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哈佛商業評論 2011四月“失敗因子”特輯期刊自己覺得受用的重點,建議閱讀原始資料。
[失敗因子#1:公司無法負荷市場需求的成長速度]
警惕:
上市前先有快速 scale up的計劃,應對市場需求
失敗案例:
- 防蚊磁鐵是一個先進的補蚊裝置
- 上市時間幾近完美。
[問題]:
- 無法快速增加產能
- 海外生產
- 品質下降
- 激怒消費者
- 在市面上幾乎消失
- 花了許多努力也沒辦法挽回
[失敗因子#2:產品表現不如消費者預期]
警惕:
晚一點上市,確認承諾消費者的都能達到消費者標準
失敗案例:
- Windows Vista在 2007上市
- 行銷預算五億美金
[問題]:
- 相容性狀況百出
- 效能不理想
- 市場反應一面倒
- 幫了競爭者
[失敗因子#3:產品特點不明顯]
警惕:
上市前確認產品特點是消費者能理解且在意的
失敗案例:
- 可口可樂 C2
- Diet Coke之後最重要的新產品
- 目標族群:20-40歲男性
- 介於 Diet Coke與可口可樂中間,卡路里減半,甜度正常。
- 2004推出,行銷預算五千萬美金
[問題]:
- 定為模糊,消費者無法辨認差異
- Diet Coke跟可口可樂已經足夠
- 很快就退出市場
[失敗因子#4:需要提供大量的消費者教育]
警惕:
如果消費者沒辦法快速地理解你的產品,你就慘了
失敗案例:
- P&G推出長相如 CD播放器的香味播放器
- 香味片看起來如一般的CD
- 找了 Shania Twain制作上市廣告
[問題]:
- 消費者搞不清楚這是唱片播放器,是否同時能播放音樂跟味道
- 過於模糊
- 消費者不能理解
- 消費者不會去買
[失敗因子#5:沒有市場的劃時代產品]
警惕:
不要忽視產品推出最基本的問題“賣給誰?多少錢?”
失敗案例:
- Segway
- 取代汽車
[問題]:
- 實際上只是比較先進的機車
- 定價五千美金
- 預測每星期可銷售一萬台
- 過了五年賣了兩萬四千台
非常精準、精簡的論點,所以大家都愛哈佛商業評論:)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