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7

今天下雨

猴子們,

今天下雨,跟著一號提著傘走去便利商店拿貨品。路上一號指著天上說「雲一直流眼淚,雲爸爸叫他去五樓,他一個人在五樓很無聊,就趴著凳子玩,後來一直哭,雲的爸爸都不理他,一直在睡覺,雲就流好多眼淚,到後來雲到樓下,就在床上笑嘻嘻地睡著了。」

我們現在住的地方五樓是神明廳,有時候我對一號生氣需要冷靜的時候,就要一號去五樓,等到我情緒過了才要他下來。現在給一號的懲罰通常是要他趴在桌子上,手臂跟腹肌會很酸,昨天才罰他一次趴了快一個鐘頭,大概是這樣他才會說這個故事。

你們都比我更懂得原諒,你們都常原諒我,還願意抱我親我,謝謝你們。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26

避免 micro manage

猴子們,

「好為人師」是我的缺點之一,我容易不自覺地想把所有的技巧&注意事項一次灌給他人,而這不論在教養或管理上都犯了 micro manage的問題。 micro manage會傷害團隊的關係&信任,所以我必須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每個人有自己發揮的方式。

我可以將自己所知道的提供給別人參考,並且討論比較目的、場合&效益,最終的選擇權還是在當事人手上。所以不論是在球場上跟隊友、平常討論工作流程或者訓練他人,我必須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目標方向」、「品質標準」&「具體可測量的成果」,幫當事人專注在這些項目上,提供即時回饋,比起時時刻刻盯著念著每一個步驟有效率多了。

我自己最好的學習方式是把所有的錯都犯一次,把界線、傷害、因果透過犯錯實習一次來提升理解的深度。也是這樣,我會提醒自己你們犯錯對你們是有益的。我需要加強的部份是,有時候你們受挫折開始發脾氣,我的耐心一下子降到低點,嘴巴又開始碎碎念,這是我要改進的地方。我是該在一開始將步驟清晰地解釋一次,在過程鼓勵你們去記憶流程步驟&想其他的做法&問題,不要一直丟給你們答案,把你們當成機器人一樣的指揮。

我需要在你們碰到困難的時候問你們需要我提供些什麼,讓你們有更多自主權&空間,用著自己的步驟學習、犯錯&工作。不能把你們當作機器人一樣想透過寫code馬上改變你們。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25

關於自殺這件事

猴子們,

我大概國中的時候曾經想過,應該活到三十歲人生就差不多了吧,活更久應該會無聊,所以三十歲的時候差不多就可以自殺了。現在三十六歲了,其實我覺得我還有好多事情還沒有去實踐,我還是想讓南投的經濟&文化活動能更活躍,我希望南投的小孩子能快樂地生活&學習,我希望自己可以練出漂亮的肌肉、籃球打得更好、彈鋼琴、畫畫&繼續做音樂。

國小六年級的時候我好像嘗試過自殺,那時候應該只是好玩而已,拿著不太銳利的美工刀,在手腕那邊割啊割的,皮沒破,倒是美工刀上的鐵屑讓我皮膚過敏。

國中三年級的時候(1994)日本的一本「完全自殺手冊」翻譯開始在台灣販售,我買了一本到學校去跟同學們一起看,這讓班上的導師非常的緊張,導師把我叫過去跟我說國中三年級是壓力很大的時候,我們又是升學班中成績最好的一班,同學想不開怎麼辦!!說真的當初我沒什麼感覺,我當時不覺得自己會自殺,也沒辦法感受到其他同學會有自殺的可能。

