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5

公僕薪資福利&社會公義


軍公教人員沒有任何的錯,問題出在[系統瑕疵]與民眾[觀感]

民眾對於公職福利的觀感,很可能是完全錯誤的,但很實際地反映在報考人數上。101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報考人數共有156,161人,錄取率5.62%(基層考試錄取率 1.24%);報考人數中142,099有大專學歷以上,也就是90.99%的報考者為認定中的高學歷者,同時人數為同年大學聯考報考人數的兩倍(75,934人)。

如果民眾認為公職福利差,這麼踴躍地報考是很矛盾的。同時自1998年開始台灣各個產業的衰退,配股取消、紅利減少、減薪、無薪假、縮編及公司倒閉,直接反映的就是該產業的離職潮,1998至今為止統計數據上可顯示的公職離職潮尚未發生過(民國70-80年代台股萬點時,就真的有離職潮)。除了欲領補貼的軍教人員之外,公職人員與民眾有著同樣的自由選擇離開條件差的工作環境,公職人員對於目前的薪資及福利的不滿尚未表現在離職率上,可推民眾與公職人員對於公職薪資福利的認定是相對優越的。

系統瑕疵主要在於[終身錄用制][工作績效無法與薪資福利掛勾]。公職考試通過在私人公司等同錄取,但在私人公司中錄用僅是認可員工的工作能力到達要求,往後的薪資福利及繼續錄用與否會持續評估員工在受薪期間的每一個表現。[不會被開除]是投資公職考試的一個誘因,這是一個系統瑕疵,不是參與者的錯,但不代表這些瑕疵不能被檢討。然而實際上英國、澳洲自90年起一直對公職的薪資福利與國家財政上有持續地檢討。

用公司財務評估與組織管理來拆解這個情境,成員有小股東(民眾)董事/監察人(民意代表)高階管理階層(政務官)員工(事務官及基層)小股東(民眾)會透過董事/監察人(民意代表)要求一個公司高階管理階層(政務官)進行對員工(事務官及基層)薪資福利下修,論點通常會提出公司獲利、財務狀況不佳需要做成本控制,這種情況員工(事務官及基層)會透過公會利用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權益,但員工絕對不會用我已經錄取了(公職考試認定通過)的論點來要求儘管公司財務狀況不佳仍要持續終身維持薪資福利水準。

終身聘用2000年之前開始在日本棄守之後,僅有歐美大學對於學術貢獻有傑出表現的老教授才維持這樣的福利,這是一個特殊的權利,是在特殊條件底下被賦予的,不是理所當然的。

榮民福利與現役軍人福利兩者需切割的原因在於,參與戰爭時期的榮民所犧牲的是性命與家庭,所以在各國對於參戰的榮民待遇都是非常地禮遇。甚至美國這二十年來出兵所招募的外籍軍人,提出的福利條件就有如公民身分、退役後大學學費全免、生活津貼補給等,遠優於一般兵種。

教師及公務人員的福利如免稅及子女教育補貼等,當初設計的時代由於與社會薪資水準相較為低而有確切需要,但此正當性在現在的薪資水平已經不在。

但公職領取高薪並不是公職人員的罪過,甚至有機會提升公共事務服務的水平。從事公職的朋友都知道大部分的公職都是非常認真盡責的,真正利用系統瑕疵混吃等死的屬於少數。我們會希望能有個退場機制,例如讓一成的冗員(不適任,不再被需要)淘汰,將這一成冗員的薪資讓所有的公僕薪水加一成。問題在於公職體系內部考績評量有實際操作的困難,很難達到公正評量的地步,即便是目前政府E系統嘗試在各部門建立KPI,依照目前公職人力世代替換的分布狀態,考績評量會讓老人吃新人吃得更死,關說文化更嚴重,嚴重影響公務體系運作的品質。

