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orous thinking: No lazy thinking - Wes Kao's Newsletter
嚴謹思考:拒絕懶惰思維,打造高效團隊文化
作者:Wes Kao|2023年11月初版|改寫:ChatGPT
你是一位優秀的主管,因為擁有優秀的策略力與執行力。但真正的關鍵在於:你如何帶領你的團隊,也就是——是否能夠培養出一群「會思考」的人。
許多高績效管理者其實在不自覺中壓抑了團隊成員的主動性。你想讓下屬自主思考,但又常不自覺地立刻回答問題、否決新點子,久而久之,他們不再主動提出創新,反而依賴你做決定。
這就是問題的根源。你希望團隊思考像老闆,但也希望他們的想法能經得起考驗。這就是「嚴謹思考(Rigorous Thinking)」的重要性。
📌 第一部分:什麼是嚴謹思考?
嚴謹思考並不是單一的思維模型,而是一種系統化、批判性的思考方式,能幫助你解構問題、釐清本質並做出更準確的決策。
看似費時,其實省時。透過邏輯驗證、自我質疑的過程,你會減少重工與失誤,將精力集中於真正有價值的事。
一個會嚴謹思考的團隊,不但能分擔決策壓力,也能一起提前預測風險、提出替代方案,並共同成長。
懶惰思考是什麼?
是假設你的想法會「自動奏效」,或將困難丟給別人處理。這種「細節別問我,我只負責想概念」的心態,就是典型的懶惰思維。
🚀 嚴謹思考 vs 懶惰思考:實際對話示例
-
懶惰提案:「老闆,我們來做這個活動好不好?」
-
結果:你得幫他思考細節、承擔風險,造成決策疲勞。
-
-
嚴謹提案:「我建議我們做___,因為___可能有效,成本為___,風險是___,可以先從小範圍測試___來控制風險。」
-
結果:你不用拒絕,而是和對方一起驗證思路,他也能因此精進判斷力。
-
📌 第二部分:如何建立「嚴謹思考」的團隊文化?
1. 領導者以身作則
文化由上而下形成。如果你對模糊想法不追問、不反駁,那麼團隊也不會在乎細節。設定高標準、重視深度分析,是建立文化的第一步。
2. 沒有「神聖不可批評」的想法
鼓勵開放提問與挑戰,不論階級、職位。健康的辯論讓組織進步。即使質疑來自實習生,也該被認真對待。
3. 創造心理安全感
讓團隊知道被提問不是被質疑,而是共同優化想法。語氣要好奇,而非批判。
4. 回答「為什麼不行」比只說「不行」更重要
只是說「好」或「不好」無助學習。分享你的思考過程、風險評估與判斷依據,才是真正的教練力。
5. 成為思維陪練者(Sparring Partner)
訓練團隊不能只靠講道理,要透過實戰對話、提問、回饋來磨練判斷力。
6. 留時間讓下屬說話
你可能話太多,導致他們沒時間思考。訓練自己常問:「你怎麼看?」
7. 精簡化,重質不重量
不是每個好點子都要寫PRD或長文件。重點是釐清思路。哪怕是5分鐘的提問時間,也是一種嚴謹思考。
📌 第三部分:啟動嚴謹思考的關鍵問題清單
當一個想法還很模糊時,可以問:
-
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
最大的風險在哪?
-
值得投入嗎?報酬/成本比?
-
哪些人需要支持?我們有那些資源/限制?
-
有哪些反對的理由?有什麼證據支持?
-
如何用最低成本驗證這個想法?
-
這在所有案子中優先順序如何?
🎯 實用行動指引:明天就試試看!
當下屬問你問題時,先不要急著回答。試著問:
「這是個好問題,你覺得呢?」
「不錯的開端,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
剛開始可能會比直接回答花時間,但長遠看,你會培養出一群更成熟、更具自主性的人才。
🧠 總結重點:
✅ 嚴謹思考能幫助你省時間、做出更好的決策、培養有主見的團隊
✅ 建立心理安全感,讓大家敢說出真話
✅ 重點不在於答案對錯,而是培養思考的過程
✅ 嚴謹思考不代表冗長流程,它可以很輕巧
✅ 問:「你怎麼看?」是最佳起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