因為學校說我智商比較高,加上一些我不太了解的原因,學生時期我常常被叫去輔導室輔導,甚至到大學都是。在高中的時候我加入了「人類行為研究社」,一個討論心理學的社團,印象中有一場討論自殺的研討會,當時我高中一年級,跟兩個支持自殺的學姊在辯論,我不太清楚我是什麼時候開始有個觀念開始認為各種說法都有缺點,所以在辯論的時候不論對方是正方或者是反方我都可以跟對方開始對話,因為通常兩方的背景&觀點我都做過功課了,那次辯論的結局大概就是我當時很興奮地覺得自己「勝利了」,因為兩個學姊悻然離場,社團的其他學長學姊覺得這樣不太對,擔心我對那些學姊的刺激可能會有不好的影響,而我當時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我覺得學姊們只是事情還沒想清楚,執著在自殺是自由這個觀點上,而忽略了自殺是懦弱的逃避表現這個事實。

九二一的時候我得到了創傷症候群,會不自主地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例如恐懼、憤怒、惶恐等。好處是碰到什麼事情我都可以放下情緒專心處理問題,即便是現場所有的人都徬徨失措。缺點是1999開始我幾乎就跟自己脆弱真實的那一面分離了,我否定自己的負面情緒,逼自己一直都要冷靜、勇敢、沈著。儘管2005診斷就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狀況,總覺得這對生活沒造成什麼困擾,甚至在工作上是有幫助的,所以都沒有去做些什麼調整。

大概是遇到媽媽為止,我在媽媽身邊覺得很有安全感,我覺得自己是徹底被接受的,結婚之後我開始透過跟媽媽溝通分享,開始回顧自己這十幾年累積的心理創傷,開始療傷。

二號出院後有一段時間還不明朗,當時看他受苦的樣子,有一次在開車的時候,我忽然有個念頭,如果我們這時候在高速公路上都車禍死了,或許我們就都解脫了。另外一次在家中地震挺大的,我心中也是想著,我們四個在一起死了,也不錯。前一陣子一個薪水還不錯的工作希望我搬去台北,我拒絕後知道在南投不太可能找到薪水有其一半的工作,也一度緊張沮喪想到自殺這件事,覺得好累,不想繼續嘗試了。但想到我走了媽媽會很辛苦,我捨不得媽媽跟你們,就繼續專注在怎樣過更理想的生活了。

不知道你們之後在生命的哪些階段會出現自殺的念頭,只想跟你們說,我或許能理解,我也尊重你們對自己生命的選擇。在有些時候自殺或許會是當下感覺比較簡單的出口,有時候或許挑戰的負荷遠超過自己情感&能力能負擔的範圍。找個能信任的人聊一下,或者如果你們願意的話,找我講一講,我不會阻止你們,只是想了解你們的生活,聽你們的故事。

有件事順便提一下,這個月初五個硬碟串起來的hba損毀,大概損失了18TB的資料,大概是過去二十幾年保存的數位資料,這個月我什麼方法都試了,買了不同的硬體&軟體來補救,資訊業的朋友&前輩也都覺得沒希望了,而我到今天似乎救回16T了。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24

我的主要工作

猴子們,

前天在想我的主要工作這件事情,才想到我現在36,其實當家長了不起就是15年的事情,才到五十歲而已。你們大概上了國中,就不太需要我了。而丈夫這個角色,則是還會繼續做個三十幾年,這才是我需要做得最好的工作。

前天在做訓練心肺能力的時候跟媽媽說我要活久一點,讓她一直有人陪,媽媽想了一下微笑著說好,過了一陣子又跟我說要多照顧你們。其實我希望的是,你們長大之後,如果我出了什麼狀況,身體或者精神方面無法照顧自己了,幫我多照顧媽媽。

回南投後,我從一開始專注在青年教育上,發現到南投永續發展另外一個要素是經濟圈自主,加盟餐飲、便利商店&家樂福這些企業畢竟是資金來自外地,在南投使用低價的勞工、土地&政府資源來賺取南投消費者的支出後,剩餘利潤還是回到股東手上,而不是投入南投持續發展。當這些產業在南投屬於大宗的時候,南投只會越來越窮。

