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3

Mac中取代方向鍵的快速鍵

先前在看 Happy Hacking Professional Keyboard的時候,很疑惑的有幾點

1. 沒有方向鍵,那注音選字怎麼辦(是的,我還在用注音)

2. Option/Control/Command只能選二,難道左右四個 key就加上 FN這樣分配完嗎?

加上先前看到許多 Vim的使用者很驕傲的地方就是他們不需要用到方向鍵,今天 Google一下終於在 Apple官方網站上找到答案了

http://support.apple.com/kb/HT1343?viewlocale=zh_TW

[注音選字的做法]

  1. 打完注音拼音之後,確定閃爍定位點是在該字的後面,按下『空白鍵』開啓選字選單
  2. 字母上方的數字鍵來選字
  3. 使用 PgUP跟PgDn在選字清單中跳頁

[在文件中移動定位標的方式]

使用 Control + 的組合鍵來完成

A:跳到行前端

E:跳到行最後

B:往前一個字元

F:往後一個字元

N:下一行

P:上一行

V:下一頁

[刪除]

使用 Control + 的組合鍵來完成

D:刪除定位標前的字元

H:刪除定位標後的字元

K:刪除定位標後一行/一個段落所有的字元

[插入]

使用 Control + 的組合鍵來完成

O:定位標後插入一行

[編輯文件格式]

Command + Control + C:複製樣式

Command + Control + V:貼上樣式

Command + { :置左

Command +  }:置右

Command + | :置中

Command + T:開啟 Font選單

Command + B:粗體

Command + I :斜體

Command + U:底線

即便如此,我還是不會買 60%的鍵盤,對我來說太硬了,87%倒是有機會想試試。

物件導向程式簡述

Oop 2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第一次聽到的時候覺得好可怕,現在稍微理解一些,跟各位剛接觸 Progaming的朋友分享一下我的認知邏輯。

 

在圖片中我們看到三個大方塊,等於是三個層級的 Class,用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來看

動物  >  靈長類  >  人類

就可以看到上一層的 Class有許多特性,下一層的會有,例如在人類那一層可能會有其他的 class如大金剛。

 

為什麼寫程式的時候會想要這樣分層級呢?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少寫很多程式碼。怎麼說呢?

各位可以看到圖片中的 Class後面,有functions跟 properties,先從properties來說..

動物、靈長類、人類有些共同的特點,例如,早晚會死掉。我在跟電腦定義這三個物件的時候,用物件導向的邏輯來規劃,只需要寫在動物那一個層級,這樣電腦就知道下面的物件,不論是靈長類、猴子或人類,早晚都會死掉。

 

所以在規劃的時候將每個物件的層級規劃好,我們可以把每個物件都共同會用到的公開資料、共同特性(限制、反映),還有共同可以做的事情(Function/Methods根據不同的語言定義有些不同,在此先不管)。就可以用來模擬許多現實生活中的資料互動規則,例如讀者都可以借書,然而我們看到每一個層級比較低的物件都可以另外定義自己專用的功能與屬性,拿讀者這個分類來說,我們可以往下建立一個教授身份的讀者,他們可以借書的數量就可以設置比較多,借閱時間比較長。

 

一般來說會將這種由上往下傳的屬性叫做繼承(inheritance),意思是上一層的屬性,下面會有,下面的屬性,不會往上傳。繼承的架構,有"一對一"與"一對多"兩種,我們用一個例子來重新瞭解"一對多"還有屬性不會往上傳的概念,馬跟驢他們兩種層級所產生的下一代“騾”的屬性繼承,就是“一對多”的一種表現,馬跟驢的某些特性都傳給了“騾”,而“騾”的屬性並不一定會往上傳遞。

 

各位可能會想,如果馬的屬性有一條“斑點 = 很多“,而我們需要定義“騾”沒有斑點怎麼辦?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邏輯是,我們這時候在“騾”的屬性定義好”斑點 = 沒有“就可以覆蓋掉上一層的包袱。用這樣的方式來規劃,我們可以從上層既成許多已經寫好的程式碼,在必要的時候加以修改下層物件的特殊屬性與功能即可。

