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8

爭奪&獲勝

猴子們,

剛才夢到帶著你們到台北出差住旅館,旅館訂房被改成比較差的房間,在外面點餐&剪頭髮的刷卡帳單亂開價,在便利商店繳交電話費的時候被抽換帳單幫別人交錢,為了處理帳單找到騙我的人,我還很有禮貌地請態度輕蔑的無賴還我錢,回旅館你們在房間卻被旅館用部分空間做餐廳營業用,我沒有時間陪你們,請媽媽帶你們出去逛街,媽媽無可奈何,雖然逛街沒興趣&又要獨自帶著你們兩個猴子很累,但生活就是這樣。


夢醒來我還是很惶恐,花了一點時間檢查夢中所有的細節,確認我已經不需要出差了,不會去陌生餐廳吃飯,不會去髮廊剪頭髮,電話已經換預付卡了,我跟你們在一起,都在你們身邊,冷靜下來之後,牽著媽媽的手,覺得很幸運,雖然沒有錢,日子可以過,跟媽媽在一起,跟你們在一起。


回想不論是在美國、台北,或許由於我自認是外地人,南投人習慣主動信任、退讓&息事寧人的邏輯並不是總有好結果,甚至有好多被欺負&被佔便宜的事情當下我沒感覺,是在事後有人提醒或者幾年後才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在你們出生之前我就想著要讓你們在鄉下長大,因為都市人成長過程中要爭&要贏的那種反射邏輯除了讓我很害怕之外,我不認為那是快樂的心態,而我希望你們快樂。


媽媽在台灣有時候因為是大陸人的關係,買東西被加價、權益不被告知、被欺騙,我除了心疼,也只能安慰媽媽我們日子過得去,損失可以承受,放下&往後小心點就好。


相對於都市人的爭奪&獲勝需求,南投或者湖南農村的那些大家一起分享、大家都好的心態,日子比較快樂一些。高中國文老師問過我們:「如果你把自己的家&花園弄得非常漂亮,但鄰居都是破爛不堪,那是什麼感覺?」。老師提醒我們獨善其身不如整個環境一起提昇好。2015有個新聞舉出全世界有許多富豪買了移民到火星的投資,結果是騙局一場,讓我想到許多人一直在環境中努力的累積資產,目標是搬到另外一個更好的環境,他們對於環境&周遭人地榨取&傷害不會感到任何虧欠,我想這些人如果很成功的話早晚可以搬到火星,地球對他們來說是不夠好的,我們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夠好的。


成長是修練,競爭是遊戲,相較於累積的資產&無形的「成就」,每一天所過的日子所帶來的體驗&回憶才是真的,持久的。這幾年對我來說打籃球是放鬆的方式,但有時候跟你們玩或者看到你們不舒服,還是會想到陪著你們比較重要。


這一篇並沒有什麼想法或者大道理跟你們分享,愛你們。


老猴子

2015/02/20

你們會成長,我們會老

猴子們,

最近常聽到朋友跟我說這句話,要我不要太欺負你們,之後我會倒霉。這陣子聽些長輩聊天,想起離開學校之後的一些體悟,分享一下一些角度。

我們在長大的過程會學習模仿他人的行為、舉止&思想,對象可能是長輩、老師、學長、長官等,這些人可能是年紀比較大、經驗比較多、地位比較高等,我們遵從他們所說的,聽著做,少去質疑。

慢慢的,你開始發現別人說的好像有點怪怪的,甚至到有一天,你很清楚別人說的是錯誤的。請你們不要去指正別人,或許你們是好意,但多數的長輩習慣把晚輩當小孩子,沒有意願也沒有興趣去聽晚輩的意見&說法,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有興趣的話你們可以去看一下學習理論,簡單的說,你們就是閉嘴不要去指正長輩的錯誤,知道自己已經成長,那就夠了。

當你們發現自己成長的那一天,也會開始看到長輩跟鸚鵡一樣,重複地跟晚輩傳述著錯誤的觀念&作法,請你們也不要去跟其他的晚輩提起長輩的錯誤,其他的晚輩不太容易相信你所知道的才是正確的,這些質疑在團體中散播開來的影響通常不太好控制。簡單的說,你們就是閉嘴不要將別人的錯誤在第三者面前提起。

你們可以在圈圈外跟該領域的專家求證,保護有錯誤的長輩,不要提起他們的名字。你們可以跟我討論,但我可能也已經老了,很多你們說的東西我都聽不懂了。你們可以跟你們的伴侶或者摯友討論,前提是你們相信這些討論只會留在你們彼此之間,不會擴散出去。

長輩可能因為年齡、資歷、經驗、地位,出於善意想幫助晚輩,將他們的知識&經驗傳承給晚輩,但長輩所經歷&學習的年代,可能比你們早了幾十年,環境已經改變,觀念&技術通常也都有更新,你們在接收的時候本來就需要去檢視。

就像是我如果跟你們分享怎樣去追女孩子&找工作,我只能說我的故事,讓你們參考我的錯誤&技巧,但你們所面臨的世代環境跟我以前碰到的之間有三十幾年的差距,你們同學跟你們說的東西應該都比我說的還更值得參考。

長輩,包含我,我們所說的各種錯誤,在我們的年代可能是正確&合宜的,我們所提出的建議,錯誤除了我們沒有持續學習新知識之外,也是因為我們與你們的世界已經脫離,有代溝。我們可能自以為是把你們當小孩子,認為你們碰過的問題我們都碰過,認為你們看到的都很粗淺,認為你們的知識很少,認為你們缺乏經驗等等。