南投的永續發展除了工廠之外,最重要的大概就是農業&觀光業了。農業目前年輕人投入的比較少,年輕人比較喜歡做文創,但文創需要有「產品」,產品跟作品的差異在於,「消費者願意花錢買產品」,所以網路上拍的一些照片、寫的短文&小影片,如果沒有消費者直接&間接付費的時候,成不了一個產業。

年輕人幫親戚鄰居的農產品行銷包裝是一個出路,基本的技能如:文案撰寫、市場調查、產業分析、統計數據運用、社群資訊挖掘、社群公關、媒體公關、電子商務串接,可以用團隊分工的方式合作。

南投的農戶&商家趨於穩健保守,對於外縣市專業的行銷團隊都不會去投資利用了,怎麼會相信南投的這些年輕人呢?或許我能進行的長期工程就在這一個部分,透過設計雙贏的利潤分配方式,讓年輕人&商家有機會合作,透過小案件的合作&可量化的數據建立彼此的信任,作為中間調停、溝通&仲裁單位。培養在地的團隊,組織當地的商家資源尋求綜效的產生。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21

1980-2016 南投市人口、教育&收入統計

資料來源:南投市戶政事務所

總人口:
三十六年來大概就只有1999-2000 以及2007之後的持續負成長,直接聯想到的就是2000&2008的全球經濟衰退。





戶數變動:
或許也是小家庭的型態轉變,戶數的總數字尚未出現負成長,但總體曲線也是下降的,而且曲線比總人口下降更劇烈。




扶養比例:
跟大家想的差不多,扶養老人的比例變高,出生率降低,南投市跟草屯都是同樣的趨勢。

 有趣的是把時間拉長,雖然一直扶養老人的比例持續上升&扶養幼兒的比例持續下降,整體扶養比加總之後是下降的,可惜沒有金額的相關統計,不然這數字可以對扶養負擔的變化很有參考價值。

而且南投私立托兒所的效率非常的好,學生人數沒什麼變,工作人員數量持續減少。


教育統計:
2015大學以上學歷的有29,484(33.36%),2000大專以上學歷11,706(14.38%),碩士博士從2000的521人成長到2015的3,846。南投有個好玩的現象,大學畢業中女性比例高,碩士學歷則是男性比較高,不知道是不是女性念研究所比例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稅收(公司&個人):
雖然教育程度整體指數性上升,營利事業所得稅1999-2015都持續在上傷,綜合所得稅持平的狀況看來,薪資凍結可以觀察的出來的。

南投縣統計數據 
台中市統計數據

土地增值:
看起來不輸台中的速度。
自用汽車&機車統計:

跟台中的趨勢差不多,汽車持續上升,機車則是到2012開始有負成長。


犯罪率:
下降!!


盜採砂石有改善而且大家都誠實交稅

大家常說的觀光,大概也是2000網路業泡沫化&2008全球金融危機受影響

2016/11/20

三號

猴子們,

在醫院聽到三號是男孩子的時候,媽媽傷心到眼淚都要掉出來了。做羊膜穿刺的時候,看到針最後好像差一點碰到三號,加上媽媽這兩天身體不舒服,沒什麼力氣&拉肚子,我們都擔心三號的健康。媽媽到今天也說,不論怎樣,只要三號健康就好。

我倒是鬆了一口氣,就如之前說過的,對於教養女孩子,我沒什麼概念,也有恐懼感。覺得男孩子窮養沒什麼問題,女生我就不確定。幫一號跟二號洗澡洗唧唧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如果是女孩子我應該更尷尬。

一號四歲,準備開始陪他練習跆拳道&基本的搏擊,也買了些護具,知道三號是男孩子,我在心中想著,可以繼續買更多健身&運動的東西了。我想像著你們三兄弟以後可以一起打籃球報隊打三三,你們可以一起練習拳擊、搏擊&健身。我們以後的伙食費應該會佔生活費的大宗,或許媽媽可以再考慮餐廳的工作。

