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08/15

當有一天我們老到沒辦法照顧自己

猴子們,

當有一天我跟媽媽老到沒辦法照顧自己,而你們又願意照顧我們的話,有些話想在我還沒變成老頑固之前先跟你們說。

壞了就是壞了:就跟小時候常跟你們說的,玩具壞了就是壞了。當我們老了,腦子&身體故障&退化了,就是壞了。學著接受我們壞了,而且會越來越糟糕的事實,我們都不喜歡東西壞了,但壞了就需要接受壞掉的事實。

請你們去尋求協助:醫院、職業照護、社工團體、親友等,讓大家知道我跟媽媽的狀況,運用可取得的資源,你們會輕鬆一點,不用什麼都自己來。

做筆記:照顧你們的時候,媽媽跟我有一個日誌,寫著吃飯、上廁所、睡覺、哭鬧、生病的時間。身體有異狀,則是會拍照,定期觀察變化。這些動作平常用零散的時間做,跟醫師溝通的時候非常有幫助。當我們開始忘記交帳單、回電話、你們所說的事情,或許就是該開始記錄了。

角色對換:你們已經從被我們照顧,轉換成照顧我們的角色,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可以對照一下你們照顧自己小孩的觀點,用在我們身上。

照顧我們的感覺:尤其是我,老男人發現開始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時候,通常會因為恐懼而拒絕接受事實,會很難溝通&脾氣很壞,我沒辦法想像哪一天失去照顧媽媽的能力,我會有多沮喪。我們大概需要一段時間調適,請照顧我們的感覺。

態度堅定: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從社會的中堅份子慢慢地跟社會脫節,更糟的事情是我們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於社會的理解、影響力之減少,我們可能還非常自以為是,可能會聽不進去你們所說的。請你們態度堅定、語氣緩和地教育我們, 跟我們溝通,幫助我們做更好的決定。

留意小東西:就跟你們需要幫小孩子留意他們的衛生、整潔、飲食、體能&健康等事項,我們老到一個程度之後,這些東西可能就要麻煩你們幫我們注意了。

堅持:該做的事情,就堅持我們完成,不論是吃藥、維持社交、運動等。就跟你們堅持你們的孩子做該做的事情一樣。

事先準備好法律&財務手續:在我們腦子還清醒之前,該交代&交接的文件、手續、密碼等都要先弄好,等我們腦子不清楚之後,你們會輕鬆一些。

幫我們處理物品&資產:當我們沒有辦法開車了,車就幫我們處理掉。唱片、書籍、工具、運動器材等,太多東西在我們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就只是放著累積灰塵,不論是送人、賣掉或丟掉都好。房子可以換小一點的電梯公寓,或者是護理之家也行,讓我跟媽媽在一起走完最後一段就好,如果媽媽比我先走,我希望放棄任何的急救手段。

愛你們,

老猴子

2014/11/27

長子

一號,

今天你不願意跟媽媽一同睡覺,我們猜應該是弟弟睡在媽媽身邊的緣故。如果用你現在的年紀兩歲多來理解你,會覺得你挺小的,但想到你跟我們已經朝夕相處兩年多了,忽然又覺得你好大了。你會捉弄我們,會藏東西,知道陰奉陽違,會看臉色等。我跟媽媽都是家中的長子,對於你或許比其他家庭的孩子苛刻些,今天忽然想到,其實你弟的出現也才兩個星期,兩個星期要你從家中唯一的小孩一下子變成我們概念中的哥哥,兩年來的相處模式突然改變,對於只有兩歲多的孩子來說,真的太難為你了。

你這一輩子因為[長子]這個包袱會受到的差別待遇,我跟媽媽都很熟悉,你會被要求做為榜樣,大人對你的要求會比較多,除了責任大多放在你身上之外,你承受的責難也會比較多。除了家人之外,整個社會都期望著你要懂得分享,要會忍讓、節制、犧牲,把你有的好的&喜歡的都分給別人。你需要會照顧人,能體貼地替別人著想,你被指望著要有能力保護人,有本事提供他人所需,人們認定你是付出的那一方,而不是伸手的那一個。

