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系統


畢業後開始工作的幾年,接觸了一些產業、前輩,有機會跟一些機構合作瞭解跟一些組織與政府單位合作,慢慢地開始對公共事務比較認識一些,也開始對於政府與企業的系統運作更為關心與注意。另外一方面在接近35歲的同時,由於角色跟心態上的發展轉變,看待系統的概念也開始調整,從兒子要轉換為父親,從員工將轉換成管理者,從公共事務被動的一方將轉換成影響參與公共事務的一方。趁著還沒成為老古板死腦筋之前,快點記錄下來現在的想法。

[系統]
一切都需要從「系統」開始談起,在此指的「系統」泛指許多人說的「遊戲規則」、「法規」、「官僚體系」、「僵硬的制度」、「商業習慣」、「潛規則」、「江湖」等概念。系統因為有不同的人(物件)、組織因為互動的秩序需要而產生,隨著時間會因為參與者的需要調整、資源變動、參與者的加入或退出等情況而改變。系統可以減少參與者持續交涉談判的必要而提升效率,系統讓許多任務因為既有默契而能採用自動執行模式,系統不是最完美的方式但卻是長期合作必要的要素。實際的發生情境可以出現在家庭、學校、兩性、社交、職場、商場、組織、公共政策、外交等設定,以下舉幾個很常見的例子說明:

「官僚系統」
從一個鄰里、公所到行政院各層級中有著不同分工的單位,各個單位有著自己的系統彼此連結運作著。當主管單位需要徵收土地的時候,會影響到土地權益者、開發商、當地民眾、當地商家等,取得各單位百分百共識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土地權益者希望能透過拉攏媒體焦點營造抗爭來提高談判議價力量,媒體為了收視率及廣告主要求會配合生產媒體事件。開發商為了降低成本、加快回收的時程,願意投資人力運用既有法規完成行政需求,同時拉攏當地民眾、商家在媒體表態時能佔在支持開發的一方。同時民眾與商家都會考量開發後對於就業市場、商業活動、環境保護、居住品質等的影響,決定在跟開發商互動中如何爭取自身更好的利益。縣市政府、地政事務所、環保局、文化局各系統的業績評估方式有差異,在碰到法規及行事規章有所抵觸但每個人都知道是有利的事情,公務人員還是需要採取自保的方式堅守法規,民眾能做的事情則是透過民意代表、議會等機制發聲,引起媒體注意造成公共輿論來實現影響力。但法規的時效性站在開發商這一方,法規修正需要時間,民眾很難有開發商那樣對於規章的專業瞭解,以致於即便是在沒有任何舞弊的狀態下,有足夠專業知識能夠打理好各個系統環節的開發商通常能夠得到最後的勝利。

「金融政策之系統」
拿政府的金融政策來說,同時連結了國際匯率、國內銀行、國外銀行、國內外機構投資者、國內小型投資人、進出口貿易廠商等單位的系統,每個系統有自己的運作邏輯、目的、相容性及限制,所以當政府的金融政策要有所調整的時候,免不了需要依照連結的系統依照系統相容性做做容易進行的規劃,配合交互影響力最大的系統妥協、跟隨其他系統的默契常規等習慣作法、在各種傷害中取得「系統可生存」的設計。如同 Matrix電影中敘述,設計&經營系統的代理人會為了系統的存活,也就是代理人的存活,作為系統設計的基本架構,很少有如電影中的大師等級系統能夠包含自我摧毀以求優化重生的系統設計。當歐元體制設立的時候,系統規劃中就沒有良好的散場機制,也是因為這樣的普遍習慣,大多時候發生系統失靈的時候,有權力維持設計系統的代理人,會使用最大的資源在維持系統的存活,而不是調整或解散系統。

