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8

左腦&右腦、黑&白

孩子,

前幾天看了一篇關於軟體設計&左右腦類型使用者的文章,裡面其中一個有趣的重點是,每一個人,都是介於左右腦性格之間。這一句話,讓我想了幾天,也看到了自己許多的盲點,跟你分想一下。


如果你看了一些心理學,應該聽過一個我們這個年代的理論,叫做“自我實現”,意思大概是,如果我跟自己說我是一個自私的人,我如果不做些自私的事情,心中會覺得怪怪的。另外一個例子,我告訴我自己我是一個吃素的人,即便是不小心吃到有肉湯的食物,我還是會覺得心中有衝突。

好玩的事情來了,還記得一開始那個每個人都是介於左右腦性格極端之間嗎?我們這樣來看,左腦理性最大值定義為-50,另外一個極端則是+50。當一個人是-20的時候,他可能跟自己說自己是一個很理性的人,為了“自我實現”,他可能會努力地否定自己右腦的天性。另外一個例子是我們這個年代有 “宅宅”跟“文青”,宅宅大概是指每天都呆在電腦前面/家中的人,而文青則是愛好文藝、多愁善感等之類的(你可能要查一下 2013附近的定義,我其實不是很有興趣深入瞭解)。 Anyway,所以我們其實也可以假定,每一個人的性格都是在宅宅&文青之間,當一個人選擇給自己宅宅的標簽,他就會有意無意的抹煞自己文青的特質。我們這年代的學校會分“文科”和“理科”的差異,我們同樣可以假定每個人的性格跟能力都在文科與理科之間,但當一個人將自己定義在文科的這一邊的時候,數學、物理化學能力太好的話自己還會覺得有衝突。

講到這裡,希望你知道我想跟你說什麼。我們給自己還有別人貼標籤,用二分法來界定我們自己的行為,其實也不自覺的給自己挫折感、焦慮&壓力。拿我們這個年代的例子,亞洲男性之間的肢體接觸被認為是正常的,例如搭肩膀,但在美國男孩子跟男孩子搭肩膀被認為有點奇怪,因為美國人對於同性戀特別敏感。亞洲女性彼此之間按摩的動作,在美國人的眼中則是性意味很重的。美國是另外一個二元標簽文化很明顯的例子,當你如果是異性戀,跟同性之間有肢體接觸就是很奇怪的事情。

我自己這個問題也很嚴重,有優點有缺點。當我認定我因為要有孩子而戒煙,隔天我就不抽了(之前抽了九年很重的煙)。當你祖母跟我說算命的說我不能吃牛肉,雖然我對這些事情持著保留的態度,為了保險起見,為了家庭,我就開始不吃牛肉了(之前我自己可吃完40 oz的牛排,我很愛吃牛肉),因為我認定自己是一個誠實的人,所以任何的考試如果是我不知道答案的,都是留下空白不會去猜答案,這個堅持讓我的老師都很困擾,因為老師們都知道我其實很認真,但他們又不想當我。對我來說,給自己貼上一個標簽之後,我就不需要在兩個選擇中間搖擺,挺方便的,不需要花腦筋。但是,在其他的時候,我為了達到黑,捨去了灰與白,有時候會讓自己還有他人很辛苦。

你媽就是在黑與白之間比較有彈性的人,例如為了不讓你在一歲以前吃容易過敏的食物,很多時候我只給你吃白米飯,不知道還能給你吃什麼。有時候我會擔心給你的營養不夠,但看你現在還是挺壯的,我擔心減少些。因為我告訴我自己不賭博,我連跟朋友之間趣味的打賭都不參加,我不買彩卷,讓你媽媽壓力也很大,她其實還蠻想買個彩卷來玩的,但我堅決排斥的態度,讓她不敢買。


我希望你可以比我有彈性,有原則是好,但有彈性對自己與他人更好。有人跟我說過“外圓內方”,這是我需要練習,很不熟悉的,希望有我跟你媽,你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用你覺得最好的方式來思考與生活。

