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有時候,你會不會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我活著是為了什麼?」這些問題其實跟心理學家研究的「人生意義」有關。讓我們來聊聊,怎麼找到自己的價值,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
人的需求像一座階梯
有個心理學家叫馬斯洛(Maslow),他認為人的需求像一座樓梯,要一層一層往上爬。最下面是「吃飽、睡好」這些基本需求,再來是「被愛、被關心」,最後最高的一層叫「自我實現」,意思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發揮全部的潛力。
就像打遊戲,剛開始要存活下來(吃飯、睡覺),接著要找隊友(朋友、家人),最後才能解鎖最高等級,挑戰更厲害的對手(實現夢想)!
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有的快樂像糖果,吃了很開心,但很快就沒感覺了,比如滑手機、看短影片、玩遊戲。有的快樂則像種樹,剛開始很累,但等它長大,你就能乘涼、摘果子,像學習新技能、幫助別人、達成夢想。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Seligman)說,人生的快樂分三種:
- 享樂:吃好吃的、玩遊戲、看搞笑影片(快樂來得快,但一下就沒了)。
- 投入:學一項技能、畫畫、運動、玩音樂(當你全神貫注時,會進入「心流」狀態,時間過得很快)。
- 有意義:幫助別人、達成夢想、做對世界有貢獻的事(這種快樂會持續很久)。
如果只追求第一種快樂,時間久了可能會覺得空虛,因為大腦會習慣那些短暫的刺激,越來越難感到開心。但如果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用它來幫助別人,會讓你的人生更充實。
為什麼有些人願意忍受痛苦,還能找到快樂?
心理學家弗蘭克爾(Frankl)在二戰時被關進集中營,生活非常痛苦,但他發現,只要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能忍受任何困難。比如:
- 運動員:訓練時很累,但想到「我要變強」,就能撐下去。
- 音樂家:練琴時手很酸,但想到「我要演奏感動人的音樂」,就能堅持下去。
- 學生:考試前很焦慮,但想到「我要學會這些知識,未來幫助更多人」,就能努力學習。
這告訴我們,痛苦並不可怕,關鍵是你能不能找到讓自己願意承受的理由。
你的大腦如何決定「快樂」?
當你滑手機、吃零食、玩遊戲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讓你覺得開心。但問題是,這種快樂會越來越短暫,讓你不斷想要更多刺激。這就像喝可樂,第一口超甜,但喝多了就不覺得甜,還想再喝。
相反地,如果你幫助別人、完成一件困難的事、學會新技能,大腦會釋放「內啡肽」和「催產素」,讓你感覺溫暖、滿足,這種快樂能持續很久。
所以,如果你想變得更快樂,不是讓自己一直玩樂,而是找到讓你願意努力的事,並投入其中。
快樂來自於「跟別人的連結」
心理學家發現,孤單的人比較容易感到人生沒意義,而有好朋友、家人陪伴的人,會覺得人生更快樂。這就是為什麼:
- 參加社團比自己待在家更開心。
- 幫助同學後,內心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 和家人一起吃飯,比自己一個人吃更有溫暖的感覺。
所以,如果你覺得生活有點無聊,不妨試著跟別人建立更深的關係,或去幫助他人,你會發現,快樂比你想像的更容易得到!
總結:怎麼找到真正的快樂?
- 快樂分很多種:短暫的快樂(玩遊戲、看影片)容易消失,長久的快樂(努力學習、幫助別人)會讓你更滿足。
- 找到讓你願意努力的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夢想,當你願意投入,生活就會變得更有意義。
- 與他人建立連結:真正的快樂來自與朋友、家人、社群的關係,而不是一直沉迷於短暫的娛樂。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熱情與價值,讓人生變得更精彩!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