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4

女巫的危險之處

猴子們,

地圖可以描繪世界,就像符碼可以包含許多意義,但地圖沒辦法呈現世界,符碼也無法取代真實的代表目標。女巫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因為製造了女巫而忽視了現實。用更白話的方式說,關於社會中的問題,找個“人”怪罪是很危險的事情。

就像是歐洲過去發生瘟疫的時候,政府、教會&民眾拉出個「女巫」來燒死之後,大家恐懼降低了,不安全感造成的不理性情緒得以發洩了,卻忘了政府沒有處理好排水疏通、醫院沒有做好傳染控制、民眾沒有做好衛生照護才是瘟疫發生的原因,也是因為問題沒有解決,有責任的民眾&政府都沒有從自身做改變,瘟疫持續發生,女巫也燒不完。

政黨政治中,每一個政黨都將其他政黨當成女巫,藉以團結支持群眾,除了讓民眾的情緒得以抒發之外,整個社會的問題卻容易被放在一旁,不會真的去處理。女巫的能耐沒那麼大可以搞垮整個社會,政府、宗教&社會組織也沒有本事可以拯救世界,社會問題需要每一個公民從各個小環節一點一點改善,才有機會得以解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答案的一部分,一起去面對真實的問題,就可以把問題解決。

愛你們,

老猴子


2014/12/22

別高估自己的記憶、判斷力&道德觀

猴子們,

這幾年在看關於認知、理性邏輯&道德的一些研究,心得是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記憶、判斷力&道德觀,理解每個人的記憶都是即時建造、判斷通常是先提出個反射決策接著補充支持論點、道德制他作用大於自制,如此一來對於許多感到困惑衝突的狀況就比較容易釋懷了。

我們的大腦容錯能力很高,或許高到有點危險,以至於在進行所謂’回憶‘的這個動作的時候,大腦嘗試搜尋片段概念&資訊,建立可能路徑拼湊出回憶的樣貌時,常取得錯誤的資訊&連結而建構出假的回憶。我們的記憶很多時候都是不正確的,然而當大腦拼湊出一個結果而受到挑戰,並且無法重新組織其他結論的時候,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接著「合理化」的自我保護機制就出現了。圓謊、自我催眠&集體催眠是我們天生具有的能力,其行為並沒有惡意,為單純的自我保護行為,因此當這些行為受到進一步的挑戰、質疑的時候,會有更進一步激烈的反抗動作。「得饒人處且饒人」是一個很好的座右銘,所有的人類都會自我矛盾,接受這事實並用更「符合人性」的方式來應對此現象日子會比較好過。

我們很少做所謂的「判斷」,相較於邏輯思考,我們的腦子連結概念非常地快速,可以在幾毫秒內取得類似概念、感覺、行為模式組合而反射出一個結論,當我們放棄這個反射結論之後,開始「想」,這個判斷就要花許多時間了。當我們用反射拼湊結論的時候,除了其中的記憶可能是錯誤之外,資訊也通常是片段不全的,很少會做出好的決定,通常是「安全」的決定,而當我們的決定被挑戰之後,自我防衛機制開始出現,「合理化」的行為就出現了。認知這個現象之後,可以提醒我們對自己的決定不要太有自信,比較容易去反省,對於別人不理性的決策也可以比較溫和地去幫助別人釐清狀況做更好的決定。

我小時候接觸佛教、基督教&希臘寓言故事比較多,這些說法提供了我道德觀的建構元素。經過與其他文化&觀念的人們交流碰撞之後,慢慢地發現道德如果不是用來自我約束,就是被用來攻擊&限制他人的武器。道德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證實了我的懷疑,不論在族群、政治、宗教上都是,道德是一套規則用來區分他我、彰顯權力、控制族群的工具,其心理需求來自族群自我保護、內部控制&擴張奪取的需要衍生。尊重多元的道德觀,在合理的範圍內禮貌性的配合,自己選擇的道德觀多用在自我反省,避免把自己的道德觀用來批判制約他人,遠離「是非高下」這種沒有意義的爭論。在此可將道德延伸到任何的一種社會評價上,文化、藝術、生活方式、消費方式都有人在分高下,除了社會小團體自發的價值觀競爭之外,更多是政治&商業行為操作,需要小心辨認。最簡單的做法,把道德觀當「個人偏好」看待。

愛你們,

老猴子

2014/12/12

二號滿月了

猴子們,

二號滿月了,因為血液中有針對自己的抗體,晃膽指數退不下來,吃不好、睡不好、排泄不順,大多時候在昏迷&不舒服的狀態,挺辛苦的,這一個月真的好長。

跟媽媽說二號要感謝一號,因為有一號的訓練,我們對於二號的照顧特別有耐心,至今對二號說過最狠的話大概就是「不然你要我怎樣?」「再吵就把你丟掉」,至於對一號說過的話,都不太敢回想了。

為了不讓一號感覺到冷落,我跟媽媽都會提醒自己不要去比較你們兩個,不要用二號來懲罰一號,要記得對一號也有耐心,比平常更常抱一號,跟一號玩&說話。

黃疸的副作用就是吃拉量雖然都不多,但是卻很頻繁,要讓媽媽在晚上十一點&兩點之間能好好睡覺養肝,照顧二號我是排晚上十點以後的班,大概到早上五點睡覺,媽媽因為半夜漲奶&對於二號的哭聲比較敏感,媽媽睡得非常的少,能連續好好的睡個三個小時不受到小孩影響是媽媽現階段最大的享受。

二號不會像一號那樣大哭,但知道二號不舒服,聽二號持續不間斷的小小叫聲,精神壓力挺大的,就算只是抱著,聽這聲音一兩個小時都會覺得精神耗弱很累。我跟媽媽最滿足的時候,就是看到你們兩個都吃飽,心情好好地睡覺,看著你們睡覺我們都捨不得睡了。

這幾天對我來說最幸福的時候,就是一手抱著二號睡覺或吃奶,一號躺在我身上看卡通或睡覺,當媽媽在房間好好睡覺,你們兩個都躺在我身上睡覺的時候,我覺得好安心,好平靜。
二號滿月了,一號對於二號的敵意也沒有之前那麼強烈了,我們都一起努力好好過生活吧。

愛你們,

老猴子

2014/12/03

二號住院了

猴子們,

兩間醫院進出了幾次,二號還是因為黃疸住院了,上午送到醫院之後,老實說今天下午是我這一年來睡得最好的一次,感覺像是在渡假,媽媽還開玩笑說送到醫院全天照顧比請看護便宜。

必須跟二號坦白的是,照顧二號的時候,我們真的沒有照顧一號的時候那麼小心。我們以為自己有經驗了,很熟悉了。事實上是餵奶、拍膈&觀察黃疸這些小事情我們都沒做好,媽媽的飲食比較隨意,對於二號尿布的更換&洗澡也沒有一號頻繁。黃疸也是黃了兩個星期了才開始看醫生,如果是當初一號的時候,應該就不會拖這麼久。

估計二號大概需要照光三天,我們休息完之後也會重新調整照顧你們兩個的方式,希望我們都更好。

愛你們

老猴子

2014/12/02

瓦斯、柴火、稻火

猴子們,

今天跟媽媽討論微波爐煮的東西味道跟瓦斯爐不同的時候,媽媽提到。柴火將鐵鍋燒到火紅之後炒菜特別好吃,或許是火夠大&溫度夠高,沒有加上調味料的菜也特別好吃,相較起來用瓦斯爐炒的菜就是用激的,用水激出來,味道沒那麼好。

煮油坨子的時候就需要用稻草來控制溫度,稻草容易點燃讓火變大,但也熄得快,所以需要坐在爐子旁用稻草的量來控制火的大小。

看過一些討論提到柴火跟其他加熱方式的討論,分子之類的我還沒研究,有時間再來看一下。家中烤pizza用一個溫度比較穩定的大烤箱還有一個小的,我一直想搭一個磚爐烤Pizza,現階段比較不實際,或許等你們大一點再說,或許我們在後院做一個往後烤披薩跟肋排用。

愛你們,

老猴子

2014/12/01

選舉的技術障礙&陷阱

猴子們,

2014/11/29的台北市長選舉,有一個沒有黨派的候選人獲選了,找到當選一年前他所說的一些話:
「藍綠是個假議題,選舉的時候大家拿旗子來搖一搖,如果沒有藍綠的話,就要真的要開始講政見,那就痛苦了」
「台灣選舉經費太高是很大的問題,選一個市長要兩億三億,請問誰捐錢給你?最有錢的都是建商營造商,平常選舉都拿他們的錢,到時候要怎麼去跟人翻臉?」
「一個運動就從少少錢就可以選舉開始,沒有欠建商的錢,要打建商就可以打建商」

有個討論話題叫「民主的幻象」,過去在美國比較受到注意,現在在台灣也有比較多人在注意了,概念上大概是說對於社會的主導階級,專制社會相對於民主社會對於社會的控制更不利,在專制社會的制衡架構中是政府 v.s. 人民,有直接衝突會有革命,而在民主政治中,衝突則是在人民&人民之間,政府是第三方代理人的角色,主導階級不但不會有直接衝突,同時可透過資助各黨派候選人進行運作,民眾焦點是在政治人物上而不是主導階級。人們對於民主有著美好的幻想,認為自己有力量,有選擇,但由於選舉的技術障礙,台灣的選舉其實跟香港的選舉差異不大,人們能有的選擇是主導階級給予的。

當選舉的技術門檻是資金、基層樁腳動員資源、媒體關係宣傳資源,而不是候選人的能力、政見&作為,工人、農人、年輕人在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弱勢族群有能力改變社會的人們,沒有機會取得政治資源來進行社會改造。而政黨又有黨紀&黨綱等遊戲規則的前提下,參與政黨的政治人物並不是為了民眾服務,而是為了政黨而動作。

不論是食品安全的統一&頂新,主要建商&金融機構,對於政治人物的吸收都是不分藍綠的,也是如此不論是哪個政黨當選,拿人手軟,企業可以不斷地吞食公共預算、資源&土地,有違法情事時,判決&罰則到最後都可以不了了之。並不是企業&銀行都很壞,只是遊戲規則引誘人犯罪,人們坐在一堆鈔票後面的時候,就看不到自己的作為對於其他人有多少傷害。

希望這個世界會更好,

老猴子


2014/11/27

長子

一號,

今天你不願意跟媽媽一同睡覺,我們猜應該是弟弟睡在媽媽身邊的緣故。如果用你現在的年紀兩歲多來理解你,會覺得你挺小的,但想到你跟我們已經朝夕相處兩年多了,忽然又覺得你好大了。你會捉弄我們,會藏東西,知道陰奉陽違,會看臉色等。我跟媽媽都是家中的長子,對於你或許比其他家庭的孩子苛刻些,今天忽然想到,其實你弟的出現也才兩個星期,兩個星期要你從家中唯一的小孩一下子變成我們概念中的哥哥,兩年來的相處模式突然改變,對於只有兩歲多的孩子來說,真的太難為你了。

你這一輩子因為[長子]這個包袱會受到的差別待遇,我跟媽媽都很熟悉,你會被要求做為榜樣,大人對你的要求會比較多,除了責任大多放在你身上之外,你承受的責難也會比較多。除了家人之外,整個社會都期望著你要懂得分享,要會忍讓、節制、犧牲,把你有的好的&喜歡的都分給別人。你需要會照顧人,能體貼地替別人著想,你被指望著要有能力保護人,有本事提供他人所需,人們認定你是付出的那一方,而不是伸手的那一個。

到了現在我才開始懂,家庭研究中所說的長子特質,並不是先天俱來,是後天養成。你被要求訓練久了,慢慢地比起其他人更習慣守時守法&尊重道德習俗,唯一會去出頭爭取的時候,是為了別人爭,一輩子努力累積的能力&資源,都是為了讓別人能過得更好。低頭、退讓、付出將會成為你的反射性行為模式,組織、社會&團體的利益&和諧會被你擺在個人情緒&利益之前,這一切特質的塑造,跟兩性差異一樣,是整個社會文化長時間地在你身上刻磨出來的。

等你二十歲出社會之後,你需要開始學會挑戰質疑系統,要有能力去辨認&改善有調整空間的習慣。你需要開始提醒自己你跟其他人一樣擁有相同的權益,該是你的就是你的,該為自己爭取的就該為自己出頭。你需要體貼照顧自己的情緒、生活&身心,才有能量可以照顧好別人。你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主動尋求協助,伸手跟別人取得你自己沒辦法拿到的資源。

長子這個制約,出了社會後並不需要繼續掛在脖子上,在這個世界中,你不需要也不會是長子,你只是七十億人中的其中一個。你可以學著更公平&友善地對待自己,跟你弟兩人彼此學習,成為一個更完整個接近自我的人。

愛你們

老猴子

2014/11/26

一號很有個性

猴子們,

今天奶奶帶一號去買菜,說要買玉米給一號吃,到了市場之後先買長年菜,一號看到沒有買玉米,喊著「回家!!」,後來奶奶去買玉米,一號就把玉米摔在地上。回家之後煮好了之後拿給一號吃,一號說「NO!去找黃凡!」,跑上二樓找爺爺,奶奶問「不是要找黃凡嗎?怎麼去吵爺爺?」,一號生氣哼的一聲,轉頭跑上四樓找我。一號到了四樓之後,我說抱一下好嗎?一號開始假哭說要去找奶奶,我說好啊,抱一下再說,一號拖拖拉拉的跑來讓我抱一下,偷笑一下又跑出去,把四樓的門關上,朝樓下跑。

昨天晚上我帶二號去醫院的時候,一號終於有機會纏著媽媽,要媽媽把一號像是平常抱二號一樣放在身上。回家後看電影的時候,媽媽餵奶,我作自己的事情,一號在媽媽附近跳來跳去,傍晚的時候才把媽媽擠的一杯奶打翻念過一號,我把一號抱起來說不要亂跑坐好看,一號開始大哭,我把一號抱到門口去哭,一號繼續大哭,把一號抱更遠,一號繼續大哭,直到後來聽起來是哭累了才抱著一號在我身上躺著。等我們把二號安頓好睡覺之後,一號會把我們兩個分配躺在他的兩邊,跟一號玩哄一號睡覺。我以前不知道兩歲多可以有這麼多複雜的概念,平常照顧你們我要更小心的注意自己的言行。

媽媽懷二號的時候,我們想著要讓媽媽睡好一點,如果能讓二號晚上不喝奶,就維持這個習慣,由於二號不怎麼哭,也沒跟過去一號小時候一樣,哭了就餵奶。昨晚去看醫生的時候,才知道二號喝奶不足,體重不夠,排尿太少,黃疸指數17.8,接近住院的警示值。二號的腸胃&排泄系統還沒有發展的很好,平常也是暈眩狀態多,希望接下來幾天喝奶喝多一點,排泄順暢,可以把黃疸處理好,腸胃訓練強壯點,睡眠狀態穩定些。

愛你們。

老猴子

2014/11/21

辨別&面對謊言

猴子們,

業務、警察、輔導等工作訓練中大概都會有一個簡單的謊言辨認技巧,觀察對方眼睛移動的方向。一個右撇子的人在搜尋腦中記憶資訊的時候,會看左邊,建構&創造的時候,眼球會看右邊。