每一次與人爭執,都可以多瞭解自己一些

孩子,

今天發現跟人產生爭執的時候,是認識自己很好的機會,跟你分享一下。

通常會憤怒到需要爭執的時候,通常是在意的事情,可能是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可能是一些舊的情緒累積,而這些情緒可能來自其他的問題,例如溝通、交易、互動、制度等等。不論是什麼原因,會憤怒,表示夠在意。可以用五個Why來找答案,例如我今天跟人在網路上因為國軍制度的原因爭執,我找到的五個Why有

1. 你以後有可能會需要當兵,我不希望有虐待新兵的習慣繼續保持著 
2. 我討厭人將錯誤的事情當做理所當然 
3. 我討厭隱惡揚善的習慣 
4. 我討厭姑息 
5. 我討厭不了解我的人片面地將我的想法貼標籤 
6. 我討厭別人沒有從多一點面向來看待事情 
7. 我討厭別人把我當成跟他們一樣認知短淺 
8. 我擔心別人不了解我所知道的事情 
9. 有時候我沒有耐心將我所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傳達給別人 
10. 當別人沒有瞭解全貌就否定了繼續瞭解的可能 
11. 我不喜歡表面的和諧 
12. 我覺得持續討論很重要
13. 我討厭強壓在別人身上的觀點

記住,當你看到任何說要列出幾個xx的時候,都可以多想一些,有種說法是要寫至少十個,寫的過程不要批判,十個中間起碼有幾個是不錯的想法。你看了我前面寫的十幾個之後,就可以看到,除了憤怒之外,我還有好幾個沒安全感的地方。

1. 我害怕別人輕視了我的想法
2. 我害怕我的想法沒有價值
3. 我害怕我的見識不夠廣泛
4. 我害怕我的知識不夠深入
5. 我害怕自己也跟別人一樣想得很膚淺
6. 我害怕自己是錯的

接著,就是可以找自己的盲點。怎麼找盲點呢?跟人爭執的時候,尤其是在網路上,總會有些鬼打牆,各說各話,兩個人都很有理,卻兩個都說不通的地方。這是很正常的狀況,畢竟大家都想的不一樣,想的不一樣跟真實的問題其實不會有衝突。但各說各話有時候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討論的對象聽不到彼此的重點,可能是沒有能力理解,或者沒有意願理解。所以換個時間空間後,可以靜下來想一下,自己的盲點在哪裡。例如我我今天的盲點:

1. 我太在意對方不了解我吸收資訊的量
2. 我太在意對方不了解我應付過的單位
3. 我太在意對方不了解我研究比較的個案
4. 別人不了解我是正常的
5. 我不必有這麼大的反應的
6. 我並沒有成功地傳達我想傳達的訊息
7. 我花太多時間在證明“我有資格”評論此議題
8. 我沒有考慮到對方的習慣邏輯
9. 我沒有想到對方的理解能力
10. 我沒有想到對方接受資訊的意願



所以說,一個小小的爭執,其實可以幫自己瞭解很多平常修身養性,自我提升可以再加強的地方。吵架對於精神耗損挺大的,總要有些收獲,然而瞭解自己多一點,總是不錯的。

2013/07/17

我不喜歡流浪

孩子:

流浪在我的經驗中,很少有浪漫、新奇&有趣的記憶。雖然吃過很多人想吃的東西,但味道不太有印象,雖然去過很多人想去的地方,但感覺很不真實。
回家都是行李箱

在上幼稚園以前,就有些清晰的記憶,是我在家中附近走丟了,找不到回家的路。這些記憶在我這一輩子時常出現在夢中,雖不至於恐慌,但總是帶著不安不斷地走著,在無窮回圈中繞著。我承認我喜歡探索,但因為方向感不好,探索的時候有沒有明確目標,常碰到鬼打牆。