當家長一個工作之一就是莫名其妙地擔心,但我該專注在怎樣可以讓你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一次解決一個問題。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14

GPBT 從零開始計劃

猴子們,

除非你們以後是在幫大公司打工,依照目前社會的發展狀態看來,往後你們比例比較高的期間會在小團隊中開發&進行著許多確定性高的任務。我不在乎ADHD,哪天如果老師或醫生診斷你們有診斷你們有這類狀況估計我也不太有興趣逼你們去接受治療,今天想記錄下來的是一個簡單的計畫流程,適合用在千頭萬緒&需要長時間完成的專案項目上。

可以寫一張卡片,在以下幾點反覆檢討
- Goal
- Process
- Bottle Neck
- Tasks

Goal簡單的說就是中國很流行的「目標感」,英文習慣說「outcome」,他可能是一開始想要解決的問題、希望轉化成的狀態局勢&具體能達成的結果。我自己有時候會在計畫書的介紹那部分加入「初衷」,於檢討反省的時候隨時看一下,是否有偏離初衷,如果偏離初衷的時候,可以決定 1) 另設一個專案,重新專注在另外一個目標上,將目前的案子放下。 2) 專注在初衷上。

GPBT來看,Goal> Process> Bottle Neck> Tasks,所以有了 Goal之後,就把大方向的階段性流程給弄出來,搞清楚哪些是近期可做,哪些是比較遠期的任務,這部分如果花多一點時間,可能計劃會弄得非常的肥大,精簡的方式就是回歸到 Goal,「如果不做這一部分,會影響目標的生死嗎?」,我們在進行某一個工作的時候,會把我們在其他地方學習到&習慣性的流程加進去,但許多時候他們是可以省略(不做不會死),或者是必須省略的(時間、人力&資源不足)。整個Process layout出來之後,標示非做不可的那些,將其他的 grey out,如此以來該專注的路徑方向就清楚許多了。

Bottle Neck是很重要的部分,也是許多時候我們都喜歡假裝看不到的要素,我們喜歡做一些讓自己有成就感的工作,即便他們對於目標的影響微乎其微。卡住整個計畫的瓶頸,需要隨時放在心上,搞清楚是不是時機還沒到?資源還沒到?或者是不可能做到?如果是後者,就將Bottle Neck改成 Reality,調整 Goal跟 Process,無法改變的現實我們就不要去撞牆&癡心妄想了。如果是時機&資源還沒到的,在整個 project的 time span之內會到&取得嗎?如果不會,同樣改成 reality來調整 Goal & Process。如果是會的話,只需要調整 Process的時間表即可。

Goal, Process & Bottle Neck都清楚了,要列出 Tasks就容易了,記得每一個 Tasks都需要跟 Goal掛鉤,時間順序符合 Process的規劃,不會碰到 Bottle Neck,同時是一大串 Tasks中最重要的。一大串 Tasks中我們只能做一件事,所以心中只放著「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當其他成員交辦新的工作給你的時候,跟他們討論,你現在&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某一項,他們交付給你的東西更重要嗎?用這個方式來決定是否接受新的工作&排程。

GPBT這四個觀點,每當覺得有點迷失或者跑不順的時候,就重新拿出來檢討一下,避免自己在不必要的癥結上折磨自己太久,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努力是慢性自殺,希望你們以後都過得好。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09

如果要世界大戰了

猴子們,

前陣子德國警告人民準備糧食&飲水面對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國經濟差了也開始需要政治事件來轉移人民焦點,今天的美國大選結果目前看起來川普在移民多的加州居然領先了,世界大戰有可能會發生,那我想做些什麼呢?

如果你們沒有機會長大了,我應該想跟你們跑跑跳跳,跟媽媽牽手散步,一起吃飯,一起洗澡&睡覺吧。想多抱抱你們,跟你們靠在一起,看你們的眼睛,感覺你們的身體,聞你們的味道。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07

教育領導者?