當我問一個人午餐麵粉有沒有熟的時候,如果對方眼睛看左邊,表示在回想,如果回答沒有吃,他在說謊,如果對方眼睛看著右邊,表示對方沒有吃&正在想如何回應,如果對方回答說有吃,他在說謊。

當我問一個人我們準備要看的電影,結局主角會不會死掉,對方眼睛看左邊,又說不知道,他在說謊。如果對方眼睛看著右方,給了一個回答,他在說謊。

當我問一個人另外兩個人的關係的時候,對方眼睛看左邊,說不清楚,他在說謊。當對方眼睛看右邊,說他們是某某關係,他在說謊。

左撇子則是反過來。除了將眼球從中間分兩半之外,還可以分三個高度,偏上為畫面,中間為聲音,下方為觸覺&感覺,這部份的應用比較多一點,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我們再討論或者自己找書看。

這些技巧對於受過訓練的演員、催眠師、間諜等沒有用,跟你們提這些東西的目的其實是想提醒你們該如何面對謊言。大多的時候,人們說謊並沒有惡意,可能是有些話題不想談、想跟我們保持禮貌的距離或者有其他的個人考量。當你們能夠辨認謊言的時候,就可以體貼地中止&轉移話題,不再死纏爛打,不小心揭穿對方&讓對方難堪。

每一個人都有自由可以決定在跟我們溝通的時候,話說到多少,讓其他人有保持祕密&說謊的空間,是我們可以照顧別人的方式,記住,別人很少說謊是為了傷害我們,通常有「他們」自己的理由,說謊並不是針對我們。

愛你們。

老猴子

2014/11/15

一號吃醋了

猴子一號,

下午媽媽陪你睡覺,晚餐時間你醒過來的時候,媽媽已經起來餵二號奶了。你醒過來發生旁邊沒有人的時候,哭了一下,聽到我的聲音就不哭了,直到我把你抱到四樓前面這裡來,看到醒過來不在身邊的媽媽正在抱著二號餵奶,你開始大哭,很用力的大哭,我們一直跟你說話,你越哭越生氣,後來甚至從我身上要跳下來,坐在地上生氣的繼續哭。

我不太相信哥哥應該要怎樣怎樣的那一些說法,我覺得一號跟二號彼此之間並沒有義務關係,一號絕對有資格吃醋或者生氣。兩年多的時間我跟媽媽的時間都是花在你身上,現在被取代了,生氣、難過跟吃醋都是可預期的。

一號不用讓二號,我覺得公平比較重要。一號不用照顧二號,我希望你們能彼此照顧,但你們關係不好我也不會勉強。一號不用教二號,如果你們可以學習彼此的強項當然最好,沒有興趣交流我也不會勉強。

一號跟二號之間的競賽、爭奪、角力我都覺得沒問題,你們並沒有責任義務需要像天使一樣的互動,也沒有責任必須為了我們而友好,有一個人需要移植器官的時候我也不會期望另外一個人捐器官,你們兩個的關係,是你們兩個的事情,我們只能期望,但不能要求你們對於對方該有什麼樣的感覺。

不論你們兩個的關係如何,表現如何,我跟媽媽會對於你們的一些行為舉止有意見,會不喜歡你們的一些動作或想法,但這與我們對你們的愛,沒有關係。我常說的,我喜歡你,但我不喜歡你這個行為,同樣意思。對於你們兩個還有對於媽媽,都是愛,除了媽媽對我來說最重要之外,你們兩個之間,我可能會喜歡其中一個人的某些特質多一些,但是當你們兩個要我放棄一個的時候,我沒辦法選擇,你們都是媽媽身體的延伸,我牽著你們的手抱著你們都跟與媽媽接觸一樣,同樣的愛。

我希望在你們成長的過程,我能盡量做到公平,但我知道我會不斷的犯錯,讓你們失望。我分配給你們的時間與精力,可能會不平均,誰比較需要支援,我會給誰多一點,請原諒我。哪天你們其中一個在社會上的言行不是我所喜歡的,或許我的臉色&口氣不會太好,但請相信我對你們的愛,不會少。

後來,我把你抱起來繼續跟你說話,安撫你好一陣子,問你要不要親媽媽,過了好久你才閉著眼睛站在媽媽面前,不看媽媽,表情依舊很生氣的樣子,不接近媽媽,也不讓媽媽抱,我們兩個把你抱起來一直狂親,你眼睛依舊用力緊閉著,同時偷偷地笑,後來也開始跟媽媽玩起來了。

愛你們。

老猴子


二號回家了

猴子們,

嚴格來說我們沒有家,我沒有房子,但就把我們四個在一起生活的地方就叫家吧。今天開始一號要叫大猴子,二號叫小猴子了。把二號抱回家才注意到一號出生到現在長了多大。

一號還在學習&了解二號的存在,目前看起來是把二號當自己人,還沒當作是威脅,挺好。媽媽今天讓二號喝奶的時候一號也湊過去喝兩口。第一次這麼多天沒讓一號跟媽媽睡,辛苦爺爺奶奶,也辛苦一號了,平常每天晚上一號都有我們兩個在一號身邊等一號睡著的。

二號是39週出生,比一號早了兩個星期,觀察二號就像是在看動物頻道一樣,還是爬蟲類的樣子。二號跟一號的個性不太一樣,一號喝奶喝不到的時候會馬上大哭,二號會先吐出來,轉頭接著開始哭。一號在醫院的時候哭得很慘,回家也是,主要是因為我跟媽媽當初沒有經驗,讓一號很沒有安全感。二號從在醫院開始,護士要交代提醒我們的,我們都已經做好了,二號的需求大多有即時被滿足到,到了目前回家,二號幾乎不會有什麼哭鬧的狀況發生。

我需要先跟二號坦承一下,一開始我的計畫是在羊年的時候讓二號變成射手座,一來我覺得射手座的人好相處,二來媽媽也是射手座,這樣一號可以跟我一起過生日,二號可以跟媽媽過生日。後來因為我的自制能力不好,二號變成天蠍座了,我還擔心了一陣子,因為我對天蠍的成見是陰沈、記恨、不快樂等等之類的,當然我還是有很多朋友是天蠍座的,他們也都很好,但我就是會擔心,射手&獅子這種傻傻的個性其實挺快樂的,我希望你們快樂。

二號的四肢很瘦,出院的時候不到三公斤,相較於一號的頭,好小。我已經忘記一號小時候的時候有多小,有多瘦,前天下午回家拿東西的時候想到好久沒陪一號睡覺,讓一號躺在我身上睡,或許是這幾天抱二號習慣了,忽然覺得被一號壓著好難喘氣。二號的脖子倒是挺有力,餵奶的時候總是會用力的轉向另外一邊,挺詭異的。

二號睡覺的時候會笑,我有拍到一個影片,你長大可以看。射手&獅子都是少一根筋的星座,我真的很怕二號細膩&多慮的那一面我們沒辦法照顧到,會努力的。不論如何,在醫院經過發燒、傷口撕裂、出血、黃疸等都順利過了,關關難過關關過,現在回家了,我們再來一天一天一起過吧。

愛你們。

老猴子

2014/11/09

關於你們的媽媽

猴子們,

媽媽就要住院把二號生出來了,在二號出來之前,找機會跟你們介紹一下你們的媽媽。


媽媽來台灣的第一晚,是把我們在台北租房子打掃一遍,接著從早到晚連續清了一個星期左右,每天的裝扮都是帶著口罩圍著圍巾。朋友來的時候都不敢相信媽媽有辦法把我的狗窩整理成一個家的樣子,浴缸、廚房、後陽全部都歐閃閃發亮。

媽媽擔心我沒收入你們往後日子過不好,從一號出生後兩個多月就去工作,一直到生二號住院的前一天都還在上班(是的,就是今天)。

懷孕期間下班就幫忙煮飯,洗碗,幫你們洗澡,陪你們玩,洗衣服打掃,哄你們睡覺,半夜三四點爬起來晾衣服,洗第二次衣服,一早爬起來,會在上班前再晾一次衣服,日子就是這樣一天一天的過。

來台灣多是穿別人給的舊衣服,我得逼你媽去買衣服,或者偷偷幫他買,在台北的時候帶媽媽出去買東西幾乎都是空手而歸。別以為媽媽不愛穿新衣服,湖南可是有一個房間滿滿的衣服鞋子,很多媽媽年輕的時候穿一兩次就擺著的。

結婚三年除了聚餐之外,就只有在夜市跟路邊攤吃飯,媽媽其實很喜歡吃餐廳,經過新奇的餐廳都會多看幾眼,但除非是公司出錢或是遠道朋友找吃飯,你媽媽不會開口提上餐廳吃飯這件事情。

搬回南投之後,媽媽每天下班後還是趕緊做菜,怕沒有盡到傳統觀念中媳婦的責任。媽媽的肝臟不好,每次健康檢查都被醫生點出來說,在結束麵攤&工廠一整天的勞力工作後,媽媽其實沒有多少力氣做事,也是這樣你們會看到跟你們洗完澡之後,媽媽就開始打瞌睡,一不小心就昏睡了。我對於你們讓媽媽發脾氣、吵媽媽會特別介意也是這個緣故。

因為煮飯的口味不同,雖然花了好長一段時間調整,下班後辛苦準備的晚餐爺爺奶奶還是吃不了多少,媽媽想留著剩菜隔天當早餐,通常也在前一天就被倒掉了,我知道媽媽很難過,雖然她從來沒有跟我提過。這兩年我不斷地念媽媽,希望他可以照顧自己的肝臟,讓我老婆活久一點,要求媽媽多休息,讓奶奶爺爺煮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衣服留給我處理,對於整潔的要求水準降低一些。

每天工作跟照顧我們,來台灣快三年才單獨跟同事一起去台中一趟,回來只有用一個半月的薪水幫奶奶買生日禮物,自己喝一杯飲料一直嫌貴,我發現媽媽好不容易出去逛街一天什麼都沒有買之後好難過。

媽媽一個月通常只有休假三五天,放假就是掃地拖地擦牆壁&家具,家中其實灰塵很多,但我的電腦上都不會有灰塵。媽媽還會早一點爬起來買菜,準備多一點青菜給你們吃。咖啡、披薩、巧克力蛋糕都不是媽媽喜歡吃的東西,但媽媽放假就會找時間弄給我吃,因為我喜歡。

這三年來每一天媽媽會將我的衣服跟物品用我偏好的邏輯來放置整理,眼鏡跟籃球眼鏡都會洗好擦亮,來台灣的委屈沒跟我抱怨過誰。這三年我除了沒有收入,也沒有給過你媽什麼,真的想不通媽媽為什麼還會繼續在我身邊,願意笑著吻我抱我牽著我的手相信我正在做的事情。

說這麼多是希望你們能了解,哪一天我需要在媽媽跟你們之間做選擇的時候,不論是溺水、失火、器官捐贈,我都會選媽媽並且放棄你們。也希望你們未來好好珍惜一起牽手的另一半,把那個人當作比我跟媽啊更重要的人來對待,你們的生命會因為你們的另一半而更完整,照顧另一半跟照顧自己是一樣重要的。

愛你們,

老猴子

後記:媽媽剛讀的時候轉頭跟一號說「猴子,老猴子把我寫得好慘喔,
哈哈哈哈」,讀完哭得稀哩嘩拉抱著我們親。

2014/10/31

開始為二號的到來感到緊張了

猴子們,

我現在34,猴子一號兩歲兩個月,猴子二號還有十天會出生。

二號要來了其實在媽媽懷孕的過程挺平順也沒太多擔憂,甚至有時候會忘記二號的存在媽媽懷著一號的時候我跟媽媽有比較多爭吵媽媽也還在適應台灣的食物跟生活習慣晚上睡不好我們在想這是不是一號脾氣比較不穩定的原因二號倒是從頭到尾都乖乖的在肚子裡面媽媽吃得好睡得好沒有太多的不舒服

但現在二號真的要出來了我一下子覺得壓力來了在醫院的這一個星期一號有誰能照顧?晚上誰跟一號睡覺?我肯定需要待在醫院陪媽媽跟二號,但一號害怕或睡不著的時候我去抱一下就沒事了,如果我在醫院怎麼辦。

之前在台北訂的月子餐雖然還有反效果,但起碼每天有餐可以送到醫院是挺方便的,我還不知道怎樣往返醫院準備餐點給媽媽吃,怎樣洗澡,醫院沒有網路這點應該是好事。

二號出來之後,我怎樣平衡照顧你們三個人的時間,同時保持好我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我還是需要運動跟反省,不能生病或者神經緊繃,我好好的才有辦法照顧你們。

之前其實希望二號可以生在羊年射手座,這樣好相處,雖然現在是我比較害怕的馬年天蠍座,但我還是會學著跟你相處,我想跟一號出生相處了幾個月後才開始對一號有感情,二號可能也是會這樣。奶奶一直想找算命的看日子取名字,我覺得媽媽感覺舒服,生的平安自在,二號的命就讓你自己決定吧。

愛你們

大猴子

2014/10/29

二號再兩個星期就來了

孩子,

我現在34,猴子一號兩歲兩個月,猴子二號還有兩個星期會出生。

可能平常一號跟我們一起看電影,恐怖劇情的時候總有低頻樂器出現,今天放著大提琴演奏的時候,一號跑過來說會怕。我把一號放在身上牽著兩隻手,跟著音樂一起指揮搖擺,一號什麼都沒說,表情嚴肅地讓我抓著他的手晃來晃去,還是會怕,我上了YouTube找了大提琴演奏的現場表演給一號看,一號看的入神,後來我坐到地上繼續玩積木的時候,一號過來坐在我身上,抓著我的兩隻手要我繼續帶著他聽音樂,感覺還挺好的,用身體來溝通音樂似乎有點作用。

二號再兩個星期就要來跟我們見面了,我覺得這兩個星期對一號好一點,多花一點時間陪一號,畢竟二號來了之後,一號第一個星期一下子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沒辦法跟我們一起睡覺,同時我們的注意力都會放在二號身上,一號每天會看著二號被我們抱著。

平常抱著一號哄睡之後,我都會繼續抱個十分鐘左右,除了希望一號睡得好一點,其實跟一號胸膛靠著胸膛感覺心跳,我覺得很幸福。

因為二號即將到來,讓我開始擔心一號被忽視,也開始意識到,一號來跟我們生活之後,我也在很多時候冷落了媽媽,我的老婆。我當然希望你們三個都好,有我全部的注意力,可惜我還沒有那樣的能耐。

三十四歲這年紀老不老小不小的,我的心態開始學著變老,打球也開始學著年紀比較大的球星,學著生理&心理到了中年的狀態之後,打球、做人、溝通、看待&處理問題該有什麼轉變。

社會對於中年人的期望相對於年輕人不太一樣,大家可以諒解中年人比較慢、比較多慮、比較模糊,但也期望中年人做的比較水準夠好、更全面、更圓滿。

中年人可以冷漠,但抱怨的問題沒有主動解決就是嘴砲了。中年人可以保守,但決定冒險後沒辦法保護周邊的人就是不負責任了。中年人可以功利,但天真浪漫沒有結果的言行就是幼稚了。

籃球的老人球也是,可以出手少,但外線不準很糟,上籃出包很糟,傳球被抄很糟。我還沒有老到會去推人、擠人、用嘴巴打球,希望永遠都不要這樣打,還蠻期待你們快點長大跟你們一起打打球。