我們都希望國家的公職人力品質能維持在健康的水準,同時有一套公平有效的退場機制能夠淘汰在系統瑕疵中投機的劣幣,使得國家可以在財政可永續發展的前提下維持公務系統順暢地運作。軍公教人員沒有錯,僅是在整體景氣衰退的狀況,過得不好的小股東(民眾)開始檢討營運成本,董事們為了席位一定會有政治操作。民主政治與自由媒體所衍生的民粹是危險、無法避免而需要正面應對的,公職人員可以付諸行動的就是協助普羅大眾更深刻地了解公共事務,讓民眾們能更理性地面對政客的說詞,同時保護自己。

公職人員們免於民眾普遍碰到的減薪、無薪假、縮編開除的這些績效控制與壓力,背後的一連串的目的是在於維持行政中立、避免貪腐、上下級職權抗衡。民眾很難去了解接受公務體系穩定運作所需要做的取捨,公職人員在此次考核機制與福利檢討的一連串修法動作中爭取權益的同時,需要更細心敏感地同理國家多數過的很糟糕的農民、勞工與個體戶,在現在公職錄取率下修的環境,的確是有著一大比例的族群,他們的孩子沒有機會或者本事去準備公職考試,對他們說有本事也去考公職這樣的話聽起來是很傷人的。



訪談:中原法律研究所甘紘輔
考選部各種考試統計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101年考生人數統計
為什麼開除一個公僕這麼困難(英國)
希臘開除40,000名公僕


2012/10/22

我為什麼免費幫廠商翻譯繁體中文介面



當然,在台灣長大,繁體中文的字體及用詞是讓我有親切感的語言。不論是在使用電子裝置、軟體工具、或者在國外的公共設施或旅館看到正統的繁體中文,總是覺得特別開心。同時,在看到許多用簡體中文直接字碼轉換成繁體中文的假繁體時,會覺得這些廠商不夠用心。

對於國外廠商在進行產品介面在地化的時候,翻譯的案件外包通常是交給中國的廠商來處理,由於人力費用的低廉,繁體中文通常一起包著做。

除了價格之外,簡體中文翻譯的速度對身在台灣的我來說是很驚人的。一般來說重要出版單位的文章如: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或者是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講,通常在24個小時內就有多個中國網友無償提供中文翻譯,質量都在中上。另外如射手網這樣的影視字幕翻譯資料庫,同樣一部電影就可以看到幾十個熱心團體的合力翻譯。

我們都看過一些外國廠商的中文說明書,印刷用字是繁體中文,但內容用詞卻是內地用法。出國的時候看到中文的標示,清一色是簡體中文,出現繁體的時候也是字碼轉換而已。電子用品的中文儀表,軟體介面的繁體中文字樣,但看了就不懂。

碰到在台灣會講中文的外國人,習慣會去了解當初學習的時候是用繁體或者簡體中文,這幾年很少碰到選擇學習繁體中文的外國人了。對於繁體的式微,翻譯資料的數量在某些程度上等於是文化影響力。當 MicroSoft, Adobe這些廠商用簡體中文的用詞直接套用在.繁體介面上的時候,我們的年輕學生至專業使用者也會開始改變自己的用詞習慣。就像是流行電視劇中的淡定、火紅等用詞輕輕鬆鬆地切進了台灣人的腦袋中。我不禁地開始想著,如果當每一個軟體及網站的繁體中文介面,所使用的都是台灣當地的用詞,除了讓繁體中文的生命可以延續得更久之外,我們可以讓更多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在學習的時候有更多繁體中文的資料可以接觸。

由於老婆是中國人,希望孩子能同時接觸中國與台灣文化的同時,我很清楚孩子在挑選簡體與繁體中文學習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碰到矛盾。一個比較複雜、困難、同時全世界只剩下台灣使用的語言,說真的沒有什麼把握可以說服孩子花心思去接觸。翻譯繁體中文只是我能想到的一個方式,希望能夠在未來的中文世界裡面,幫繁體中文這一個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稍稍地延長一點點壽命。

