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2swgDVl5M
這段訪談由 Annaka Harris 探討「意識的難題(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提出了許多關於意識本質的哲學與科學觀點。以下是影片中提到的重要概念彙整:
🔍 1. 意識的難題(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
問題核心:為什麼非意識物質(如原子、星體等)能夠組合成具有主觀經驗的存在?
-
不只是大腦運作的問題,而是為什麼會有「感受經驗」的存在。
🧠 2. 意識的定義
-
不等於高階思考(如語言、計劃),而是更基本的現象——有感覺、有經驗。
-
她用「有什麼感覺是像某個東西的狀態」來描述這種基本的意識狀態(即「what it’s like」)。
🌍 3. 意識作為宇宙基本性質的可能性
-
提出假設:意識可能像重力一樣,是自然界的一種基本性質,無需依賴大腦等複雜系統才產生。
-
這涉及「泛心論(Panpsychism)」的概念,即意識可能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
🐛 4. 意識與非人類生物(如蠕蟲)的經驗
-
即使沒有思考能力,也可能有最基本的感受經驗。
-
強調:意識可以存在於沒有思維的狀態下,如嬰兒或動物對聲音、觸感的經驗。
🦇 5. Umwelt & Thomas Nagel 的「成為蝙蝠是什麼感覺?」
-
引用哲學家 Thomas Nagel 的著名文章,說明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感受世界方式(Umwelt)。
-
我們難以想像蝙蝠用聲納導航的經驗,但這也是一種意識的表現形式。
🌱 6. 植物行為與意識的可能性
-
描述植物(如豆苗和寄生藤)在感知水分、光波等刺激後**做出「選擇」**的能力。
-
雖然處理方式簡單,但是否也伴隨某種基本的感受經驗?
🧬 7. 決策與感受經驗的關係
-
無論是植物還是人類,某些行為反應可能來自一種主觀的「傾向」或「偏好」。
-
如果意識是一種普遍的自然現象,那麼所有生命形式的決策行為都可能涉及某種感受經驗。
✨ 8. 敬畏(Awe)與未解之謎
-
意識之謎仍未被科學完全解釋,因此它能引起人們的敬畏與探索慾望。
-
它是我們最直接與宇宙接觸的方式,是我們體驗生命的一切基礎。
🧩 提出的問題(Philosophical & Scientific Questions)
-
「為什麼非意識的物質會產生主觀經驗?」
即:為什麼某些物質配置起來後,「裡面有感覺」?
-
「意識是大腦複雜運算的產物,還是自然界更基本的性質?」
它是演化過程的結果,還是像重力一樣普遍存在?
-
「最低限度的意識是什麼?有感受但沒有思想算不算意識?」
像嬰兒、動物、甚至植物是否也有一種微弱但真實的意識?
-
「植物的行為是否可能伴隨某種主觀經驗?」
豆苗聽到水聲就朝那邊長去,那這樣的選擇背後是否有某種『感覺』?
-
「我們是否用錯方式在研究意識?」
也許不是從複雜的神經系統出發,而是應該反過來:從最簡單的感受出發?
💬 有意思的 Quotes(精選語錄)
🧠 "Suddenly, there's something that it's like to be that matter."
—— 描述非意識物質突然變成「有感覺」的狀態。
🌌 "Conscious awareness is everything… It is our immediate contact with the universe."
—— 意識不是附屬品,而是我們經驗世界的唯一窗口。
🤯 "Is it possible that consciousness is much more like gravity?"
—— 意識不一定是複雜度的產物,也許是自然的普遍場域之一。
🦇 "There’s no perfect definition for consciousness… But there is something it is like to be a bat."
—— 引用 Thomas Nagel 的經典論點,從第一人稱角度切入意識。
🌱 "Even a pea seedling might be making a kind of decision."
—— 用植物行為打破「意識=高等智慧」的迷思。
🧘 "Consciousness can exist without thought."
—— 就算沒語言、沒概念,只要有感覺、知覺本身,就是意識。
✨ "This is one of those mysteries that can still inspire awe."
—— 人類雖然科技進步,但對意識的理解仍充滿神秘與敬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