑渴,想到、看到就做,能作多大就做多大,而且錯了放的下、錯了能馬上修改。對中國人來說理想太遙遠,自己掙到的實際成果才是真的,福利&生活品質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拼到的。

我認為台灣這幾十年來在工作環境、個人發展&社會形態的「進步」,讓我們這些動物園的猴子面對中國這十幾億的野生猴直接競爭的時候,會一根香蕉都吃不到。

當然,綁架政策的政治人物&榨乾社會資源的資本家還是很該死,只是身在中國的年輕人們,他們生長的社會更沒有公平正義、沒有民主法治、沒有商業道義,我們所有害怕即將在台灣會發生的鳥事情他們都習以為常,而且處之泰然。

不論今天有沒有服貿協議這件事,台灣人與中國人的直接競爭是早晚的事情,除了把中國人想辦法擋在外面之外, 或許也該是時候,檢討反省一下我們的競爭策略,找出保護傘之外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之道。畢竟,中國之外,還有俄羅斯、印度、非洲都有可直接搶我們飯碗的大量勞資力量

我們總說台灣小,但以人口來看台灣比起挪威、以色列、丹麥、芬蘭加起來還要多,而台灣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呢?當我們能看清政府不可信、商人無祖國開始反省自身處境的變通之道,是不是更要有足夠的實力在這個世界立足,才有機會能維護經營好我們的小小世界?

2014/03/16

十億個消費者(2005)


孩子,

由於你媽是中國人,在中國碰到在各省各階層做事的親友聊天時,我比較容易被劃為自已人,可以聽到這些親友很誠實的世界觀:對於全球(包含兩岸)的政治經濟想法,我也有機會直接地提出自己的各種疑惑,跟中國人比較探討兩岸的各種思想衝突,這幾年的互動讓我的體悟之一是,我不可能完全了解中國,連湖南都很困難...

湖南有36種主要方言,都無法互通,湖南來自不同鄉鎮的人用著「塑料普通話」溝通,北京話雖然是官方語言,但除了到外地的打工仔之外,多數人不認為有必要學習普通話,也不會有台灣對於「臺灣國語」腔調的嘲諷行為,官方是官方的,自己生活的語言&風俗習慣是自己的,不會說官話,沒什麼好丟臉的。

因為中國內部的文化多而複雜,中國人對於其他鄉鎮&省份的文化差異心態上是非常開放的,對於差異的直覺反應是去「理解學習」,而非主觀地評論批判,在廣場、車站、公共交通工具與陌生人攀談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很羨慕中國人這種對於文化差異這麼友善的態度。

剛好是在中國農村生活的這段期間看這本老書,一個在兩岸三地打滾20年的美國記者&商人,由於自身在中國碰到的困惑、挫折&憤怒,從中西方民間、商界、政界的採訪&溝通,歷史文獻在中西方衝突、行為模式演變考證推論,期望讓外來者能放下不利於互動的成見&標簽,從底層來了解中國社會的歷史情結所造成對於西方社會的不信任、自卑&自大,書中也提出了許多在中國經商可以思考採用的行為模式&策略,建立多贏的互動局面。

我自己長期對於台灣還有這幾年對於中國的困惑與矛盾,不少都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得到解釋,我不知道你多大的時候會有這些疑惑,也不知道你思考的會是哪些層面&點,當你哪天心中開始對於兩岸&中西方文化有衝突的時候,希望我們有機會可以聊一聊:)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F010363039

2013/12/13

2013-12-12

孩子,

我現在34你現在一歲四個月很久沒給你寫些東西了我的腦子大概也混亂一陣子了。現在我還是覺得很幸運,可以在你長大的過程每天看到你的改變老實說你一歲以前我有時候會有想把你掐死的念頭現在你比較能溝通了這種衝動少了許多了

昨天你一口氣爬上了國小中庭溜滑梯的網子,每一個空格大概20cm,整個高度約2.5M,爬到最高點的時候你甚至貪心地把右腳抬高一次要跨兩格,你媽跟我快笑死了。爬到最高點的時候,你過不去,有另外一個兩三歲的哥哥把你抱起來,搖搖晃晃地把你接過去。當時我跟你媽都很擔心,但還是站在旁邊看你們兩個互動,好險安全地把你抱過去了,你笑得很開心,那個哥哥也興奮地叫他爸爸看他完成的事。