愛你們。

大猴子

2014/10/22

你現在兩歲兩個月大

一號,

昨天晚上你媽把我送她的手環拿給你,你一拉就拉斷了,我念了你一下,過一陣子你媽忍不住開始笑,說讓你當了替死鬼。其實手環一開始就有裂痕了,大多時候我念你或者是對你發脾氣,是我自己的挫折感激發的回應,很多時候我不知道怎樣用你能理解的方式讓你懂我想說的,我對你叫,就像是你對我發脾氣一樣,因為我不懂你要的、誤會了、弄錯了。

媽媽的同事給了我們一些姊姊的衣服,我跟媽媽不介意你們穿女孩子的衣服,你目前看起來也還可以。平常都是開櫃子讓你自己選衣服,如果我們拿你不想穿的衣服你會說不要,我們也不會逼你,而拿女孩子的衣服給你穿你到目前為止沒有什麼意見。

我理解中你們大概三歲之後社交意識比較清楚,性別差異好像是五歲之後開始有。因為你跟二號都是男孩子,我跟媽媽都沒有女孩子可以玩,可能之後有時候就把你們當女孩子養了。

當然,我有一些朋友認為男孩子要有男孩子的樣子,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樣子。說實話,我高中的時候還曾經欺負過女性特質比較外顯的男同學,因為是其他班級的同學,失去聯絡了,碰到的話我想跟他道歉。以前我還不懂什麼叫做罷凌,只是覺得好玩,並不知道對方會有多難受,大一點知道比較多事情,才了解自己之前的行為有多不應該。

我跟媽媽比較起來,我有些女性特質比較強烈,媽媽有些男性特質比較強烈,其實都沒什麼不好。我不知道你們兩個未來發展出來的性向是什麼,只希望我有能力可以多給你們一些空間去嘗試&了解自己,當你們與社會期許不一樣的時候,在可能的範圍內保護你們,讓你們有勇氣作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知道二號的性別的時候,除了有點失望不是女孩子,但也鬆了一口氣,因為我對於教女孩子沒有任何概念。但就像是我當初跟朋友約好的,如果你們以後是同志,我其實也不知道怎樣教你們在社會中生存,我有個同志朋友可以當你們的乾爹or乾媽,希望你們成長過程都愉快。

大猴子

2014/10/19

按鈕

猴子們,

昨天跟Anne阿姨聊天,說到男生從小就喜歡玩槍,想到另外一個小孩子沒辦法控制的反應:按按鈕。

剛才看一號在玩電鋼琴,其實對於琴鍵的部分沒有多大的興趣,或許是還沒有音樂的概念,但對於上面那一排切換音色&功能鍵,按下之後沒有任何聲音,只有燈光一閃一暗,一號卻玩得非常開心。

開始在想這是小孩子,還是動物的天性。我以前在玩音樂設備、合成器&控制器的時候,多半也不知道自己在幹麻,會有什麼結果。看到不同的機器上有排列稍微不同的knobs, fader, buttons就很興奮,實際上知道怎麼用的話這些東西的運作邏輯是大同小異的。

也是這樣,看著一號興奮得按著按鈕,對琴鍵沒什麼興趣,感覺自己有點能理解。

大猴子

2014/10/18

政黨候選人之外的選舉模式

相較於政治黨派所推薦出來的立法委員,我比較喜歡在選舉的時候,可以依照功能性來票選喜歡的社會運動團體。


例如:
對勞工權益相關法案有興趣的選民一起投票選出三個勞工運動團體來規劃政策。
對教育改革相關法案有興趣的選民一起投票選出三個教育改革團體來規劃政策。
對於稅法改革相關法案有興趣的選民一起投票初三個稅法改革團體來規劃政策。


讓了解&關心某個議題的選民,可以用既有的認知&對團體之過往表現,來評判選出適合進行政策改革之幾個團體一起合作。


投票的選民&改革團體都是是了解問題&有熱情專注的族群。
選的選民知道怎麼挑選改革團體,同時改革團體之間只有競爭政見,並可同時合作而非敵對。
對於利益團體來說,同時要洗腦關注議題的少數選民&社會團體,難度應該比較高。

2014/10/14

CCSS 共同核心教育標準

剛讀到美國的共同核心教育標準CCSS(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的介紹,其實是很符合邏輯的做法,但在台灣的教育改革似乎家長們比較少提到,在此做一下筆記。

CCSS提供教師&家長一個一致清楚的標準,協助了解學生們需要學習哪一些與未來進入職場&高等教育之必要核心內容,讓教師&家長能提供學生們所需要的幫助,同時讓美國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更有競爭力。

標準中要點:數學&語言、歷史、社會科學、科技

標準的發展要素:
- 需有研究&證據支持之基準
- 與職場&高等教育之 環境預期一致
- 詳盡&仔細
- 參考全球教育環境發展
- 持續完善

核心教育標準由多方定期討論調整,雖然美國對自身的教育體制也有諸多批評,但對於美國學校中學生們可以依照興趣&能力來自由選課,而不是根據年齡&年級的套裝課程,還蠻懷念的。在不同科目每一個學生「開竅」的時機都不太一樣,用單一的進度來評斷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的評估基準並不著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不是很健康的做法。

現階段我依舊相信給學習者比較友善的環境是

1. 協助建構基礎知識
2. 提點學習技巧
3. 保護好奇心&學習興趣
4. 提供參考資源
5. 提供練習找答案、挑戰解決問題 、互動激盪學習的環境

我相信依照這樣的方向運作對於學校系統的學生或職場培訓都可以孕育出一個比較令人愉快的環境,讓學生&專業工作者都可以發展地更自然、有效率。

2014/10/12

2種教學流程的比較

成人學習&幼兒學習在心理需求的層面差異並不是那麼大,我們希望能刺激學習者的好奇心、協助培養更合適的學習技巧、保持終身主動學習的動力。雖然好奇心&學習是天性,卻可經由長時間的權威、壓力、制式流程而抹殺殆盡。小孩子喜歡發掘學習自己有興趣的問題,用自己的觀點去思索&發問,同時對他人的觀點&疑點也是同等的興趣,學習者喜歡共同學習。

在此比較兩種常見的教學流程:

A:1. 講解新內容 -> 2. 課堂中複習內容 -> 3. 課後作業複習
B:1. 課前預習內容 -> 2. 課堂中講解 -> 3. 課堂中提問

一般針對 A流程的批評為,學習者的程度有落差,所以在 A1階段,個別吸收狀況有落差,因此在 A2複習的階段難以跟上,部分學習者在A3的作業沒有能力進行。

B流程讓學習新內容的步驟放在教室以外,讓每一個學習者可以用自己的時間&節奏來吸收內容,並且整理自己不熟悉的問題帶到教室中。B2階段講解者可以在課堂中做重點有結構地講解,等於是學習者的第二次複習。最後在B3階段進行問答&討論,讓成員共同學習互相幫助。

以台灣的情況,A流程在國民教育大班制的情境下比較常發生,B流程在大學教育中比較常見。對於教師來說,由於變數較多,B流程的壓力會比較大,同時挑戰性&成就感也比較高。對於學校來說,B流程針對教師&學生的數字管理執行比較困難。

推廣 B流程,有些軟硬體的基礎架構需要先鋪好
- 更多元的參考資料:統一教科書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可能太困難或太粗淺,針對一個主題學習者需要更多樣的參考資料,讓每個人可以更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能力&興趣的研讀內容。
- 鼓勵多元觀點:教學者成為課堂中的主持人,控制討論方向、進度&秩序,讓學習者在一個共同主要教學路徑軌道上,依舊有探索個人思維辯證的空間。
- 教師的多元獎勵機制:數字化的管理機制對於教學環境傷害性大於助益,主管機關&管理者需要開始用更寬廣&實際的方式來獎勵願意為學生開拓更寬廣學習空間的老師們,大環境才有永續發展的機會。



2014/10/06

沒有機會問金士傑的幾個問題

猴子們,

金老師到南投市來辦講座,現場居然三百多個位置爆滿,在參加前我寫下了幾個問題想知道劇場前輩的觀點,可惜會場有時報周刊的記者抓著麥克風用完了大部分的時間,就用自己的揣測在金的其他言談中拼湊出可能的回答。

「問題1」用詼諧的方式來呈現,會不會讓觀眾邊看邊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內察反省,甚至只記得笑點,失去之後思考的機會?

金士傑認為劇場不該是教堂或教室,不該傳教或授業,但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理解,閱讀的時候我可以重複、緩慢地去理解特定部分,可以與人討論後重新回來思考其內容。現場表演的方式對我來說步調太快,我可能需要透過筆記的方式才能記得我有興趣的觀點&邏輯。

「問題2」就以平常老百姓的生活中,有個問題是角色混淆,把職場的自己帶回家,把面對朋友的自己用到對於另一半,有沒有什麼技巧可以跟大家分享?

金有提到「洗角色」的重要性,倒是沒有說到技巧,或許這是戲劇工作者本身的修煉之一。

「問題3」如何放下該放下的情緒
金在現場是用反問觀眾來提這一點,僅提到劇中的接受死亡或許就是一個擁抱,一個溫度。我自己的理解是接受,接受不能理解、不想理解、不喜歡的、無法改變的。接受,不再執著,就不會「過敏」了。接受是比較溫和的方式,不需要抗拒,也不需要刻意去遺忘。

「問題4」為什麼要演戲?
現場有一個記者問到編劇、導演、演員的角色金老師最喜歡哪一個,金回答導演最有成就感,但很累,所以是編劇,可以自己好好的寫。導演對於戲的掌握最多,可以控制的最多,但需要面對很多人的鳥事,編劇可以跟音樂家一樣在一個安靜的環境專心創作,演員賺錢最多,但直接面對觀眾&媒體評論,容易虛榮也容易受傷。

由於金在前半段持續地強調自己對於「俗」這件事的排斥,賺錢俗、穿新衣俗、消費俗。我其實不太理解為什麼金要為了「俗」眾創作&表演,畢竟要去感動人需要用「俗」人能被感動的方式,要去理解「俗」人的腦袋來寫故事,「俗」人的認同能有成就感嗎?畢竟金錢不是追求的考量了。

我猜就如金所回答,演出並不是最重要的事,透過劇場來實驗&理解哲學,才是有趣的事情,在每一次演出中調整實驗細微的地方,從觀眾的回應反饋得到思考的刺激,這是演出好玩的地方。

「其他心得」

金提到他這次用很寫實的演法,要讓前排觀眾有偷窺的感覺,不讓人感覺到在「表演」。但就我看到的片段來說,其實念台詞的味道還是挺重的,寫實的表現方式我覺得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手法了,BBC的 the office系列就用的非常的兇,我猜金老師比較少看歐美的東西。

金說改編劇本的要點有 1)選擇要素 2)重新組合 3)忠於原作,當然我想這是金個人的偏好,目前的年代對於「忠於原作」倒是寬容許多,在市場中需要與各種內容競爭,爭取到的觀眾很難如過去的年代忠誠、對於內容熟悉、有特定一致的特質。

我直覺想到的是 remix、排版、佈置,都需要為了「預設觀眾」來設計,在他們有興趣、有能力理解的範圍中用對應手法,再加上新奇的變化,大概用7:3的比例來調配,所以去接觸理解市場群眾是很重要的。

在網路上搜尋了一陣子金的歷年受訪,我開始有一種感覺,在接受訪問的過程中,金也在演著一個角色,其實私生活&真實想法金倒是保護地非常的好,把不同環節的界線劃得很清楚,這應該是比較健康、有效率、專業的作法。

我應該不會去看這場戲,可能把書重新找出來看。

大猴子

2014/10/05

猴子們

猴子們,

我現在34,一號兩歲兩個月,二號還有兩個月才會出來。

一號最近的變化,欺善怕惡、討好陌生人、擺姿態、發脾氣、耍賴、說謊、裝傻這些都已經很熟悉了。只在是面對比較兇或者行為比較粗暴的小孩子們,一號的姿態會很低,會保持距離,將遊樂設施讓給比較兇的小朋友,也會主動去拿玩具給他們。

一號脾氣大也會耍性格,例如今天下午爺爺在廚房,把不想吃的蛋糕丟在地上,我要一號撿起來一號也不檢,我說去廁所,一號就自己走去廁所讓我關起來,沒抱怨沒哭沒反應,就是不撿。

關了一陣子後,自己在裡面把門鎖上,爺爺還挺緊張的怕在裡面會怎麼了,我相信一號自己會開門就沒理會他,繼續在廚房烤肉&煮咖啡。一號後來哭著說尿在褲子裡面了,我也沒理會,說自己尿的自己處理。又過了一陣子,一號哭著說「小孩子要乖、小孩子要聽話」,其實我就有一點捨不得了,你們應該知道我不會要你們乖或者聽話,我覺得明理識相就好,乖&聽話是爺爺常說的,我倒是希望你們該反抗&提出意見的時候該說出來。所以當一號哭著說「小孩要乖、小孩子要聽話」的時候,我在想一號是不是誤會了我要求的是「服從」。

咖啡煮好了後,我過去跟一號說自己開門,一號果然自己從裡面就開門了。去看了一下褲子,居然沒尿,被一號騙了,也佩服一號心機的精進,幫一號擦洗乾淨之後抱到廚房,倒水給一號喝,一號繼續跟我玩,爺爺走過來看到一號跟沒發生什麼事情一樣的跟我互動,倒是挺訝異的。

原本打算媽媽早收工的話就帶一號去中興新村的兒童樂園,後來時間的關係就去學校操場,一號沙子玩得開心,抓沙子走到其他地方丟,玩了一陣子後我跟一號說不要往別的地方丟,這樣這裡就沒沙子可以讓你玩了,一號不太懂我的意思,想了一下之後就不丟了。玩的時候,一號在沙堆中擺出plank的姿勢(類似伏地挺身),我不知道這樣的體能算不算正常,感覺一號挺誇張的,媽媽後來看到說肯定是看我平常在運動的時候作這些動作,所以才學,我們兩個都擔心一號肌肉太發達以後長不高。

先前一號下午都會睡個一兩個小時,但最近一個星期開始延後到晚上六點甚八點都不睡,即便是累了也會硬撐,甚至我們要一號睡覺的時候一號會劇烈反抗。今天晚上八九點的時候把一號帶到媽媽床上,一號好生氣,瘋了一樣的大叫狂踢,我鬆手後一號用力踢摔下頭撞到地上,哭得好生氣,斜眼狠狠地瞪視著我,抱起來之後依舊不理會我,全身發抖鼻孔急促地喘氣表示憤怒,我模仿一號用鼻孔急促地喘氣,一號看了一陣子後想笑又不好意思笑,開始用力的以頭將我頂開。(一號的頭很有力的,抱著的時候我都需要很小心地怕被撞到臉或鼻子,痛死了。)

後來抱上床睡覺之後,整個背對著媽媽,我一開始不懂什麼意思,媽媽跟我說一號是因為生氣媽媽說要睡覺才會被我抱來,還是你媽了解你。抱幾分鐘,一號還是睡著了。

媽媽跟我說以後一號一定也會對他的小孩這麼兇,我其實不知道媽媽是不是指一號頭碰到地上那件事情,明天再跟媽媽聊,其實我沒有故意讓一號摔下去的。

其實以前有一個學長幫我算命說過我的小孩子會很兇,我只有比你們兇才能管的動你們,這是對我有影響的,尤其你們兩個都是男孩子,我基本上一些說好的原則不會有任何通融,但我對自己也有另外一個要求是,你們不需要對我感到恐懼,所以當有人說我對你們很兇的話,我會需要反省自己的作法有哪些需要調整。

