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3

新英雄

猴子們,

 我現在34,猴子一號一歲九個月,猴子二號還在肚子裡面。

 猴子一號現在挺能溝通的了。早上起床的時候不會吵我跟媽媽,只是晚上的時候還是會哭鬧,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正常,昨天晚上一直踢我,我跑去二樓睡覺,早上六點多的時候猴子一號起床,自己拉開蚊帳,偷偷的跑到二樓小聲叫奶奶,還怕我聽到。

 我跟媽媽看電影的時候,一號在三樓覺得無聊,就會跑去樓下找爺爺奶奶。我跟媽媽計劃六月的時候去台東一趟,我自己想著不要帶猴子出門,當我做跟媽媽的一次約會旅行,但說真的,到時候我們可能也捨不得、放心不下還是帶著一號出門了。 

前天是母親節,也是我記憶中第一次母親節沒有跟奶奶說母親節快樂。回南投快兩年了,也兩年多沒領薪水了,爺爺奶奶是擔心我的,但偏偏我想做的事情賺不了幾個錢,沒辦法對他們交待,跟他們說的話也就少了。 

這幾個星期,猴子一號很喜歡追著爺爺跑,我不知道爺爺帶一號出去都在做些什麼,我也不想知道,爺爺不是一個做事會讓我放心的人,性格屬於人來瘋,不細心加上反應誇張,今天早上把一號放在椅子上自己站起來不小心把一號推倒,爺爺驚慌之下飛快地拉著一號的兩隻手放上椅子,我在旁邊看就覺得很痛,爺爺接著拿抹布像在幫車子打蠟一樣努力擦著一號的臉,我看起來也覺得很不舒服,一號大聲的哭,爺爺也大聲的安撫著,我要爺爺動作輕一點,聲音小一點,一號才平靜下來。 

奶奶希望你們以後去環境比較好的私立幼稚園,但我比較希望你們能跟環境比較辛苦的孩子一起生活,這個世界環境好的家庭只有佔小小的比例,我不希望你們跟這些孩子一起成長,而不了解這個世界中佔多數的中下階層族群。我希望你們能懂其他人的恐懼、匱乏跟不自信,更能體諒人,進而成為幫助社會的力量。 

今天看了美國公共電視 PBS的new heroes系列紀錄片,第一集是印度的一個奴隸解放運動者Kailash Satyarthi,Satyarthi偷偷地去解救被販售給地方勢力的童工&家庭,讓這些童工能受教育,讓家庭中的成年人能獲得自由回到社會中重新站起來。節目中提到這些被販售出去的人們,因為從小為奴隸,並不理解自由的概念,解放運動者給孩子們六個月的訓練,對於年紀小的孩子給予讀寫等基本的教育,讓他們能夠與學校教育接軌,大一點的孩子則是給予工作技能訓練,讓他們可以在社會中自力更生。


Satyarthi知道光是靠這些解救運動的幫助是不夠的,畢竟是西方社會的消費習慣而有了廉價童工的需求,因此聯合歐美的盟友,建立社會企業認證,教育西方消費者購買支持沒有使用童工的商品。Satyarthi同時走遍整個印度在村莊間推動兒童不該被販售為奴隸的觀念,搭配一開始的解救運動。Satyarthi很驕傲的告訴大家,過去解救的孩子們,他們受了教育與得自力更生的能力後,成了新一代的解救者,幫助更多的兒童奴隸獲得自由。 


另外一個英雄是美國的Mimi Silbert,Silbert建立了 Delancey Street基金會,讓更生人參與兩年的社會服務計劃,在搬家公司中工作、餐廳受訓、社區服務等方式,讓更生人參與社會與人群互動,讓更生人在兩年的時間內感受到自己對於社會的價值,開始願意相信自己。 

Silbert說的一個讓我很有感觸的比喻是,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天使與惡魔,同時每個人都有做過好事與壞事,這不限於更生人。Silbert希望能讓更生人們在心中的天平上,透過兩年的累積,讓好比壞更多,讓更生人開始相信認定自己是美好的,是值得被愛被尊敬的,是對社會有價值的。 

這些人或許沒賺什麼錢,但對我來說他們給這個社會的價值遠大過許多獲利高的企業,他們是我的偶像,也是讓我想繼續下去的能量來源,我希望你們未來的世界會更好,  愛你們。

 大猴子

2014/05/04

業務溝通技巧&育兒


面對孩子哭鬧,一些過去業務工作的心態轉換對我的幫助挺多,在此跟各位分享。



客戶的抱怨不是針對你,大喊大叫是希望問題能被解決。
先理解接受對方的情緒,安撫,再來討論問題。
任何前提下輕聲細語,讓客戶情緒穩定後,先聆聽了解客戶需求再溝通。

------------------------------------------------------------------------------------------------------

