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30

給一個支持核電的核工同學

你好,

我可以理解有相關背景又支持核電的朋友,現在鬱悶的心情。跟服貿、台獨、直接民主等許多的議題一樣,爭論的兩方都有不專業、不願意讀資料、不願意相信另外一方提供的資料,又認為別人很不理性很情緒的族群。

我聽一個歷史老師說過,歷史上多數的對立,不是對與錯的鬥爭,而是對與對的較勁。

真實生活&網路上所有不明究理地恐懼核電,相信錯誤資訊的人們,不願意聽你說,不相信你提供的資訊的時候,並不是針對你,不必太在乎,人們的恐懼是長時間地信任政府&專家被背叛之後,累積下來的不信任。

請你理解群眾會有非常不理性的情緒,只是人性的一部份。當你屬於少數專業的時候,註定就是要長期面對著多數的不專業。不專業的民眾的恐懼、憤怒、不理性會持續的存在你身邊,這是專業工作者的宿命,無法改變,只能學著適應。

99%的人不懂,95%的人看都不想看,所以這一個反核的影片就很成功

因為他做的很輕鬆、易懂、親民,沒有一點攻擊的味道,所以他沒敵人

這一個作者也用心,但他的語調一開始就樹立敵人了,挑起情緒,因此提供的資訊也就可惜了。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8399754.A.4C3.html

雖然99%的人不這麼想,但我覺得你有能力這麼想,討論的過程並不是要批判誰對誰錯,而是要從多方之間的資訊來判斷哪些資訊相關、可信、可執行,讓不同位置的人能分享交流彼此的觀點,幫助消除盲點&迷思,因此資訊呈現的格式、語調、時機等都是專業工作者需要學習的。(例如TED talk 20mins 可以讓普羅大眾對一個概念想聽、能懂、有感覺)

我相信你的專業,也欣賞你捍衛你專業的態度,祝福你能有更多的力量幫助這個世界往好的方向發展。

接著我分享一下我對於核四不信任的幾個原因,對於核電我屬於不專業的99%,我的擔憂主要圍繞在"人"上面:

1. 一個專業假設有1%的人懂,這已經是很理想的比例了,99%以上的民眾是沒有能力理解、監督、批判公共事務的。粗淺的再把真正懂的那1%分三份,廠商、政府&學界,假設各自都是0.33%,其實所有的廠商都是學界教授的學長姐,除了贊助學界研究之外,也提供學界學生的未來出路,沒有什麼太誇張的事情,學界不會主動去找廠商的麻煩,廠商只要政府那一關打通之後,幾乎就是一路順暢了。(現在應該沒人相信/期盼記者有能力揭弊了吧)民眾真的很無知,這是自然現象,沒有辦法要求民眾什麼都懂。

2. 政府是一個木偶的概念,出任何事情都只要有個臉孔下台,民怨&輿論消持,後續執行就沒人follow了。接著後續傷害的費用都是納稅人買單,檯面上扛罪下台的這個人不用坐牢也不用賠錢,因為護主有功可以安排到顧問公司領乾薪,小孩出國唸好學校有名人推薦,學費也都有人支付。新成立的人頭公司可以繼續接案拿預算,預算有各種名義執行,也有各種方式技術性的合法綁標。除非有確定的"人"需要坐牢或者賠錢,下台&國賠都是幌子,讓納稅人繼續懲罰自己,用稅金繼續養廠商。

3. 所有的報告數值,誰測量?誰管理?誰批准揭露的資訊?揭露的版本?例如"台灣的標準跟美國一樣要符合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標準",實際執行&認可這個標準的,是誰?很多國外的standard其實是用來賣認證的私人機構,學會的編審由會有董事會中的贊助商建議指派,學會透過發行會員研究的篩選可以影響產業的發展方向,台灣的顧問公司跟這些機構買授權,請幾個工程師就可以給予認證。

或許可能的解決方法:
1. 這一個我不知道怎麼辦...

2. 私人公司如果有個職員圖利特定廠商,會怎麼處理這個員工,我們就該怎麼要求經手公共採購的決策者&辦事員。這概念很合理也很簡單的。

3.規格制定、工程執行、審查業務經辦者的名字、日期都需要公開,保存永久歷史資料,讓沒有得標很不爽的競爭廠商還有有時間又有專業的教授研 究生可以一起監督公共工程。不應該有內部版本,還有外部版本的資料。

2014/04/28

通訊錄小技巧


這個年代手機中有上千上萬筆通訊錄資料已經不是什麼太奇怪的事情了,尤其是專業與私人資訊越來越難切割的從業人員,在此分享一些實驗超過十年的小技巧。

1. 將手機、網路通訊錄同步到雲端
不論是公司內部的exchange或者iCloud、Google contact的方式,將email與手機通訊錄整合在一起是必要的。對於聯絡人的資料更新,需要同時在電腦&手機上修改最新的資訊,減少零散過時的資料。

2. 專業&私人資料儘量分開
如果工作允許,儘量分開個人&工作通訊錄資料,使用兩隻電話分開資料。太多社交軟體(twitter、facebook、line等)有同步通訊錄的功能,當工作聯絡資料與私人資料都存在同一隻手機的時候,容易產生尷尬的狀況,如是否要將客戶、同事、主管加入facebook好友。另外將公司資料分開的優點是,離職與交接的時候資料轉移比較容易且清楚。

3. 欄位分列&群組與標簽分類
為了讓不同的雲端服務能順利地交換資料,通訊資料的欄位分開記錄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公司、部門、職稱、郵遞區號、國碼、電話區域號碼、城市、街道名稱,這一個小動作有做好,往後可以省下許多的困擾。
群組與標簽分類上,可以用的例如:客戶分類、工作情境需求(支援、請款、系統)、專案...,在群組訊息的時候會省下許多時間。