為了希望傳達我要求的不是「服從」,一號如果說「不要」或者搖頭,我不會親他、不會抱他、不會接近他,如果開口說不想吃了我不會逼他吃完,但之後就沒有垃圾食品吃就是了。雖然我希望你們能直接表達你們的想法&意見,但後果也都是你們需要負責,東西弄亂弄髒了就要收好、清乾淨之類的。剛才在床上想著等你們長大是不是要調整「處罰」的方式,或許用「靜坐」之類的,我不想打你們,或許靜坐還不錯,我也可以跟你們一起靜坐,明天再跟你媽討論。

愛你們,

大猴子

2014/10/01

鄉民&行銷公關

傳統行銷公關公司用一串針對A公眾人物的低級留言,擷取畫面即可號招視聽眾對於A的同情、支持。

運動行銷&政治立場的應用可在競爭對手B族群的空間留下一連串針對B族群的低級言論,引起B族群同等低級的情緒言論,擷取畫面回到A族群中凝聚團結共識,共同對抗共同的敵人。

這些成本低,簡單,粗糙卻有效的的操作手法,滿足視聽眾的對抗情緒需求,就可以換到業主需要的曝光率&支持度。我們看影片見證都會檢驗其立場&真實性,對於網路上使用暱稱的言論卻願意相信其真實性。

許多的對立&敵意是第三方人為製造,銷售業績、群眾支持力量&選票他們拿到了,留下後續的社會傷害是人們承擔。

2014/09/30

香港、中國&台灣

猴子們,

又是一陣子沒給你們寫信了,香港這兩天在跟共產黨對峙,香港人很勇敢,因為我認為鼓吹別人去跟流氓起衝突是不負責任的事情,除了私底下跟香港朋友表示憂心&支持,倒是沒有其他的動作。

其實就算沒有跟媽媽結婚,我也會希望中國政府能讓老百姓的生活過的更好,我的觀念中每一個區域的公共事務經營者都有責任讓其居民過幸福滿足的生活。

抗爭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人民會放下生活中的要事聚集面對政府派出的軍警抗爭,絕對是有問題需要解決。也是這樣,任何權力、經濟實力、社會位階比較弱勢的族群在跟握有資源、權力的一方提出訴求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支持弱勢的那一方,會去從他們的角度來了解狀況。

你們懂事之後的香港、中國&台灣關係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在網路上看到個發言,希望在這裡紀錄一下。

香港人是中國人,中國政府欺騙中國人民正在付出代價。
我支持中國人對抗中國政府。也很高興他們終於醒覺當初的決定是錯的,但是那是一個暴力集權國家的內政,要好好小心行事。
台灣的國際地位卻比香港還不如,我們有政府有軍隊有稅制有自己民生供輸體系。卻不能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外自立,反而天天要去靠中國。

香港有天生的劣勢,所以他們用金融想要在國際間取得不可取代的地位。
台灣不是香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沒有什麼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後天菲律賓的。
你在安排旅行行程嗎?
要按讚之前搞清楚你在按什麼。
我支持中國人爭取他們的權益,但是不好意思我不會跟中國人比。
我不是中國人。
那些支持香港人的所謂台派,我常看他們說要把689趕走。要他們道歉。那有投票結果要道歉的?這樣誰要改革?這是參與者共同要負責的結果,不是他們的單方面的責任。
不要再要說要把689趕走了,他們也不用道歉。這是一個我們共同參與也認同的機制,說好了就是要讓他們的決定代表台灣。
這不是道歉或是趕走有用的。
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是我們是好國好民。
好國好民會趕走想住在這邊的人嗎?
不要在那邊高舉鄭南榕卻做出蔡正元的行為好嗎。
中國人不管來自香港或是鄭州,他們都是貨真價實的中國人。
不要好像支持香港人你就比較高級了,醒醒吧,香港人就是中國人。
香港人上街爭取的是當初他們約定好要拿到的普選特首,不是選出北京人選中的特首。
你在那邊香港獨立什麼狗屁啦白癡。
不要把你自己的憂愁弱勢套用在別人的身上去分享那些同情。蠢死了。
我幫你整理一下。
1. 香港人是中國人。
2. 支持香港人的裡面有中國人跟台灣人。
3. 中國人支持香港人很明顯帶著試探共產黨跟觀望共產黨行為的實驗眼光。
4. 台灣人支持香港人大部分都顯得蠢而無腦。
5. 台灣人搞不清楚自己是誰的狀態清楚而明顯。
香港人想要告訴他們的政府說當初你答應的你給我做到。
台灣人總是告訴他們的國民黨說你沒做到沒關係我再給你四年。
高下立判。
香港人並沒有把自己當成權勢和財富的奴才,他們把自己定位在協助者。他們要分到他們應該分到的。
台灣人活該。
分不到還要幫人家擦桌子。 然後還說自己不是奴才。好好好你不是奴才,你是蔡正元跟羅淑蕾跟連勝文。
要說趕走,689沒有要把你趕走就不錯了,什麼少數服從多數這種蠢話你都說得出來,我說過一千次了。少數服從多數是壓制。少數只要尊重多數的決定,並且在做決定的時候不能犧牲少數族群的利益。
難怪你們一輩子也提出不原住民跟好的弱勢保護政策。
你他媽懂個屁少數。
少數尊重多數,多數保護少數才是民主。才是人權,才是愛。
我懶得罵你了。你高興就好。
你這種台灣人還喜歡把自己的蠢解釋成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台蠢。
中肯就中肯,在哪邊台肯的都有事。解殖不是去化,解殖是腦袋清楚,萬事萬物皆為我有。這才是對的。才是台灣最大的力量。
你不懂我也不意外。 

2014/09/25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II(2014) 中的領袖

昨天跟你媽看這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II(2014),電影中提到「領袖」的概念,用兩個角色來對照,挺有趣的。

有些領袖會讓你感到恐懼,
以些領袖會讓你充滿勇氣。

有些領袖讓你懷疑自己,
有些領袖讓你相信自己。

有些領袖會給你壓力,
有些領袖會給你力量。

有些領袖不斷地提醒你的不足,
有些領袖讓你知道自己的長處。

有些領袖用威脅恐嚇控制人,
有些領袖用言行理念帶領人。

有些領袖要你的成果,
有些領袖要你有成長。

有些領袖強調成員競爭,
有些領袖強調團隊合作。

有些領袖重視戰役的勝敗,
有些領袖重視永續的發展。

有些領袖相信權力是絕對的階級,
有些領袖相信權力是信任的託付。

有種領袖在狀況不對的時候,成員會鳥獸散,
有種領袖在狀況不對的時候,成員會更團結。

2014/09/13

常忘的 OSX設定


顯示 Finder隱藏檔案
defaults write com.apple.finder AppleShowAllFiles -boolean true
killall Finder

不顯示 Finder中的隱藏檔案
defaults delete com.apple.finder AppleShowAllFiles
killall Finder

2014/09/09

作文評分的三個要點

對於改考卷的老師來說,同樣一個題目的作文看了幾百幾千篇是很折騰人的,老師們在評分的時候除了注意基本的架構(如作文架構類型之「過去、現在、未來」),決定分數的高低通常還會注意文章中的證據、創意&表達這三要點。

證據:同樣的題目每個考生的架構&論點之差異並不會太大,而在文章中列舉有具體、與問題相關、可信而有力度的證據則是可以讓評分的老師看到其知識的深度&廣度。

創意:不論是幽默、讓人有觸動的故事、提出獨特的問題,只要滿足精簡、合宜&相關三個要點,創意的亮點可以讓疲於評分的老師從無聊中醒過來,並回饋在分數上。

表達:用詞之深度&精準度、字句段落架構之正確性、邏輯論點順暢連貫與否,讓人讀起來通順、可理解並信服。

證據&創意需要在寫作之前先設計好,表達的文字技巧則是在完成之後進行編輯修飾,這樣的工作流程不僅有在考試作文的時候適用,往後報告、提案、研究摘要都可套用。

作文架構類型之「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現在&未來是一種很直接有效率的段落架構,在考試的時候可以先將想到的論點先列成清單,看能可用的想法中是否適合用三段時間順序的結構來進行 1) 解釋歷史發展 2) 建構式資訊補充 3)氣氛鋪陳 ,以下用三種樣式來解釋

A:「因、果、解答」
當我們在陳述一個議題的時候,使用過去的因、現在的果、未來可能的答案這種方式來撰寫,可以讓讀者透過線性的時間順序了解問題的歷史發展,一點一滴地建構起了解事件所需要的背景資訊,進而解析問題並探討未來可能的解套方式。

B:「描述過去、至今變化、未來調整」
與前者的差異僅在因果順序的調整,重點不在解釋過去的發展對現況的影響,而是目前環境社會與過去有了重大改變,需要為了未來去做調整,「因」在於「至今變化」,申論部份依舊留在最後。

C:「緬懷、擔憂、期許」
著重的不再是因果關係,而是「氣氛鋪陳」,透過特意地強調過去的美好與目前的擔憂作為對照,此反差在氣憤鋪陳上可傳達其擔憂之感受,接著在最後一段之期許,將文章結論重新往正面的方向導引。

用「台灣棒球運動發展」舉例
A架構:日本帶入棒球->台灣棒球現況->台灣與日本棒球發展對照&關係
B架構:過去日本棒球->殖民結束後之台灣棒球->台灣可怎樣走出自己的棒球路
C架構:兄弟象->球迷失去信心後->聯盟&球迷需要做的調整

所以只要將列出來的概念清單,選定好合適的架構,依照順序(過去、現在、未來)指定作用(解釋歷史發展、建構式資訊補充、氣氛鋪陳),在有限的時間下完成作文內容會更容易。




成功 v.s. 有價值

猴子們,

這是愛因斯坦說的:「不要當一個成功的人,當一個有價值的人」。在我們這個強調競爭的年代,人們努力地打造名氣,並爭取專業成就&財富上的成功,這是與周遭切割的小我概念,其實在這個環境中並沒有所謂的「他們」,即便想法、立場、利益是衝突的族群,都跟我們在同一個環境底下「我們」的一部分。

當然要成就任何的演進,避免不了都還是需要去

  • 取得注意力
  • 贏得認可
  • 讓人有好感
  • 讓人信任
  • 可以提昇旁人的價值
名氣只能讓我們得到注意力,專業&財富上的成功也只能贏得認可,後三者則是主流文化中被扭曲&忽略的部份。有許多的材料&訓練課程是在讓別人產生好感並且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比較希望你們把這些「技巧」當作「注意事項」,避免讓人產生誤會,並且去學習別人所在意的是哪些層面。接著,我希望你們專住在自我提昇,真正當個能讓人喜歡的紳士,所作所為為值得讓人信任的君子。

當你們因為真心地希望別人能感到自在,出自對人的尊重而用更細心、體貼、週到的方式與人互動,言行都會是真誠、直接、實在的。同時當我們開始放下「他們」開始思考著更大的「我們」,「贏過別人」會變成一個很滑稽的概念,我們只會彼此競爭希望能提出並執行更好的模式讓整個世界一起提昇。不需要去刻意追尋名氣、成功、高下,而是在活著的每一天都認真地讓自己更好,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讓世界都變得更好。

當我們程度&能力夠了,能提昇旁人的價值,就不必再刻意地去爭取別人的注意力、認可、好感、信任等,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可以更順利有效率,能提昇更多人的價值,讓整個社會更好。

大猴子

2014/09/08

單一教學進度之副作用

在學習多數科目的時候,需要累積紮實的基本知識之後,才有能力學習進階的邏輯&概念,再延伸學習進階的內容。單一教學進度會造成的問題在於,一個班級中每一個人的進度不一樣,學習評量測驗只是一個淘汰的機制,有的學生拿95分(或假設5%的內容不懂),有的學生拿60分(或假設40%的內容不懂),老師還是需要繼續往前維持「教學進度」。而懂95%的學生的學習成果可能就維持級數遞減,學習效率用(0.95)^x的速度下降,其他的孩子則是用(0.6)^x的速度下降...

Khan跟許多的網路教學平台,由於跳脫了課堂統一進度的限制,只有確定一個單元內所有的內容學生100%理解之後,才能進行下一個單元。用這種方式,知識架構的建立是紮實的,不會有因為一點不懂,接下來學習挫折感越來越大的壓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不熟悉的部分,重複練習,或者與他人參與討論,將時間花在「自己需要加強的部分」。

要解決學校體系單一教學進度的問題,需要建立的環境有
  • 依照概念拆成最小單位的線上複習材料
  • 學生在線上討論求助的空間
  • 讓教師在教學進度上有更大的自主空間
同時老師&學生在面對「錯誤」的態度上也需要調整
  • 跟走路一樣,走不好繼續走,走好為止
  • 錯誤只是提醒我們哪裡要加強,不可忽視
  • 走好了,才跑
目前由於預算執行遊戲規則所造成的專案永續發展困境,許多的教育資源平台都是以典藏的方式建制,各校的教學資源也用競爭而非合作的方式獨立發展,導致維護資源不足、利用率低、永續經營困難。

我們需要擺脫各校競賽的思維,永續經營維護一個教師們可以合作共同貢獻教學內容的平台,讓學生有一個集中單一容易搜尋的平台,針對學習有障礙的單元部分,有機會參考來自全台灣不同的老師的解說方式,並且與網路上的學生老師們一起討論研究,讓每一個稍微落後的孩子都有機會用自己的步調提升,同時讓學習狀況較好的孩子有機會貢獻回饋社會,我們需要重新檢視既有的競爭、篩選、淘汰之思維,加入更多的合作&互助讓共同學習成為教育環境的新常態。

2014/09/04

無限制的便利貼 Trello

我有一個很愛用便利貼的學長,辦公室牆壁貼的跟要越獄一樣,學長跟我說手寫張貼整理比較直覺,電腦反而卡卡的,用Trello進行私人&團隊專案討論實驗兩年後,我想我找到平衡了

  • 可多人同時編輯
  • 分享清單、圖片、檔案、網址
  • 每張卡片都可進行留言討論
  • 可以指定成員、設定到期時間、用色標管理
  • 電腦&行動裝置都可免費使用( iOS, Android, Windows Phone, Kindle Fire...)



