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是兩面刃

猴子們,

1995-2015這二十年在台灣很強調「競爭力」,缺乏競爭力這件事情幾乎是沒辦法生存的代名詞,而沒有競爭力的人們被邊緣化或者淘汰了也可能是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一萬個人競爭,第一名只有一個,其他 9,999個都是輸家。
一千萬個人競爭,第一名只有一個,其他9,999,999個都是輸家。
十億個人競爭,第一名只有一個,其他9,999,999,999個都是輸家。


強調競爭力的社會對於其中的成員傳達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所有的資源都給贏家,大部份的人過得不好,這件事情是合理的。如果99.99%的人想要過得更好,就必須把第一名的擠下來,取得第一名的一切。

這個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三十幾億 by 2014),他們的競爭條件都是低於平均水準,我們自己、親人、朋友、鄰居都可能是沒有競爭力的那一半。當我們同意且合理化第一名能拿走一切之後,統計上來說,這個世界上會有幾十億人一出生就過著沒有希望的生活。

要求市場五六十歲的長輩學英文、網路、科技,這樣才算是有競爭力,這樣的社會風氣是病態的。我們設立了幾個篩選條件,不符合的就讓制度淘汰他們,這是奴隸制度,而不是一般社會該有的現象。

當我們強調競爭的時候,我們把自己與他人抽離開了,我們與社會&環境切斷了,我們的重心在取得、累積、獲勝,對於他人&社會造成的成本不是我們最在乎的事情,我們要讓自己越來越好,即便代價是這個地球上幾十億人都因為我而在過程受傷,是他們自找的,他們的罪是「缺乏競爭力」。

我希望你們能多去參會「合作」這個模式:我們與所有的人都是共生的,別人的喜怒哀樂會影響我們,別人的幸福、歡樂、能量都與我們互相感染著,我們照顧著自己&周遭的環境,一起永續發展,我們的產出除了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之外,我們也將自己的成就分享到這個社會上,我們在乎整個社會的發展是否健康,我們在乎社會中的成員,我們的重點不是要當第一名,而是大家都好。

當我們不把自己與環境&社會抽離,我們的行為對於環境&社會的傷害,就會感到痛,就會去注意。當我腦中謹記著我對於現在的環境&社會的傷害,都是在傷害你們的未來,我就會去注意。

大猴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