2012/10/13

對於孩子教養的期許


親愛的老婆,寫這些文字是想要跟您溝通我心中對於孩子教養的一些想法。就像之前常跟您說的,很多想法我們或許彼此不認同,但還是需要知道彼此想法的差異,因為知道彼此想法的差異可以讓我們知道有想法衝突的時候先有心理準備,看是要退讓或者容忍。

我其實對老婆的閱讀速度沒有多大的概念,不知道繁體中文對老婆來說閱讀會不會很辛苦。其實我寄了很多文章給老婆看,大多是我自己看過之後覺得老婆可以參考的。老婆沒有看之前我覺得是老婆沒興趣,但最近開始覺得或許繁體中文對於老婆來說看起來不是那麼習慣。這又讓我想到往後我可能要調整一下寄資料給老婆看的頻率跟方式.我不知道繁體中文多有會消失,我喜歡繁體中文,也希望小孩有能力能看得懂.

[獨立]
對於孩子的個性,我最希望能給他的就是[獨立].我看到過太多的小孩子依賴著朋友、父母、社會、公司,沒有其他人到了不同的環境就沒辦法生存。在16歲的那一年到美國生活一年對我真的是很好的生活經驗,到了一個文化習慣完全不同,語言也講不通的環境,真的是什麼都要靠自己了。我希望孩子可以有智慧且夠勇敢,哪天我們兩個出意外死了,他也可以一個人生存的好好的。老婆你從小到外面打工,把你丟在哪裡你都可以把自己養活。我希望孩子也有這種能力。越是不需要依賴其他人,就更自由,我覺得有能力可以獨立是很開心的事情。

[熱愛生命]
除了獨立之外,熱愛生命是我希望可以傳達給孩子的。我這一輩子很少覺得無聊,只覺得時間不夠用,想做的事情沒有足夠的時間做。我很難理解有些朋友會說放假不知道要幹嘛,我也不懂為什麼爸爸退休之後都沒什麼事情可以做。

我覺得活著就有事情想做,而且想做的事情完成越多之後,就有更多想做的事情可以去努力。在十幾歲的時候我想去美國,去了。看準了想念的大學,去了。希望能在跨國公司工作,去了。想去錄音室工作,也去了。想到不同國家工作,住旅館出差吃餐廳都有公司可以報銷,也做到了。除了運氣不錯,一直有貴人幫忙之外,這些我想做的事情從來沒有在心中消去。當然生命中有許多的不如意,不愉快跟衝突,但有著這些目標跟想做的事情,活著是很好玩的事情。

十五歲的時候寫作文,我寫著希望三十歲可以死掉,因為那時候覺得精彩的事情三十歲就可以做完了。但現在來看的話,可能希望可以活得越久越好,要把身體照顧好,可以做好多好多的事情,可以有很多新的體驗。

[幫助他人]
幫助他人的個性,我不知道是怎樣建立的。但身邊的朋友真的就有兩種,一種凡事為了自己出發,另外一種就是自己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還會去幫助他人。在我的生命經驗中的體會是,後者,也就是目標放在幫助他人為優先的人,是比較快樂的。那種一直有東西可以給別人,可以讓別人變得更好,感覺是很充實的。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互相幫助的天性,只是被一些恐懼跟心理壓力牽絆變得自私,希望可以讓孩子能夠保持喜歡幫助人的天性,可以更有能量更快樂。

[認真]
在這裡所說的認真,包含著[專注][堅持][用心]。舉個例子來說,觀察天氣的變化,有些孩子願意花比較多的時間、觀察比較細微的變化,思考更廣的互動關係。我覺得認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就像是打麻將的時候只要練習足夠的人就可以算牌算得更多更久。我希望孩子可以玩得肯開心,想得很多,挑戰大人跟挑戰自己的界限,希望孩子有問題就能自己找答案,或者找人追問,希望他可以注意細節,可以把想做的事情做好做到底,這樣活著是充實紮實快樂的。