4. 平日的更新
通訊錄聯絡人的作用並不是只有在記錄電話、住址與email,備註欄的運用才是最有價值的地方。不論是當面拜訪、電話或email聯絡之後,我會在備註欄位寫下

  • 聯絡日期
  • 討論事項、待辦清單
  • 我承諾的事情(用Promise標注以供往後查詢列舉)
  • 我做錯的事情,需要彌補的
  • 對方特殊的想法&需求
  • 歷史事件&共同回憶
用這種方式更新聯絡人資料的好處是,不論是對方來電&來信,我可以馬上在黑莓機或Outlook上面看到我們最新的工作重點。不論多久沒聯絡了,朋友與客戶的生日、是否吃素、小孩的喜好等事項都可以清楚地隨時查閱,紅白包不會有少給或金額差異太大的狀況,甚至去過的旅館、餐廳消費的感想如何我都會記錄在通訊錄上,作為往後參考資料。

2014/04/25

今天你很生氣

猴子一號,

早餐吃粥的時候,在你手上的湯匙比較重,加上寬度比較寬並不是很好使,拿了另外一隻小湯匙在你桌上讓你用。你拿起手上的鐵湯匙要拿給我們,我當時背對著你沒看到,媽媽準備上班正在專心吃早餐,你眼睛張得大大的沒有表情的拿起手上裝著小米粥的碗,緩緩地舉起,我跟媽媽看到你快要倒了同時喊著「不行!!」,你沒有回應,繼續看著我們兩個並把手上的粥往桌上倒。

媽媽瞪著你拍了一下桌子,你也沒反應,繼續玩著桌上的粥,我請媽媽專心吃早餐準備上班,既然你都已經弄髒了,就讓你玩一下食物吧。你沒有說話,邊玩食物,時而抬頭看一下我們,沒有笑也沒有生氣,我則是繼續吃著我的早餐。

我沒意識到你是怎麼了,或者在想什麼。媽媽告訴我剛才是因為我們沒有接手你要給我們的湯匙所以在發脾氣,我那時候懂了,但也只是覺得好笑,沒有什麼動作。

媽媽吃完早餐準備出門前,還是親了你一下,你也沒有表情。

看你沒吃什麼東西,我分了一顆烤地瓜給你,想著昨天你吃的蠻開心的,我自己也吃了一些。吃了幾口之後我轉身去上廁所,在廁所的時候聽到你對我叫了幾聲,我洗完手快步回到廚房,看到你把地瓜丟在椅子上。我生氣地指著地瓜要你撿起來,你抿著嘴東看西看,就是不撿,也不看我。

我不知道一年九個月大的你可以這麼有個性,我們兩個人就在廚房對峙了快十分鐘,我重複著「撿起來」,而你持續左顧右盼。

接著我脾氣上來了,把你的頭用力轉向地瓜的方向,要你撿起來。你被我突然的動作嚇到了,開始哭,我覺得我用力抓你不對,但還是持續說著「撿起來」。接下來的十幾分鐘,你的眼光持續閃避我跟地瓜,時而委屈或憤怒地哭喊,中間我又抓著你的頭轉向地瓜兩次。

有那幾秒鐘,我還蠻想打你的,但覺得我當時的情緒,打你的話可能會把你打到受傷,所以讓自己深呼吸,持續用平常的音量,每20-30秒提醒你一次「撿起來」。

我從生氣,到看著你抿嘴,閃避眼神,帶著怨恨、挫折、不滿等的動作,覺得你好可愛,想把你拍下來,可惜一樓奶奶的抽屜鎖住了,只好回來繼續跟你對峙。我摸著你的頭,順一順你的頭髮,慢慢的跟你說著「你丟的就要撿起來啊,我剛才只是去上廁所,我不會故意把你丟著一個人的」

後來又想打你的時候,想著,把你關在沒有燈的廁所好了,起碼這樣你不會受傷,而且我記得以前你發脾氣的時候曾經把你放到廁所過,你很怕沒有燈的廁所。把你抓起來關進廁所之後,可能是恐懼加上憤怒,你吼著,拍打著廁所的鋁門,我看著時鐘,盤算著要把你關多久,五分鐘好了,我一直希望我能不給你恐懼,所以每次你在家裡面一哭,我就會從不同的樓層跑過去喊著你,抱著你,希望我能給你安全感,但今天我在給你恐懼,我也感覺很不舒服。

你哭吼拍打著門,我看著時鐘,每一分鐘都那麼的長,奶奶聽到你的聲音也偷偷下來看一下,到了三分多鐘後我沒辦法再聽你害怕的聲音,把你抱出來到椅子上繼續要你把地瓜撿起來。

我猜是關廁所讓你有更多的不滿&憤怒,你還是左顧右盼,除了哭喊,一點都沒有撿起來的意思,我們僵持了快十分鐘之後,我又把你抓回廁所了。

這次你更憤怒地拍打著門,大概兩分鐘那時候,你的哭聲變得恐懼比較多,我不忍心又把你抱出來,這次一站到椅子上,你就主動把地瓜撿起來了。我把你抱著,比平常你害怕的時候抱得更緊,主要是因為我感到愧疚,你哭到很難平息,整個人呼吸會同時顫抖著,我也沒心思跟你說教了,跟你說「你丟的就要撿起來,撿起來就好,生氣我知道,但我不是故意把你丟著的...」我只希望你不要再害怕,把你抱得緊緊的。

你還是不想看我,但也用力把我抱得緊緊的,我親吻你的臉、額頭、頭髮,你也開始把臉往我懷裡埋,想笑又不想讓我看到你笑的表情很可愛。我摸著你的頭,搓揉你的身體,輕拍你的背,儘量想讓你舒服一點,問你要不要喝水,你應該是口渴的,但可能情緒還在,也不喝。