猴子們,

剛看到一些老師在討論一個教室中教育重心該放在領導者或一般資質的學生上,一個能教育領導者的老師會不會同時也帶出一大堆失敗者。

我覺得這問題有點過分單純看待世界,我認為集中資源訓練經營有些危險,就像是一個動物園終將所有的注意力跟資源都給其中一個動物。我覺得特殊技能的專家該由市場方分擔訓練成本,而不是在全民負擔的公共教育中執行,因此我是反對國民教育依照學力分班,我覺得不該由一種指標將每個學生分等級,我相信一個程度的數學課內容,可以讓不同年紀的學生依照他們的進度來選修,用大學的方式,讓學生在一個年限間完成基本要求即可,其餘的時間用來發展選修(個人能力&志向)。

我覺得領導是一種思維,得一個團隊裡面的成員,在碰到不同的狀況的時候可以由不同的人跳出來帶著大家一起處理。如果團隊中的每個人都知道彼此的優勢劣勢,彼此尊重&信任,懂得溝通、授權、承擔任務&責任,每個成員可以自在的在適當的時候站出來,領導者不會只有一個的。

我覺得老師或者教練可做的事情,就是強化彼此溝通、理解&協助的氛圍,對於某個人的弱勢給予更寬容的態度,讓某些人的優勢可以更輕鬆地發揮。領導&合作是同一件事,我不相信靠領導者的個人特質&魅力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維持團隊的運作。團隊概念是每一個人在擔任領導或者被領導的時候需要有的思維,學習在一體中個人不同情境的角色、責任、溝通&合作方式。知道什麼時候站出來,什麼時候該做支持的角色,領導是一個暫時的工作。

許多不太表示意見&執行成果少的成員,其實他們可能是真正的專家,因為看得到更多的細節,所以需要更多的時間思考&規劃才會給予更完整的提議,團隊成員需要理解&尊重這些人的特質。主流思維中認為領導都是很會說話、行動敏捷、很有魄力,這些刻板印象有時候對於團隊是危險的。

愛你們

老猴子

2016/11/04

恐懼

猴子們,

我們都知道恐懼是在心中,多半是假的,但感覺起來還是非常的真實,而且要處理恐懼反應並不是那麼容易。我現在三十六歲了,聽到爺爺奶奶大聲講話,還是會害怕,想到以前要報警的情境。

早上跟一號聊天時,因為一號喜歡看警察的卡通跟電影,問一號要不要去警察局參觀,一號的反應讓我意外,居然是一臉惶恐地說「不要!!」,我跟媽媽都有刻意地提醒自己,不要像其他大人一樣說「不聽話就讓警察把你抓走」這種話,我猜還是有其他的大人跟一號講,跟一號反覆討論了警察會抓什麼樣的人,警察的工作是怎樣。我不知道一號的恐懼是否有減少一些,對於一號有這種情緒我覺得很難過。

我沒有保護好一號的心靈,我的責任是讓你們免於恐懼,但說真的我沒有能力做到,我沒有能力讓你們有特定的想法,我只能努力提供一些我自認為對你們會有幫助的觀點跟資訊,讓你們在碰到其他的邏輯價值觀的時候,能夠比較再決定你們的選擇。我沒有辦法對你們進行洗腦或者把你們打造成某個樣子,雖然我偷偷地希望自己有能力,但我做不到,也不該做。

今天聽到關於教養的一個觀點,提到父母不該跟自己的小孩是最好的朋友,三四十歲的人跟幾歲的人是最好的朋友,那很怪。父母的責任是讓小孩長大之後,變成社會上能混得開,爸媽也會想要互動相處的成年人。我不知道你們長大之後還會不會想跟我當朋友,但不論如何,希望你們長大過得心安理得,從我這邊帶過去的負面影響越少越好。

愛你們

老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