[團隊合作]
這是我自己做的很差的地方,我太執著在獨立上,希望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搞定。但生命中大多的事情,是跟許多人合作互動完成的,有能力可以跟更多的人互動合作,才能做更大的事情同時做得更好。希望孩子往後在碰到不同國家的朋友,不同的生活教育成長背景的朋友都能夠一起完成事情,能夠看到別人的優點跟強項,把自己的優點跟強項表現出來跟大家一起共事。在跟很多人一起合作的時候,不需要跟他人比較或者爭權,而是讓每一個人都看著共同目標,把事情做得更棒更好。

[尊重]
尊重是平等的,有很多尊重是假的。例如有權力的人對於沒權力的尊重,有錢人對於窮人的尊重,狀況好的人對於狀況不好的人的尊重,這些情況在許多時候只是形式上表現出來的尊重,在心態上依舊是用比較高的姿態來與對方互動。孩子沒有大人思考複雜,在小的時候不會那麼直覺的去判斷對方有多少錢、什麼地位、有什麼權力之類的,但早晚都會被社會影響開始用許多標準來評斷人的高下。心中開始有定高下的標準之後,就必須要持續地提醒自己高下是人為訂出來的這個事實。對我來說這是需要持續地修練,例如有些人可能懂得比較少、經驗比較少、思考的沒那麼寬、見識沒那麼多等等的,我要提醒自己,這些只是人的差異,不是誰比較好,也沒有誰有錯,只是生命體驗的不同,我需要提醒自己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生命,我跟每一個人是一樣的,每一個人都是有感覺希望被平等公平地對待,這樣才能正常地把一個人當人對待。

[聆聽]
聆聽有兩個部分,聽話的技巧還有意願。技巧是觀察能力,意願則是能把心態放空,專心用心地去瞭解對方的感覺與想法。我自己的技巧部分還可以,但是意願需要加強。太多的時候,我心中已經有成見,在對方還沒有開口之前就已經想好對方可能會怎麼說,會是怎麼想的,這是我一個很糟糕的缺點,太自己為是。因為我在別人開口之前已經想了太多對方可能會說的話跟可能會想的事情,對方真的說話的時候,如果跟我想的結果有些部分的差異,我還會很自大地認為對方說錯了,或者對方沒有想清楚。聆聽需要心態放空,沒有批判態度地去聽跟了解,希望孩子可以不要忘記這一點。

[表達]
表達跟聆聽對我來說是一樣的能力。同樣一件事情跟不同的對象溝通的時候就需要用不同的語氣、說法來傳達,所以很重要一點就是要先了解對方,接著再說。我自己除了表達能力不好之外,另外一個需要改進的缺點就是表達的意願不高,會耍脾氣認為我不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跟感覺說出來。我不應該很自大地認為別人都應該花時間跟精神來了解我,不應該自己什麼都沒說還認為別人應該懂,這樣的態度讓我不是很快樂,所以我也不希望孩子需要遭遇這樣的生命過程。不論對方能不能接受或尊重,有想法跟感覺,孩子需要有意願及能力能讓其他人懂。

[反省]
前面幾點多是放在了解其他人,在這些做的熟練之後,了解反省自己就容易了。反省的重要在於,我需要知道我自己哪裡還可以調整或改進,我才有機會可以進步,我需要有意識並且習慣觀察自己,才能知道自己說錯那些話、做錯哪些事情、思考哪些地方有偏頗。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就很難進步跟成長,缺點不是壞事,如果孩子能夠把自己做的還不夠好的地方誠實面對,當作一回事去處理並且改進,這個孩子成長跟學習的速度可以更快,同時他會體驗到的生命會更深更廣,我相信也會更快樂。

就像是一開始所說的,這些只是我自己對於孩子的一些想法,不一定正確。要怎麼教給孩子呢?我能想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改孩子看,所以這些東西都是我自己要去更努力練習的。寫給老婆看是希望老婆能夠幫助我,在我行為身教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可以提醒我,當我的作法跟說法有衝突矛盾的時候,能夠幫我點出來。孩子的習慣跟價值觀學習是用觀察的,為了孩子好,還希望老婆可以對我嚴苛一點。孩子能學到好的價值觀,我自己的性格跟習慣也能同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