每每接觸一個新的環境,我喜歡把那個環境附近的小路、巷子、建築物頂樓等地方摸索清楚。可能是受到了以前的間諜影集影響,覺得把退路事先摸清是很重要的事情。國中放學的時候,我會騎腳踏車走著沒有走過的路線回家,把南投市的街道用自己的記憶畫下地圖。高中到學校的第一天,我爬到學校每棟樓的頂樓,甚至因為在頂樓側睡到中午而曬傷了半邊臉。在考大學之前,我在BBS(Bulleting Board System)上公開跟網路上陌生的人請求臨時居住地,把台灣有興趣念的大學附近生活圈都走了一遍,最後才選了元智大學。

高中開始打工,大學時甚至做了四十幾種工作,會從中壢市騎機車到台北縣安裝社區網路、清潔化糞池、飛到澎湖去做汙水檢驗等等,只要工資高時間又可搭配,有什麼我做什麼。畢業後還是會做些臨時性的工作公關活動、現場翻譯、研討會主持、出國幫貿易商驗貨談判,跟著公共電視繞著台灣拍攝錄音,在美商幹業務每個月睡二十幾晚旅館。我的時間跟身體,一直都是錢的,別人的。

一直在移動、搬家,到了現在在南投老家住了一年多依舊沒有歸屬感,我發現我真的不喜歡流浪。看著有些人渴望流浪,我真的很不懂。可能是 921地震時睡過帳篷&在親戚家借住,我覺得有一個固定的地方,可以穩定地生活著是很幸福的事情。流浪與旅行不一樣,漫無目的的流浪,其實不太容易留下什麼深刻的記憶,每天在不同的地方醒過來,感覺其實挺不實在的。

我會希望你現在到處冒險、嘗試的習慣能伴隨著你一輩子,我希望我對你的保護不要影響到你的好奇心,我希望你一生都在探險與挑戰,而且每次流浪都是你自己選擇的,有個小目的的“旅行”,做任何傻事,都有個小小的目標,有方向&目的地的心態來流浪,探索的過程可以讓你的下一個目標在心中慢慢的成型,希望你會比我更輕鬆地找到自己。

2013/07/15

憤怒,是疼惜國軍,希望國軍的環境能更好


除了教育&就業之外,軍隊是最多台灣人一生中需要經歷的過程。

我們在爭取教育環境提升的時候,為的是在裡面的每一個台灣受教育者,希望體制健康,發展目標正確。

我們在爭取勞方工作環境的提升的時候,為的是幫勞資關係中佔劣勢的每一個台灣受薪勞動者,希望勞資條件能公平,勞動者競爭力能提升。

我們在爭取軍中管訓環境的提升的時候,為的是在裡面每一個為國家服務的軍人們,希望體制健康,國軍資源能運用在全民的目標上。

在爭取體制改善的過程中,我們並沒有看不起老師、勞工或軍人,也沒把這些人當成對立的目標。矛頭一直都是指向建立、維護系統中的失職、圖利者。而運用媒體希望模糊焦點,而引起受害族群&全民對立的,通常就是這些失職、圖利者。

  • 四大基金破產了,讓公職人員與人民對立而忘記基金代管的重大瑕疵。
  • 教育部的政策搖擺不定,讓家長與老師們對立忘記做庸始者。
  • 工會抗爭時公司總會讓管理階層與資深員工&抗爭者產生對立

沒有人看不起國軍,因為台灣有一半的人在成長的過程需要在軍隊環境呆一陣子,國軍的風氣對於台灣人的態度、價值觀、行為模式的影響上是不可小覷的。我們希望改善的是國軍中隱匿、姑息、篡改文件等扭曲的價值觀,這些才是抗爭的目的。


沒有人看不起國軍,甚至,是疼惜國軍,希望國軍的環境能更好。

2013/07/14

男女交往要注意的事


對於男女交往,我並不是高手,寫這些文字只是想要提醒你對於交往的對象,幾個需要注意的原則:
  1. 不拿女孩子的事情來吹噓
  2. 不提親密行為
  3. 多讚美
男性文化最糟糕的集體活動之一就是吹牛,回想從幼稚園大家就開始會為了在比較的遊戲中勝出,加油添醋地說許多不實際的事情,通常一個男人要到了進棺材了才有辦法真的完全停止這個活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是有關於交往中的女孩子,一個男孩子有義務保護女孩子當下以及未來的名聲,不要拿女孩子的任何事情當作吹牛的話題,因為男孩子吹牛的時候容易得意忘形,腦充血的狀況底下說了些什麼自己可能都不清楚,一個女孩子跟我們交往,不需要冒著被我們無意間出賣的風險。