分配至日曆上



投票功能

可指派人員




2014/09/03

做夢的技巧

猴子們,

等你們大一點再陪你們一起做夢,現在先準備一下教材。

為什麼要練習作夢


  1. 在夢中保持清醒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稍微練習就可以做到。 
  2. 在夢中保持清醒整個世界就是你的,可以改變規則、自然定律,可以去實驗現實社會中無法或很困難的事情。例如:飛行、飄到太空、極速飆車等全部一起做 
  3. 在夢中沒有現實中的思想干擾,所有的雜訊都來自你自己,但那也夠安靜了。加上夢中沒有語言的阻礙,運行的速度非常的快,在夢中專心地思考複雜的問題、創作、實驗可以用好幾倍的速度來進行,而且你可以用第三人之外的角度來看自己。

練習作夢的準備


  1. 睡覺前先想好自己想做什麼夢,想解決什麼問題,先有個預設比較快能進入狀況 
  2. 床邊要有紙筆,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夢的內容很容易忘記,沒有馬上寫下來就沒了 
  3. 回到曾經創建過的夢中比較容易,回去做微調,改變裡面的故事&關係,這樣的練習比較簡單  

辨別夢&真實


  1. 控制夢的先決條件就是知道自己在夢中,如果習慣去注意一下細節,每一個夢中的世界一定有不符合邏輯&真實世界的地方。例如:牆壁顏色不一樣、時鐘倒著走、人的髮型變了 
  2. 夢中的運行速度快,所以夢中要緩緩地吸一口氣,讓氣慢慢地從喉嚨移動到胸腔、橫膈膜、腹腔,接著鬆開眉間,緊縮嘴邊的肌肉,再讓空氣慢慢地從腹腔、橫膈膜、胸腔、喉嚨從口中吐出,這是非常困難的。可以在夢中練習氣功、打太極、練呼吸動作,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這些東西來辨識是否在夢中,但等你們熟了之後,其實你們也可以在夢中做這些事情。 
  3. 觀察不曾觀察過的細節,例如木頭的紋路、樹葉的分布、皮膚的毛孔,通常夢中的細節會有重複,即便是開車的時候路上的車種也不會有太多,只要在夢中能慢下來仔細觀察,很容易辨別。 
  4. 清醒的時候才有能力可以同時緩慢地聆聽細微的聲音、觸摸、移動&呼吸,夢中的東西是我們創造的,雖然我們在夢中可以快速地創造很多東西,但真實世界的我們沒有注意過的細節更多。

控制夢


  1. 只要知道自己在作夢,而且夢中的一切是由自己創造出來,控制夢就變得簡單了。 
  2. 被怪物追,轉身開始追怪物。被壞人追,可以坐下來跟他們開始喝茶下棋。走路覺得太慢或者碰到塞車,可以直接飛起來到要到的地方,直接飛到其他的國家或星球。電影中看過的影像都可以重新創造。 
  3. 用旁觀者的角度看著自己在作夢,這跟冥想的時候跳脫自己從遠方觀看自己在冥想一樣,這種模式可以應用在夢中,這部分我太久沒練習了,以後再跟你們補充。

夢中夢


  1. 有時候從一個夢中醒了一陣子之後才意識到自己還在另外一個夢中,這就是夢中夢 
  2. 我小時候常陷在這種夢中,那時候還不懂做夢這件事,常常夢到自己在街道中迷路(我從小到大方向感都不好),路沒有盡頭,醒來之後從桌子上爬起來(我小時候上課都在睡覺),出去之後繼續迷路 
  3. 夢中夢可以解決更複雜的問題,通常是你在夢中卡住了,決定躺上床去平行實驗另外一個設定,可以指定一個東西讓自己從夢中夢醒過來,例如我剛才決定2:00am醒過來,第二層夢看到時鐘,第一層夢則是你媽叫我起床等等的 夢中沒有什麼限制,可以是自主、自由、實驗的,夢中沒有人會受到傷害,夢中實驗或者不小心出現的狀態,寫下來反省就好,與真實生活並不會有直接的關係,也不一定會有邏輯,例如結婚後有幾次夢到跟其他的女孩子相處&夢中沒有你們的母親,但醒過來看到你媽,我知道這是我最愛的女人,是我的妻子,是我這輩子要牽手走完的人。


大猴子

我們一起看的電影

整理一些小時後跟你們一起看的電影,其中我覺得有意思的,希望你們長大之後有機會還能找出來重新看,應該會挺有趣的。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1993)

The World of Stainboy (2000)

Corpse Bride (2005)

9 (2009)

Dark Shadows (2012)

Frankenweenie (2012)

Hotel Transylvania (2012)

Captain Sparky vs. The Flying Saucers (2013)

The Lego Movie (2014)

Sublime Text 2 預設快速鍵清單(批次生成)

想把 default的 keybinding轉成比較容易讀的字樣,用javascript跑。
Hash中的內容有些沒抓出來,往後再修,我猜Sublime應該也不會在更了

var keybinding = subelime原來的default keybinding

var html_content = ""

html_content +="<table style='margin: 5px; padding: 5px; '><tbody>";

for(var i =0; i <keybinding.length; i++){
if (i%10==0){
html_content+="<tr><th style='background-color: #b8b8b8; color: white; width: 25%;'>組合鍵</th><th style='background-color: #b8b8b8; color: white; width: 70%;'>功能</th></tr></br>";
} else {
html_content+="<tr>";
}

if(i%2==0){
html_content+="<td style='background-color: #f0f0f0;'>"+keybinding[i].keys+"</td>"+"<td style='background-color: #f0f0f0;'>"+keybinding[i].command+"</td><br>";
}else{
html_content+="<td id='double'>"+keybinding[i].keys+"</td>"+"<td id='double'>"+keybinding[i].command+"</td><br>";
}
html_content+="</tr><br>";
};
html_content+="</tbody></table>";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super/g, "⌘");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ctrl/g, "⌃");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alt/g, "⌥");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enter/g, "⏎");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shift/g, "⇧")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backspace/g, "⌫");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tab/g, "⇥");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tab\+/g, "⇥");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delete/g, "⌦");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delete\+/g, "⌦");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escape/g, "⎋");
html_content = html_content.replace(/\+/g, " + ");

組合鍵功能
⌘ + ⇧ + nnew_window
⌘ + ⇧ + wclose_window
⌘ + oprompt_open
⌘ + ⇧ + treopen_last_file
⌘ + ⌥ + upswitch_file
⌘ + nnew_file
⌘ + ssave
⌘ + ⇧ + sprompt_save_as
⌘ + ⌥ + ssave_all
⌘ + wclose
組合鍵功能
⌘ + k,⌘ + btoggle_side_bar
⌘ + ⌃ + ftoggle_full_screen
⌘ + ⌃ + ⇧ + ftoggle_distraction_free
⌘ + zundo
⌘ + ⇧ + zredo
⌘ + yredo_or_repeat
⌘ + usoft_undo
⌘ + ⇧ + usoft_redo
⌘ + xcut
⌘ + ccopy
組合鍵功能
⌘ + vpaste
⌘ + ⇧ + vpaste_and_indent
⌃ + ⌥ + leftmove
⌃ + ⌥ + rightmove
⌃ + ⌥ + ⇧ + leftmove
⌃ + ⌥ + ⇧ + rightmove
⌃ + leftmove
⌃ + rightmove
⌃ + ⇧ + leftmove
⌃ + ⇧ + rightmove
組合鍵功能
⌃ + ⌥ + upscroll_lines
⌃ + ⌥ + downscroll_lines
⌃ + ⇧ + upselect_lines
⌃ + ⇧ + downselect_lines
⌘ + ⇧ + [prev_view
⌘ + ⇧ + ]next_view
⌘ + ⌥ + leftprev_view
⌘ + ⌥ + rightnext_view
⌃⇥next_view_in_stack
⌃ + ⇧⇥prev_view_in_stack
組合鍵功能
⌘ + aselect_all
⌘ + ⇧ + lsplit_selection_into_lines
single_selection
clear_fields
clear_fields
hide_panel
hide_overlay
hide_auto_complete
⌘ + ]indent
⌘ + [unindent
組合鍵功能
tabinsert_best_completion
tabinsert_best_completion
tabreplace_completion_with_next_completion
tabreindent
tabindent
tabnext_field
tabcommit_completion
⇧⇥insert
⇧⇥unindent
⇧⇥unindent
組合鍵功能
⇧⇥unindent
⇧⇥prev_field
⌘ + lexpand_selection
⌘ + dfind_under_expand
⌘ + k,⌘ + dfind_under_expand_skip
⌘ + ⇧ + spaceexpand_selection
⌃ + ⇧ + mexpand_selection
⌃ + mmove_to
⌘ + ⇧ + jexpand_selection
⌘ + ⇧ + aexpand_selection
組合鍵功能
⌘ + ⌥ + .close_tag
⌃ + qtoggle_record_macro
⌃ + ⇧ + qrun_macro
⌘ + ⏎run_macro_file
⌘ + ⇧ + ⏎run_macro_file
commit_completion
⌘ + tshow_overlay
⌘ + pshow_overlay
⌘ + ⇧ + pshow_overlay
⌘ + ⌃ + pprompt_select_project
組合鍵功能
⌘ + rshow_overlay
⌃ + gshow_overlay
⌘ + ishow_panel
⌘ + ⇧ + ishow_panel
⌘ + fshow_panel
⌘ + ⌥ + fshow_panel
⌘ + ⌥ + ereplace_next
⌘ + gfind_next
⌘ + ⇧ + gfind_prev
⌘ + eslurp_find_string
組合鍵功能
⌘ + ⇧ + eslurp_replace_string
⌥ + ⌘ + gfind_under
⇧ + ⌥ + ⌘ + gfind_under_prev
⌃ + ⌘ + gfind_all_under
⌘ + ⇧ + fshow_panel
f4next_result
⇧ + f4prev_result
f6toggle_setting
⌃ + f6next_misspelling
⌃ + ⇧ + f6prev_misspelling
組合鍵功能
⌃ + ⌘ + upswap_line_up
⌃ + ⌘ + downswap_line_down
⌃ + ⌫delete_word
⌃⌦delete_word
⌘ + forward_slashtoggle_comment
⌘ + ⌥ + forward_slashtoggle_comment
⌘ + jjoin_lines
⌘ + ⇧ + dduplicate_line
⌃ + backquoteshow_panel
⌃ + spaceauto_complete
組合鍵功能
⌃ + spacereplace_completion_with_auto_complete
⌘ + ⌥ + pshow_scope_name
⌃ + ⇧ + pshow_scope_name
f7build
⌘ + bbuild
⌘ + ⇧ + bbuild
⌃ + ttranspose
f5sort_lines
⌃ + f5sort_lines
"insert_snippet
組合鍵功能
"insert_snippet
"move
run_macro_file
'insert_snippet
'insert_snippet
'move
run_macro_file
(insert_snippet
(insert_snippet
)move
組合鍵功能
run_macro_file
[insert_snippet
[insert_snippet
]move
run_macro_file
{insert_snippet
{insert_snippet
}move
run_macro_file
run_macro_file
組合鍵功能
⇧ + ⏎run_macro_file
⌘ + ⌥ + 1set_layout
⌘ + ⌥ + 2set_layout
⌘ + ⌥ + 3set_layout
⌘ + ⌥ + 4set_layout
⌘ + ⌥ + ⇧ + 2set_layout
⌘ + ⌥ + ⇧ + 3set_layout
⌘ + ⌥ + 5set_layout
⌃ + 1focus_group
⌃ + 2focus_group
組合鍵功能
⌃ + 3focus_group
⌃ + 4focus_group
⌃ + ⇧ + 1move_to_group
⌃ + ⇧ + 2move_to_group
⌃ + ⇧ + 3move_to_group
⌃ + ⇧ + 4move_to_group
⌃ + 0focus_side_bar
⌘ + 1select_by_index
⌘ + 2select_by_index
⌘ + 3select_by_index
組合鍵功能
⌘ + 4select_by_index
⌘ + 5select_by_index
⌘ + 6select_by_index
⌘ + 7select_by_index
⌘ + 8select_by_index
⌘ + 9select_by_index
⌘ + 0select_by_index
f2next_bookmark
⇧ + f2prev_bookmark
⌘ + f2toggle_bookmark
組合鍵功能
⌘ + ⇧ + f2clear_bookmarks
⌥ + f2select_all_bookmarks
⌘ + k,⌘ + uupper_case
⌘ + k,⌘ + llower_case
⌘ + k,⌘ + spaceset_mark
⌘ + k,⌘ + aselect_to_mark
⌘ + k,⌘ + wdelete_to_mark
⌘ + k,⌘ + xswap_with_mark
⌘ + k,⌘ + gclear_bookmarks
⌘ + plusincrease_font_size
組合鍵功能
⌘ + equalsincrease_font_size
⌘ + minusdecrease_font_size
⌃ + ⇧ + winsert_snippet
⌃ + ⇧ + krun_macro_file
⌘ + ⌥ + qwrap_lines
⌘ + ⌥ + [fold
⌘ + ⌥ + ]unfold
⌘ + k,⌘ + 1fold_by_level
⌘ + k,⌘ + 2fold_by_level
⌘ + k,⌘ + 3fold_by_level
組合鍵功能
⌘ + k,⌘ + 4fold_by_level
⌘ + k,⌘ + 5fold_by_level
⌘ + k,⌘ + 6fold_by_level
⌘ + k,⌘ + 7fold_by_level
⌘ + k,⌘ + 8fold_by_level
⌘ + k,⌘ + 9fold_by_level
⌘ + k,⌘ + 0unfold_all
⌘ + k,⌘ + junfold_all
⌘ + k,⌘ + tfold_tag_attributes
⌘ + ⌥ + otoggle_overwrite
組合鍵功能
⌥ + f2context_menu
⌘ + ⌥ + ctoggle_case_sensitive
⌘ + ⌥ + rtoggle_regex
⌘ + ⌥ + wtoggle_whole_word
⌘ + ⌥ + atoggle_preserve_case
find_next
⇧ + ⏎find_prev
⌥ + ⏎find_all
find_next
⇧ + ⏎find_prev
組合鍵功能
⌥ + ⏎find_all
⌃ + ⌥ + ⏎replace_all
hide_panel
⇧ + ⏎find_prev
⌥ + ⏎find_all
⌘ + ,open_file
⌘ + k,⌘ + yyank
⌘ + k,⌘ + krun_macro_file
⌘ + k,⌘ + ⌫run_macro_file
⌘ + k,⌘ + cshow_at_c⏎
組合鍵功能
⌃ + yyank
⌘ + ⌫run_macro_file
⌘⌦run_macro_file
⌃ + krun_macro_file
⌃ + lshow_at_c⏎
⌃ + oinsert_snippet
⌃ + ⌘ + dnoop
⌃ + ⌘ + ⇧ + dnoop

2014/08/30

Logic Pro X 筆記


Preference: 開啟 Advanced features

Library中直接 Up/Down就可以 preview presets

水平 Zoom in/out: CMD + Left/Right
垂直 Zoom in/out: CMD + Up/Down
切換 Audio full Zoom: CMD + click

Sample Accurate select: Option + click
前進/後退一個 bar: , .

