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高估自己的記憶、判斷力&道德觀

猴子們,

這幾年在看關於認知、理性邏輯&道德的一些研究,心得是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記憶、判斷力&道德觀,理解每個人的記憶都是即時建造、判斷通常是先提出個反射決策接著補充支持論點、道德制他作用大於自制,如此一來對於許多感到困惑衝突的狀況就比較容易釋懷了。

我們的大腦容錯能力很高,或許高到有點危險,以至於在進行所謂’回憶‘的這個動作的時候,大腦嘗試搜尋片段概念&資訊,建立可能路徑拼湊出回憶的樣貌時,常取得錯誤的資訊&連結而建構出假的回憶。我們的記憶很多時候都是不正確的,然而當大腦拼湊出一個結果而受到挑戰,並且無法重新組織其他結論的時候,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接著「合理化」的自我保護機制就出現了。圓謊、自我催眠&集體催眠是我們天生具有的能力,其行為並沒有惡意,為單純的自我保護行為,因此當這些行為受到進一步的挑戰、質疑的時候,會有更進一步激烈的反抗動作。「得饒人處且饒人」是一個很好的座右銘,所有的人類都會自我矛盾,接受這事實並用更「符合人性」的方式來應對此現象日子會比較好過。

我們很少做所謂的「判斷」,相較於邏輯思考,我們的腦子連結概念非常地快速,可以在幾毫秒內取得類似概念、感覺、行為模式組合而反射出一個結論,當我們放棄這個反射結論之後,開始「想」,這個判斷就要花許多時間了。當我們用反射拼湊結論的時候,除了其中的記憶可能是錯誤之外,資訊也通常是片段不全的,很少會做出好的決定,通常是「安全」的決定,而當我們的決定被挑戰之後,自我防衛機制開始出現,「合理化」的行為就出現了。認知這個現象之後,可以提醒我們對自己的決定不要太有自信,比較容易去反省,對於別人不理性的決策也可以比較溫和地去幫助別人釐清狀況做更好的決定。

我小時候接觸佛教、基督教&希臘寓言故事比較多,這些說法提供了我道德觀的建構元素。經過與其他文化&觀念的人們交流碰撞之後,慢慢地發現道德如果不是用來自我約束,就是被用來攻擊&限制他人的武器。道德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證實了我的懷疑,不論在族群、政治、宗教上都是,道德是一套規則用來區分他我、彰顯權力、控制族群的工具,其心理需求來自族群自我保護、內部控制&擴張奪取的需要衍生。尊重多元的道德觀,在合理的範圍內禮貌性的配合,自己選擇的道德觀多用在自我反省,避免把自己的道德觀用來批判制約他人,遠離「是非高下」這種沒有意義的爭論。在此可將道德延伸到任何的一種社會評價上,文化、藝術、生活方式、消費方式都有人在分高下,除了社會小團體自發的價值觀競爭之外,更多是政治&商業行為操作,需要小心辨認。最簡單的做法,把道德觀當「個人偏好」看待。

愛你們,

老猴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