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們,
我這個世代有個現象,專業相機價格平民化之後,許多人都成了攝影師,婚禮攝影師是很常見的兼職。音樂製作設備價格平民化之後,許多人都成了音樂創作者,到處都有「錄音室」,許多人都是DJ。購買蘋果電腦之後,就成了藝術人、創作者、文化人。
工業化量產的一個副作用,就是有太多產品需要賣出去,產線閒置就是虧損,不斷的賣才能支持擴張,利潤成長率下降股東就會脫手。我們可以理解行銷&販售設備的工作者為了銷售量將工具&能力掛勾的推銷方式,有趣的是故事說久了就內化到社會中了。人們開始相信購買多一點工具,生產力也會相對的提昇。越來越多人展示自己的設備、蒐藏&工作室,作品卻很難看到。
在類比的年代這類的迷思比較少見,很少會聽到有人買了比較好或比較多的毛筆而開始覺得自己是個書法家,很少會聽到有人買了比較好或比較多的雕刻工具兒開始覺得自己是個雕刻家,很少會聽到有人買了比較好的小提琴或鋼琴而開始覺得自己是個音樂家。收藏家&師傅是兩種不同的類型,在類比的時代很容易分別,到了數位的世界,一個人軟硬體的蒐集質量&數量容易被社會轉譯成工作生產力。
設備(instrument)需要有知識、經驗、品味等的人來運用才能產出作品,重點在人。今天如果給我好萊塢所有的設備,我還是沒辦法拍個電影。讓我當google的執行長,我也沒辦法維持google的營運&進步。讓我當三軍統帥,我也沒辦法指揮戰爭。我喜歡音樂,但從高中到現在大多的時間都是在想辦法賺錢買更好或更合適的設備,累積了許多的軟硬體,基本能力卻沒有什麼進步,也沒有花心思在上面。
台灣的投資者多是不動產&金融背景出身,金主通常也有些迷思認為用足夠的資金找足優秀的人才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許多不稱職的管理人員也不斷的跟股東傳達,只要給他們更多的人&錢事情就會做的更好。事實上一個人的注意力&精神就那麼多,給一個管理人員更多的下屬到一個程度之後邊際效應就遞減了。有些小型公司的建議是一個主管管理六人為限,有一個公司創辦人的公司規模是控制在公司中每個人名字他都可以記得,他的數字是50人。而Zappo的創辦人最近則是將公司中的管理職都革除,公司中沒有管理職。
管理人很難,一個管理人員說出給他更多的人他會做的更好,通常是在找藉口。好的管理人員懂得專注,懂得幫部屬減少不必要的工作,好的管理人員可以讓團隊發揮綜效。我們希望能找到能夠管理精英部隊的主管,同時要避免誤認組織規模放大成效就會增加。能管理精英部隊的主管,不一定能受得了平庸的部屬,但組織系統一大就很難每個人都是精英。
比較實際的人力配置規劃,可以用一星期中密切溝通的聯絡人數量來決定,除了秘書、助理&公關等特殊屬性工作者,正常的員工&管理者一個星期中密切聯絡人員數量該控制在50-150之間,目標是減少到30。每一個客戶&合作夥伴理想中都只有一個窗口,當聯絡窗口有兩個以上的時候,就容易發生資訊傳達分散的問題。理想中的代理人其實是專案助理,助理對於專案的理解&熟悉程度遠超過平行同仁或上級主管。簡單的概念是,密切聯絡的人越少,對於工作質量的提昇有幫助。
一個人的注意力有限,所需要負責的部屬、設備&系統越少,能夠注意到的細節就會更多。將軟體開發的abstraction跟encapsulation放在組織發展中,在有擴張的需求狀況,是可參考的。用20/80原則不斷的捨去相對不重要的目標、人員&設備,轉移到更有效益的位置。工具需要投入時間熟練後才能用的好,工具多了相對的投入的時間就少了,很難熟悉。團隊成員需要投入時間熟悉才能協助發揮特點產生綜效,人多了就難熟悉了。簡單的說,工具或人,少一點,比較好。
愛你們,
