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08/21

如果你煮的菜別人不喜歡吃...

猴子們,

如果你煮的菜別人不喜歡吃,不能怪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味道,能做的,只有去調整迎合別人的味道,或者放棄這個食客。

當哪天你的伴侶、女朋友、妻子不再愛你了,不能怪別人,每個女人都有自己對於幸福的要求標準,我們能做的,只有去調整自己迎合對方的要求,或者放棄這段關係。

就像是沒有人有義務喜歡吃我們煮的東西一樣,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義務去欣賞、喜歡或愛我們,當我們希望被愛,就如希望被尊重的時候一樣,用持續的行動&作為贏得對方的尊重或愛,這概念跟一句老話是一樣的「if you want people to be interested in you, be interesting」。

這一個概念你們越早接受,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會更順利。不論是感情交往、友誼、團隊信任、職屬等各種關係,別人都不會主動的了解、欣賞、喜歡、信任、尊重我們,如果發生了,也需要努力才能去維持這些觀感,這些不是特權而是有保存期限的努力成果。如果我們沒有去維護這些狀態,生疏、冷漠、厭惡、懷疑&鄙視很快地會替代原來的觀感。

當別人對你們有負面觀感,記住那只是負面觀感,並不會直接影響你們的本質,你們還是原來的那個自己,給自己一些時間感到挫折&難過之後,再來思考決定是否要去轉變別人的觀感,想一想要怎麼做,不太需要沉溺在負面情緒中太久。

「Five love languages(1995)」這本書有提到五個面向去思考別人所要的:
- 禮物:定期的給予禮物
- 陪伴的時間:播出時間定期的相處
- 言語認同:言語上的示好、讚賞&鼓勵
- 服務:幫忙做事
- 身體接觸:親密接觸

書中提到每個人認為重要的都不太一樣,誤會通常發生在,當我們喜歡收到禮物,也會將贈送禮物當作我們表示熱情的方式,但對方可能想要的是言語認同,當我們要讓對方感受到被愛,需要先搞清楚對方所要的是那一些。

書中教導的另外一個概念就是,給予對方的愛需要持續不間斷地補充,就像是吃飯一樣,不要讓對方餓到,所以我們都需要定期地反省,對於生命中我們希望能持續保持關係的任何一個人,我們是否盡了足夠的努力滿足對方的需求,記得,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義務跟我們維持關係的。

愛你們

大猴子

2013/07/25

不太算噩夢的噩夢

跟一個很喜歡的女孩子一連串的約會,過程非常愉快,我們去了很多地方,唸書時期會去閑晃的地方、打工過的地方、約會過的地方、租過的屋子。女孩子在音樂廳的咖啡館工作,約好晚上一起聽表演,我很想跟她說希望她煮個咖啡給我喝,我記得她煮的很好喝,但我沒開口。
Memory

表演入場的時候,我看著咖啡廳的機器,挺好的機器,想著結束後一定要喝個一杯。因為位置在前排,看到原來表演成員之一是黑道的孩子,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許多樂師正一個一個地老大面前自殘自己的手,老大點頭之後才換下一個,這些事情就發生在舞台前,所有前排的政商名流看到了也只敢視而不見。

聽表演的過程,女孩子提到我跟她,我跟她說我記得我很愛一個人,我結婚了,應該不是你。女孩子玩笑地提醒著許多兩個人的過去,我說“我都知道也記得,只是真的不是妳”。女孩子越說越急,音量提高到音樂廳裡面的人都看著我們,我招手跟其他人示意讓他們知道沒事,站起來離開了音樂廳。

走到了門口,一個同學追了出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告訴他“我不記得我有沒有跟你說過,我頭受過傷,有些事情會不記得,我不記得我要怎麼回家”。同學熱心地開始打電話幫我聯絡,希望能透過眾人的幫忙幫我拼湊出人生的記憶。

我其實還記得一些片段的東西,趁著站在路邊同學打電話的空擋,努力的在想我愛誰,把還記得的交往過的女孩子都找出來想一遍,好多個有許多回憶,但都差了一點,我很清楚我很愛一個人,但想不起來,想著想著,我也急了。

忽然眼睛一打開,看到老婆正靠在我臉旁邊睡覺。“就是你!”。發現到是一場夢,但也不太是噩夢,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床上躺了幾分鐘,決定起來把這個夢記錄下來。

2012/07/13



我很難忘記2012/5/28從台北要搬回南投的那一晚,我跟老婆說:「老婆,我們要離開我們的家了」,老婆眼睛和鼻子都紅了。當時我只是有感脫口說出心中的話,沒想到老婆直接的反應,讓我也心酸了。我讓懷孕的老婆坐在我大腿上,抱著她,跟著還沒出生的孩子三個人在一起,這時刻,整個家是完整的。

搬回南投後的前幾個星期,老婆的空間一開始只有四樓後面的臥房,一個五層樓的透天房間僅有那小小一塊屬於她的領域。經過了一陣子的整理與調整,四樓前半段的書房出來了,老婆的獨立空間騰出來了,開始有安全感,老婆開始可以認定南投也可以是她的家了。

老婆跟我一樣一輩子都在遷徙,從中國的一個省分到另外一個省分打工。我自己從南投、台中、美國、桃園、台北也搬了十多次家。家可能是一個窩,一個房間,一個公寓,一個獨立不會被侵犯的空間,一個工作結束後可以直接躺下安心呼呼大睡的地方,一個可以放著音樂喝著咖啡或酒獨自思考的地方。在這個空間中,可以沒有互動,可以放下人際社會與文化的禮俗,情緒與白日夢都是屬於自己的。

從台北要搬回南投的那一刻起到這一個多月與爸媽相處,這段時間讓我對家的概念除了從地域轉換到「人」身上。當我們一起出遊在車上,或者一家人在外用餐,每一個人的「互動」都是家存在的證據。當家人減少溝通、互動與表達出來的關懷時,家的感覺是很薄弱的。即便是透過爭吵、嬉鬧與權威控制,彼此之間皆在強化「我們是一家人」的關係。家不會像是公民課本中的圖片中一樣每個人永遠都保持的幸福開心的微笑,家跟自然一樣有暴風、乾涸、陽光與微風。

也是失業的這段期間有機會整理過去幾年的照片,看到自己最幸福的微笑都是跟家人在一起,過去在美國居住與家人分開、921地震、失業半年的這些經歷一直在提醒著我所忽略的家人,需要調整生命中各個項目的優先順序,一直都忘記了,在工作中努力表現公司會期盼更多的表現,但給家人真誠的關懷,家人卻是一輩子在身邊陪伴自己度過所有的苦難與憂傷。平時工作時候沒幾通真誠的電話,與家人用餐時沒有和善真誠的態度,帶家人出國或到高級餐廳是很沒有意義的。每一個人會給予自己最重視的對象最多的時間與關懷,沒有任何禮物能夠替換真實的陪伴,很幸運在自己33歲,父親60歲的這個階段理解了這些事情,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也都幸福:)

2012/07/09

分享食物


分享食物可能是表達愛最純粹的一種形式。我們分享了我們靠以為生的資源,照顧接收者的需求而準備,讓接收者免於飢餓,並得以飽足。

當我們為了家人與朋友準備食物的時候,我們全心地思考著哪些味道能夠讓對方喜愛,哪些材料能夠讓對方的身體更健康,對於食物的全心投入,因為我們不自覺地透過這種形式表達我們誠摯的愛。

當下回有任何家人朋友帶我們去新地方用餐,或者親手準備食物給我們,說聲謝謝吧,謝謝對方給予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