我這樣抱著你,跟你貼在一起,從一樓到四樓,大概又過了三十幾分鐘,你開始躺在我身上睡覺,大概又過了二十分鐘,我跟你就躺在地板上睡覺了。

我想跟你道歉,因為我讓你感到害怕,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很希望你能了解,發脾氣有發脾氣的方式,我會去理解你的情緒,但你丟東西、摔東西這些動作需要自己把結果收拾好,但我不知道怎樣讓你懂,就用了比較差的方式了,我跟你媽都是愛你的,我們不會把你丟著。

希望你息怒

大猴子

2014/04/24

startup在各階段需要法律支援


在圖片粗淺地拆成三個階段:爬、奮鬥、抬頭挺胸

剛開始「爬」的時候,創始人們、投資者&股東之間的股份權益確認須先完成,接著公司申請、商標註冊,營運場地&設備的租用採購合約,員工僱用之公司認股權益到使用第三方廠商之專利授權。可以採用專案付費或年約的方式尋求法律專業支援。

「奮鬥」的階段,不論是在勞務外包,客戶間的銷售合約,代理商的代理合約,供應商的採購合約,擴張貸款針對股東方的股東權益&貸款協議,談判&擬訂過程都會需要法律專業在場,可僱用法務或年約委託。

「抬頭挺胸」之後,同樣也是僱用專職法務或者年約委託律師事務所,股東間的股權收購,與其他公司之合作協議、併購整合、資產轉移,到國內外上市上櫃等國內&國際法務事項,需要的法律專業就與一般事業沒有多大的差異了。

創新事業 v.s. 事業 When startups grow up



這些年「組織」、「企業」、「集團」這些概念不再受到過往的推崇,「創新團隊」、「創新事業」和「小團隊」的概念相對來說比較受歡迎。當一個 startup唱著 “When I grow up”的時候,其中一個目標應該就是發展成為一個 business。而 startup跟 business的差別,並不是在於組織結構是否扁平或簡化、產品線是否多元、員工人數&市場規模的大小,startup與 business的差異主要是在發展階段的重心差異,startup專注在短中期的目標,而 business著重在中長期的發展。

實驗 v.s. 營運
startup在一開始並不需要強調完整的團隊、發展方向、軟硬體設備、組織架構等,由於資源有限,startup需要把所有的心力放在實驗市場中有足夠消費者注意力的產品服務,實驗階段完成可發展為business之後,中長期的重點則是放在營運的細節上。

創辦人中心 v.s. 營運團隊中心

startup的founder在初期中期為團隊的靈魂人物是合情合理甚至必要的,但朝著 business的方向發展的時候,founder需要有意識地把自己抽離,讓營運團隊成為運作的中心。過度以創辦人為中心的事業,會有政治問題讓人才發展遭遇困難,因為創辦人自身的能力限制了事業更大的發展可能性。founder需要在中長期階段將自己退到董事會&顧問的位置,讓公司的運作基礎由營運團隊推動,使得更多的專業人才、資源能夠快速地整合,隨著市場變動發展。

彈性 v.s. 永續經營

在 startup的階段常說的就是 fail early & often,但到了 business時期則是要更注意永續經營,控制風險,這並不代表需要嚴密的規章制度來控制事業,畢竟彈性也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business在中長期需要把永續經營放在心中,評估五年&十年後的風險&影響衝擊,確保發展是在合理的範疇中。

總之,除了部分用盡公關能力炒作公司品牌、吸引資金累積個人名氣財富、創業目的在於獲得外部資源來自我實現而不考慮利潤的團隊之外,所有的創新事業終究要成為永續經營的事業,startup 除了需要注意避免premature optimization,也不能拒絕長大喔。

2014/04/21

競爭力是兩面刃

猴子們,

1995-2015這二十年在台灣很強調「競爭力」,缺乏競爭力這件事情幾乎是沒辦法生存的代名詞,而沒有競爭力的人們被邊緣化或者淘汰了也可能是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一萬個人競爭,第一名只有一個,其他 9,999個都是輸家。
一千萬個人競爭,第一名只有一個,其他9,999,999個都是輸家。
十億個人競爭,第一名只有一個,其他9,999,999,999個都是輸家。


強調競爭力的社會對於其中的成員傳達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所有的資源都給贏家,大部份的人過得不好,這件事情是合理的。如果99.99%的人想要過得更好,就必須把第一名的擠下來,取得第一名的一切。

這個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三十幾億 by 2014),他們的競爭條件都是低於平均水準,我們自己、親人、朋友、鄰居都可能是沒有競爭力的那一半。當我們同意且合理化第一名能拿走一切之後,統計上來說,這個世界上會有幾十億人一出生就過著沒有希望的生活。

要求市場五六十歲的長輩學英文、網路、科技,這樣才算是有競爭力,這樣的社會風氣是病態的。我們設立了幾個篩選條件,不符合的就讓制度淘汰他們,這是奴隸制度,而不是一般社會該有的現象。

當我們強調競爭的時候,我們把自己與他人抽離開了,我們與社會&環境切斷了,我們的重心在取得、累積、獲勝,對於他人&社會造成的成本不是我們最在乎的事情,我們要讓自己越來越好,即便代價是這個地球上幾十億人都因為我而在過程受傷,是他們自找的,他們的罪是「缺乏競爭力」。

我希望你們能多去參會「合作」這個模式:我們與所有的人都是共生的,別人的喜怒哀樂會影響我們,別人的幸福、歡樂、能量都與我們互相感染著,我們照顧著自己&周遭的環境,一起永續發展,我們的產出除了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之外,我們也將自己的成就分享到這個社會上,我們在乎整個社會的發展是否健康,我們在乎社會中的成員,我們的重點不是要當第一名,而是大家都好。

當我們不把自己與環境&社會抽離,我們的行為對於環境&社會的傷害,就會感到痛,就會去注意。當我腦中謹記著我對於現在的環境&社會的傷害,都是在傷害你們的未來,我就會去注意。