我們這個年代喜歡說上了幾壘來形容與交往對象之間親密行為,但可以想一下,如果你的朋友看到你的女朋友都想像著你說過的故事,在進行幻想,那你是什麼感覺?你的女朋友又是什麼感覺?把這些事情拿在嘴上聊,其實跟在網路上散播兩個人的親密影片所造成的傷害大同小異,朋友之間口耳相傳的速度不可小覷,跟交往對象間的親密行為,絕對不是一個可以拿來聊天的話題。

記得讓所有的人都知道跟你交往的女孩子有多好,她是你堅持維持親密關係的選擇,最低底線,為了維護你男人的自尊,總會為了自己的選擇辯護吧?讓你的同性異性朋友都知道你選擇了一個很棒的對象,而且這一個很棒的對象願意跟你維持這段關係。往後你跟交往對象有爭執誤會的時候,你身邊的人會提醒你對方有多好,讓你願意低頭想想怎樣去處理誤會,維持這段美好的關係。同時以後你想結婚的時候,身邊的人在被你長期洗腦之後,也比較不會有反對意見。

Ex

如果分手後呢? 你可能會問

保護對方的名聲

每一個分手後的女朋友,他們的名字都叫做“以前交往過的女孩子”。你會提起過去交往過的女孩子,最主要的原因是每一個過去的人都是你生命中的一部份,只要提到是什麼時間點交往過的對象即可,沒有必要將對方的個人資訊對其他的人報告。甚至,我會建議你在提到過去交往對象的時候,稍微修改一下容易辨識的資訊,目的只是保護對方。說不定你認識的新朋友,正要介紹男孩子給過去的女友認識,但因為知道你與這個女孩子交往過,就讓兩個人失去機會了。

保護隱私是男生很重要的隱私之一,即便是分手之後。女孩子不一定會希望你拿著過去的事情在他人面前當閒聊的話題,即便是女孩子不介意,也不應該。華人社會有幾千年的文化包袱,對於女孩子有比較多不公平的束縛,男孩子需要保護對方的“名聲”。話傳得很快,對於分手之後的女孩子,男孩子可以做到的最低限度是不造成任何傷害,不回應任何人對於女孩子的探聽。

當然,最好的做法就是完全不提。如果你是單身,提著過去女有可能有點令人同情,對你在哥們間的社會等級是扣分的。如果你身邊有一個交往的對象,那就更沒有必要提了,記住,不論你現在交往的對象再怎麼開明,過去交往對象的事情永遠不要提,這些訊息只會在對方中種下許多好奇的種子,我跟你媽都不會聊過去交往對象的事情,久了也就都沒興趣聊了,我們的世界裡面,只有我們兩個人,這樣挺好。

2013/07/13

長期使用鍵盤造成肩膀痠痛?嘗試滑鼠換邊放吧!

最近十年老是覺得兩邊肩膀不協調,也開始注意了各種人體工學商品,換了27寸螢幕、軌跡球、Cherry鍵盤、腳踏墊、Contesa跟Aeron辦公椅,總覺得還是差了一點點。在瞭解60%與80%的鍵盤的時候,終於發現了自己一直忽略的一個重點:工作時候雙手工作範圍的位置。

下圖中不論是60%跟80%的鍵盤,減少數字鍵&方向鍵區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能讓雙手專注在字母區,減少雙手所需要的活動,同時減少右手操作滑鼠所需要的距離。

keyboard size

也是這樣我開始想,如果將鍵盤中的 G以及 H對準螢幕的中心點,滑鼠換到左手邊,這樣就同時享有60%、80%與100%的優點。實驗了幾天下來真的身體輕鬆舒適許多。但對於需要大量使用滑鼠作精密操作的朋友可能還是買小鍵盤比較不會影響工作。

suggestion

2013/06/30

廚房採購、剩菜管理

如果曾經碰過以下狀況

  • 每次清理冰箱的時候都需要想一下每個剩菜放了多久?
  • 常有採購的蔬菜水果放到壞了?
  • 買菜的時候不確定家中缺了什麼? 