Name Regions by Tracks: Option + Shift + N

一個 Project中只能有一個 Drummer Track



2014/08/26

sublime & rubymine 熱鍵對照

只有整理自己常弄錯或忘記的對照,並不是完整的清單對照表


功能 Sublime Text RubyMine
刪除行 ⌘ + X ⌘ + ⌫
選擇整行 ⌘ + L 熱鍵R
跳到括號起點或終點 ⌃ + M 熱鍵R
選擇括號中所有內容 ⌃ + ⇧ + M 熱鍵R
刪除字標後所有行中內容 ⌘ + K ⌘ + ⌫
刪除字標前所有行中內容 ⌘ + K + ⌫ 熱鍵R
縮行 ⌘ + ] Tab
取消縮行 ⌘ + [ ⌃ + Tab
Comment / 取消Comment ⌘ + / ⌘ + /
區塊 Comment ⌘ + ⌥ + / ⌘ + ⇧ + /
重複上一個鍵盤熱鍵指令 ⌘ + Y 熱鍵R
貼上並正確縮行 ⌘ + ⇧ + V 熱鍵R
選擇下一個自動完成選擇 ⌃ + Space 熱鍵R
選擇上一個 column ⌃ + ⇧ + Up 熱鍵R
選擇下一個 column ⌃ + ⇧ + Down 熱鍵R
快速以檔名開啟檔案 ⌘ + P ⌘ + ⇧ + O
跳到 symbol ⌘ + R ⌘ + ⌥ + O
呼叫 Command prompt ⌘ + ⇧ + P 熱鍵R
開啟最後關閉的標籤頁 ⌘ + ⇧ + t 熱鍵R
上一個標籤頁 ^ + Tab ^ + Left
下一個標籤頁 ⇧ + ^ + Tab ^ + Right
自動完成 熱鍵S ^ + Space
功能一 熱鍵S 熱鍵R
功能一 熱鍵S 熱鍵R
功能一 熱鍵S 熱鍵R
功能一 熱鍵S 熱鍵R
功能一 熱鍵S 熱鍵R
功能一 熱鍵S 熱鍵R
功能一 熱鍵S 熱鍵R
功能一 熱鍵S 熱鍵R

2014/08/21

如果你煮的菜別人不喜歡吃...

猴子們,

如果你煮的菜別人不喜歡吃,不能怪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味道,能做的,只有去調整迎合別人的味道,或者放棄這個食客。

當哪天你的伴侶、女朋友、妻子不再愛你了,不能怪別人,每個女人都有自己對於幸福的要求標準,我們能做的,只有去調整自己迎合對方的要求,或者放棄這段關係。

就像是沒有人有義務喜歡吃我們煮的東西一樣,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義務去欣賞、喜歡或愛我們,當我們希望被愛,就如希望被尊重的時候一樣,用持續的行動&作為贏得對方的尊重或愛,這概念跟一句老話是一樣的「if you want people to be interested in you, be interesting」。

這一個概念你們越早接受,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會更順利。不論是感情交往、友誼、團隊信任、職屬等各種關係,別人都不會主動的了解、欣賞、喜歡、信任、尊重我們,如果發生了,也需要努力才能去維持這些觀感,這些不是特權而是有保存期限的努力成果。如果我們沒有去維護這些狀態,生疏、冷漠、厭惡、懷疑&鄙視很快地會替代原來的觀感。

當別人對你們有負面觀感,記住那只是負面觀感,並不會直接影響你們的本質,你們還是原來的那個自己,給自己一些時間感到挫折&難過之後,再來思考決定是否要去轉變別人的觀感,想一想要怎麼做,不太需要沉溺在負面情緒中太久。

「Five love languages(1995)」這本書有提到五個面向去思考別人所要的:
- 禮物:定期的給予禮物
- 陪伴的時間:播出時間定期的相處
- 言語認同:言語上的示好、讚賞&鼓勵
- 服務:幫忙做事
- 身體接觸:親密接觸

書中提到每個人認為重要的都不太一樣,誤會通常發生在,當我們喜歡收到禮物,也會將贈送禮物當作我們表示熱情的方式,但對方可能想要的是言語認同,當我們要讓對方感受到被愛,需要先搞清楚對方所要的是那一些。

書中教導的另外一個概念就是,給予對方的愛需要持續不間斷地補充,就像是吃飯一樣,不要讓對方餓到,所以我們都需要定期地反省,對於生命中我們希望能持續保持關係的任何一個人,我們是否盡了足夠的努力滿足對方的需求,記得,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義務跟我們維持關係的。

愛你們

大猴子

2014/08/16

Sublime Text 2 筆記

在 Terminal用 subl直接執行 Sublime Text 

sudo ln -s "/Applications/Sublime Text 2.app/Contents/SharedSupport/bin/subl" /bin/subl

在 Service中新增 Open Folder by Sublime Text
  1. Automator中新增 Service
  2. Actions選擇 Shell Script
  3. Script中輸入 /Applications/Sublime\ Text\ 2.app/Contents/SharedSupport/bin/subl -n $@
  4. Service receives selected選擇 file or folders
  5. 另存service,完成
多重游標 - 選擇下一個:command + d
多重游標 - 自由指定:command + click
多重選擇 - 選擇全部:command + control + g
區塊選擇:按著option  拖拉選擇文字區塊
區塊選擇:shift + cmd + L

指令搜尋:Shift + cmd + p
檔案搜尋: cmd + p 
模糊搜尋:cmd + p 關鍵字前先放#
跳到n行:cmd + p關鍵字用 :n
Symbol list:cmd + p 關鍵字前放@  可用在找methods/class/selector...

切換開啟之檔案 cmd + t
切換開啟之tab:cmd + 1~9
切換開啟之tab:cmd + opt  + left/right 或 ctrl + tab
Reference path(for assets): cmd+shift+p, copy project path
合併lines  command+j 用來處理array
編輯*.sublime-project 來決定顯示/隱藏之檔案,並可在Project Tab切換 file_exclude_patterns&folder_exclude_patterns, path
set_layout跟keybinding來自定畫面分割

left single quote: opt + ]
right single quote: shift + opt + ]
left double quote: opt + [
right double quote: shift + opt + [

跳到下一個字: Opt + right
將下一個字一起加入選擇: Opt + shift + right
選擇滑鼠指標所在單字: cmd + d
選擇檔案中所有與選擇指標所在之單字符合之字詞:cmd + ctrl + g
選擇滑鼠指標所在整行: cmd + l
將選擇區塊的選擇標籤分行:cmd + shift + l
選擇tag中的內容(可重複擴展選擇範圍):cmd + shift + a
選擇縮行中內容(可重複擴展選擇範圍):cmd + shift + j

跳躍至對應括號 ctrl + m
選擇括號中的內容:ctrl + shift + m
加上引號:點選字詞後直接打單/雙引號
整行上下換位置:cmd + ctrl + up/down

加入書籤:cmd+f2
列出可用的自動完成:cmd + space 可列出例如css可用的attributes
跳到下一個自動完成:tab 然後用cmd + space跳回清單


可用到的 package
  • 先裝 Package Control
  • Prefixr CSS瀏覽器支援的prefix 
    • ctrl+cmd+x 自動添加prefix
  • Emmet 使用Emmet功能 
    • opt+ctrl+left/right 跳區塊
    • cmd+shift+./, 選標籤
    • cmd+shift+/ 區塊comment
    • user preference: "auto_id_class": true 可以在tag中用.加入class 用#加入ID
  • AdvancedNewFile 指令列快速建立檔案&資料夾
  • SideBarEnhancement 擴充檔案列的右鍵功能
  • Linter 檢查語法錯誤
  • Gist 用GitHub的Gist來管理snippets 
  • DocBlockr 快速在comment中說明參數&常數
  • Themr 快速切換theme 
  • ApplySyntax 顯示Rails 中的Ruby syntax
  • LineEndings 檢查錯誤 alert when line ending is "windows"
  • sidebar enhancement 由於package control不再支援,需要手動安裝 ctrl + ` 指令列依序輸入以下兩行 
    • import os; path=sublime.packages_path(); (os.makedirs(path) if not os.path.exists(path) else None); window.run_command('exec', {'cmd':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titoBouzout/SideBarEnhancements', 'SideBarEnhancements'], 'working_dir': path})
      
      import os; path=sublime.packages_path(); window.run_command('exec', {'cmd': ['git', 'checkout', '37429739a0452a2dc36343fb7875ba7fcbeb88a9'], 'working_dir': os.path.join(path, 'SideBarEnhancements')})
設定:

隱藏檔案/資料夾

"file_exclude_patterns": ["._*", ".DS_Store", "*.png", "*.jpg", "*.gif" ],
"folder_exclude_patterns":[".git",".sass-cache"]
for TrailingSpace
        “trim_trailing_white_space_on_save”: true

2014/08/12

0&1,黑與白

猴子們,

即便[原則]是我希望你們會放在心上的一個思考模式,我也希望你們能比我更有智慧地去摸索模糊地帶。你們應該知道我喜歡 0&1 黑與白,對我來說有規則&習慣是方便的,甚至一度希望自己有阿斯伯格症可以來合理化自己的偏好(事實證明我沒有阿斯伯格症,我可以判斷同理他人的情緒,只是希望我不需要這麼去做)。

在我們這個年代,一個社會化的專業成員,有一個受歡迎的特質就是[可預期],包含準時、守規則、守承諾。不論是在同儕、團隊、客戶眼中,可以預期到你的言、行&工作成果就表示你是值得信任的。這是我從小讓自己努力修練的特質,讓自己從有機動物越來越接近標準機器,我討厭不清楚的指令、需求、規則,糾纏不清的人際關係、檯面下的動作&政治手法我不但排斥,更是拒絕配合。我的這種模式不但對自己殘忍,也讓周遭的人很辛苦。

人天生不是理性的動物,溝通的時候有意無意的詞不達意是正常的,想法&需求隨時都會改變,人際、組織之間的關係&規則也都是隨時跟著大環境交錯變動,人需要有彈性、必須變通、要能妥協。很慚愧的是這方面我沒有什麼心得或者技巧能跟你們分享,只能建議你們參考中國、印度、中南美洲人們的商業溝通模式,並不是希望你們成為八面玲瓏的政治人物或者紅頂商人,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讓不同的人們輕鬆自在的與你們互動,這是好事。

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在 abstract理解這世界,但黑與白的線條終究無法呈現灰階照片的美,根據邏輯程序運作的模式總難圓滑和諧,希望你們能自在地當沒有秩序的動物,活在當下,隨心所欲不逾矩。

大猴子

2014/08/09

Ruby中的 replace跟 assign

第一次看到 replace這個 method的時候,我並不知道他的目的在哪裡,認為用 = 來 assign不是一樣的事情嗎?在ruby-lang的 IRC請教之後才知道兩者的差別在於 Object用 replace會 mutate,而 =只會將單一物件assign。

舉例來說:

a="this is A"
b=a

這時候 a物件是"this is A"的 string
b物件是"this is A"的 string"

這時候重新 assign A
a="A had been changed"
此時來檢視b,b物件依舊是 "this is A"的 string,不會因為 a重新 assign受到影響

但如果從一開始
a="this is A"
b=a
a.replace("A had been changed")
這時候檢查 b
b物件就會自動的連動變成"A had been changed"的string了

2014/08/02

House of cards 肋排食譜


兩季 26集的 House of cards最吸引我的就是 Freddy的肋排,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找到了 Curtis Stone的食譜,希望有更多朋友一起吃肋排,簡單翻成中文於此分享。

材料

肋排塗料



  • 紅糖 1/4杯 (50g)
  • 甜椒粉 3大匙 (20g)
  • 現磨黑胡椒 2茶匙
  • 粗鹽 2茶匙
  • 紅辣椒粉 1/2茶匙
  • 孜然粉 1/2茶匙


烤肉醬


  • 芥花油 2茶匙
  • 洋蔥一顆 切碎
  • 大蒜三片 切碎
  • 煙燻紅辣椒 1茶匙
  • 威士忌 1/2杯 (120g)
  • 白醋 1又1/4杯
  • 低鈉雞湯 2杯 (500g)
  • 番茄醬 1杯半  (375g)
  • 蜂蜜 1杯 (340g)
  • 辣椒油 2大匙
  • 黃芥末醬 2大匙
  • 粗鹽 1茶匙
  • 現磨黑胡椒 1/2茶匙
  • 紅辣椒 1/4茶匙

肋排


  • 四排 (各 1.1~1.2KG)背肋骨


步驟:

  1. 塗料:在前一天混合所有的材料塗抹在肋排表面,用錫箔紙包裹後放置冰箱冷藏醃漬 4-24個小時。
  2. 準備烤肉醬:在一個小醬鍋中將油加熱至中等溫度,加入洋蔥持續攪拌約五分鐘至洋蔥軟化。接著加入大蒜攪拌約三分鐘至大蒜軟化。加入辣椒粉、威士忌、醋攪拌三分鐘後加入雞湯,小火煮約 30分鐘等成為醬汁濃稠狀後關火。
  3. 烤肋排:用錫箔紙包裹肋排,烤箱溫度預熱到190度後放到中層&上層烤 45分鐘後取出,取下錫箔紙,淋上烤肉醬,蓋上錫箔紙再烤一個半小時直到肉收縮到骨頭尾端。最後十分鐘移走錫箔紙,淋上烤肉醬,重複兩三次。
  4. 取出烤盤後用銳利的刀將肋排獨立拆開擺盤,淋上剩餘的醬汁,加上旁菜。


2014/08/01

男女交往過程可以學到的事情

猴子們,

我一直相信一個說法「傷害夠多人、被傷害夠多次之後,就懂愛了」。其實男女交往我不是懂太多,跟一個人交往所發生的錯誤總是到分手之後的許多年才看清當初發生什麼事情,基本上我是鼓勵你們有機會就多談戀愛,累積的經驗值多一點,以後可以把老婆照顧的好一些。因為你們是男孩子,我會希望你們在交往的過程把握一個原則,不論是交往過程或者分手後,那一個人回想起來跟你的互動是舒服的、被尊重的、被照顧到的,我覺得這是很簡單清楚的原則,剛才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作者的心得,由於原作者是女性,我想用我自己的話跟你們分享一下交往過程可以學到的十件事:

[誤會是難免的]
作者建議忽視不重要的誤會&分歧,我想你媽也會這麼跟你們說,但你們也都知道我不是這樣的人。對我來說誤會一定要講開,對我來說知道彼此的想法、邏輯、經驗差異之後,即便無法彼此認同,也比較容易彼此尊重、妥協&配合。你們現在還小,我相信你們長大的過程會看到許多我追著你媽吵架的畫面,我需要確定你媽準確的接收到我的想法,我也需要知道她的,我不喜歡讓誤會放著腐臭,變成往後的導火線。

任何的關係都是需要努力了解彼此的,不要相信電影中 Soul mate的鬼話,那是戲劇張力鋪陳出來的角色設定,坦承持續的溝通才是維持關係的必要工作。

[學習信任]
如果你們真的是我印象中的射手座&獅子座,信任對你們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問題,只是你們可能不太能理解別人為什麼會有不信任、缺乏安全感、多疑的這些狀況。大部分人的信任是需要經過一些時間、事件的考驗&觀察才能養成,每個人的需求不太一樣,了解你的另外一半要的是什麼,花時間讓對方知道你是值得信任的人。

我從國小開始追女生的時候,就習慣會把自己的日記拿給對方看,讓對方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喜歡這樣的作法,因為如果對方看了我的日記對我沒有好感,交往起來大概也不怎麼愉快,我又是很依賴女朋友的人,就像你們會看到的,你媽隨時都可以瀏覽我的電話、電腦、信件、筆記,我的行蹤、想法&計畫你媽都清清楚楚。並不是建議你們這麼做,這是我自己的作法,一直覺得挺實際簡單的,但也有女孩子不吃這一套,覺得有鬼。

[小別]
晚上你們睡了之後我一個人在電腦前做事,看到你媽的照片我還是會想她。我一個人開車到外地去辦事久一點沒見到你媽我也會想她。即便如此,在工作上我還是認為我跟她獨立運作對於我們的婚姻是比較健康的模式。