大猴子

2014/04/17

四胞胎產婦注意事項之網路資料整理

您好,

恭喜你們,四胞胎出生的機率為729,000之一,真的是很難得的緣分。我們原本在第二次產檢的時候內檢認定可能為四胞胎,開始進行找資料的工作,雖然後來複檢確認是空包彈,但這個過程也讓我們發現到關於四胞胎的資料真的不是很多,所以將我們所找到的結果整理于此跟各位分享。

我們並沒有醫學背景,整理這些資料的目的是為了與醫師咨詢的時候作為背景資料,希望您也是這麼利用這些資料,畢竟不斷有更新更好的醫學證據出現,請以醫師建議以及新的醫學證據為主。

[一般風險]
四胞胎母親&孩兒需要面對所有多胞胎需要面臨的風險。除了單卵雙胞胎常見的輸血病,如果媽媽有地中海貧血的病史,胎兒可能會有水腫,而胎盤會因為水腫形成巨大胎盤。媽媽子宮與子宮頸由於承受的壓力較多,流產、早產、早期破水的機率都較高。四胞胎讓妊娠型高血壓的機率提升為四倍以上,孩子容易發生子宮內生長緩慢。妊娠型糖尿病造成孩子死亡率增加,另外多胚胎的先天性異常比例也較高。另外臍帶發生意外、胎位不正也是常見的情況。

[飲食注意]

  • 補充血紅素,提供足夠的血液讓胎兒生長。
  • 葉酸與綠色蔬菜,菠菜妨礙鐵質吸收,吃白菜&芹菜
  • 避免生長激素、高蛋白、澱粉,控制胎兒的體重&大小。
  • 吃乾燥的食物,少量持續的飲水避免嘔吐,水分最好在餐與餐之間。
  • 避免會漲氣的食物:牛奶、洋蔥、大蒜、稀飯、糯米,同時多走動增進腸道蠕動。


[運動&行動方面]

  • 懷孕中後期的體重容易造成腰背疼痛、行動困難&靜脈曲張。
  • 避免提重、久站&久坐
  • 一般來說20週後的臥床休息對於胎兒的存活率並沒有直接的幫助,主要目的是讓母親休息。




[一般性檢查]
相較于一般懷孕的每月產檢,四胞胎孕婦比較建議兩個星期一次的密集檢查,主要檢查的項目有:
持續追蹤胎兒心跳
注意子宮破裂的狀態,觀察早產徵兆
血壓&尿蛋白
天生畸形:無心症、腸道發育不良、神經管缺陷


[1-15週注意事項]
多胞胎懷孕期間母體的賀爾蒙較多,初期孕吐的情況較為明顯&嚴重。

[16-18週注意事項]
針對每一個孩子做羊水刺穿檢查。

[20-32週注意事項]
子癲前症:懷孕20週後出現高血壓、下肢水腫、尿蛋白過高,明顯徵兆有頭痛、視力模糊、右上腹疼,如果已滿36週,建議即刻生產。

[28-32週注意事項]
前置胎盤:可預期性的出血,需多休息、避免劇烈運動,第一次出血通常出現在28-32週,安排住院安胎。
胎盤早期剝離:預後比較差,出血無法預知,嚴重的早期剝離常造成胎死腹中&胎兒窘迫,需要即刻生產。

[30-32週注意事項]
因為擁擠、胎盤無法提供足夠養分,胎兒可能會開始生長遲緩、發生輸血症的情況。

[產後注意事項]
最需要注意的是產後大量出血的狀況。產後出血可能源自子宮無力、產道撕裂,由於多胞胎的子宮長期被撐大,生產後自然的宮縮不足以達到止血的作用,醫院通常會開宮縮劑,並建議自行按摩子宮。

看完以上這些讓人壓力大的,也跟各位分享一下一些讓我們更有勇氣努力的舊聞。

2004年2月,美國俄亥俄州一名孕婦順利生下3男3女六胞胎。六胞胎的父親表示,6名寶寶竟然在1分鐘之內一個接一個地從母親身體裏生出來。
2007年4月,阿爾及利亞一名婦女在首都阿爾及爾的一家醫院生下七胞胎,其中包括1名男嬰和6名女嬰。
1998年12月,世界上第一例全部存活的八胞胎在美國休斯敦出生。
1964年4月,一位巴西農婦一胎生下十胞胎,共計8男2女,成為世界上多胎一次存活的最高紀錄。

希望每個媽媽跟寶寶都健康平安:)

2014/04/16

令人尊敬的長輩

猴子們,

認識我的朋友應該沒聽過我提「台獨」,
甚至跟我提「台獨」的時候會被我虧。

但這陣子看到尊敬的長輩們說:
「台獨是分裂國土的叛國運動,怎麼沒有人把這些年輕人抓起來」&
「政府該動用軍警力量消滅這些台獨份子」

讓我開始疑惑:為什麼這些長輩這麼痛恨台獨的聲音?
恐中&排中的論述大家都很熟了,但我很難理解國民黨一直教育著我們
當敵人為看待的中共現在是新的BFF,
然後一個沒有勢力的在野黨以及沒有威脅性的學生們是敵人?
甚至到了白狼的言行都有了正當性?

那處於幼稚魯莽拿著標語的暴民學生
(假設他們都如長輩們所說的全是該死的台獨份子才在反服貿),
以及讓我無法理解但有本事動員軍警黑道的長輩們,
我應該會選擇站在能造成的傷害比較小的這邊,
希望長輩不要懲罰年輕人。

台獨困難度有多高啊,
這些群眾的資源有夠少的,
主張台獨的黨派有多窮啊,
沒錢沒背景,讓他們宣揚&堅持他們的理念為什麼不行?