或許可以在冰箱上面貼一張(或三張)清單

Kitchen

在每天晚餐吃完飯打掃完廚房的時候,記錄以下三項

  • 放入冰箱的剩菜,是哪一天煮的
  • 今天用完了哪些果菜
  • 接著列上需要採買的食物

這個簡單的動作可以幫助我們

  • 依照時間順序,清楚知道哪些剩菜該丟了
  • 依照時間順序,清楚知道哪些果菜需要快點用掉
  • 需要採買的材料,在每天離開廚房前花個幾分鐘整理即一目了然,採購時帶出門即可

我們用的是先進先出的概念,早些日子煮的剩菜&採購的食材,需要快點處理掉。我們的注意力可以由上往下看,快速地找出有可能過期的項目。個人偏好使用三張獨立的清單來記錄,因為三個清單的替換頻率有明顯差異,剩菜生產日期這個清單的資料量稍微少一點, 建議各位朋友可以實驗個一個星期,將排版弄成適合您習慣的樣式。

2013/06/27

生活是一個流

生活是一個流,文字能記錄包含時間概念的故事,影片聲音捕捉生活中帶有角度的段落,印象是個人情感記憶的快照,照片則是影像的剎那,然而這一切,都是過去

2013/06/26

圖解資料搜尋方式

5409

覺得自己這張圖畫得真的是太好了,真的不太需要文字說明了。唯一需要補充的重點:

  • 一手經驗的線上人員知道的東西不會比專家學者少
  • 開放社群的協力智慧通常比單一內容出版者客觀
  • 資料看不完,給自己一個時間限制,是放自己一馬
  • 隨手記錄找到資料的出處,很重要,敏感性資料,除了網址,最好用awesomeCapture等工具將整個畫面輸出存成圖片檔自保
  • 發覺更多問題,其實可以是很有趣的收獲:)

Mindmaps日常用途

2000年的時候同學很興奮地介紹我 Mindmap這東西,當初玩了一下,搞不太懂對我有什麼幫助,因為自己平常寫筆記就是畫圈圈連線標示關係(長期以來很不自覺地在做這件事情),一直到了2008開始很頻繁地進行大量的業務拜訪、教育訓練&資料呈現才又開始實驗 Mindmap的可能性,也是從這時候起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 Mindmap了。歸類自己常用的情境有以下:
Mindmap4 Snapseed
[教學]
除了在教材內使用mindmap之外,其實在規劃課程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用途,如:
  • 設想教育訓練參加者背景&需求
  • 分析參加者在有限時間內有能力吸收以及需要的內容重點
  • 引導他們的邏輯路線&時間規劃
  • 手頭&投影資料的規劃
[筆記]
不論是主動找資料或者被動聽課,邊聽邊找資料,在建立起自己邏輯概念之前,把聽到的東西都用 mindmap先整理記錄,用關鍵字來記重點,回家之後再用 Scrivener來整理零散筆記為更清楚的心得文章。
[開會]
我的手寫字非常非常非常地醜,也是這樣我習慣寫英文筆記或者用打字的方式記錄開會的內容。後來發現在會議過程中直接在投影機打開mind42.com的心智圖編輯畫面,歸納每個人的想法&問題點,彼此就比較容易專注在比較重要的問題上。另外除了將完稿寄給大家作為會議記錄的重點摘要,在開會之前將開會的重點以mindmap的形式寄送給大家,也比幾百字的memo清楚明瞭有效率。
[計劃]
從目標設定、專案計劃、任務管理、代辦事項、策略發展,甚至到風險評估或SWOT分析等,在計劃的過程用 mindmap來進行是讓思緒流動很順暢的工作方式。
[創造]
腦力激盪從一個小點子發展成可執行的專案,或者在幾個想法間想要創造出可聯結、交流資源的系統,mindmap很適合把零散的想法全部丟在螢幕上,邊想邊整理。
[反省]
因為mindmap很自由、視覺、讓我們容易分析資訊,我自己在反省自身的恐懼、憤怒、過失&弱點的時候,快速不批判地把所有的情緒跟想法都直接記錄下來,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失&盲點。我同時喜歡把這些反省的過程記錄在evernote中,過幾個月或過幾年回來看,可以看到自己是否有改進或者成長。
[分析]
我會把碰到的問題,找到一些可以應用的評估分析check list或者方法論,用 mindmap的方式來列出來之後一個一個回答自己,例如「五個what」或「六個W」來瞭
解問題。另外常用的做法就是把流程的摘要先列出來,接著再補細節。因為怕自己對於分析拆解的時候有所盲點,我比較偏好使用別人的list來檢查自己的問題,相對客觀些。
以上是我的使用方式,報告完畢。