然而對於如 Ruby這樣 1 to 1的程式語言,使用的方式則是用 mixin將其他的class的methods跟 property整合進來,或者用 require把其他原本屬於封閉的 module內容拉進去。許多人喜歡將一個大的系統給 abstract為很多很多 layer,就跟photoshops一樣,這樣往後需要抽換、刪除、修改、整合各個 layer中的程式碼,比較容易,而且不會造成系統太大的影響。

 

以上,報告完畢:)

Luma7 挖點子

Screen Shot 2013 06 11 at 上午9 21 36
Luma7的訴求很簡單,讓使用者可以打兩個關鍵字,延伸出系統中相關的概念,以心智圖方式顯示,使用者可以延伸探索更多概念,並且將用不到的概念隱藏起來,整理成一份自己需要的概念圖。
因為界面非常直覺,不論是在做研究、找專題、創意發想,其實都挺方便的。目前還看不出來未來 Luma7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如何獲利,但就以現在的 Beta狀態,已經是一個值得上去玩一玩的小網站了。

關於 Fluoridation的事實

Fl

事實:97%的西歐國家已經禁止含氟自來水
事實:希特勒政權開始將氟化物加入猶太人的飲用水中
事實:EPA(美國環保署)將氟化物定義為有毒廢棄物質
事實:氟化物已被證實引發癌症、降低智商、傷害動物甲狀腺/骨骼/腎臟功能、用於屠殺老鼠
事實:氟化物可讓人性格溫順、麻木,此特性普受政府喜愛
事實:氟化物同時是唯一一種被推廣“提供健康益處”的自來水化學添加物
事實:氟化物不是人體需要的養分,吞食對人體沒有健康益處
事實:2006年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開始建議嬰兒不該接觸含氟自來水
事實:公共飲水中加入的氟酸 FSA是一種可導致行為蓋變的侵蝕性酸性物質,會提高兒童體內的鉛含量(神經毒素)
事實:自來水中不添加氟化物的國家,蛀牙比例不高於其他國家
事實:低收入家庭無法避免使用含氟自來水
事實:因為牙膏及牙醫用氟化物,每一個人都已經接觸過量的氟化物,我們不再需要在自來水中添加氟化物,一點也不需要。
資料來源: http://www.fluoridealert.org
目前http://www.fluoridealert.com已經被美國牙科學會買下,會自動轉到http://www.ada.org/fluoride.aspx

2013/06/01

網路嬰兒

R0045437

網路讓我們回到嬰兒時的環境,任何感覺都可以直接發聲。

 
孩子們哭笑的時候,不論再劇烈,也是需要“大人們” 1. 想聽 2. 聽得懂 3.懂了後願意做些什麼  才有實際的結果
 
孩子長大的過程,慢慢的學習到,要有自己想要的結果,還是靠自己行動比較有效率,光是說出來,機會太小。
 
網路提供我們很多說的環境,但如果掌握世界的“大人們” 1.不想聽 2.聽不懂 3.懂了也不願意做改變
 
那我們還是多用行動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吧:-) 
 

2013/05/18

超越總統與國會權限的美國戒嚴FEMA執行令


超越總統與國會權限的美國戒嚴FEMA執行令

聯邦緊急狀態管理局 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為核戰、天災等緊急狀態設立,給予該局超越總統與國會的權限,甚至可中止憲法執行,當初由尼克森總統發起,卡特總統、雷根及布希總統持續增加條款。FEMA被看定為地下政府,其組織成員不需要經過民選,營運細節不對人民公開,每年有數十億美金的不揭露稅金預算。

FEMA為美國權利最高的單位,但很少有美國人知道 FEMA的存在,但 FEMA已經深入民眾的生活多年,即使在簽下房屋貸款合約的同時可能都沒注意到已經理解並同意 FEMA對於所購買房地產的處置權利。其中較為特別的條款有:

11004- 允許居住&財務公權力遷移社區居民、使用稅收建立新的居住環境、指定特定區域為荒地並為遷移社區居民建立新的居住區域。

10990- 允許政府接收管制各種形式的交通工具,控制高速公路及港口

10995- 允許政府中斷並控制任何形式的溝通管道(電話、網路、電報、通信)

10997- 允許政府接收控管所有電力、瓦斯、石油、燃料跟礦物資源

10998- 允許政府接收控管所有食物跟農業資源

http://www.theforbiddenknowledge.com/hardtruth/fema_executive_orders.htm

2013/05/17

有時候,贏不是最好的狀況

孩子,

這陣子台灣發生了爭執海域菲律賓巡邏軍方對台灣漁船用機關槍開了52槍,造成船上四人有一人死亡的事情。我希望你懂事之後,完全不知道這件事情,那也表示這件事情的結果沒有太嚴重。

大概跟你說明一下事情的前後:

  • 菲律賓執政黨跟中國爭執海權輸了,支持度下降
  • 5/9/2013 拿台灣漁民開槍
  • 5/13/2013 大選勝利  
  • 接下來台灣跟菲律賓兩邊的官方都處理得很糟糕...
  • 菲律賓陳述漁船衝撞,因自衛而開槍(國際媒體也是這樣報導)
  • 但菲律賓拒絕交出衝撞的錄影帶(國際媒體沒有報導)
  • 台灣檢調人員陳述漁船並無衝撞痕跡(國際媒體沒有報導)
  • 菲律賓為了執行公務“意外”而道歉,台灣不接受
  • 台灣在菲律賓外海軍事演習
  • 菲律賓請總統特使來台道歉,但台灣不見面(這很粗魯,國際媒體也這麼報導)
  • 國際媒體報導菲律賓多次道歉,台灣連使節都不見,執意出兵演練
  • 台灣的網路上各種公開空間,仇視言論的火遍地燒,為了“國格”需要出兵等
  • 我反戰,很多朋友看不起我,說我不是男人,不要扯後腿

  • 我替在台灣的外籍人士抱不平,許多人說我濫用同情,是傻子,對不起受難家屬(但看了看大家的公開發表言論,我是唯一一個好奇家屬狀況的,我的想法一直是,往生的好走,留下的好好活)
  • 我決定不對這些持著不同意見的朋友說明,畢竟他們的出發點並無惡意
  • 於是我開始主動聯絡網路上陌生的菲律賓朋友(這個年代我們用facebook)
  • 我告訴這些陌生的菲律賓朋友:做錯的是雙方政府,人民不該受難

  • 也是這樣看到了一些菲律賓朋友對台灣朋友的真實情誼

  • 同時也開始跟其他國家的朋友,傳達真實的英文訊息

  • 接下來會發生哪些事情,我不知道,只希望大家都平安
會想寫這篇文章給你看是因為,今天在籃球場打球回家前,另外一隊的一個高個子問我:“你為什麼都不出手,總是把球傳給別人” 我回答:“因為我投球不準” 高個子疑惑地繼續說:“不會啊...” 我沒搭腔,帶著球就先回家了。其實今天跟我一組的兩個隊友很優秀,一個很高可以切入跟搶籃板,另外一個很會跑位置速度快,我真的不需要投球或者切入。重點來了!!

我們不需要總是贏
  • 像是打球,分數相近比較好玩
  • 比分落後時,讓很想贏的隊友多摸球,會打得比較積極
  • 比分領先時,讓比較保守的隊友多摸球,可以累積他的自信心
  • 比分落後時,防守跟進攻,都可以積極些,這是自我挑戰的時候
  • 比分領先時,不需急著得分,防守也可以讓對手得些分數,贏個幾場
  •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兩隊有繼續打下去的氣氛
  • 而且球場上,每一個對手,哪天都可能是隊友
再跟你補充一個故事,大學的時候,有一天從桃園搭火車到台北參加一個婚禮。火車上有一個喝醉的外籍勞工朋友,在車子上大聲嚷嚷,車廂內的台灣人非常地緊張。當天衣服我穿著非常好,不知道為什麼,我走向了這個外籍朋友用英文開始跟他交談,問他要去哪,今天怎麼了,他的音量開始變得比較溫和,提起在台灣的許多不如意,車廂內的乘客也變得比較放鬆,一個小時的路程,就這樣過去了。