你媽跟我各自都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工作活動&人際關係,讓我們彼此碰面的時候可以聆聽對方所發生的事情,我們曾有幾個月短暫的朝夕相處,那幾個月反而是我們摩擦最多的時候。

[鼓勵彼此成長&改變]
這一個項目有點小爭議,如果你們愛的人不喜歡成長也討厭改變,那就讓他們做他們自己。

你們知道我喜歡看到別人的成長&改變,也會花心思促成,但到現在反省起來,鼓勵的方式&時機不到位的話,也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排斥&抗拒,但基本上,如果對方有任何熱情&想法的話,全力支持總是錯不了的。

[妥協不代表懦弱]
獅子座這點比較弱,我們需要隨時提醒自己「我有錯的可能,別人總會有更全面的資訊、更有效率的觀點」,尤其是碰到自己關愛的人,雙方的目標比對錯優勝劣敗重要多了。

我們要愛人,同時讓對方感到被愛,許多時候低頭、閉嘴、聆聽、反省、根據對方的需求行動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射手座大概不會有這方面的困擾。

[坦承自己的弱點]
與人交往最美的一個部份就是我們會保護彼此的弱點,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弱點、底線、盲點有哪些,能讓對方知道我們對對方的信任,會讓關係更親密,也讓對方知道在什麼時候可以給予我們幫助。

[接受處理不了的]
這一個項目不太容易拿捏,在三四十歲之前,許多處理不了的問題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精準的判斷什麼是沒辦法處理,什麼是不能處理的有點困難。我會建議,碰到雙方都感覺到困擾的處境,就去動手做些什麼,但如果過程中開始對雙方的關係有傷害,可能就需要改變作法,或者直接將要改變的目標在心態中調整成需要接受的不方便。

我們的心力、資源&時間就只有那麼多,生命中除了解決問題之外,還是要分配出時間與關愛的人們一起享受生活,當一個戰士、工作狂、夢想家的另外一半其實挺辛苦的,我們的另外一半需要我們的陪伴,一起牽手接受處理不了的困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

[真誠快速的原諒]
我相信半吊子的原諒是會擴散的惡性腫瘤,是任何關係的定時炸彈,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愛對方比較重要,還是記恨比較重要?」,該怎麼做就便得很清楚了。

[不要有預期]
不要預期對方會裡所當然地為你做些什麼,不要假設對方要猜透你的心思,我們的責任是要讓對方知道我們要什麼,在想什麼,有誤會的時候也是我們責任去溝通清楚。

[分享感覺]
社會期望男人吃下自己的負面感覺,但其實對於另外一半,彼此分享對於任何人的負面感覺可以是很親密的一件事。或許在專業環境我們需要表現的像是機器人一樣精準冷酷,但在另一半面前我們需要表現的像是一個人。

以上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想法,你們還是需要以你們的環境&對方的需求當主要考慮因子,我相信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的準則是,不論是交往過程或者分手後,那一個人回想起來跟你的互動是舒服的、被尊重的、被照顧到的。

大猴子

2014/07/28

五種特質&七原罪

猴子們,

今晚跟媽媽看了一部有趣的電影「Divergent」(2014),是一個美國當代小說改編的。故事中的國家將人民依照屬性分成五種類型,同一種類型的人們一起生活,有著不同的社會分工。


  • 無畏派:毫無畏懼,負責保衛家園
  • 博學派:崇尚知識,追求突破
  • 直言派:誠實直言,我忘了他們的社會分工是什麼…
  • 無私派:過著僧侶一般的生活,無私地為別人付出,為政府管理者
  • 友好派:愛好和平,總是盡全力避免一切衝突


整個國家的系統強調「派別大於血緣」,五個生活族群的人們分隔得很清楚,但不論是來自那一個派系的孩子,在成年的時候會通過一個性向測驗,讓孩子知道他們比較偏向那一種屬性,但此性向測驗只提供孩子們參考,孩子依舊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之後該選擇哪個生活族群,如果選擇與父母不同的生活族群,從此也就失去聯繫關係了。

電影情節不談,我認為將類似性格的人們放在一起生活,依照屬性專司某種社會分工,是挺有趣、浪漫的概念,人們常將糾紛的原因導向個性&想法差異,但我相信每一個人朝幕相處的人如果都跟自己一模一樣,肯定也挺無聊的。男主角在片中說:「我不想只當無畏派,我希望我勇敢、博學、誠實、無私、友善」,這句話還挺感人的,讓我想到最近想跟你們提的「七個原罪」,你們知道我不是要講宗教相關的東西,我是忽然想到,我們並不需要把這七個原罪看待成非常污穢、不堪、噁心的特質,相反的,或許就像是他們的名字所帶的意義一樣,或許這七個東西就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我們只是需要花點努力去調整得更社會化,減少這些特質對於我們&他人的傷害&不快。


  • 傲慢:很不幸的,人們隨時都在比較優劣高下,要強壓著這種反射動作很辛苦,我覺得只要隨時提醒自己謙卑、平等待人、自省即可。天主教對應的概念也是謙遜。
  • 妒忌:當我們發現我們忌妒他人的時候,同時也祝福別人更好,接受自己的不足,我們也努力更好。天主教對應的是寬容/Kindness,我覺得wiki的翻譯不太正確,我比較喜歡「善意的待人」這種解釋,讓自己有能力成為一個轉換器,不論是什麼進到我們的心裡,讓美好的東西散播出去。
  • 暴怒:我們可以憤怒,但憤怒的言行需要自行承擔,因此要提醒自己只做出自己能負責的行為,說自己能負責的話。就像一號從小生氣會摔東西,我會讓一號有憤怒的發洩,但摔的東西要撿起來,打翻的東西要擦乾淨。天主教對應的是耐心,其實我對於耐心的認識還是很粗淺,就目前的我來說,耐心大概是克制、忍耐、等待,我想你們如果有發過幾次讓自己後悔的脾氣之後,就能開始了解克制、忍耐、等待的優點了。
  • 懶惰:我們都會懶惰,但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到後來都會燒到我們,聰明的懶惰。天主教所對應的勤奮是不錯,但就如之前提的,勤奮也有副作用。
  • 貪婪:想要更多是生存的本能,但多到一個程度的時候,會變成負擔&障礙。就像是一號每次拿出太多玩具,要收的時候就會知道有多痛苦。天主教對應的是慷慨,我相信你們在長大的過程都可以意識到分享是多愉快的事情
  • 貪食:我不會控制你們多吃,你們吃到不舒服自己就會停了。天主教提出的對應是節制,我覺得挺好,你們在長大的過程在許多事情上都可以去摸索那個「剛剛好」的尺度,抓到這些尺度,生活會更美。
  • 色欲:如果沒有色慾大概就不會有你們了,因為你們都是男孩子,在言語、行為上不論是面對同性或者異性都要給予尊重,色慾只留在自己私人的範圍,不能造成別人的不悅。天主教提出的對應為貞節,我認為你們為了自己的另外一半保持貞節即可。


我不認為你們需要當聖人,老實說我只希望你們能當能令別人尊重的人,因為我的想法是我希望你們能有什麼價值觀的話,我該身體力行讓你們參考,一起努力吧。

一號,

今天你從床上往我跳過來的時候,我並沒有接住你,讓你摔到地上,你在地上哭好大聲,我知道你並不是痛,是生氣我怎麼沒有接著你。我對自己有一個小小的期許,希望有我在的時候,你們可以不需要感到害怕,你跟我玩得再凶,我都不會讓你受傷,在任何有危險的地方,做很多危險的動作,你都可以玩得很開心,只是最近我不確定我的作法是不是恰當,尤其是看著你一再挑戰更危險的情境,我覺得我該開始讓你學著為自己的行為受傷了。我想我該讓你學會辨識危險,懂得害怕,知道什麼時候該小心,該保護自己。

大猴子

2014/07/27

JavaScript的 Hoisting& variable scope

// JavaScript的Hoisting
// JavaScript在 if & else條件式處理 global variable的時候習慣不太一樣
// JavaScript如果在變數前面使用 var指定,會成為 function scope
// 其他的語言可能會變成 block scope
// 而 JavaScript 如果在變數前沒有加入 var則會變成 Global Scope
// 因此要使用variable shadow的時候,只能在 funcation之間用 var定義變數來操作

code:


result:


2014/07/25

對談的需求

猴子們,

碰到面對面的對談效率不佳,不論是交談、會議討論或者是講座,反省的時候都可以思考一個基本的問題:「對方針對對談的需求是什麼?」,想一下對方與我們進行對談,有什麼期望、設想&想要達成的目的?

[提問]
我們這個年代(1995-2015)有網路討論區,作用在於註冊使用者可以登入討論區提出自己的問題,而有一部份的使用者看到其他人提出的問題的時候,喜歡請提問者“自己去網路上找答案,自己去研究。”,還有一個流行用詞RTFM(read the fucking manual)。

我們現在有信件、社群網路留言、行動裝置及時訊息等可以溝通,當人們有動力投入時間來打電話或面談,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提問快速地得到答案。人們並不想投入時間去找尋原始資料、看完整的資訊、吸收學習等,所以人與人的對談當中,對方期待的是一個能夠快速理解、傳遞並行動的答案。

交談的時候對方並不需要我們列舉所有的細節證據,只需要我們清楚地導論重點資訊引出可行動的結論,真的要研究細節對方可以用自己的時間看。開會的時候成員並不想將時間花費在聽我們念參考資料,成員可以事先看參考資料,針對需要釐清的地方問問題。參加研討會的時候大家興趣最高的部分通常是報告完畢後的講者互動,如果只想知道講者的報告其實讀一下講者的論文就好了。

[辯證]
除了提出疑問之外,人們參與面對面對談還有一個目的是希望可以對於質疑、不認同、不信任的部分進行挑戰。對於我們所提出的資訊&說法,對方可能有其他預先的觀點、假設、差別資訊,辯證是參與對談的需求之一。

[說]
即便你是講座的講者,還是有八成的機會碰到聽眾知道你不知道的訊息,人們喜歡分享喜歡說,當對方發現到我們遺漏的訊息、觀點、論證過程的時候,人們需要補充。

從這幾個需求可以看到為什麼許多的對話早在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為什麼許多會議讓人感到不耐煩,為什麼強調權威的主管報告會讓團隊感到挫折。各種形式的對談過程中,隨時注意對方是否有足夠的機會發問、質疑&提出說法,到頭來,對談是雙向的。

大猴子

2014/07/23

領導者的大惡

猴子們,

不論是一號帶著二號,或者是以後你們帶著朋友、同學、同事一起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有幾個小細節在當下並不會有立即的傷害,但過了十年二十年可能因為這些地方沒有處理好,當時引起他人的負面感覺隨著時間發酵成為膿瘡。

[邀功]

不論是運動比賽、團體遊戲、一起去作弄他人等,就算你是當頭的,其實也是大家一起完成的,當你對著其他人說著自己帶著大家如何如何,其他的成員聽起來的感覺是很不舒服的,團體的成就&光榮該由團體成員一起共享,即便是他人主動稱讚你的時候,也要即刻將榮耀引導回團體成員,因為那是事實。

[委責]

隱惡揚善的另外一種說法就是避重就輕,尤其是在描述自己的時候。不論是將錯誤&失敗歸咎于環境、對手或者團隊成員,這些藉口在團隊成員眼中都非常地可笑,當頭的責任就是要把這些責任扛起來,接受成果並且改善。面對這些錯誤,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身能力不足的地方,能的話就補足自己的缺點,否則就是在往後與團隊成員坦誠,讓需要相關能力的工作交付給能處理的夥伴,我們不需要是全能的人,但起碼要讓團隊能更有效率的運作。

[失諾]

失諾是很嚴重的問題,但許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注意到自己的哪些言行在別人的心中屬於失諾。不論是我們答應別人要帶一本書、在特定時間到達、幫忙傳遞一個訊息、完成一個瑣事等,這些都是承諾,慢了、錯了或沒做都是失諾。當你們開始忙碌的時候,說出「沒問題」、「會處理」、「會再研究」這些話的時候,絕對要放在心上,因為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聽到的人就在心中就有個期待。

或許你們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我自己覺得很受用的技巧就是是不說這些話,直接讓對方知道我沒辦法承諾、我做不到、我沒有時間或資源。只回覆有十足把握完成的條件內容,直接讓對方知道我沒有能力承諾,並不一定要交代原因,當我有顧慮的時候我會直接跟對方說我沒有把握。這樣的做法不會讓對方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可以保護對方,長期下來也可以讓夥伴們知道自己答應的項目是可以實現的。另外,只要是答應承諾過對方的事情,我都會記在行事曆、待辦事項還有通訊錄的備註欄。依照任務的困難度提前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在行事曆中提醒自己開始動手,待辦事項的優先順序高於自己的工作,在通訊錄的備註欄寫下當初自己說過的話、承諾的內容&對方的要求,這幾個動作在我從事業務工作的時候非常受用,也讓我更小心的注意自己的承諾內容。

因為你們兩個都是火象星座(是的,我們這個年代還相信星座這東西),我想你們在團體中會很活潑、熱心,容易成為孩子王,但你們的樂觀自信可能會讓你們對於其他人的不安全感或負面情緒比較不敏感,不希望你們長大發現跟小時候的朋友疏遠了,或者在工作時碰到沒預期的對立,我相信所謂的「小人」或者是敵人都是自己的言行招來,希望你們在與人互動的過程能更細膩,真誠地分享榮耀、坦白地面對錯誤、努力實現承諾,我想這也都是你們希望別人對你們的印象。

2014/07/20

積極、執著&勤奮的副作用

猴子們,

剛看Marshall Goldsmith的訪問,他提到了這個問題,跟你們分享一下。

一個正面積極的人,碰到問題的時候不會怪罪他人或責咎環境,碰到壓力、阻礙與挑戰的時候不會閃避,習慣性的擔下更多的承諾與責任,即便明顯超乎自身的能力、精神&資源極限,經常在身心疲憊的潰決邊緣告訴自己,再撐一下多做一點就可以了。

對於擔下的任務&選擇的目標執著,為了成功持續地投入更多的精力&資源,很難跳開客觀的反省,當初設立的目標是否該調整了,是否有更適合的目標可以專注。

每一個勤奮的人都可以向懶惰的人們學習,如何用更輕鬆、簡單、有效率的方式完成任務,重複同樣沒有結果的動作再多次也不會有不同的結果,除了努力之外,學習思考更好的方法也是必要的。


積極、執著&勤奮是社會所鼓勵的態度,要減輕其副作用,我們要學著練習累的時候務必要休息,讓自己能快速地放下過期不合時宜的目標,及時調整方法,掌握喘氣、放下&轉彎的三個原則,日子可以可以過得更快活。

大猴子

2014/07/18

兄弟

一號&二號,

爺爺家前面的國小,有一對兄弟,年紀大概差個三歲左右,他們的奶奶會帶他們到國小玩,奶奶在旁邊的椅子看著他們,哥哥拿著籃球,弟弟拿著躲避球在學校操場裡面跑來跑去。弟弟比較活潑,會主動跟學校裡面的人互動,哥哥比較有謹慎一點,除了習慣自己玩自己的,平常還會看著弟弟,有時候念個幾句。