關心國家社會的年輕人多可貴啊,
觀念錯誤、方式不夠好、資訊不足的東西,
長輩就教育啊!帶著他們改革社會啊!
有哪個家長在教小孩是要警察來打來關,要黑道教訓的?

回想每一個我尊敬的長輩們,
在我做的不好、不對、需要改進的時候,
會教育我用對的方式、正確的途徑,帶著我達到我要的目的。

我尊敬的長輩們,
不會在訓斥我的錯誤之後,丟下我自生自滅,
不會在威嚇我之後,留下毫無頭緒的我轉頭就走。
不會只是單單地告訴我不要做、不要想、不應該,而不提出能說服我的說法。

我尊敬的長輩...不多

所以希望有一天我成為長輩的時候,
是一個能讓年輕人願意尊敬的。
每一個社會都需要更多能讓年輕人學習看齊的長輩

最近我看到有部分的長輩,
26萬人希望警察好好教訓年輕人,
更多人希望白狼好好教訓年輕人,
其他的希望年輕人乖乖聽話不要吵。

這些長輩每次股災投入的錢,四大基金缺口、放任無限制的企業補助就經濟的幾兆國債,
照護扶養這些長輩所有的費用支出,之後都會壓在年輕人身上,

所以我希望年輕人能認清,該尊敬的是哪些長輩,

那些能讓讓年輕人懂事,而不是要求年輕人聽話的
那些能讓年輕人感到平安,而不是感到恐懼的
那些能帶著年輕人一起改變社會,而不是要求年輕人變得跟他們一樣的


我們一起珍惜身邊值得尊敬的長輩

大猴子

2014/04/13

自由過度的台灣年輕人

猴子們,

可能是這些日子每天跟一歲的猴子一好相處,也可能對於自己十幾二十歲時候跟長輩、制度的衝撞還記得很清楚,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對於比我年輕的人們較多寬容,如果我沒有辦法讓他們懂得我所懂得,給予的批判終究也於事無補。

家中前面國小裡面的中庭,常有一群國中生在那裡吸毒,這些國中生也會在那打籃球,對他們來說跟比他們個子小的國小學生打球,對他們推擠架拐子是有趣的「街頭籃球」,曾經教過這些國中生一陣子籃球,發現到他們會欺負其他孩子之後我就不理他們了。

今天三打三的時候他們有有來報隊,一個個子比我高大的男孩子跌倒受傷躺在地上,我本能地去抱起他輕輕地抬到場邊休息,他起碼有 80公斤,我抱著他的時候可以感覺到他有點不自在,因為他沒有交通工具,幫他做了基本的檢查之後載著他去國術館,等他處理好後接著載著他去剪頭髮,途中我跟他說著許多以前我在他這個年紀做過,而很後悔的事情,他一句話都沒有說,這很不像他,平常他總是滿口髒話,對其他人動作非常的粗暴,我走之前他跟我說:叔叔謝謝你。

他是一個我平常非常反感的孩子,好幾次我都想動手打人,也曾經想報警請警察來處理這些吸毒的孩子。但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抽煙吸毒、叫囂、破壞一些東西發洩看似非常的凶狠,天黑落單跟我單獨練球的時候,卻又溫順有禮貌,我不太願意相信他們的本質是邪惡的,寧可相信他們只是年輕。

台灣2014/4/11有群眾包圍警察局逼局長為了違憲單方面撤銷公投營等事道歉,網路上有兩股對立的聲音,支持&抵制局長。我花了一些時間去看了我在Facebook上的朋友,支持與反對的朋友們他們都在分享哪些資訊,怎麼評論,跟其他的群眾對立事件差不多,兩方看的故事都沒什麼交集,所以各說各話,並不是了解彼此腦子裡面想的。受限於各自所接收的資訊,其實雙方都是對的,立意良善的,並沒有哪一方是邪惡的壞蛋。

我比較介意的部分是,支持局長&警察的這些人,對於學生有著許多很難聽的批評,認為他們太過自由、不懂事、任性、理想化、不尊重體制、破壞秩序。

高中聯考之前,國中老師因為班上搞鬼的事件太頻繁說他不再教我們了,放學後我喝了一堆酒到老師的補習班中跟老師說:很多事情是我搞出來的,我要自殺了,請老師不要放棄班上的同學。後來我似乎昏睡了幾天,班上沒有同學知道這件事情,老師也繼續帶著大家,五十一個同學中,第一第二志願的加起來有三十幾個。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有個英文老師跟班上也是起了衝突,開始有些小動作在修理同學,我去找老師跟他說如果他這樣下去我會退選他的課,當時我在學校打工,商學院的老師們都認識我,知道我不需要上英文課,更不可能英文被當,如果我退選院長跟其他老師們一定會介入了解情況,這個約聘的老師了解狀況,也就相安無事地跟同學相處到課程結束。這件事我也沒跟同學說過。

離開學校開始工作之後,許多的經理對我都不是很喜歡,不論是與我相關與否,我認為是員工該有的權益&福利都會直接地問,因為老員工永遠不敢開口。

我認為自由、不懂事、任性、理想化、不尊重體制、破壞秩序,是年輕人該享有的權利,除了是成長學習階段重要的一部份,年輕人對於系統直接地質問挑戰,是任何組織&社會進步的動力。

我覺得年長的族群責任是在幫助年輕族群了解社會其他部分的樣貌,認識現實考量的限制,放下身段去教。丟下規則,對於還不了解狀況的年輕人用「懲罰」的方式來「教導」我不認為是很負責的做法,同時年輕族群是這個社會不可切割的一部份,年長的族群強制要求年輕人配合年長族群的行為模式,而不願意去了解學習年輕人渴望需要的行為模式,這樣過於自私。

所以今天我選擇了帶這個我認為很該死的孩子去看醫生,在外面站著等他,跟他說些我的想法,再載他去他要去的地方,這是我認為該採用的方式,比起叫警察讓他與警察產生對立,之後走偏的風險,我相信我採取的做法教育價值比較高。