2013/06/25

產品的5個失敗因子

本文整理哈佛商業評論 2011四月“失敗因子”特輯期刊自己覺得受用的重點,建議閱讀原始資料。

Money
[失敗因子#1:公司無法負荷市場需求的成長速度]

警惕:
上市前先有快速 scale up的計劃,應對市場需求
失敗案例:
  • 防蚊磁鐵是一個先進的補蚊裝置
  • 上市時間幾近完美。
[問題]:
  • 無法快速增加產能
  • 海外生產
  • 品質下降
  • 激怒消費者
  • 在市面上幾乎消失
  • 花了許多努力也沒辦法挽回

[失敗因子#2:產品表現不如消費者預期]

警惕:
晚一點上市,確認承諾消費者的都能達到消費者標準
失敗案例:
  • Windows Vista在 2007上市
  • 行銷預算五億美金
[問題]:
  • 相容性狀況百出
  • 效能不理想
  • 市場反應一面倒
  • 幫了競爭者

[失敗因子#3:產品特點不明顯]

警惕:
上市前確認產品特點是消費者能理解且在意的
失敗案例:
  • 可口可樂 C2
  • Diet Coke之後最重要的新產品
  • 目標族群:20-40歲男性
  • 介於 Diet Coke與可口可樂中間,卡路里減半,甜度正常。
  • 2004推出,行銷預算五千萬美金
[問題]:
  • 定為模糊,消費者無法辨認差異
  • Diet Coke跟可口可樂已經足夠
  • 很快就退出市場

[失敗因子#4:需要提供大量的消費者教育]

警惕:
如果消費者沒辦法快速地理解你的產品,你就慘了
失敗案例:
  • P&G推出長相如 CD播放器的香味播放器
  • 香味片看起來如一般的CD
  • 找了 Shania Twain制作上市廣告
[問題]:
  • 消費者搞不清楚這是唱片播放器,是否同時能播放音樂跟味道
  • 過於模糊
  • 消費者不能理解
  • 消費者不會去買

[失敗因子#5:沒有市場的劃時代產品]

警惕:
不要忽視產品推出最基本的問題“賣給誰?多少錢?”
失敗案例:
  • Segway
  • 取代汽車
[問題]:
  • 實際上只是比較先進的機車
  • 定價五千美金
  • 預測每星期可銷售一萬台
  • 過了五年賣了兩萬四千台

非常精準、精簡的論點,所以大家都愛哈佛商業評論:)

古今定價策略整理

本文主要是復習一下商學院課本中的定價模式並比較最近新形態的定價模式,提醒自己與朋友在定價的時候可以有更多更有彈性的定價策略。

 

Price tag Snapseed

[價格敏感度&消費者心理]

