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特質&七原罪

猴子們,

今晚跟媽媽看了一部有趣的電影「Divergent」(2014),是一個美國當代小說改編的。故事中的國家將人民依照屬性分成五種類型,同一種類型的人們一起生活,有著不同的社會分工。


  • 無畏派:毫無畏懼,負責保衛家園
  • 博學派:崇尚知識,追求突破
  • 直言派:誠實直言,我忘了他們的社會分工是什麼…
  • 無私派:過著僧侶一般的生活,無私地為別人付出,為政府管理者
  • 友好派:愛好和平,總是盡全力避免一切衝突


整個國家的系統強調「派別大於血緣」,五個生活族群的人們分隔得很清楚,但不論是來自那一個派系的孩子,在成年的時候會通過一個性向測驗,讓孩子知道他們比較偏向那一種屬性,但此性向測驗只提供孩子們參考,孩子依舊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之後該選擇哪個生活族群,如果選擇與父母不同的生活族群,從此也就失去聯繫關係了。

電影情節不談,我認為將類似性格的人們放在一起生活,依照屬性專司某種社會分工,是挺有趣、浪漫的概念,人們常將糾紛的原因導向個性&想法差異,但我相信每一個人朝幕相處的人如果都跟自己一模一樣,肯定也挺無聊的。男主角在片中說:「我不想只當無畏派,我希望我勇敢、博學、誠實、無私、友善」,這句話還挺感人的,讓我想到最近想跟你們提的「七個原罪」,你們知道我不是要講宗教相關的東西,我是忽然想到,我們並不需要把這七個原罪看待成非常污穢、不堪、噁心的特質,相反的,或許就像是他們的名字所帶的意義一樣,或許這七個東西就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我們只是需要花點努力去調整得更社會化,減少這些特質對於我們&他人的傷害&不快。


  • 傲慢:很不幸的,人們隨時都在比較優劣高下,要強壓著這種反射動作很辛苦,我覺得只要隨時提醒自己謙卑、平等待人、自省即可。天主教對應的概念也是謙遜。
  • 妒忌:當我們發現我們忌妒他人的時候,同時也祝福別人更好,接受自己的不足,我們也努力更好。天主教對應的是寬容/Kindness,我覺得wiki的翻譯不太正確,我比較喜歡「善意的待人」這種解釋,讓自己有能力成為一個轉換器,不論是什麼進到我們的心裡,讓美好的東西散播出去。
  • 暴怒:我們可以憤怒,但憤怒的言行需要自行承擔,因此要提醒自己只做出自己能負責的行為,說自己能負責的話。就像一號從小生氣會摔東西,我會讓一號有憤怒的發洩,但摔的東西要撿起來,打翻的東西要擦乾淨。天主教對應的是耐心,其實我對於耐心的認識還是很粗淺,就目前的我來說,耐心大概是克制、忍耐、等待,我想你們如果有發過幾次讓自己後悔的脾氣之後,就能開始了解克制、忍耐、等待的優點了。
  • 懶惰:我們都會懶惰,但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到後來都會燒到我們,聰明的懶惰。天主教所對應的勤奮是不錯,但就如之前提的,勤奮也有副作用。
  • 貪婪:想要更多是生存的本能,但多到一個程度的時候,會變成負擔&障礙。就像是一號每次拿出太多玩具,要收的時候就會知道有多痛苦。天主教對應的是慷慨,我相信你們在長大的過程都可以意識到分享是多愉快的事情
  • 貪食:我不會控制你們多吃,你們吃到不舒服自己就會停了。天主教提出的對應是節制,我覺得挺好,你們在長大的過程在許多事情上都可以去摸索那個「剛剛好」的尺度,抓到這些尺度,生活會更美。
  • 色欲:如果沒有色慾大概就不會有你們了,因為你們都是男孩子,在言語、行為上不論是面對同性或者異性都要給予尊重,色慾只留在自己私人的範圍,不能造成別人的不悅。天主教提出的對應為貞節,我認為你們為了自己的另外一半保持貞節即可。


我不認為你們需要當聖人,老實說我只希望你們能當能令別人尊重的人,因為我的想法是我希望你們能有什麼價值觀的話,我該身體力行讓你們參考,一起努力吧。

一號,

今天你從床上往我跳過來的時候,我並沒有接住你,讓你摔到地上,你在地上哭好大聲,我知道你並不是痛,是生氣我怎麼沒有接著你。我對自己有一個小小的期許,希望有我在的時候,你們可以不需要感到害怕,你跟我玩得再凶,我都不會讓你受傷,在任何有危險的地方,做很多危險的動作,你都可以玩得很開心,只是最近我不確定我的作法是不是恰當,尤其是看著你一再挑戰更危險的情境,我覺得我該開始讓你學著為自己的行為受傷了。我想我該讓你學會辨識危險,懂得害怕,知道什麼時候該小心,該保護自己。

大猴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