我很尊敬2014年三四月的這些運動的學生們,他們對於爭取台灣有更理想的生活環境,這些對你們好的事情,做的比我還多,我很感謝他們。


大猴子

Facebook作為公共議題使用之瑕疵

#1 url forwarding的方式,原始資料網站掛了,幾十萬個轉貼也會同時消失
#2 意見圈自我封閉的狀況嚴重,只看圈圈內的資料,只分享圈圈內觀點的資料
#3 facebook 顯示timeline運算法無法顯示完整資訊,不利搜尋歷史資料

#1 讓公關公司可以幫客戶(企業&政府)很有效率地漂白,密集地使用毀謗、垃圾信、詐騙資訊的名義向網站管理者檢舉,多數的資料會被拉下來。如果沒有其他使用者主動備份,搜尋引擎都很難找到。

#2 有一定比例的人們有著魯莽隨便挑選立場的網路使用習慣,看了一兩個文章標題後即刻決定了立場,接著看著標題點選與自己立場雷同的分享文章按贊,同時分享跟自己站同一邊的文章,以至於立場對立的族群們沒有機會去了解另一方的想法,同時會因為有著「多數人」都與我想的一樣的幻覺,對於自身選擇的立場更為堅定。實際上Facebook的timeline顯示邏輯是,按下越多贊的資訊來源,出現的次數越頻繁,也是這樣對立意見的資訊就消失了。

#3 Facebook為了賺廣告費,使用者的wall上面顯示的資訊是抽樣顯示的,而且無法搜尋。當一些沒有支付廣告費的獨立記者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累積了大量的資訊能量的時候,讀者無法搜尋查找過往的資料,讓許多珍貴的觀點&記錄都被淹沒了。

2014/04/12

立場&自助餐

猴子們,

想跟你們說的是群眾行為模式的一個特性,舉我自己為例。在2014這個期間,可能因為micro blogging&social network post & forwarding的流行,在台灣只要是幾千字的文章,通常前面會有一個「文長,慎入」的警告,如果是幾個萬個字,大概就會有「文長,需準備幾個便當」的標示。可能是我小時候學過速讀,每天都有看書的習慣,一口氣看個幾萬字對我來說並不會造成什麼負擔,一天看個幾十萬字也挺正常的。

但是,我並不是閱讀能力特好的人,我認識好多人閱讀的量&質比我深入好多,他們看的文字&內容會讓我有好大的壓力。我想用台灣人的百分比來說,我大概是中位數那附近的閱讀者,不論是質&量。我也必須承認,有很多東西我沒有能力閱讀、沒有興趣閱讀、不想花精神去閱讀。

當我沒有能力去了解,沒有興趣去了解,沒用足夠的時間去了解,
都有可能輕描淡寫地回應:
「這沒有意義」、「莫名其妙」、「小題大作」。
即便不了解狀況、立場、脈絡的人,是我。

因為網路讓我發表自己的意見成本非常的小,我吸收到部分資訊的時候,會非常快速地選定自己的立場,就像是在自助餐區選菜一樣的輕易,這個動作倒也不是什麼大惡,危險的部分是當我開始堅信這個立場是經過廣納資訊且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把這個立場當做我的信仰來堅持,我就會加入生活&網路上毫無休止的吵嘴了。

在我們這個年代,台灣有好多新聞標題都包含著[嗆]這個字。「嗆」這個字英文解釋大概是 talk down to someone with offensive tone or wording to get the upper hand。我會想到家中附近的好多小狗,一隻叫一叫,另外一隻叫一叫,狗沒有想解決問題,叫爽的,不會聽對方在叫什麼,只要被其他人聽到,我想這可能是土狗對台灣人特別有親切感的原因。

冷靜一點的看待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其實大家看到事件的立場、觀點、背影都不太一樣,對於一個事件,大家可能心中都有個「不可侵犯的底線」,「那條線」就像是第一次&第二次情侶約會的時候,到幾壘是可以接受的,玩笑&性騷擾,親熱&隱私的界限,每一個人的尺度都不太一樣。即便是法定的那個「公定線」,每一個人都還是會有點意見。

我需要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放在
1. 了解每一個人的底線是什麼/差異衝突在哪
2. 衝突時傷害在哪&有什麼需要被保護的 (大咬小的,先保護小的)
3. 有什麼可以長期避免/緩解衝突的機制可建立

評論...評論不完的,大家想法就是「不一樣」,努力證明自已是「對的」是不切實際的,或許「互相了解」來尋求更好的「共生」方式比較值得投入時間&精神?

台灣的網路上這幾天在為了支持警察分成了兩邊,一個英國小朋友說的很有趣:
if the police protects me, sure I'll support the police.
If I need protection from the police, I'll do whatever I can do fuck them up.
就是立場不同

最後,再提醒你們一次,同時了解與你們對立那一方的處境、困難限制、想法,才有可能理個出路出來,不論是在家中、情侶間、朋友&各種社會團體都是一樣,光是證明自己是對的,除了加強對立的局勢,並不會有實質的結果。我們要的是長期避免/緩解衝突的機制&模式,一起找出來。

愛你們

大猴子

2014/04/11

猴子二號

猴子們,

今天去第三次產檢,原本預期的四隻小猴子現在剩下一隻了。我想要趁著現在感覺還清晰的時候,誠實地記錄下來我的情緒跟想法,這樣哪天你們需要去看心理醫師,作家庭治療的時候,有些歷史情緒資料可以參考。

一開始知道可能有四胞胎的時候,我很高興也很緊張,孩子跟你媽的風險是最讓我憂心的,如果你們都過了這些難關順利健康的到人間,其他的東西我肯定會想辦法處理的。而今天的檢查結果,讓之前的許多憂心都放下了,但我也有點失落,畢竟四胞胎的生活我還是有些幻想,覺得很新奇的。