大部分時候我都是很擔心你的,同時也很努力的裝作冷靜。前天到操場曬太陽的時候,你走向了一群國中生正在玩耍的籃球框,五個女生一個男生,當時那個男孩子很帥氣的帶著墨鏡在指導女孩子們打籃球。你走過去在旁邊看了一陣子,開始有一兩個女孩子跟著你互動,我在距離你 30M的籃框練球,你最近學會了側趴在地上看人,那幾個孩子也跟著你一起趴著,慢慢的,你們玩起來了,甚至最後還讓幾個姊姊抱你,捨不得回家。整個過程大概40分鐘,我大概每15秒轉過頭看你一次,我希望你可以學會很自然的跟陌生人互動(這一點我做的並不好),希望你可以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希望你可以學會不同的人互動的尺度,也是因為如此,不論你跟多大的人互動的時候,我總是站在三公尺以外的距離,對許多人來說,你似乎是沒有人管的小孩子,到處跑動著。

這一個月,你已經學會觀察別人的神情了,你會在一個安全的距離,觀察狀況一陣子,再決定加入。當有其他的大孩子推擠你的時候,你也懂得要離開,退讓。我決定不去教你太多人際之間”應該”怎麼做,在美國、台灣與中國的互動方式就有太多的差異,我不認為我教你的模式能真的套用在你的世代,但看著你發展起觀察、尊重別人的模式、照顧別人的感覺、保護自己這些習慣,還是挺好的。我很喜歡孔子提到「隨心所欲而不踰矩」這個境界,我相信要做到這個程度是要主動了解別人、建立彼此信任之後才能做到的。

跟你媽當夫妻是我這輩子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我們兩個成長過程八竿子打不著,太多的想法跟立場都不在一塊,也是這樣,你媽讓我每天都有反省的機會,讓我從其他的角度來看一看自己的想法。你有你媽的眼睛,尤其是笑起來的時候,也是這樣很多時候捨不得對你兇,因為我很愛你媽。也是這樣,希望你能理解,往後不論你跟你媽有任何的爭執,不論你是否有道理,我一定會站在你媽那邊,我跟她的手是牽在一起的。


我們都很愛你

大猴子

2013/10/12

別人腦中的自己

孩子,

一陣子沒給你寫信了,可不能中斷這個功課,這兩天我想抱你的時候,你總是把我推開跑去玩其他的東西,說不定你已經開始獨立,不需要我的陪伴了,那我跟你對話,或許真的要等到哪天你開始看我留下的這些文字才開始呢。

這封信想跟你說的是,別人腦中的自己。

曾經交往過的一個女孩子,忽然失去聯絡後兩年,又碰面,後來又失去聯絡,隔幾年再次碰面的時候,她已經離婚,跟我說起我跟她交往的可能性,我當時直覺地回她:我們兩個不可能結婚。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清楚的這樣認為,到了今天想通了,她愛的,是她腦中投射出的我。

她對於我做的一些事情、某些想法,有些誇張的幻想,她會忽略我很多缺點,忽略很多我跟她相處溝通上的問題,即便這些問題真真實實的傷害著我跟她的關係,她會說沒關係@#$!#$!#之類的。她喜歡說著她理想中的我與她,當我想跟她說一些我的許多簡單的想法,她不會有什麼回應。跟你媽就不一樣了,雖然我講一些東西,你媽可能不是很懂或者沒有共同的經驗能連結,你媽會聽我說,即便是很粗線條的回應評論,但你媽是真實的跟我溝通。

曾經有一些客戶,認為我的能力跟態度非常傑出,以為我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他們誇大了我某些特質,對於我很多問題的無知、不確定、焦慮視而不見,每次跟這些客戶碰面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他們腦子中的我,一個幻想投射出的專業工作者,我也只能很努力地去滿足他們對我的期待,我也很難跟他們真實的互動,他們對真實的我興趣不大。

有一些以前的同學、同事對我也有些幻想,我對於這些人的態度從以前的不在乎、去迎合他們的期待、嘗試讓他們了解真實的自己到現在又回到隨緣。腦子長在別人的頭上,我沒辦法也沒必要去解釋所有的誤會,讓我希望能了解我的人了解我,解釋我真正在乎的誤會,那就夠了。

在不傷害我的家庭、工作、生活圈的前提下,如果別人把我想得太好,或者認為我太過驕傲、偏執、孤僻等,我沒有必要去做任何的解釋。因為1. 我真的沒那麼重要,別人給我貼標籤只是為了方便選擇社交互動模式 2. 多數別人對我的誤解,對於這個社會沒有什麼負面的傷害  3. 如果別人對我的幻想造成的影響是正面的,更不需要解釋