昨天又看到他們的時候,開始想著不知道你們以後會不會跟他們一樣,大的帶著小的。因為你們差個兩歲多,當我們要一號帶著二號出去玩的時候,其實也是要一號當小保姆,除了有責任之外,一號其實要開始陪二號玩一些自己兩年前就玩過的遊戲,看一下兩年前就看過的書或者電視劇,一號可能會覺得委屈,但當老大的缺點就是這樣,需要犧牲自己的時間陪伴別人、照顧別人,直到哪天自己開始有更多同齡的朋友之後,就會開始想甩開曉得。

一號,我會理解你不想照顧小的,不想陪伴小的,我會理解你會覺得不耐煩,會覺得無聊,我會儘量避免強迫你要做老大的角色,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小請求,你不一定要遵守,但這是我希望的,我希望,你不要幫二號出頭。

兄弟一起去打架或許可以是一個共同的經驗,但我不希望二號在外面覺得有哥哥可以靠就失去了分寸,我希望二號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被人欺負了要學會保護自己,更不能欺負人,我不希望二號覺得出了事情都有人會幫他負責,有恃無恐,成長過程中這對他並不是好事。

雖然我會想辦法不去比較你們兩個,儘量做到平等,但請你們原諒我沒辦法做到完全的公正,多少還是會去比較你們的點點滴滴,當你們發現我有這樣的言行的時候,請提醒我停止,我不希望你們有壓力,你們也不需要彼此競爭,只要彼此欣賞&學習就夠了。

二號,很委屈你的事情是,從小你就穿一號的舊衣服&鞋子,我並不是很有錢,也不想把錢花在這些東西上面。長大的過程一號可能會欺負你,請你讓我們知道,我們會讓一號儘量用公平&尊重的方式對待你。希望你知道,你還是有比一號幸運的地方,一號猴子在你之前,幫你犯錯、嘗試界限,許多我跟你媽在教養一號時所犯的錯誤,碰到你的時候我們已經更有經驗了,可以用更正確的方式跟你互動,你的許多自由也會是一號幫你沖撞出來的。從小,你可以觀察一號所有的錯誤&後果,省去犯錯的成本,更清楚地選擇你要的路,一號身邊沒有人可以觀摩,這一點他是比較辛苦一點的。

就像之前跟你們說過的,其實在二號出生之前,我跟你媽預計晚一年再生,而且希望是女孩子,但二號確認即將到來之後,我們還是很開心,說真的,照顧一號的時候我跟你媽都覺得老了,如果再晚一年要照顧二號,想到還會有壓力,二號早點來或許比較好。我其實不知道怎樣教養女孩子,但或許我在跟你們互動的時候,不一定要預設你們需要特別有男性或女性特質,你們想要剛強的時候儘量去剛強,你們想要陰柔的時候儘管陰柔,我相信人不同的情境&成長階段人格中是由許多看似衝突的特質交織而成,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放下給你們的標簽,持續地觀察你們的改變,了解你們的成長&轉換,我知道我自己一直都在改變,你們絕對也會一直變。

我不期待你們兄弟會成為朋友,或互相協助,最低底線,只要你們互相尊重,懂得彼此欣賞就好,這是我認為作為一個人的底線,不論對誰都是如此。

愛你們

大猴子

解決了一個政黨,問題還是在

我覺得黨派群眾對立的現象模糊了一個實質問題,要解決的並不是特定的黨派,而是我們目前的體制的重大缺陷需要修正。

1) 政府需要有透明清晰的資訊讓民間可監督公共事務  
2) 行政力量需要放在零散的民眾這邊平衡,協助處理跟政府、財團&企業之糾紛 
3) 重大弊案之政務&事務官需要有 離職以外之實際民事、刑事責任


目前獲選政黨可以蠻幹四年,在野黨&民眾沒有抗衡的可能,出事後下台拍拍屁股走人這種現象,不論誰選上了就是誰上去爽,這是實質的問題,誰選上了誰上去爛,因為體制鼓勵他們爛。

2014/07/16

一個關於全球化的虛構故事

假設台灣派個親善大使MrTW到第三世界333的國家去,
告訴他們XXX的開發很好,會讓他們更文明,
333說沒有錢,MrTW告訴333不用擔心,台灣的銀行BankTW會協助融資,
333說不知道怎麼做,也沒有技術,MrTW說不用擔心,會帶著專業工程顧問公司CorpTW完成開發,
333不用擔心錢怎麼來,事情怎麼做,只需享受社會的進步,MrTW, BankTW跟CorpTW會搞定一切,甚至會僱用當地人力提升就業率

BankTW跟CorpTW教育了333當地的官員社會進步的定義,土地、資源、商業開發的價值如何評估,更重要的事情是如何有效率的使用信用槓桿加速成長。
333為了追趕先進國家,飢渴地學習該做什麼、該怎麼做、該花多少錢,
CorpTW承包開發案之後,利用全國統一發包的機制讓333創業公司Corp333能運用管理在地人力,
原本一個雜貨店可能會委託在地勞工辦理的勞務,
  • 物流:鄰居司機—>CorpTW專業物流公司 
  • 冷藏:電器行—>CorpTW旗下冷凍設備專業供應商
  • 水電:水電工—>CorpTW認可專業施工人員
  • 會計:小會計事務所—>BankTW認證全國會計事務所
  • 法務:小法務事務所—>BankTW認證全國法務事務所 
  • 室內設計:室內裝潢師傅—>CorpTW簽約設計集團
  • 垃圾處理 :鎮上的回收業者—>CorpTW簽約清潔公司

Corp333作為單一窗口跟333全國勞務提供者制價,特過這個方式,CorpTW與Corp333網絡下的連鎖企業都可以有更有競爭力的營運成本,333全國勞務提供者的收入減少了,但不透過Corp333能承包的案子也少,需要更有競爭力,或者...
333全國中小企業在成本上變得更沒有競爭力,只能與Corp333合作,被併購,或者...

BankTW與CorpTW在開發進步的過程中,培養&收納了許多的Bank333與Corp333,跟333政府&人民的關係良好。隨著開發進步的腳步,333政府與BankTW還有CorpTW的談判力量消失了,甚至Bank333與Corp333都可以把333政府吃的死死的。全國勞務提供者幾乎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幫CorpTW打工,在CorpTW底下的連鎖企業消費,欠BankTW的錢,而333政府的國債也都掌握在BankTW手上。發包、轉包、派遣的經營模式在成為常態,MrTW每一段期間都會提供令人興奮的進步方向&開發計劃,333也一直地進步下去...

2014/06/03

20個 EQ技巧

翻譯 Minimal System Group的 Paul Willocks
原文:http://www.minimalsystem.com/20_eq_tips/


1. 如非必要,需避免大幅度的衰減或增加特定頻段,正常情況幾個dB就夠了
2. 效果軌(send bus)在效果器運算後容易產生不必要的低頻,低頻砍掉省事許多
3. 用 solo來檢查調整 EQ很方便,但不保證會讓整體混音更好,修 EQ該整個 mix一起監聽
4. 如果在 150Hz, 1kHz, 3kHz都增 10dB,實際上發生的事情是整個 mix音量大了許多,或有更好聽的"錯覺"(LA boyz說喇叭越大聲越好聽),要小心
5. 強調低頻,正確做法是讓低頻變得更"清晰",直接增益低頻會讓聲音變髒,效果反而不好。把 Bass在 1kHz以上的辨認頻率稍微拉清楚效果反而好,而吉他的 50Hz以下或人聲的 80Hz以下就都砍了吧
6. 聽都沒聽,想都不想的直接依照習慣來調整 EQ是一件為危險的事情,聽,聽了再動手,或許根本不需要調整 EQ
7. 後製是逼不得已,錄音的時候花時間下功夫錄好才是真的
8. 把不想聽到的頻率砍了比增加想聽的頻率更好,避免整體音量增加而有更好聽的"錯覺"
9. 用比較高的 Q值搭配 5-10 dB的增益來找想砍掉的頻率,但也要注意監聽環境的聲響問題
10. 動 EQ之前先搞清楚樂器&編曲的頻率響應範圍
11. 除非耳朵聽到需要動 EQ,不然就不要動
12. 不斷地使用 bypass來檢查,避免被界面的視覺效果騙了
13. Sample的鼓類樂器如 EZdrummer刻意的在取樣的時候保留麥克風串音,所以在修 overhead的 tone的時候,需要注意對於其他 drum ch的影響
14. EQ會影響樂器在整個畫面中的高度、寬度、辨識度,動 EQ的時候需要聽整個 mix
15. 用多種監聽設備檢查,避免某個監聽設備上響應頻率聽起來很厲害,其他的很鳥
16. 增加高頻的時候,背景雜音還有環境聲響也會一起被提高,尤其是後面還掛著壓縮的時候,整個空氣感可能被毀掉
17. 錄音環境中的收到其他物體表面的反射聲響,幾乎不可能用後製的方式處理掉,錄音的時候就想辦法隔離掉大部份的反射,可以省去許多後製的時間
18. Mastering的階段對於 EQ的操作控制在保守的 1-3dB範圍內,如果需要動更多,回到 mixing的部分處理
19. 很滿的mix,根據編曲砍掉主要樂器以外的重疊頻率,減少對整體動態的影響
20. 練習練習再練習,實驗不同的版本來發掘各種 EQ處理方式對於整體聲音畫面的影響,總有一天,用耳朵調整 EQ會變得很直覺快速的反應動作

2014/05/13

新英雄

猴子們,

 我現在34,猴子一號一歲九個月,猴子二號還在肚子裡面。

 猴子一號現在挺能溝通的了。早上起床的時候不會吵我跟媽媽,只是晚上的時候還是會哭鬧,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正常,昨天晚上一直踢我,我跑去二樓睡覺,早上六點多的時候猴子一號起床,自己拉開蚊帳,偷偷的跑到二樓小聲叫奶奶,還怕我聽到。

 我跟媽媽看電影的時候,一號在三樓覺得無聊,就會跑去樓下找爺爺奶奶。我跟媽媽計劃六月的時候去台東一趟,我自己想著不要帶猴子出門,當我做跟媽媽的一次約會旅行,但說真的,到時候我們可能也捨不得、放心不下還是帶著一號出門了。 

前天是母親節,也是我記憶中第一次母親節沒有跟奶奶說母親節快樂。回南投快兩年了,也兩年多沒領薪水了,爺爺奶奶是擔心我的,但偏偏我想做的事情賺不了幾個錢,沒辦法對他們交待,跟他們說的話也就少了。 

這幾個星期,猴子一號很喜歡追著爺爺跑,我不知道爺爺帶一號出去都在做些什麼,我也不想知道,爺爺不是一個做事會讓我放心的人,性格屬於人來瘋,不細心加上反應誇張,今天早上把一號放在椅子上自己站起來不小心把一號推倒,爺爺驚慌之下飛快地拉著一號的兩隻手放上椅子,我在旁邊看就覺得很痛,爺爺接著拿抹布像在幫車子打蠟一樣努力擦著一號的臉,我看起來也覺得很不舒服,一號大聲的哭,爺爺也大聲的安撫著,我要爺爺動作輕一點,聲音小一點,一號才平靜下來。 

奶奶希望你們以後去環境比較好的私立幼稚園,但我比較希望你們能跟環境比較辛苦的孩子一起生活,這個世界環境好的家庭只有佔小小的比例,我不希望你們跟這些孩子一起成長,而不了解這個世界中佔多數的中下階層族群。我希望你們能懂其他人的恐懼、匱乏跟不自信,更能體諒人,進而成為幫助社會的力量。 

今天看了美國公共電視 PBS的new heroes系列紀錄片,第一集是印度的一個奴隸解放運動者Kailash Satyarthi,Satyarthi偷偷地去解救被販售給地方勢力的童工&家庭,讓這些童工能受教育,讓家庭中的成年人能獲得自由回到社會中重新站起來。節目中提到這些被販售出去的人們,因為從小為奴隸,並不理解自由的概念,解放運動者給孩子們六個月的訓練,對於年紀小的孩子給予讀寫等基本的教育,讓他們能夠與學校教育接軌,大一點的孩子則是給予工作技能訓練,讓他們可以在社會中自力更生。


Satyarthi知道光是靠這些解救運動的幫助是不夠的,畢竟是西方社會的消費習慣而有了廉價童工的需求,因此聯合歐美的盟友,建立社會企業認證,教育西方消費者購買支持沒有使用童工的商品。Satyarthi同時走遍整個印度在村莊間推動兒童不該被販售為奴隸的觀念,搭配一開始的解救運動。Satyarthi很驕傲的告訴大家,過去解救的孩子們,他們受了教育與得自力更生的能力後,成了新一代的解救者,幫助更多的兒童奴隸獲得自由。 


另外一個英雄是美國的Mimi Silbert,Silbert建立了 Delancey Street基金會,讓更生人參與兩年的社會服務計劃,在搬家公司中工作、餐廳受訓、社區服務等方式,讓更生人參與社會與人群互動,讓更生人在兩年的時間內感受到自己對於社會的價值,開始願意相信自己。 

Silbert說的一個讓我很有感觸的比喻是,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天使與惡魔,同時每個人都有做過好事與壞事,這不限於更生人。Silbert希望能讓更生人們在心中的天平上,透過兩年的累積,讓好比壞更多,讓更生人開始相信認定自己是美好的,是值得被愛被尊敬的,是對社會有價值的。 

這些人或許沒賺什麼錢,但對我來說他們給這個社會的價值遠大過許多獲利高的企業,他們是我的偶像,也是讓我想繼續下去的能量來源,我希望你們未來的世界會更好,  愛你們。

 大猴子

2014/05/04

業務溝通技巧&育兒


面對孩子哭鬧,一些過去業務工作的心態轉換對我的幫助挺多,在此跟各位分享。



客戶的抱怨不是針對你,大喊大叫是希望問題能被解決。
先理解接受對方的情緒,安撫,再來討論問題。
任何前提下輕聲細語,讓客戶情緒穩定後,先聆聽了解客戶需求再溝通。

------------------------------------------------------------------------------------------------------

孩子的哭鬧不是針對你,大喊大叫是希望問題能被解決。
先理解接受孩子的情緒,安撫,再來討論問題。
任何前提下輕聲細語,讓孩子情緒穩定後,先聆聽了解孩子需求再溝通。


孩子還不會說話,唯一能依賴的就是父母,當爸媽沒辦法了解孩子的需求的時候,孩子會非常沒有安全感,挫折慘混著悲傷與憤怒,小聲的對孩子說話,讓他知道我們願意聽,願意了解,讓孩子感受到得以平靜,接著我們再來討論問題。

有些朋友覺得我很奇怪,為什麼要跟一歲的孩子解釋我的出發點,我的想法&原因,他們根本聽不懂。除了這是我給自己的練習,希望自己對孩子從小就當一個對等的人類看待,孩子看到我會放下手邊的其他人事物,蹲下來到孩子的高度慢慢地跟他溝通,從孩子的眼神可以看到他知道我重視他,負面的情緒&哭鬧通常也會即刻解除。

這樣的做法對我家一歲九個月的小孩採用至今,希望他停止我不希望他做的行為或者放下手上的東西,我都不需要提高音量,或者花很長的時間討價還價,過去的時間投資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