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 150個朋友


在進行[簡化人生]這目標中有一個工作是列出想要努力維持關係的朋友,剛開始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以為是個困難的任務。上了大學之後開始到處工作,畢業時電話中的通訊錄已經有四百多人,到了去年離職通訊錄已經有近三千人。沒想到執行起來特別的容易,就如 Guy Kawasaki說的,他有幾個小孩一個老婆,這些社會互動就已經占據大多時間了。我的通訊錄中 98%都是工作互動及音樂活動的往來朋友,日常生活中並不會有太多互動,主流社群互動研究認定平均一個人會有頻繁社交互動的人約150人,仔細算起來我根本達不到這個數字。


對我來說什麼是朋友?

於是我開始想這個問題,對我來說,什麼樣的人算是朋友?結婚之前,在網路上、活動聚會或路上吸引我的人都會主動趨前攀談,那三千個聯絡人也是這樣來的。就自己的個性來說,認為有趣、特別或值得尊敬的人都會有互動的渴望,不論對方的年齡、國籍或政經位階。

19歲的時候碰到馬英九跟他說我覺得他的形象挺好。22歲碰到退下的教育部長跟他說我認為他那些地方做得很了不起,那些地方我不認同。在醫界大佬的小型晚宴上每個人彼此畢恭畢敬的場合,我走向一個前輩跟他表達自己對於他特定成就的敬意。看到喝醉在電聯車上咆嘯的菲律賓朋友,我過去陪他從中壢聊到台北站下車。在波士頓路邊跟瑞典來出差的女孩子聊到雨停,在加拿大河邊跟五十幾歲的美國通緝犯喝幾打啤酒。

我猜我的世界觀中大概有 1. 人類 2. 有意思的人 3. 生活中彼此支持的朋友這三種。排除會讓我害怕、厭惡或有警戒心的人類之外,大多的狀況我是真心雞婆地想了解朋友的近況,照顧朋友的感覺。有趣的是,幹業務的那幾年讓我對於主動接近新朋友這件事情疑慮多了,會開始擔心自己的位階、情境、立場是否恰當,做人也更辛苦了。至今有了小孩,真的已經喪失了認識新朋友的興致,該是時候好好照顧珍惜還在身邊的老朋友了。列舉朋友的過程挑出了幾個比較有感覺的

[女的朋友]

因為她,從小到大我一直相信異性可以當朋友這件事情是真的。一直都挺多人追的,同床睡或看她穿泳衣,感覺就跟家人一樣。看她交往一些不太會珍惜她的男朋友,我很識相地不會說出來,直到嫁了一個好老公,真心地為她感到開心。二十年來都是幾年才碰一次面,但她是我會放心把小孩丟給她照顧的人。

[高中同學]

也是好幾年才碰一次面的朋友,通常要等到家中有狀況、跟論及婚嫁的女朋友分手這些事情發生才會主動碰面。雖然平常沒什麼往來,但碰面的時候什麼都可以跟我說,跟我說的事情連我的老婆都不會有機會聽我說。雖然我不會放心把小孩或工作相關的事情交給他們,但如果他們需要,我會毫無保留義務地幫他們照顧家庭,處理財務報表、企畫執行或網絡建立。

[大學的朋友]

大學似乎是自己人生起伏落差比較劇烈的階段,因為距離就業的階段比較近,大學時期的朋友在工作上的往來也比較密切些。少了一同成長那個浪漫天真的階段,關係比較像是熟識的同事一般,會一起喝酒吃飯,在生活工作上彼此照顧給予建議與協助,會互相支持與鼓勵,只是少了那些一起做蠢事的傻勁。

[非正規管道的朋友]

我們沒有共同的生命體驗,因為音樂、科技或藝術的共同興趣把我們連在一起。十幾年來因為交流資訊持續地往來,碰面次數少之又少,或許也是因為生活中沒有更多地交界,反而更自在地分享生活點滴,這些朋友沒有任何的情感、利益糾葛或衝突,這些緣分是偶然的禮物。

做完正個功課,列舉了朋友,發現自己真的有太多,很幸福。謝謝至今在生命中仍與我有互動的朋友們,謝謝你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