當你們十五歲的時候,我大概五十歲了,可能連自己十五歲的時候在想些什麼都忘記了,只能用五十歲的老觀點來看十五歲的問題,說出來的話大概沒什麼參考價值,還不中聽。這也是我現在想多留下一些現在的想法,希望你們十五歲的時候,可以看到一個三十五歲的我是怎樣看一些問題的,甚至可以看到35, 45,55的我是怎麼看待同樣的事情的。

二號黃疸好些了,開始會注意人了,會自己在床上玩手、流口水、聽自己發出的聲音。一號今天到別人家看到大自己一歲的姊姊兩個人玩得好開心,開始更有主見地不斷地強調自己的意見,我覺得我很幸福可以在你們這麼小的時候觀察你們的成長,謝謝你們的母親支持我。

愛你們,

老猴子

2015/02/11

贏,不一定快樂

猴子們,

從國小開始參加數理資優競賽,到國中升學班,過程似乎都是很競爭的環境,但從小一直有好老師照顧,考試對我來說比較像一個大家一起參與的遊戲而不是競賽,國中國小的考試內容說真的跟資質&努力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學習方式&開竅早晚的差別而已,我爸媽不會看我的成績單,聯絡簿一直也都是我自己簽名,考好考壞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壓力。

直到一次期中考,分數比一直都是全校第一名的女同學高幾分,女同學哭得西拉嘩啦,當時的我被嚇到了,快點把考卷拿給女同學檢查,看能不能把我扣些分數,讓她開心一點。

對於考試分數,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考試之前,分數就已經在那裡了,因為自己念了多少,懂了多少,那個狀態在考試之前就已經存在,而考試是透過一些題目,不太精準地推估出一個數字來評估學習狀態。

可以把考試分數看成一個需要校正的體重計,數字的高低並不是絕對的,是浮動的,那個數字的意義,是我自己給的,我可以把他當成像是表示天氣的溫度計一樣,看著「喔,現在是這樣」不做些什麼,或者當作讓自己喪氣/激勵的數字,都可以,我通常跳過分數,只看自己哪裡做對哪裡做錯。

女同學的事件對我一輩子的影響很大,從那一刻開始,自己才開始意識到,別人對於分數的態度可能跟我不一樣,有的人對於輸贏高下非常的敏感。

例如在籃球場上,我的觀念是開始打之前高下就已經定了,身體素質、基本動作、觀念、默契&精神狀態在比賽的前後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好好的打,大家打得盡興就好。但好多人在沒有裁判的比賽中落後時不斷地犯規阻止進攻,為了贏&怕輸,這是非常常見的。

慢慢地發現,其實在朋友互動、社團、工作職場上許多環境,都有許多的輸贏高下,有時候我會讓別人贏,少作,少說&少爭一些,因為我真心的認為這是我喜歡的狀態:大家都開心。但同時,我心中其實也有許多想要爭高下的想法。

爭誰交往過的女孩子多,誰有的唱片比較多,誰比較兇狠,誰比較特異獨行,誰的經歷比較不同,誰作的事情比較難,誰去過的地方比較多,誰賺的錢比較多。我猜這些競爭是在環境中學習來的,這些競爭可以是有趣的,可是到了一個程度之後,好玩的比例就少了,嫉妒、憎恨、壓力等負面的情緒就來了,影響了心態&行為到了傷害他人的程度,想贏&怕輸,都不是會讓人愉快的出發點。

今早碰巧做了個夢,我考上了研究所,在找宿舍、租屋環境,在認識學校附近的環境,在規劃研究所要專攻的題目、生活型態&作息,因為是在北部的學校,還有以前的女朋友提供住所希望我跟她一起居住。由於我已經結婚了,婉拒其好意,想著獨自工作的媽媽跟你們,思考著研究所這個決定所要犧牲&回報是否值得,決定要回家跟媽媽討論,想省點錢,就用走的(可能是做夢,沒想到從台北走回南投是一件怪事),走得好累,不想花錢,走到一個百貨公司喝水,離開時經過一個美髮店順便問我走到哪裡了?裡面的員工跟我說到了宜蘭了,我笑著癱坐在地上,說自己走錯方向了,問著怎樣走可以穿越中央山脈走回南投,回絕女店員的邀約,男店長則是願意開車帶我去車站,我也想快點回家找媽媽,想著搭高鐵算了...

醒來看到你們,想法就很清楚了,我不會去念研究所,除了跟你們分開,還要讓媽媽辛苦工作帶著你們,我想學的東西在家中都可以想辦法學,跟媽媽還有你們在一起是真的。

提這個夢,希望你們在以後的日子,發現任何的競爭已經不像遊戲那邊有趣,而開始有嫉妒、憎恨&壓力等負面情緒的時候,冷靜一下,看爭的東西是環境鼓勵人們爭的,還是你們自己心中想要的,你們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是真的,那已經無關輸贏,不論努力的結果如何,整個過程都會是踏實、平靜&幸福的。輸贏高下是一個假議題,人生不需要贏,贏也不一定會快樂,不論分數如何&別人怎麼看待你們,你們都還是自己,為了自己真心想要的幸福努力過生活,這才是真的。

愛你們,
老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