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的。幫助您的孩子發展關鍵技能永遠不會太遲。」
摘自米歇爾·博爾巴(Michele Borba)教授的《Thrivers: The Surprising Reasons Why Some Kids Struggle and Others Shine》的7個教訓:
1. 重視品格特質勝過傳統指標
博爾巴主張,傳統的成功指標如成績和考試分數不再是未來成功的可靠預測。相反,她強調培養孩子的品格特質,如韌性和適應能力,這些對他們的成功至關重要。
2. 培養同理心
成功的關鍵特質之一是同理心。教導孩子理解並分享他人的感受,不僅能提升他們的社交技能,還有助於增強他們的情緒智力和整體幸福感。
3. 鼓勵好奇心
好奇心是推動學習和探索的重要特質。博爾巴鼓勵父母培養孩子的自然好奇心,提供探索機會並鼓勵提問,這能促進孩子終身熱愛學習。
4. 促進自我控制
管理衝動和情緒的能力對成功至關重要。博爾巴強調,教導孩子自我控制,幫助他們做出深思熟慮的決定,抵抗即時滿足,並專注於長期目標。
5. 灌輸成長心態
博爾巴強調成長心態的重要性,即孩子學會將挑戰視為成長的機會,而不是障礙。這種心態能培養韌性,並在面對困難時鼓勵堅持不懈。
6. 培養樂觀態度
樂觀在孩子面對生活挑戰時起著重要作用。博爾巴建議教導孩子保持積極的心態,將挫折視為暫時的,這可以增強他們應對逆境的能力。
7. 鼓勵誠信
誠信,即誠實並具備強烈的道德原則,是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基礎。博爾巴強調教導孩子誠實行事的重要性,這為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個人責任感奠定了基礎。
這些來自《Thrivers》的教訓,為家長和教育者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幫助孩子發展應對日益複雜的世界所需的技能和特質,讓他們在個人和學術生活中茁壯成長。
書籍連結: https://amzn.to/4fedIJw
1. 重視品格特質勝過傳統指標
理論與研究證據:
傳統的學業成績、考試分數等通常被視為成功的指標,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品格特質如韌性、適應力等比單純的智力或學術成績更能預測一個孩子未來的成功。例如,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提出的**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理論指出,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與學習來提高的,比僅仰賴天生的才能更能推動他們長期成功。
建議家長的應對: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不僅僅專注於成績,還應學習如何面對挫折與挑戰。與孩子探討他們如何應對困難的情境,並肯定他們努力的過程,將有助於發展更強的韌性與適應能力。
2. 培養同理心
理論與研究證據:
同理心是社會和情緒發展的核心,研究顯示具備高同理心的孩子更有可能發展出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且在團隊合作中更具協作精神。Daniel Goleman 在其**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理論中強調,同理心是情緒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個人更有效地理解和處理他人的情感。
建議家長的應對:
家長可以透過與孩子進行開放式對話,幫助他們理解他人情感。例如,當孩子觀察到某個朋友或同學情緒低落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你覺得他為什麼感到難過?」這樣的互動有助於孩子理解並學會同理他人。
3. 鼓勵好奇心
理論與研究證據:
好奇心被認為是驅動創新與學習的核心動力。心理學家 Todd Kashdan 認為,好奇心與探索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與創造力,並能幫助他們在不確定的情境中更靈活地解決問題。研究指出,擁有高好奇心的孩子通常會有更好的批判性思維,且學習效果更佳。
建議家長的應對:
家長可以創造一個鼓勵探索的家庭環境,例如帶孩子去博物館、自然公園,或參與互動性學習活動。並且回答他們的問題時,給予鼓勵,讓孩子保持對未知事物的熱情。
4. 促進自我控制
理論與研究證據:
**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的研究,尤其是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展示了自我控制對孩子長期成功的重大影響。研究表明,能夠忍耐短期的誘惑以換取長期回報的孩子,通常能夠在學術、社交及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建議家長的應對:
家長可以與孩子討論目標設定,並幫助他們理解如何通過自律來達成目標。例如,與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畫,並在完成階段性目標時給予適度的獎勵,這樣能強化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
5. 灌輸成長心態
理論與研究證據:
**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由卡羅爾·德韋克提出,強調一個人的能力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來增強。研究顯示,具備成長心態的孩子更願意迎接挑戰,並且在面對失敗時也更能保持積極態度。
建議家長的應對:
家長應避免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或「天賦」,而是應該專注於他們的努力和進步,並幫助他們將失敗視為學習的機會。例如,當孩子面對失敗時,家長可以引導他們思考:「這次沒成功的地方在哪裡?下一次可以怎麼改進?」
6. 培養樂觀態度
理論與研究證據:
樂觀態度能促進心理韌性,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更容易恢復。Martin Seligman 的**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研究指出,樂觀主義與積極心態能顯著提高一個人的幸福感與健康程度,並促進更好的學業與社交表現。
建議家長的應對:
家長可以通過鼓勵孩子以積極的方式面對挑戰來培養樂觀心態。例如,當孩子感到沮喪或遇到挫折時,家長可以引導他們思考這次經歷的正面教訓,並鼓勵他們以積極的角度看待未來。
7. 鼓勵誠信
理論與研究證據:
誠信是建立信任和道德原則的基石。根據 Erik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誠實和誠信對於孩子形成自我認同和人際信任至關重要。誠信有助於孩子在群體中建立信譽,並促進長期的人際關係發展。
建議家長的應對:
家長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培養孩子的誠信,讓他們理解誠實的重要性。例如,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鼓勵他們承認錯誤,並強調誠實是贏得尊重的關鍵。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展現誠實與誠信的行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