我想不起來當初是什麼念頭,會走向前去。但我很清楚的想法是,我想要保護車上的乘客,讓他們不用擔心,同時,我也要保護這個外籍朋友,不要受到其他人的歧視。每個人都有落魄孤寂的時候。

善意跟種子一樣,雖然需要許多時間,但會慢慢持續地成長茁壯。
惡意跟火一樣,馬上就快速地燒開了~

我們不是總是要贏,許多時候,每一個人都可以過得更好。







2013/05/05

台灣流行音樂的代表性

聽到KBN在林強在政大主持的節目中提到,現在台灣(或全球)的流行音樂,對於時代現狀的探討比較少一點,沒有時代代表性。一開始我也認同這樣的想法,但過了幾個小時之後,有了其他的想法。如果,這個世代的特性就是對於真實世界的問題有某些程度的隔離、冷漠?那當下流行音樂的不切實際就有著絕對的時代代表性了!!!

我們現在對於任何的社會、政治、經濟等問題都會很熱烈地在網路上發表意見、支持,但其熱度也是在按下like或者 comment之後結束。我們有太多的資訊需要處理,注意力是非常地短暫,我們知道我們關注某些事情,我們有立場,但從網路上的的表達轉化成有實際結果的行動真的是少了許多。

或許也是這樣的狀態,我們依舊可以在流行音樂中發現到些許對於世代的質疑與批判,但是短短的、淺淺的、聽過就忘的。

我們都知道,我們都在乎,但我們放下地很快。

老婆在湖南的同年:西瓜

因為爸媽說吃完一整片西瓜不能留下紅色的地方才能再吃下一片,所以兄弟姐妹都會吃得特別乾淨。同時因為糞池的糞要拿來澆菜,為了避免西瓜子在菜園中發芽,爸媽就跟孩子們說:吃西瓜子的話肚子會長出西瓜芽。也是因為這個說法,我第一次在中國看到老婆吃西瓜,老婆可是拿著牙籤一個一個子挑出來之後才拿給我吃。(現在到台灣這習慣被我破壞掉了)

老婆小時候還會將西瓜皮加上鹽巴之後曬乾當零食吃,問為什麼不加糖,老婆說小時候糖在農村不夠用,非常的稀少,所以沒用,也沒想到要用。

因為老婆家中的地稍微多一些,所以兄弟姐妹想偷懶就會把家中的工作外包給鄰居的小孩子,條件就是請他們吃西瓜讓他們去幹農活。夏天天氣熱的時候就把西瓜放在水井裡面,吃的時候,即便是沒有冰箱還是可以吃到冰涼的西瓜。

我的民族自卑心

1996 一些日本女孩子拿著保險套用我聽不懂的英文跟我溝通,當下不懂她們想幹嘛,就算懂了也不會相信。

1997 在米你蘇達州最大的Mall碰到了兩個東方面孔,當時英文還不太行,問到對方會講中文之後就聊了起來,一切都挺好直到了問了彼此打從哪來,我說:“台灣。” 那兩位來自中國的朋友笑容馬上消失,對話也不了了之,我第一次覺得身為台灣人似乎不是一件很受歡迎的事情。

當時收到兩個大學藝術學院的獎學金入學邀請,還有美國軍校的入學許可,都是我沒有申請的學校,根據當時的簽證念完就有綠卡了,但中共試射飛彈,想著台灣被打下來的話,在美國念大學有什麼用?