寫這一些,重點不在希望你完全不理會別人對你的看法,而是希望你知道,每一個人腦中都有一個你的形象,這個形象跟真實的你有許多差距,而生命中很幸福的事情就是有幾個交往親密的親人或者朋友,有機會觸碰真實的你,好好的珍惜這些人,就像我珍惜你母親一樣。另外,也要真實地跟自己交往,人生不是找尋自我,而是不斷的努力打造自己的生命,打造一個你會愛的自己,打造一個你的親人朋友值得愛的自己。

希望你的左膝蓋沒有問題,這星期看你走路怪怪的。

大猴子

2013/10/02

批判力不等於執行力

球隊中最用力批評教練的,不一定有本事幹教練。
公司中最用力攻擊管理階層的,不一定有本事當頭。
只要有聽眾,任何公共事務能力水準的人都可以罵上幾句。

可惜幹教練的核心能力不是批評教練,
可惜管理經營者的核心能力不是批評管理經營者,
可惜公共事務管理執行者的核心能力不是批評管理執行者

指出問題很好,但我們還是需要能在有限資源、限制、阻力的現實條件下能夠執行的人來當頭

2013/09/10

如果每個人的腦袋都是透明的

小時候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不需要用言語溝通,每個人想的事情其他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這樣誤會就少了。

現在還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不需要用言語溝通,每個人想的事情其他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這樣不公平的事情就少了。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所有的想法別人都可以完完全全地接收,謊言這件事情從此在世間上消失,每一個人都知道彼此的想法、事情的真相。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更用心的修身養性,讓自己的靈魂思想更潔淨美麗。

親情、愛情、友誼&社會之間的溫暖會更直接熱切,每一個接觸&溝通都是真切的。

從此沒有資訊不對等這件事情,不會有討厭的詐騙集團,不會有說謊的企業&政治人物,世界只剩下實話。

完美:) 

理念&團體組織

理念可以把不同團體結合起來,而團體之間則有先天的排他性。

不論是學校的灞陵、文化/經濟/專業的各種組織,這些小團體總是透過排擠他人來凝聚成員向心力的,嘲弄/抵制團體外是團體內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台灣人喜歡拿韓國人、中國人來開玩笑,證明自己夠台灣、聽電子音樂的會嘲弄聽 Hip Hop的族群、拿B.V.包的看不起 L.V.包…我覺得當一個族群的價值需要透過貶低、汙名化其他族群來支持,該族群的核心價值是非常低的。

一個理念可以讓人們聚集在一起,例如愛人、行善,但當這些理念被轉化成宗教團體開始分了你我,團體就把人分隔開了。看一看歷史上多少戰爭用宗教之名發起?團體組織讓愛人、行善的理念轉換成仇恨對立。

如提升公共事務效率是一個理念,可以把人們聚集在一起,但成為政黨開始分你我之後,理念就容易被放在政黨相爭之後。黨羽派系的鬥爭過程,挾持法令投票作為談判籌碼,這一切反而降低了公共事務的效率,犧牲了全民。

追求知識&美可以讓人聚集在一起,但開始有了文人輕視俗人的風氣產生之後,人們就被拆散了。有多少文化人鄙視其他的文化、生活形態、意念&表現,追求知識&美的具體表現其實是在分享傳達,但當知識&美商品、階級化之後,美好的部分也就蕩然無存了。

我們需要的是值得每個人共同努力追求的理念,而不是把每一個人貼上標簽劃分得清清楚楚。我們需要分享&彼此支持,而不是將彼此劃分成許多的小圈圈後互相搶奪資源、注意力&地位。

另外一個比較嚴肅的事情,是關於我對於宗教的看法。

宗教團體內部的理念,是讓教友自我修煉,而不是拿來抵制他人。父母愛子女不會因為子女的思想、生活形態、是否把父母當成唯一的追隨對象而有所改變,神對人的愛絕對不會更狹隘。在我們這個年代,還有宗教團體抵制同性戀婚姻這件事情,希望你覺得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對現在的我來說,這是令人憤怒的事情。當一個宗教團體需要對異教徒的生活方式指指點點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是把重心放在自我修煉了,他們糟蹋了該宗教傳承的教義,沒有透過自我的修煉讓他人嚮往該宗教的良善,而是到處展示其張牙利爪的樣貌,可惜。

真的目標&假的目標

孩子,

 

今天忽然想通一件事情,關於真的目標&假的目標,一定要快點跟你說。

 

goals

 

 

假的目標,很容易判別,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購物了。我很愛買東西,有好多個Tumi的公事包、Rimowa的行李箱,一堆意大利手工領帶&西裝。我一直買,但這些東西給我的快樂到付完錢的隔天就沒有了,現在這些東西都是擺在角落,或許我該賣了幫你買些玩具。