  • 高出同質產品價格越多,價格敏感度越高
  • 對於知名&有信譽的產品價格敏感度低
  • 對於轉換既有產品的成本較高時,對於其他替代商品的價格敏感度較高
  • 對於藝術品、獨家產品的價格敏感度低
  • 對於消費者購買力有壓力的時候價格敏感度高
  • 對於共同出資的消費,消費者價格敏感度較低
  • 對於多項產品的包裝促銷,消費者對於價格敏感度因為判斷較為困難而降低

 

[常用定價方式]

 

價值:只用消費者認定的價值定價,不考慮其他因子。市場認定價格可能隨著市場環境而變化。

 

成本溢價:成本溢價是最單純的一種定價模式,將成本加上利潤作為定價。做法上有 1.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利潤 2. 變動成本+利潤,而忽略固定成本的定價模式在短期比較有價格競爭性,長期來看有虧損的風險。成本溢價之定價模式瑕疵有兩:忽略市場需求量&消費者對於價格接受度。

 

成本回收:以回收一切變動&固定成本作為基本考量,成本溢價定價的一種。

 

目標定價:將目標產量,設定ROI之後來定價。通常用在電力、瓦斯等的公共財產業,或者投入資本較高的汽車產業。目標定價對於投入資本較低的產業並不適合,因為價格容易被低估,同時因為銷售量不容易預估的情況下,沒有加入風險溢價的成本,並不合理。

 

市場領導者定價:產業中的領導者定價,二線廠商跟隨定價。

 

心理因素定價:採用心理上有正面效果的定價,如以 199或 198這些價格來取代200。

 

競爭導向定價:參考競爭對手而調整價格,以自身產品獨特性評估其價格彈性、被替代性、跟市場需求成長,以競爭優勢為目的,利潤與成本其次。

 

高位定價:定高單價,犧牲銷售量換取高利潤,常見於3C產品產業中,初期以高單價上市,隨著時間與研發成本的回收再來往下調整價格。高位定價的目標是“早期採用者”,早期採用者對於價格敏感度低於一般消費者,因為他們對於新產品的需求高過一般消費者或相較於一般消費者更瞭解產品的價值。高位定價通常在執行至研發成本回收之後會改用經濟/侵入等其他定價方式以取得更大的市佔率,同時高位定價相對的也增加自身的銷售風險。

 

限制進入:限制進入定價通常為市場壟斷者,取得多數市佔率之後,設定一個價格低到新進入廠商無法獲利的低點,此做法在許多國家被視為非法,同時此做法長期來說需要在成本控制上下更大的功夫穩定價格已取得市場信賴。

 

侵入式定價:用低價搶市佔率,取得市佔率後逐漸向上調整價格。

 

差別定價:同樣的商品對於不同的身份收取不同價格,用於電影、公車票或入場卷。

 

高貴定價:以建立產品高貴形象所作的定價模式,迎合消費者“貴就是好”的心態。

 

高低定價:平時高價,一年中某些年度採用特價回收消費能力較低的消費者之利潤。借以維持高單價之消費者觀感,同時兼收不同消費者能力之銷售利潤。

 

[新形態定價]

 

Freemium定價:如 EverNoteDropBox這類分別有免費&付費版本的定價,針對多數的免費使用者提供基本功能,付費使用者將有進階功能,此定價模式多用在軟體、出版、遊戲、網路服務等產業。

 

自願性付費:讓使用者選擇付費的金額,一般用在公共表演的街頭藝人、軟體服務上,消費者可選擇支付自己願意支付的價格或免費使用,軟體業者則在軟體使用者還不多的時候作為促銷手段。

 

動態定價:動態定價用在航空公司、旅行社以及許多網路服務,動態定價採用產業&市場的即時分析資訊,每幾天或每幾個星期就會調整一次價格,對於消費者信任度有一定的風險,並不是每個產業都適合這麼做。

 

價格變動是大事,尤其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格變動太過頻繁會打亂消費者對於價格的信賴程度。價格下修可能會讓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品質&信譽產生疑惑,價格上升也需要有合理的說法&穩定的步調。總體來說,針對小部份的消費者事先進行價格敏感測試,會是比較保險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