[公司系統]
這是每個人在一間公司呆個一兩年後最清楚的系統。許多人怪罪人事單位在績效、獎金與福利上傷害同事,忽略人事單位的績效就是幫股東省錢,用最低的預算維持最有生產力的人力資源,在人力銀行&媒體炒作低薪的情況下,人事單位在用人的時後給予好的待遇反而給自己找麻煩。公司系統另外一個普遍見到的系統瑕疵在於,由於技術及人力水準這幾年的跳躍式提升,許多中階主管的必要性與貢獻度是需要被檢討的,但礙於中階主管的主要作用在於減少高階主管與基層員工的溝通負擔,一個單向的溝通模式讓許多沒有貢獻力的中階主管可以維持優渥的薪資及福利,成為基層員工內部發展的阻礙。我們來檢視此系統瑕疵的原因不難看到,公司的系統為股東持有,並非為員工設計,而管理階層則為系統的設計&維護代理人,也因此根據 Stanford在2010年前後的一些量化統計認為當公司效率提升的時候,管理階層的貢獻約為15%,而公司效率降低的時候,追究管理階層的責任則有50%。同時,多數系統代理人設計的激勵條件則為效率提升,管理者可享受到基層員工更多的紅利,公司效率降低時則直接懲罰基層員工,原因來自系統的設計與執行皆需假手管理階層。

回想小時候到現在面對各式各樣的系統,簡單的來說大概有以下幾個階段:

懼怕
在不了解遊戲規則的時候,小時候會害怕老師跟學校的權威,青少年時期會害怕教官跟警察,更大一點面對政府、企業、世界銀行等組織僅有敬畏、恐懼跟無力感。

「適應」
不論在新的國家、新學校或新工作,那些因為無知所造成的恐懼總會告一段落。對於系統有點大概的概念,知道自己的位置,瞭解界線而不會犯規,可以在這個系統內動作。

抗拒
如同在學校內抗拒師長的規範、交通規則、公司的責任制到證券交易稅。在不需要對系統有全面的瞭解前提下,對於系統中對己身不利的設計隨著時間累積不滿,從一開始口頭的抱怨可能會發展到小規模的不配合。當與其他對系統不滿的成員集結之後,可能會有著更大的聲音,甚至提出改變的要求至抗爭。系統中的成員可能會與系統代理者發生台面上的對立,但對於代理者有利的一點是,群眾的激情容易隨著時間沖淡,對於不滿的狀態可以透過教育宣導減緩甚至到達習慣,在進行衝突談判的時候,時間是代理者最好的工具,加上權力地位的根本差異,系統中一波波抗拒的事件就如海浪帶著猛烈的聲勢出現後散落消失在海灘邊。

「學習反省」
在抗拒及要求改變得不到渴望的結果之後,會有一段學習反省的階段,更深入地瞭解系統與自身的衝突點,如果反省的多,對於系統將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固定模式」
經過了抗拒與反省,如果選擇繼續留在系統中或者沒有辦法離開,會在系統不利自己的設計中想辦法找到妥協變通的模式,一旦模式建立,將不再做任何反抗或反省的動作。

「運用」
有時候有幸,在反省及尋找固定模式的過程,慢慢地找到系統中其他的架構,可以利用緩和系統對自身的傷害,同時利用系統提供自身優勢。最適者生存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此,能在官場發展的最好的,不會是專業知識能力最優秀的人,只要能力能到達系統中最低要求標準,能夠運用系統的人才是能夠運作的最有效率的一方。

「新系統」
隨著環境改變,或者既有組織成長、合併&改革,就有可能需要接觸到新的系統,甚至發展出新的系統,此時整個循環就會重來一次,隨著知識及經驗的累積,對於各種系統的磨合期開始縮短。

系統中的新舊成員在面對系統的時候可能會再不同的階段,所以會看到新成員希望能夠更新、替代、更換系統,同時有些老成員對於系統的瑕疵感到麻木並且加入系統管理者的一方懲罰教育新成員。聰明的人則會放棄抗拒的階段,從學習反省系統後努力進化到運用的階段,在系統中取得更多資源進而有足夠的力量與其他系統合作,同時發展由自身開發的系統。要去動系統是一件大事,不論是家庭關係、公司規章或公共政策,在有實力運用系統之前想做的努力容易付之流水,在群眾聲音及媒體關注越來越廉價的時代,或許我們這些年輕的一代在發行網路或街頭運動之前,用心累積系統之事、社會資源、政治影響力,才有更大的機會爭取到我們想要的改變。

留言