孩子的哭鬧不是針對你,大喊大叫是希望問題能被解決。
先理解接受孩子的情緒,安撫,再來討論問題。
任何前提下輕聲細語,讓孩子情緒穩定後,先聆聽了解孩子需求再溝通。


孩子還不會說話,唯一能依賴的就是父母,當爸媽沒辦法了解孩子的需求的時候,孩子會非常沒有安全感,挫折慘混著悲傷與憤怒,小聲的對孩子說話,讓他知道我們願意聽,願意了解,讓孩子感受到得以平靜,接著我們再來討論問題。

有些朋友覺得我很奇怪,為什麼要跟一歲的孩子解釋我的出發點,我的想法&原因,他們根本聽不懂。除了這是我給自己的練習,希望自己對孩子從小就當一個對等的人類看待,孩子看到我會放下手邊的其他人事物,蹲下來到孩子的高度慢慢地跟他溝通,從孩子的眼神可以看到他知道我重視他,負面的情緒&哭鬧通常也會即刻解除。

這樣的做法對我家一歲九個月的小孩採用至今,希望他停止我不希望他做的行為或者放下手上的東西,我都不需要提高音量,或者花很長的時間討價還價,過去的時間投資是值得的:)

七個輕鬆應對公開演說的小技巧


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上台感到恐懼,當時不知道眼睛該看哪,只覺得全身不自在,腦子中知道有許多該做的事還有該說的話,但順序結構亂成一堆,現場大家都注視著我,許多鼓勵的眼神反而讓我更僵硬,站在台上就像是被鬼壓床一樣,腦子與身體是脫離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嘴巴與身體像是電影超級慢動作一樣,只希望快點結束回到現實。

當時我十一歲,後來十六歲到美國傻傻地修了英文演說課(連英文都還不太會說)、學生時期主持校內外活動、國際活動翻譯&主持、業務會議、產品發表、教育訓練課程,我已經想不起來上一次上台會覺得不自在是什麼時候了。期間也跟許多因為工作需要公開報告的朋友們交流過心得,不論是面對幾十人會者幾千個來賓,不論情境是致詞、上課、會議報告,有幾個小技巧在此跟各位分享。

1. 提前到場
人對於環境是敏感的,提前到場熟悉場地&設備,開場後會更自在輕鬆。提前到場也讓你有機會跟提早到的來賓&現場人員互動,我通常會先詢問來賓的背景,了解他們想知道些什麼,有那些問題,有那些預設的想法,如此一來進行的過程中,我有一個心理準備可以將已經互動過的人們,當我的基本聽眾,先對他們說,取得良性互動,慢慢的把更多來賓的注意力集中到內容中,也讓更多來賓可以放心的參與。

2. 健康的心理準備
不用去擔心來賓會不會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這件事,在這個場地&時間範圍內整個環境都是你的,所有的人都必須也期待你的內容,要牢牢地記住在預定的時間範圍內,整個場子都是你的,你是主角,所有的人都在聽你的聲音。千萬不要去使用想像來賓都是裸體、青蛙或小朋友這種技巧,這些技巧的缺陷在於他們讓你跟來賓切割開了讓你陷入自言自語的狀態,比較建議的方式是把所有的來賓都當你的家人&朋友,而你是來分享一個故事或幾個想法。如果你把來賓當成你的家人與朋友,他們的疑惑並不會讓你慌張,你會熱心地用他們能夠懂得方式重新講解。

3. 開場
最重要的事情是跟大家打招呼,讓大家知道要開始了,確認大家是舒適而且準備好要開始聽你說話了。可能有部分的觀眾不瞭解你的背景,如果有主持人可以幫你開場&介紹背景的話最好,不然就是用簡短的方式,讓大家知道為什麼大家需要相信你,為什麼需要專心聽你說話。在觀眾心中建立足夠的可信度之後,接著可以介紹內容中有那些與聽眾相關的問題,讓聽眾知道內容哪些部分是跟他們相關的,接著告知你報告中的幾個段落,並且訂下Q&A 的時間點&規則,讓每個人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哪些事情。

建立可信度的時候,需要注意觀眾的背景,不要過度謙虛,也不能讓觀眾覺得你高高在上有距離感。介紹完整個流程之後,也可以詢問觀眾流程&重點是否有什麼需要調整的,了解是否高估&低估了觀眾的知識程度,內容重點是否為觀眾所關心的,讓觀眾知道你是為了他們來的,接下來的良性互動會更自然。

4. 事先寫好完整的稿子
有時候在台上可能被燈光、噪音、雜念影響,思緒&流程可能會跑掉,甚至忘詞,除了大家常用的段落索引卡之外,完整的稿子還必要的,稿子也必須跟索引卡一樣,依照段落&順序分開,除了重要的引言、數據、證據不會忘記,受環境、觀眾互動、自身健康&情緒影響的狀態下,依舊可以利用稿子當作後備方案,自己或請他人念稿完成演講內容。

5. 事先選擇好哪些內容是可以捨去的
不論是10分鐘的簡短報告或者是90分鐘的演講,不論我們準備多少精彩豐富的內容,聽眾能留下記憶的東西是很有限的。所以在準備材料的時候,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來決定,現場如果因為觀眾互動、突發狀況而需要做內容&時間的調整的時候,那些東西需要捨去。我跟很多朋友都曾經犯過一個大錯誤,太執著想把所有的內容分享完,導致說得太快讓觀眾壓力很大,實際吸收的內容很少。我們可以問自己 a. 希望觀眾回家後會有什麼動作? b. 他們會怎麼用幾句話跟朋友說他們聽到的內容  c. 五年後觀眾會記得什麼?

