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作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作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09/09

作文評分的三個要點

對於改考卷的老師來說,同樣一個題目的作文看了幾百幾千篇是很折騰人的,老師們在評分的時候除了注意基本的架構(如作文架構類型之「過去、現在、未來」),決定分數的高低通常還會注意文章中的證據、創意&表達這三要點。

證據:同樣的題目每個考生的架構&論點之差異並不會太大,而在文章中列舉有具體、與問題相關、可信而有力度的證據則是可以讓評分的老師看到其知識的深度&廣度。

創意:不論是幽默、讓人有觸動的故事、提出獨特的問題,只要滿足精簡、合宜&相關三個要點,創意的亮點可以讓疲於評分的老師從無聊中醒過來,並回饋在分數上。

表達:用詞之深度&精準度、字句段落架構之正確性、邏輯論點順暢連貫與否,讓人讀起來通順、可理解並信服。

證據&創意需要在寫作之前先設計好,表達的文字技巧則是在完成之後進行編輯修飾,這樣的工作流程不僅有在考試作文的時候適用,往後報告、提案、研究摘要都可套用。

作文架構類型之「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現在&未來是一種很直接有效率的段落架構,在考試的時候可以先將想到的論點先列成清單,看能可用的想法中是否適合用三段時間順序的結構來進行 1) 解釋歷史發展 2) 建構式資訊補充 3)氣氛鋪陳 ,以下用三種樣式來解釋

A:「因、果、解答」
當我們在陳述一個議題的時候,使用過去的因、現在的果、未來可能的答案這種方式來撰寫,可以讓讀者透過線性的時間順序了解問題的歷史發展,一點一滴地建構起了解事件所需要的背景資訊,進而解析問題並探討未來可能的解套方式。

B:「描述過去、至今變化、未來調整」
與前者的差異僅在因果順序的調整,重點不在解釋過去的發展對現況的影響,而是目前環境社會與過去有了重大改變,需要為了未來去做調整,「因」在於「至今變化」,申論部份依舊留在最後。

C:「緬懷、擔憂、期許」
著重的不再是因果關係,而是「氣氛鋪陳」,透過特意地強調過去的美好與目前的擔憂作為對照,此反差在氣憤鋪陳上可傳達其擔憂之感受,接著在最後一段之期許,將文章結論重新往正面的方向導引。

用「台灣棒球運動發展」舉例
A架構:日本帶入棒球->台灣棒球現況->台灣與日本棒球發展對照&關係
B架構:過去日本棒球->殖民結束後之台灣棒球->台灣可怎樣走出自己的棒球路
C架構:兄弟象->球迷失去信心後->聯盟&球迷需要做的調整

所以只要將列出來的概念清單,選定好合適的架構,依照順序(過去、現在、未來)指定作用(解釋歷史發展、建構式資訊補充、氣氛鋪陳),在有限的時間下完成作文內容會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