老猴子
我這個世代有個現象,專業相機價格平民化之後,許多人都成了攝影師,婚禮攝影師是很常見的兼職。音樂製作設備價格平民化之後,許多人都成了音樂創作者,到處都有「錄音室」,許多人都是DJ。購買蘋果電腦之後,就成了藝術人、創作者、文化人。
工業化量產的一個副作用,就是有太多產品需要賣出去,產線閒置就是虧損,不斷的賣才能支持擴張,利潤成長率下降股東就會脫手。我們可以理解行銷&販售設備的工作者為了銷售量將工具&能力掛勾的推銷方式,有趣的是故事說久了就內化到社會中了。人們開始相信購買多一點工具,生產力也會相對的提昇。越來越多人展示自己的設備、蒐藏&工作室,作品卻很難看到。
在類比的年代這類的迷思比較少見,很少會聽到有人買了比較好或比較多的毛筆而開始覺得自己是個書法家,很少會聽到有人買了比較好或比較多的雕刻工具兒開始覺得自己是個雕刻家,很少會聽到有人買了比較好的小提琴或鋼琴而開始覺得自己是個音樂家。收藏家&師傅是兩種不同的類型,在類比的時代很容易分別,到了數位的世界,一個人軟硬體的蒐集質量&數量容易被社會轉譯成工作生產力。
設備(instrument)需要有知識、經驗、品味等的人來運用才能產出作品,重點在人。今天如果給我好萊塢所有的設備,我還是沒辦法拍個電影。讓我當google的執行長,我也沒辦法維持google的營運&進步。讓我當三軍統帥,我也沒辦法指揮戰爭。我喜歡音樂,但從高中到現在大多的時間都是在想辦法賺錢買更好或更合適的設備,累積了許多的軟硬體,基本能力卻沒有什麼進步,也沒有花心思在上面。
台灣的投資者多是不動產&金融背景出身,金主通常也有些迷思認為用足夠的資金找足優秀的人才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許多不稱職的管理人員也不斷的跟股東傳達,只要給他們更多的人&錢事情就會做的更好。事實上一個人的注意力&精神就那麼多,給一個管理人員更多的下屬到一個程度之後邊際效應就遞減了。有些小型公司的建議是一個主管管理六人為限,有一個公司創辦人的公司規模是控制在公司中每個人名字他都可以記得,他的數字是50人。而Zappo的創辦人最近則是將公司中的管理職都革除,公司中沒有管理職。
管理人很難,一個管理人員說出給他更多的人他會做的更好,通常是在找藉口。好的管理人員懂得專注,懂得幫部屬減少不必要的工作,好的管理人員可以讓團隊發揮綜效。我們希望能找到能夠管理精英部隊的主管,同時要避免誤認組織規模放大成效就會增加。能管理精英部隊的主管,不一定能受得了平庸的部屬,但組織系統一大就很難每個人都是精英。
比較實際的人力配置規劃,可以用一星期中密切溝通的聯絡人數量來決定,除了秘書、助理&公關等特殊屬性工作者,正常的員工&管理者一個星期中密切聯絡人員數量該控制在50-150之間,目標是減少到30。每一個客戶&合作夥伴理想中都只有一個窗口,當聯絡窗口有兩個以上的時候,就容易發生資訊傳達分散的問題。理想中的代理人其實是專案助理,助理對於專案的理解&熟悉程度遠超過平行同仁或上級主管。簡單的概念是,密切聯絡的人越少,對於工作質量的提昇有幫助。
一個人的注意力有限,所需要負責的部屬、設備&系統越少,能夠注意到的細節就會更多。將軟體開發的abstraction跟encapsulation放在組織發展中,在有擴張的需求狀況,是可參考的。用20/80原則不斷的捨去相對不重要的目標、人員&設備,轉移到更有效益的位置。工具需要投入時間熟練後才能用的好,工具多了相對的投入的時間就少了,很難熟悉。團隊成員需要投入時間熟悉才能協助發揮特點產生綜效,人多了就難熟悉了。簡單的說,工具或人,少一點,比較好。
愛你們,
老猴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