6. 結尾
結尾的時候跟寫文章一樣,需要重申開場的時候所提的重點,另外提供觀眾現場深入的詳細資料&省略的內容可以在那些地方取得進一步參考資料,這些動作都是幫助聽眾在最短時間內可以有回顧記憶的動作,並且在將來需要複習&深入了解的時候知道講者很負責熱心地提供了參考資源,不論對於聽眾的吸收或者維持講者的可信度都是有幫助的。

7. 反省
如果現場能用兩台攝影機(筆記型電腦攝影機+外接webcam)拍下講者&聽眾的反應,對於調整報告的模式、肢體語調、內容重點非常有幫助。也可以安排同事&朋友在現場幫忙做筆記,記錄下講不清楚&現場反應不良的地方,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在結束後與一開始開場的時候有互動的觀眾們諮詢,讓他們知道你希望能根據他們的回饋對未來的報告做調整,讓他們告訴你那些地方可以說更清楚,哪些地方可以省略。

公開演講是溝通形式的其中一種,當我們能更深入的了解聽眾的背景、想法&需求,就可以更貼切精準地傳達聽眾所需要的資訊,希望以上技巧能在各位的生活&工作上有令各位滿意的幫助。

2014/05/02

Mapping Sheets 將聯絡資料批次轉換成Google Map

Tile-1.png
不論是平常整理的吃喝玩樂地圖,客戶拜訪資料,Mapping Sheets都可以幫你轉換成Google Map的形式顯示聯絡資料,地圖中可以用吃喝玩樂住的地點、價格等來篩選,而經常做業務拜訪的甘苦人們也可以用新客戶、密集拜訪、大客戶、案件名稱等方式來篩選客戶,規劃拜訪行程。

使用說明影片:


使用方式:

  1. 首先在Google Sheets的 add-on store從此網址加入 Mapping Sheets
  2. 點選藍色的Free來加入

  3. Google Sheets會詢問是否允許此Add-ons執行
  4. Mapping Sheets將可以知道你的名字、email、取得你的Google Drive文件並更改,並將資料送到Google以外的系統服務進行處理,同意後請按下同意。

  5. 安裝完成後可以選擇 Learn More了解更多或者按下Close直接使用。

  6. 點選[Add-Ons] --> [Mapping Sheets] --> [Start Mapping]開始建構第一個地圖
    ms-menu.png
  7. 第一次執行的時候畫面右邊會出現一個選單,並且在你的 Google Drive中建立 xsMapping的資料夾,同時新增一個地圖網頁檔案 xsMapping.html。
    ms-loading.png
  8. 完成後會請你使用Create來建立第一張地圖
  9. 在此之前可以先使用 Demo來看看產生地圖將會是什麼樣子

  10. 點選包含樣本資料,並按下Create

  11. 會出現一張名為Data的新表單,對應好欄位(Title/人名、Filter/分類、Location/住址)後就可以Build建立地圖。

  12. 淺藍色的 View按鈕在地圖建造完成之前為無法點選的狀態。
  13. 完成後點選 View瀏覽地圖
  14. 右邊的地圖保留Google Map所有的功能
  15. 左方的分類則是可以根據需求來建立篩選內容
  16. 看完Demo後可以建立一張新的表單,輸入自己的資料,記得取消 include sample data for testing (包含示範資料)

  17. 完成後會出現基本的欄位
  18. 除了基本欄位之外,還可以加入其他的資料

  19. Title中的資訊將會出現為地點名稱,目前使用Category為篩選條件,Location提供Google Map製作地圖之外,其餘的欄位資料都會出現在地圖中。hint_dialog.png
  20. 篩選條件可以點選  refresh_icon.png圖案來替換
  21. 在此我們將原先的Category之篩選條件,改成 Group。
  22. 如此一來就可以用另外一種篩選條件來篩選地圖了

EazyBib 自動產生 MLA, APA書目格式


EazyBib除了可以用輸入網址、文獻標題等方式自動生成MLA、APA、芝加哥等書目引文格式,也可以整合Google Docs直接在線上使用,同時還有Chrome瀏覽器專用的plugin可以幫忙生成 TOC,是研究生、教授、研究人員與圖書館資訊工作者值得參考的服務。

EazyBib網站同時有許多免費的參考資源提供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