到了現在我才開始懂,家庭研究中所說的長子特質,並不是先天俱來,是後天養成。你被要求訓練久了,慢慢地比起其他人更習慣守時守法&尊重道德習俗,唯一會去出頭爭取的時候,是為了別人爭,一輩子努力累積的能力&資源,都是為了讓別人能過得更好。低頭、退讓、付出將會成為你的反射性行為模式,組織、社會&團體的利益&和諧會被你擺在個人情緒&利益之前,這一切特質的塑造,跟兩性差異一樣,是整個社會文化長時間地在你身上刻磨出來的。

等你二十歲出社會之後,你需要開始學會挑戰質疑系統,要有能力去辨認&改善有調整空間的習慣。你需要開始提醒自己你跟其他人一樣擁有相同的權益,該是你的就是你的,該為自己爭取的就該為自己出頭。你需要體貼照顧自己的情緒、生活&身心,才有能量可以照顧好別人。你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主動尋求協助,伸手跟別人取得你自己沒辦法拿到的資源。

長子這個制約,出了社會後並不需要繼續掛在脖子上,在這個世界中,你不需要也不會是長子,你只是七十億人中的其中一個。你可以學著更公平&友善地對待自己,跟你弟兩人彼此學習,成為一個更完整個接近自我的人。

愛你們

老猴子

2012/07/13



我很難忘記2012/5/28從台北要搬回南投的那一晚,我跟老婆說:「老婆,我們要離開我們的家了」,老婆眼睛和鼻子都紅了。當時我只是有感脫口說出心中的話,沒想到老婆直接的反應,讓我也心酸了。我讓懷孕的老婆坐在我大腿上,抱著她,跟著還沒出生的孩子三個人在一起,這時刻,整個家是完整的。

搬回南投後的前幾個星期,老婆的空間一開始只有四樓後面的臥房,一個五層樓的透天房間僅有那小小一塊屬於她的領域。經過了一陣子的整理與調整,四樓前半段的書房出來了,老婆的獨立空間騰出來了,開始有安全感,老婆開始可以認定南投也可以是她的家了。

老婆跟我一樣一輩子都在遷徙,從中國的一個省分到另外一個省分打工。我自己從南投、台中、美國、桃園、台北也搬了十多次家。家可能是一個窩,一個房間,一個公寓,一個獨立不會被侵犯的空間,一個工作結束後可以直接躺下安心呼呼大睡的地方,一個可以放著音樂喝著咖啡或酒獨自思考的地方。在這個空間中,可以沒有互動,可以放下人際社會與文化的禮俗,情緒與白日夢都是屬於自己的。

從台北要搬回南投的那一刻起到這一個多月與爸媽相處,這段時間讓我對家的概念除了從地域轉換到「人」身上。當我們一起出遊在車上,或者一家人在外用餐,每一個人的「互動」都是家存在的證據。當家人減少溝通、互動與表達出來的關懷時,家的感覺是很薄弱的。即便是透過爭吵、嬉鬧與權威控制,彼此之間皆在強化「我們是一家人」的關係。家不會像是公民課本中的圖片中一樣每個人永遠都保持的幸福開心的微笑,家跟自然一樣有暴風、乾涸、陽光與微風。

也是失業的這段期間有機會整理過去幾年的照片,看到自己最幸福的微笑都是跟家人在一起,過去在美國居住與家人分開、921地震、失業半年的這些經歷一直在提醒著我所忽略的家人,需要調整生命中各個項目的優先順序,一直都忘記了,在工作中努力表現公司會期盼更多的表現,但給家人真誠的關懷,家人卻是一輩子在身邊陪伴自己度過所有的苦難與憂傷。平時工作時候沒幾通真誠的電話,與家人用餐時沒有和善真誠的態度,帶家人出國或到高級餐廳是很沒有意義的。每一個人會給予自己最重視的對象最多的時間與關懷,沒有任何禮物能夠替換真實的陪伴,很幸運在自己33歲,父親60歲的這個階段理解了這些事情,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也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