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定價策略整理

本文主要是復習一下商學院課本中的定價模式並比較最近新形態的定價模式,提醒自己與朋友在定價的時候可以有更多更有彈性的定價策略。

 

Price tag Snapseed

[價格敏感度&消費者心理]

  • 高出同質產品價格越多,價格敏感度越高
  • 對於知名&有信譽的產品價格敏感度低
  • 對於轉換既有產品的成本較高時,對於其他替代商品的價格敏感度較高
  • 對於藝術品、獨家產品的價格敏感度低
  • 對於消費者購買力有壓力的時候價格敏感度高
  • 對於共同出資的消費,消費者價格敏感度較低
  • 對於多項產品的包裝促銷,消費者對於價格敏感度因為判斷較為困難而降低

 

[常用定價方式]

 

價值:只用消費者認定的價值定價,不考慮其他因子。市場認定價格可能隨著市場環境而變化。

 

成本溢價:成本溢價是最單純的一種定價模式,將成本加上利潤作為定價。做法上有 1.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利潤 2. 變動成本+利潤,而忽略固定成本的定價模式在短期比較有價格競爭性,長期來看有虧損的風險。成本溢價之定價模式瑕疵有兩:忽略市場需求量&消費者對於價格接受度。

 

成本回收:以回收一切變動&固定成本作為基本考量,成本溢價定價的一種。

 

目標定價:將目標產量,設定ROI之後來定價。通常用在電力、瓦斯等的公共財產業,或者投入資本較高的汽車產業。目標定價對於投入資本較低的產業並不適合,因為價格容易被低估,同時因為銷售量不容易預估的情況下,沒有加入風險溢價的成本,並不合理。

 

市場領導者定價:產業中的領導者定價,二線廠商跟隨定價。

 

心理因素定價:採用心理上有正面效果的定價,如以 199或 198這些價格來取代200。

 

競爭導向定價:參考競爭對手而調整價格,以自身產品獨特性評估其價格彈性、被替代性、跟市場需求成長,以競爭優勢為目的,利潤與成本其次。

 

高位定價:定高單價,犧牲銷售量換取高利潤,常見於3C產品產業中,初期以高單價上市,隨著時間與研發成本的回收再來往下調整價格。高位定價的目標是“早期採用者”,早期採用者對於價格敏感度低於一般消費者,因為他們對於新產品的需求高過一般消費者或相較於一般消費者更瞭解產品的價值。高位定價通常在執行至研發成本回收之後會改用經濟/侵入等其他定價方式以取得更大的市佔率,同時高位定價相對的也增加自身的銷售風險。

 

限制進入:限制進入定價通常為市場壟斷者,取得多數市佔率之後,設定一個價格低到新進入廠商無法獲利的低點,此做法在許多國家被視為非法,同時此做法長期來說需要在成本控制上下更大的功夫穩定價格已取得市場信賴。

 

侵入式定價:用低價搶市佔率,取得市佔率後逐漸向上調整價格。

 

差別定價:同樣的商品對於不同的身份收取不同價格,用於電影、公車票或入場卷。

 

高貴定價:以建立產品高貴形象所作的定價模式,迎合消費者“貴就是好”的心態。

 

高低定價:平時高價,一年中某些年度採用特價回收消費能力較低的消費者之利潤。借以維持高單價之消費者觀感,同時兼收不同消費者能力之銷售利潤。

 

[新形態定價]

 

Freemium定價:如 EverNoteDropBox這類分別有免費&付費版本的定價,針對多數的免費使用者提供基本功能,付費使用者將有進階功能,此定價模式多用在軟體、出版、遊戲、網路服務等產業。

 

自願性付費:讓使用者選擇付費的金額,一般用在公共表演的街頭藝人、軟體服務上,消費者可選擇支付自己願意支付的價格或免費使用,軟體業者則在軟體使用者還不多的時候作為促銷手段。

 

動態定價:動態定價用在航空公司、旅行社以及許多網路服務,動態定價採用產業&市場的即時分析資訊,每幾天或每幾個星期就會調整一次價格,對於消費者信任度有一定的風險,並不是每個產業都適合這麼做。

 

價格變動是大事,尤其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格變動太過頻繁會打亂消費者對於價格的信賴程度。價格下修可能會讓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品質&信譽產生疑惑,價格上升也需要有合理的說法&穩定的步調。總體來說,針對小部份的消費者事先進行價格敏感測試,會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