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

自我提升其實是一場經濟與意識形態的騙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NEzcjNDvc


🎯 核心論點:自我提升其實是一場經濟與意識形態的騙局

  • 我們常以為變得更好(更有錢、更瘦、更聰明)是個人選擇,實際上這種想法是被灌輸的,是新自由主義體制下的結果。

  • 所謂的“自我提升”早已被市場化,變成了一種生存策略,而不是自由選擇。


💸 新自由主義是什麼?

  • 一種強調自由市場、私有化、縮減政府角色的政治與經濟理論。

  • 信仰市場會“自然”達成最佳資源配置,政府介入反而會造成扭曲。

  • 代表人物如 Milton Friedman、Hayek,他們的理論經由諾貝爾經濟獎(實際上是由瑞典銀行創設)而進入主流。


🧠 新自由主義如何滲透生活?

  • 不只是經濟制度,還塑造了我們的價值觀與人際關係

    • 人變成了“自我企業家”(entrepreneurs of the self)

    • 生活中一切都需“最優化”:外貌、身材、履歷、人脈

    • 自我價值被綁定於市場競爭力(ex. LinkedIn形象、健身房、社交平台)

    • 人際關係工具化,缺乏無目的的陪伴與友誼


📈 資本主義與自我責怪文化

  • 政治家如雷根、柴契爾推動大幅減稅、社會支出削減,卻將貧困歸咎於個人失敗。

  • “你只是沒努力而已”的論述掩蓋了社會結構性不平等

  • 知名口號如“Life is what you make of it”(人生由你創造)實際上是種「殘酷的樂觀」(Cruel Optimism)——讓人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儘管事實並非如此。


📉 副作用與心理代價

  • 自我剝削與過勞:為了在市場中生存,不斷內化壓力、拼命優化自我。

  • 孤獨蔓延:人與人之間缺乏深度連結,自由被扭曲為孤立的競爭狀態。

  • 心理健康危機:如Gabor Maté所說,當價值感來自外部競爭標準時,會導致疏離與空虛。


🧩 總結:自由真的存在嗎?

在新自由主義體系下,我們所謂的“選擇”與“自由”,其實是建立在市場需求與經濟壓力上的假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