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種亞洲男性在職場中可能讓女性感到不適卻容易忽略的言行

 

  1. 開玩笑式的性別刻板印象(如「女生數學不好」、「這工作太累,還是讓男生來吧」)
  2. 過度評論女性外表(如「今天穿得很漂亮」、「你瘦了嗎?」)
  3. 以「開玩笑」之名發表性別歧視言論(如「女人開車很危險」)
  4. 在女性表達專業意見時打斷對方
  5. 會議中忽視女性的發言,但當男性重複相同觀點時卻給予認可
  6. 不經同意就碰觸女性(如拍肩、摸頭、扶腰)
  7. 認為女性應該負責端茶倒水或做會議記錄
  8. 認為女性比男性更適合行政或支援性職位
  9. 對育嬰假或彈性工作安排表現出不耐煩或貶低態度
  10. 用過於親密的稱呼(如「妹妹」、「小公主」、「美女」)
  11. 以「男性更理性、女性更感性」來貶低女性的決策能力
  12. 私下詢問女性的婚姻或生育計劃,影響對其職業發展的看法
  13. 在職場場合過度強調自己的「男子氣概」
  14. 認為女性主管比較「難搞」或「情緒化」
  15. 在職場場合用曖昧語氣說話,讓女性感到不適
  16. 對女性的成功表現懷疑,認為是靠外貌或關係取得的
  17. 當女性拒絕邀約時,依然不斷試圖約她出去
  18. 不經同意就分享或評論女性的社交媒體照片
  19. 在辦公室談論女性同事的戀愛狀況或外貌變化
  20. 以「男人之間的話題」為由,故意排除女性參與討論
  21. 用「妳這麼漂亮,老闆一定對妳特別好」等話語來模糊專業能力
  22. 在女性主管面前表現出不服氣或質疑其權威
  23. 無視女性同事的界線,例如強行加私人聯絡方式
  24. 過度關心女性的個人生活,例如詢問感情狀況或住哪裡
  25. 不經同意就靠近女性,讓對方感到壓迫感
  26. 在工作群組中發送不適當的笑話或性別相關的迷因
  27. 質疑女性的技術或專業能力,認為她們需要更多幫助
  28. 在女性分享成就時,刻意貶低或輕視她們的努力
  29. 強調某些行業「不適合女性」(如工程、科技、金融等)
  30. 在團體活動或聚餐時,有意無意地讓女性坐在邊緣位置
  31. 與女性握手時故意用輕柔或敷衍的態度
  32. 對於女性提出的合理要求(如升遷、加薪)表現出驚訝或懷疑
  33. 在女性穿著正式或端莊時,仍然評論其外表
  34. 認為女性比男性更適合處理「細心」或「照顧人」的工作
  35. 當女性表現強勢或有領導力時,稱她們為「女強人」而不是「優秀領導者」
  36. 假設女性員工在有家庭後就不會認真投入工作
  37. 過度解釋簡單的概念(mansplaining),忽視女性的專業知識
  38. 在職場場合故意「測試」女性的專業知識來找碴
  39. 利用職位權力或人脈暗示女性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40. 認為女性比男性更適合「溫和溝通」或「調解衝突」
  41. 對女性的領導能力有刻板印象,如「她一定很強勢」或「她比較細膩」
  42. 假設女性應該更有同理心,因此把她們當作情緒垃圾桶
  43. 強調女性應該「溫柔可愛」而非「果斷堅定」
  44. 對於女性同事生理期的表現發表不適當評論(如「是不是來月經了?」)
  45. 在女性拒絕某些要求時,說「不要這麼小氣」或「妳不懂開玩笑嗎?」
  46. 強行幫女性決定事情,認為自己「比較懂」
  47. 認為女性應該對性別歧視的言行「放輕鬆」或「別太敏感」
  48. 在女性表達異議時,貶低其意見為「情緒化反應」
  49. 當女性在職場受委屈時,說「習慣就好」或「妳不要太在意」
  50. 在職場場合過於親密的肢體語言,如長時間注視、靠太近、或「不經意」地碰觸

這些行為可能是無心之過,但累積起來可能讓女性在職場感到不適,甚至影響工作氛圍。透過提高性別意識,男性可以更尊重女性同事,建立更專業、友善的職場環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