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印象 001

孩子,今天跟你聊一下我對台北的印象。

 

我應該是在1998那附近,當時的女朋友在台北市唸書,才開始接觸台北。第一個印象是什麼?TGIF美式餐廳、2F舞廳、西門町、師大夜市、台大商圈、新光三越百貨公司吧。

 

雖然在美國住了一年,但感覺起來要在台灣吃到比較道地的美國食物,在當時還是天真地以為只有台北才吃得到。TGIF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台北的象徵,吃一頓要花個幾千塊的餐點,感覺就是台北人會做的事情。TGIF對我來說有好長一段的時間都是很高級的地方,對我這個鄉下小孩來說,過去很難想像有人會花一百多塊錢在一杯可樂上,即便是可以續杯,那也真的太貴了。炸雞腿、豬肋排、牛排(以前我牛肉吃很兇的)、拼盤、冰淇淋,在TGIF吃東西的感覺,就像是全世界最歡樂的事情一樣。

 

American resturant

 

在台北待了久一點,有點收入了,在 W酒店的餐廳吃飯也是在出差,幾次吃TGIF都是因為公司要幫我慶祝不到場不好意思,那個時候,吃TGIF變成是工作,我對那裡的食物已經痲痹,吃飯的時候主管跟隔壁部門不是很熟的同事,大家聊一些沒有交集的話題,我只能不斷地偷看手機上的時鐘,希望有人需要回家快點解散。跟其他的台北人一樣,在台北呆久了,對於食物批評挑剔的機會比較多,很少讚美的。吃到什麼,大家說出的話通常是:”我吃過哪裡更…”、”這個哪裡不對…”。我們這個年代,因為行動電話上的相機開始流行,加上有Facebook這樣的社群網站,大家吃東西都要先拍照的,還有一個有趣的風俗,女孩子會跑去廁所補妝,在廁所拍自己嘟嘴巴的樣子將照片放在網路上讓大家看,這是全球都有的現象,美國叫 ducky month,我跟你媽說那是屁眼嘴。在離開台北的那時候,我對餐廳這東西已經有點麻木,可能是出差的時候一直都在餐廳,能吃到朋友跟家人親自準備的食物,才覺得幸福。

 

2F舞廳跟地下社會是剛上北部的時候心目中最酷的兩個地方,尤其是地下社會當時每個月有一兩次的 Drum n Bass party,在那個時候電子音樂還有點反叛的味道,並不時尚,社會觀感是負面的,但在那些地方喝酒聽音樂是很開心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這一輩子很少在舞廳這種地方看到美女,數量最多的是兄弟(流氓)、學生跟上班族,雖然大家常說去夜店追女生,在我的印象中,夜店要找到漂亮的女生還真不是容易的事情。當時的 Flyer還很陽春,可能是單色列印的小張紙卡,看到有個時間跟DJ名字就很興奮了。當時我很崇拜林強(後來也一直是),所以看到林強、DJ Ty(後來發現其實他還好)或者 Fish(一直非常酷)我都會拼命想跑去看。對我來說最幸運的兩次表演就是 DiselBoy在 2F的表演,還有 The Prodigy在中山足球場的演唱會。

Night

 

到了後來開始工作,有比較多的零用錢可以去 In House、Spark等上班族去的夜店,還是沒有看到過什麼漂亮的女生,多是白天臉很臭晚上妆很濃的上班族,或者在夜店工作帶著職業微笑的女孩子。這時候去喝酒,大家都需要很有禮貌地交換名片、互相敘述一下工作內容,非常地客套,直到喝多些玩的點遊戲開始說些不正經的東西才開始放鬆,我並沒有在這些場合認識到一個願意交心的朋友,可能是我方式不對,但在這些場合似乎都是很有禮貌地跟大家互動一晚,搭計程車回家,收工。我在華納那一區的幾個酒吧,有幾次拿信用卡出來幫所有的人付酒錢,想要多交一些朋友,但除了喝酒,我其實也不知道要跟大家聊什麼,一個晚上花了幾千幾萬,誰都不認識。

 

高中跟大學的時候,覺得西門町、師大台大商圈是全台灣最前衛、帥氣、有想法的人聚集的地方(實際上不是),當時到這些地方,覺得每一個人都像神一樣值得景仰,每一個人的穿著跟神色都超級有個性有想法。店家的服裝、商品、音樂都是值得學習細細品味的,每一次到這些地方,每一個路人都是我關摩的對象,大家都好酷。

 

離開台北前,可能是年紀已經離開了學生的範圍,覺得這些地方是年輕人口袋沒錢瞎晃的地方,賣一些便宜的劣質品,樣子新鮮質量不行,在這裡看到的每個人神色都是憤怒、不安、彷徨不定的,估計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除了吃些小吃,帶你媽到那裡都是快速通過,沒什麼太好逛太好買的,倒是街頭藝人有趣些。

 

百貨公司在學生時期就是去吹冷氣的地方,說真的還沒在那裡買過幾次東西。學生的時候覺得百貨公司的專櫃小姐都很漂亮,東西都很特別。後來工作的關係偶而會出國,就覺得百貨公司的東西定價太高,不如網路上買或者從國外飛回來,而專櫃小姐的臉,看起來也就是一些職業笑臉,沒有太多的感覺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