我想像著帶著你們一起回湖南,一起做農活,你們五個孩子可以成一隊打籃球全場,平常猴子一號帶著你們,你們兄弟姐妹可以學著我不太熟悉的團體生活,我也可以在你們成長的過程觀察驗證到組織管理的發展模式。我想著要開始跟親朋友好友們徵收老舊的衣服&玩具,我們真真實實的來過「生活」...但這些幻想都過去了,媽媽跟猴子二號的風險小了這是我開心的。

我現在擔心的事情,是猴子二號的性別,還有你們兩隻猴子的相處問題。媽媽希望猴子二號是女孩子,我希望是男孩子。媽媽覺得一男一女挺好,我的想法是女孩子我不知道怎樣教、帶,女孩子的太多事情我都不懂,之後有其他男孩子來追我女兒的時候、要嫁人了,這些東西我不知道怎麼去面對,男孩子對我來說簡單一點。

但我也擔心如果是男孩子的話,因為相對起來沒有太多新鮮感,會受到家人的冷落,會不如猴子一號一樣受到同等的關注。我不希望猴子一號欺負二號,也不希望二號活在一號的陰影下,那樣的生活不是快樂的。

其實我們還是不清楚那四個影子是怎麼一回事,良性腫瘤、水泡、胚胎?不論是被吸收了還是怎樣,現在都只剩下猴子二號了,今天去看已經有1.8CM了,據說是挺大的,媽媽也說胃口挺好,感覺跟懷一號的時候感覺不太一樣,應該是女生。

不論二號你是男生或者女生,是否健康,我希望我都能好好的照顧你。但我必須誠實的說,因為我自己是長子,又是男生,所以猴子一號我有比較多的相同點,很有可能我會偏心他多一點,如果你發現到這個情況,請提醒我,我希望我對你們的愛都是一樣多的。

歡迎你的到來,猴子二號。

大猴子

2014/04/10

GDP

提升GDP成長率不難,默許民生基本食衣住行持續價格上修,再讓重大建設用超過行情的預算發包給廠商,讓他們持續追加預算,不斷的出包,再讓他們告補幾十億賠償金,國債指數成長的同時,GDP多少也會成長一些,外包廠商狀況越多GDP成長越快...當然,機關單位謊報維修費也不無小補,大家都為拼經濟用心良苦,都用自己的方式愛自己的國家,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無限擴張信用消費,四年八年後把債務轉給其他人,國民幸福感應該持續美滿,只是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預支的效益產生的缺口、累積的機會成本債務、延遲平衡機制帶來更具大的波動,總是要面對。不懂的還好,不想面對&不願意承認的就不太應該了。

2014/04/08

不要聽話,要懂事

孩子們,

我現在34歲,猴子一號一歲八個月還不知道過幾天去檢查的時候會有幾個。對新的小猴子們命名有個想法,用頑徒隨佛法這幾個字,也就是黃頑、黃徒、黃隨、黃佛、黃法來代表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其實如果媽媽覺得你們姓張我也沒意見,最近幾個月一直在想如果中國歷史是隨著母姓(想想不對,西方世界也好多隨著母姓)那整個中國歷史會非常的不一樣。或許你的爺爺奶奶會有意見,但我真的覺得還好。

猴子一號今天晚餐的時候拿著水杯要把水倒掉我知道你是好玩但我跟你說了不行之後你看著我還是快速的倒掉了我皺著眉頭盯著你看,問:「為什麼要倒掉?」大概盯了你快一分鐘,你動都不敢動,頭也不敢亂轉,我越靠越近,最後看你也知道我的意思了,跟你說:「來抱一個」你趕緊抓著我抱得緊緊的,我很喜歡你抱我的,所以我也抱著你跟你說水是拿來喝的不是拿來玩的。

不知道你們長大之後對於我跟你們的互動方式有什麼想法我希望我自己能帶給你們的教育是你們不用聽話但是要懂事在你們長大的過程我希望我能夠做到對你們放得越開越好如果你們碰到我一點彈性都沒有的地方那可能是 
1. 那是我的原則例如你們欺負比你們弱的、賭、毒、暴力傷人…
2. 我死腦筋,想不通怎樣教你們
3. 我想保護你們,不知道怎樣讓你們能聽懂

有這些情況的時候,你們大概不會碰到我半點通融,到現在我已經戒煙四年多了,就如我常說的,一天抽兩包到四包濃煙的我戒煙只花一個晚上的考慮時間,這種人是很死腦筋的。
我真的希望你們不用聽話,也不需要聽話,只要懂事就好。如果你們對我有絕對的服從,大概只表示 1. 我對你們很凶 2. 你們沒有想法 3. 我說的都對,#3的可能性是0%,我只是寫著湊數的,#1&#2都不是我希望的,所以當你們對我有絕對的服從的時候,我應該會難過。

希望你們「懂事」的意思是,管理你們的人,不一定能夠完完全全的理解你們、照顧到你們的需求或者在乎你們,這是現實狀況,而你們必須去「認清」這種狀態,學習不去讓有權力找你們麻煩的管理者去找你們麻煩,也不要造成其他人的困擾。

說到這裡,你們可能會問,這跟「聽話」有什麼不同?非常好,如果你們不問的話我還會擔心。如果你們是懂事而學著配合,相對于聽話的人,你們 了解狀態、了解系統規則,因為體諒管理者&其他環境中的其他人,「自主地選擇配合」。懂事並不是要你們忘記你們所想要爭取、努力的目標,而是你們很清楚的知道環境仍舊不允許、時機尚未成熟,旁人還沒有能力理解配合,所以你們找了其他暫時的妥協方式與他人共生。

聽話的人不需要動腦的,他們就是直接放棄自己要的,而且會很積極地當潑水大隊,懲罰其他想要挑戰體制、規則、狀態的人,他們會去打小報告、會潑冷水、會假管理者的身份來制裁提出其他意見的人,你們千萬不要當聽話的人!!!