2002-2007 陸續有兩個美國、一個加拿大跟一個澳洲獨立唱片廠牌透過網路跟我聯絡,說對我做的幾個音樂有興趣,都只有客氣地拒絕,告訴對方我並不是專業的音樂製作者。心中的想法是:電子音樂是你們西方的東西,我做的東西哪能進入你們的世界。

2004-2012 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比較多國家的人,在許許多多的電話或當面的會議,打從心底認為有許多外國人的能力真的遠不如台灣人,但他們的薪水跟利潤通常是台灣人的數倍,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態存在,只會覺得當白人真好。

2010 Boston開會期間空擋在街上閑晃的時候,因為一場急雨跟一個瑞典來開會的女孩子躲在窄窄的騎樓下,兩個人一起抽煙,聊了彼此的背景,直到女孩子告訴我她住的旅館在哪,看跟我住的旅館距離多遠,我心中跟自己的對話是:她是北歐人,我是東南亞人,差太多。

其實大多時候我很羨慕一些美國人的無知、法國人的自大、韓國人的野心,那種毫無緣故就認定自己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並不是很舒服的。


2013/04/14

Picasa相片儲存空間限制

最大相片尺寸:單張尺寸 20MB

最大影片尺寸:檔案不大於 1G,長度小於 12分鐘

網路相簿數量:最多 20,000本 (我本來以為是無限的 哈哈哈)

相簿中相片數量:最多 1,000張照片(包含影片)

最大容量限制:免費的 Picasa提供 1GB的上傳容量,對於有數位相機的人絕對不夠。為了推廣 Google Plus,透過 Google Plus界面上傳照片將照片壓縮至 2048x2048以下的解析度則不計算入容量限額中。非 Google Plus用戶則是 800 x800以下解析度不計上傳容量限制。

Picasa在 Mac的 Desktop App上傳會計入 1GB的上傳容量限制中,對於只想用免費額度的我來說不好用。目前只能透過瀏覽器一個相簿一個相簿慢慢上傳,看來目前 Google對於免費相簿空間的開放還算是保守,或許要等到 Google找到獲利模式之後才會有其他的政策改變。

如果各位朋友知道在 Mac上怎樣輕鬆簡單地整理20萬張照片也麻煩讓我知道,iPhoto非常沒有效率,所以Aperture也不想 Try了。

PencilCase 幫你關注開發科技動態



PencilCase 網站的目的在於解決面對前後端開發語言、框架、協定與工具持續快速更新,產品開發廠商在選擇投入技術、開發工程師投資時間學習新工具有一個快速的參考指標。PencilCase請每一個註冊的使用者選擇 10個自己目前正在使用的工具,透過這些統計資訊在網站上依照各種功能類型排名出最多人使用的工具為何,讓選擇新產品投入科技的時候有個大方向的參考方向。

2013/04/05

Danddy 眾募 App發展平台




Dandy 目標成為 APP開發的 Kickstarter眾募平台,目前限量 Beta帳號開放申請中。

Dandy的概念很單純" It takes a community to raise an app",一個 app的成長需要有一個社群扶持,社群中生產者、推廣、開發的關係是密切而交錯的。Dandy網站中將 APP發展分成了五個階段,希望透過平台讓使用者需求、開發者、資金籌募、定價、設計等元素經過持續的討論回饋,每一個資源都能達到最大效益。

初始想法/IDEA:使用者可直接提出需求,或者由開發者提出想法,敘述 APP能解決的問題、使用情境等

討論回饋/Voting & Feedback :透過一連串持續的投票、討論及回饋,讓 APP的想法更接近市場需求

開始設計/Design:想法成型後,開始設計互動界面、畫面與使用者體驗的部分

募資/Funding:設計的提案在平台上透過群眾募資或創投籌募資金

進行開發/Development:取得資金後開始執行開發與上市

整個網站服務的概念並不複雜或新穎,但卻非常地符合實際需求。我希望之後能看到中文世界能出現讓消費者提出需求、建議的開放平台,讓廠商們能夠取經,透過公開競爭發展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商品,讓生產者的風險減到最小,環境&社會資源的效益能達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