 

我可能會在購物網站,或者我們這個年代很流行的拍賣網站(Yahoo拍賣露天拍賣掏寶網)花許多時間找尋“獵物”,然後刷卡取得,所有的期待與興奮在收到包裹&打開包裝的幾十分鐘內會一消殆盡。這樣的購物行為是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在假的目標上。

 

十幾歲的時候,也會去追那些其他男生都想追的女孩子,追到了之後,其實不知道要做些什麼,也就學著電影電視做些男女親熱的動作,寫些情書,然後跟對方有很多誤會之後因為不愉快而分開。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愛情,但有些男女關係現在回想起來,是有點不真實、淺薄甚至詭異的。

 

做音樂或許是我真的目標,但上大學之後到現在的十幾年間,我花了大部份的時間打工,在購買音樂器材,取得許多制作音樂的工具上,學習了許多音樂制作的技術,卻沒有把樂理、樂器技巧這些比較實在的基礎打好,十幾年過去了,我做音樂的能力大概還是沒什麼長進,只能把別人做的音樂弄成接近唱片的水準而已,同時我買了的許多音樂設備,都沒能拿來幫自己做音樂。

 

工作頭銜還有業績獎金也是,年收百萬、千萬訂單、跨國外商公司這些目標,達到之後真的都沒什麼感覺,而且另外一個副作用就是當別人很高興地跟我炫耀,我很難真誠地表示驚訝。我很幸運,其實以前到現在的目標(假目標),都提早很多年都達成了,但34歲的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滿足的,大概就是跟你媽結婚、有你、回南投定居,開始找自己這些對別人來說不是那麼特別的事情。想跟你說的是,到頭來,還是要為自己的本心努力,別人說的東西聽過就忘了,參考意見可以很多,但你的心只有你自己能找到。

 

最後要強調一下,並不是所有的假目標都沒有意義,會感到後悔才會開始反省。在我所有偏離本新的道路上,其實也誤打誤撞了看了些風景,如果沒有之前的工作我也沒辦法兩年沒收入這樣的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但還是希望你可以花大部份的時間找自己、做自己啦。

2013/09/06

踏實、平靜&滿足

孩子,

 

因為這兩年有比較多的時間整理文件&照片,有許多機會重新看看過去的自己比較一下自己的改變。從自己寫過的信件、文章、提案中可以看到許多想法現在看起來有多天真、固執、膚淺,除了感嘆自己的糟之外其實也可以慶幸起碼自己現在看得出來自己的問題了。

 

看照片是另外一個有趣的活動,看著自己十幾年前的一些嘴臉到現在都還在,其實挺殘酷的,現實的自己跟幻想中的自己差距一直都存在。看著自己神色、相貌體態的轉變,對應當時的生活型態&環境,想一下當時生命的重心是什麼?煩惱壓力是哪些?快樂的來源是什麼?可以警惕自己反省當下的生活。

 

跟老朋友碰面是另外一個檢討自己的好機會。曾經有個同學十多年沒碰面了,吃飯的第一句話是“你怎麼胖到頭都變大了?”,當時我還沒有感覺,現在身材比較健康了,看當時的照片真的是好腫。老朋友給的回饋比照片、文件更直接,會直接跟我說我的性格、談吐、相貌有哪些明顯的轉變,對我提出的問題也可以讓我自己去反思這些時間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

 

對我來說,觀察自己的差異,是一個參考指標,用來觀察自己生命的發展方向,是不是跟自己的心同個軌道。太多時候,在一個期間,我努力達成的,是為了讓別人認同、為了在社會上有安全感。例如在學校搗蛋、跟師長唱反調這些事情,對我並沒有實際的直接價值,也不是我生命發展的目的,可能是在模仿漫畫、電視電影的情節。大了點之後,我花了很多的努力在追尋許多很難得到的東西,後來才發現我以為那些需要花很多努力才能得到的是我想要的,陷入了邏輯陷阱,其實需要花很多努力得到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自己想要的也不一定需要花很多努力才能得到。 

 

踏實、平靜&滿足是我現在覺得人生最完美的狀態,當跟老朋友碰面的時候能聽到別人這麼形容我,那我當下的步調&方向應該不會偏差太遠。而那些在世界各地許多景點所拍攝的照片,如果照片中的神情是疲憊無神的,現在看也想不起來當時的滿足感,大概就是我販賣生命的階段。

 

希望你踏實、平靜&滿足的時光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

 

p.s. 照片中你快13個月大,手在鋼琴上亂敲:)

 

pi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