我們這個年代有個很有名的電影叫Matrix (1999),Wachowski Brothers編導,其中一個畫面是主角Neo破關碰到Matrix之後才知道他自己是Matrix設計的一個 debug機制,讓Matrix更完美。這跟前面說的有什麼關係呢?(真希望你們這一個世代國小就把資訊工程教好,那我就省事多了。)用資訊工程的邏輯來說,寫一個application的時候,除了寫code之外,在發展延伸的過程很多code都會變成bugs,所以會有test driven development,但是再詳盡的test都無法替代 user feedback,真正的user是天馬行空地挑戰 application的bugs,end user的效率超越所有的auto test,也是因為這樣,如果為了要讓系統更好,系統管理者應該要鼓勵 users去挑戰整個application。

如果以上你們看得暈頭轉向,更簡單的說法是,其實我們家裡面的互動模式,因為是我跟媽媽一起創造出來的,我跟媽媽肯定會有許多不夠細心、不夠完整、錯誤百出的做法&說法,你們每一個人的挑戰測試,都可以讓我們去反省,怎樣可以做得更好。

雖然理論上這個社會,不論是學校、軍隊、公共事務體系、私人企業、各種規模的人類團體都可以經由新加入成員的挑戰&測試而進步,但希望你們也能理解,管理者還有既有的成員不一定都是很歡迎改變,大家可能因為對既有模式的安全感而抗拒改變,也或者他們了解改變造成的成本有多巨大,也有可能你們挑戰的地方根本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你們不了解狀況。持續的雙向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去熟悉了解遊戲規則、現實的限制、環境中成員的立場&考量,有這些前題背景的反省才能真正的讓系統更好,當你們身為權力體系較低層的一員的時候,涵蓋其他成員考量的討論才容易讓人有興趣了解,當你們身為主宰力量的時候,才能在調整制度的時候減少傷害&抗拒。

2014/3/30這一天台灣有50萬人上街頭抗議不知道你們看到的歷史會怎麼描述我並不是非常了解完整的狀態台灣目前有兩千三百萬人所以大約是2%的人走出去抗爭了,五十萬個人要的東西都不太一樣,當然也很難有個結果。在這之前有幾百個學生佔據了立法院兩個星期,電視&網路有了許多情緒化的爭論,幾個星期過去了,並沒有實際的成果產生。
假設你們兄弟姐妹也有參加這場抗爭的話,我想對你們說些我的想法。

抗爭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單單說出來希望系統改變,還不夠完整,這算是前面的一小步,抗爭時間夠久了,讓更多的人參與討論,這是另外一個階段,我把我理想中的程序拆解一下。

#1 宣誓訴求
如果你們希望社會有改變,請記得你們的溝通需要鋪天蓋地,每一個社會階層的人都需要溝通,你要學會用不同背景的人的語言來溝通,讓大家願意聽、聽得懂、懂了後會有行動的方式來讓別人了解你的訴求,這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會幾個月,甚至幾年,但社會進步是有機的,不像是軟體一樣可以打掉重練一個晚上就升級。

#2 讓別人參與討論
公開、有記錄的討論最好,讓社會參與討論,改變才有實行的機會,整個社會對於系統的要求會有千萬個,進步也只能一個一個依照輕重來排優先順序,如果整個社會沒有至少一半的人討論你們提出的問題,你們的訴求就會忽視。

#3 了解資源不足、立場衝突、政治糾紛
這些問題不解決,你們的問題就不可能被解決。資源不足、立場衝突、政治糾紛是判定生死的重點,如果你們是左派的希望社會的社會福利做得更好,大量的國債就是很明確的資源不足。強調勞工福祉的同時,需要說服的就是立場衝突的資方。而國家、政黨、地方的政治糾紛更是不理性但確確實實的障礙。

#4 掌握法律、政治、媒體、群眾等工具
法律、政治、媒體、群眾都可能是你們需要克服的障礙。但如果你們熟悉其運作方式,都可以變成你們的工具,這部分不是我喜歡談論的話題,我也不裝懂了。

#5 目標&里程碑需清晰
目標&里程碑需要清晰的原因是,當你們拉了許多願意改變的支持者&參與者,投入的社會資源是巨大的,要讓參與者&資源持續地經營下去,大家會希望能定期看到進展,就像是任何投資案股東們會想看到成效一樣,最終目標一開始要讓大家都很清楚,過程中不斷地評估回顧進展才能讓參與的能量持續並活絡。

不論你們未來是系統的維護者,或者是善意的挑戰者,我認為挑戰的原則&步驟都是可以參考的,畢竟,只要大家的目標都是讓系統更完善,就需要更務實、更「懂事」地溝通&運作。

最後,再提醒一次,希望你們「不要聽話,要懂事。」

大猴子




2014/04/03

猴子一號

猴子一號,

下午在廚房的時候,你要我倒水給你喝,你剛喝完半杯。倒給你之後,看到你把水倒在餐廳的桌上,我大聲問你:「為什麼要倒在桌上?」,你像是小狗做錯事一樣,手跟杯子舉在空中,不敢動,眼睛努力看別的地方。

我把抹布拿給你,說擦乾淨,你很開心的到處擦。在你倒水之前,你看著我擦桌子,我猜你可能是想嘗試擦看看,讓你自己擦之後,你沒擦好的地方我重新擦一次讓你看,讓你把桌子跟椅子上的水都擦乾淨,你還蠻開心的。

今天抱著你看了兩個小時的幼兒影片,你賴在我身上滾來滾去,我想著這樣的機會以後越來越少了,畢竟你的弟弟妹妹要來了,想著想著把你抱得更緊,你也把頭躺在我肚子上,我覺得很舒服。

我34歲,你一歲快八個月。


大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